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般车辆领域自行车中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等车辆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是利用一冲头设有阶梯式的冲体,将轮圈的辐条接头孔凿穿,而具有切缘整齐、冲屑容易排出的功效,进而可达到组装容易的优良效果,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自行车的发展主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自行车的结构性能亦寻求更佳的安全措施,其中依自行车的轮圈而言,当前所使用的仍旧是以单层轮圈为主,但其在安全上远远不及多层式轮圈。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于探讨多层式轮圈的制程,观察研究现有习知的多层式轮圈的制造,先前技术所揭示的是使用钻孔机,但是因为钻孔时速度慢,且容易产生高温现象,故在钻孔时需要搭配冷却液,以解决温度过高的问题,然而因使用冷却液时容易残留液体流入多层式轮圈的内部,而此时钻孔时所形成的钻屑残渣也会顺势流入内部,而导致冷却液与钻屑残渣附着于内壁和外壁间的容置部,如此造成因附着物留在容置部而会有清除不容易及阻塞的问题,且容易造成未来在组装辐条时的困难度,而相关的先前技术请参照本案的同一申请人先前所申请的前案,即台湾专利公告第401869号,此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缺失,因此业界便开发了另一种多层式轮圈辐条接孔的制造方式及结构,此种结构较有代表的是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19723号“辐轮的双层壁空心轮圈中之辐条接头孔或阀孔之制造方法及装置及所制成的轮圈”(详见附件一,即台湾专利公告第319723号“辐轮的双层壁空心轮圈中之辐条接头孔或阀孔之制造方法及装置及所制成的轮圈”的公告文本),请参阅图11所示,是现有的多层式轮圈辐条接孔的制造方式及结构的示意图(即为附件一的图4),其主要是利用一打孔工具的中段成形一较大径的推拔状圆锥部,并配合一较小径的前部,如此利用该打孔工具,将双层轮圈的内壁及外壁分别以冲压方式,凿设成一大小径的穿孔,同时并能将冲屑排出。
然而上述结构在真正实施时,却无法如图11所示可以将冲屑顺利的排出,此是因为打孔时所产生的冲屑体积和辐条接头孔的体积相同,而若在打孔时稍有不慎,冲屑即会偏离准心则难以排出轮圈外部而是留置于容置部内,届时即需要利用另一加工程序将其冲屑取出,而此时又因为冲屑的体积大,因此在取出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如此必然会造成人工成本的大幅提升;再者,此种利用推拔状圆锥体来冲压外壁而形成大径孔的同时,极易残留不齐的切缘面(即如图11所示);又因为冲体面积大,故需较大的冲力使之凿成一孔部;凿孔完成的同时也因为力道增强而造成轮圈的变形,从而造成将来维修或组装辐条时的困难度;此种具有不齐切缘面的轮圈,如果安装无内胎时,即需要用一物体将外壁的孔部填塞,但因不齐切缘面之故,造成无法完全填塞,而使其有泄气的情形发生。
综合上述,为目前利用冲压方式对多层式轮圈所造成的弊端,而且也存在会造成使用安全上的顾虑等相当大的麻烦,因此整体来讲相当不具有实用性。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现有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的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设计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在冲头外再设有阶梯状的第一、第二冲体,令其在冲压时可将冲屑分成较小体积状,而具有取出方便的功效,进而使其在使用上更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在阶梯状的冲体间成形设有尖刃部,令其在冲压过程中形成一较佳的平整孔径,从而更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冲子,该冲子的前端设有一圆柱体的冲头,在该冲头的一侧下方设有第一段冲体,而在该第一段冲体的另一侧下方则设有第二段冲体,而形成一阶梯状的冲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段冲体的最外缘向内斜向形成设有第一、第二段斜体面,该第一、第二段斜体面与冲头间形成设有第一、第二尖刃部的结构。
前述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中所述的冲体可以设置为设有两段以上的多层式冲体结构。
前述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中所述的冲体在第二段冲体的另一侧下方再设有第三段冲体,形成一多级阶梯状的冲子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主要是包括一冲子,该冲子的前端设有一圆柱体的冲头,在该冲头的一侧下方设有第一段冲体,在第一段冲体另一侧的下方则设有第二段冲体,如此而形成一阶梯状的冲子结构。藉由该多段式的冲体,可以达到冲压快速,且成形的冲屑体积小、容易取出的功效,确实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实用新型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主要是由一冲头和两冲体及两斜体所成形的两尖刃部所构成,利用该冲头、斜体及尖刃部将内外圈部断开,可达到切面整齐的功效,改善了现有习用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不能形成一整齐切面所造成的安装无内胎时孔部填塞不易装配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借由所设置的斜体及尖