背光源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05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源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源(BLU,Back Light Unit)用于为显示装置中的显示模块提供背光,背光源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显示模块的显示效果。请参考图I和图2,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主要包括以下部件灯管组101、导光板102、扩散片103、遮光片104、上棱镜片105和下棱镜片106。其中,扩散片103和下棱镜片106是不固定的,当更换不良的下棱镜片106时,很有可能会带动扩散片103发生移位,从而 影响背光源提供的背光,进一步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将扩散片固定,在维修背光源时就不会造成扩散片的移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灯管组、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和遮光片,其中,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所述扩散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灯管组或所述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下棱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之上,所述上棱镜片设置于所述下棱镜片之上,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上棱镜片的四周边缘上。优选的,所述灯管组包括灯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灯管上方的、用于固定所述灯管的固定板,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优选的,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上。优选的,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优选的,所述灯管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灯管组、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和遮光片,其中,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所述扩散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灯管组或所述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下棱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之上,所述上棱镜片设置于所述下棱镜片之上,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上棱镜片的四周边缘上。优选的,所述灯管组包括灯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灯管上方的、用于固定所述灯管的固定板,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优选的,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上。[0015]优选的,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优选的,所述灯管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背光源中的扩散片固定,使得背光源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密,在维修背光源时就不会造成扩散片的移位,对背光源的维修工艺带来优化和改进,同时避免因维修而造成背光源不良,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的维修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楔型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的维修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包括灯管组401、导光板402、扩散片403、遮光片404、上棱镜片405和下棱镜片406。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所述灯管组401包括灯管4011以及设置于所述灯管4011上方的、用于固定所述灯管4011的固定板4012,所述灯管4011设置于所述导光板402的一侧,所述固定板401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402之上。所述灯管4011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管、CCFL(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萤光灯管)等类型的灯管。所述导光板402用于将灯管组401发射出的光导出。所述扩散片403用于对导光板402导出的光进行扩散,以保证光线的均匀。所述扩散片40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扩散片403的靠近灯管组401的一端称为扩散片403的第一端,将扩散片403的靠远离灯管组401的一端称为扩散片403的第二端,其中,所述扩散片403的第一端与所述灯管组401或所述遮光片404固定连接。所述下棱镜片406设置于所述扩散片403之上,所述上棱镜片405设置于所述下棱镜片406之上,上棱镜片405和下棱镜片406用于对扩散片403扩散的光进行汇集,以提高光线的亮度。所述遮光片404设置于所述上棱镜片405的四周边缘上。 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遮光片104的下表面与灯管组101的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在一起,其中,遮光片104的下表面为胶带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固定扩散片403,如图4所示,可以将扩散片403的第一端设置于灯管组401的固定板4012与遮光片404之间,并固定于遮光片404的下表面上。本实施例中,遮光片404的下表面可以为胶带面,利用胶带面固定扩展片403,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图4中的导光板402为楔型导光板,楔型导光板的结构如图6所不,包括入光部4021和平面部4022,其中,入光部4021的厚度dl大于平面部4022的厚度d2。由于入光部4021和平面部4022存在厚度差,因而会导致导光板402与灯管组401的接触面产生GAP (空隙)值,较大的GAP值会造成背光源结构上的不紧密,导致背光源光柱不良,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画面效果。为了克服采用楔型导光板会产生较大的GAP值的缺陷,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扩散片403的第一端设置于灯管组401的固定板4012与导光板402之间,并固定于固定板4012的下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012的下表面可以为胶带面,利用胶带面固定扩展片403,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固定。 上述设置方式,在固定扩散片403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导光板402与灯管组401的之间的GAP值,以提高背光源结构上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效果。上述实施例中,仅是以楔型导光板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中的导光板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导光板,例如,平板状结构的导光板等,可以依据导光板的形状不同,选择将扩散片设置于遮光片和灯管组之间,还是设置于灯管组与导光板之间,例如,当背光源中采用平板状结构的导光板时,导光板与灯管组之间并不存在空隙,因而,可以将扩散片设置于遮光片和灯管组之间。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将扩散片与灯管组或遮光片固定连接,当更换不良的下棱镜片时,就不会带动扩散片发生移位。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源还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源,在直下式背光源中,灯管组是设置于导光板的下方,此时,为了固定扩展片,可以将扩展片的第一端固定在遮光片的下表面上。现有技术中,当下棱镜片不良时,通常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对背光源进行维修步骤301 :从灯管组前位置揭开遮光片;步骤302 :压平灯管组;压平灯管组的原因在于当从灯管组前位置揭开遮光片时会带起灯管组,所以需要压平被带起的灯管组,以防止灯管组翘起而导致漏光等问题。步骤303 :确认下棱镜片不良;步骤304 :更换下棱镜片;步骤305 :更换上棱镜片;步骤306 更换遮光片。更换上棱镜片和遮光片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的背光源中,扩散片是不固定的,当更换下棱镜片时,会造成扩散片发生移位,甚至会造成扩散片以上的膜片被划伤,因此在更换下棱镜片,扩散片以上的膜片(上棱镜片和遮光片)都需要进行更换,这造成背光源材料的严重消耗,维修成本高,且造成维修时间长,效率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从灯管组尾部位置揭开遮光片的方式,对背光源进行维修,具体维修流程如图7所示[0050]步骤701 :从灯管组尾部位置揭开遮光片;由于从灯管组尾部位置揭开遮光片时不会带起灯管组,所以节省了压平被带起的灯管组的步骤。步骤702 :确认下棱镜片不良;步骤703 :更换下棱镜片。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中的扩散片是固定的,当更换下棱镜片时,不会造成扩散片发生移位,同时,也不会造成扩散片以上的膜片被划伤,因此在更换下棱镜片,扩散片以上的膜片(上棱镜片和遮光片)都不需要进行更换,从而解决了背光源材料的消耗问题,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长,提高了维修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背光源。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所述背光源包括灯管组、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和遮光片,其中,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所述扩散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灯管组或所述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下棱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之上,所述上棱镜片设置于所述下棱镜片之上,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上棱镜片的四周边缘上。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可以是侧入式背光源,即灯管组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管组可以包括灯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灯管上方的、用于固定所述灯管的固定板,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侧入式结构的背光源中,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可以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导光板,例如,楔型导光板、平板状结构的导光板等,当导光板为楔型导光板时,将扩散片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在固定扩散片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导光板与灯管组的之间的GAP值,以提高背光源结构上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效果。此外,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也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源,即所述灯管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此时,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可以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将背光源中的扩散片固定,使得背光源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密,在维修背光源时就不会造成扩散片的移位,对背光源的维修工艺带来优化和改进,同时避免因维修而造成背光源不良,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管组、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和遮光片,其中,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所述扩散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灯管组或所述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下棱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之上,所述上棱镜片设置于所述下棱镜片之上,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上棱镜片的四周边缘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组包括灯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灯管上方的、用于固定所述灯管的固定板,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
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 灯管组、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和遮光片,其中,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所述扩散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灯管组或所述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下棱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之上,所述上棱镜片设置于所述下棱镜片之上,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上棱镜片的四周边缘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组包括灯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灯管上方的、用于固定所述灯管的固定板,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灯管组的固定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遮光片之间,且固定于所述遮光片的下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源包括灯管组、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和遮光片,其中,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上,所述扩散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扩散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灯管组或所述遮光片固定连接,所述下棱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之上,所述上棱镜片设置于所述下棱镜片之上,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所述上棱镜片的四周边缘上。本实用新型中,将背光源中的扩散片固定,使得背光源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密,在维修背光源时就不会造成扩散片的移位,对背光源的维修工艺带来优化和改进,同时避免因维修而造成背光源不良,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文档编号F21V13/00GK202452309SQ201220090648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李天龙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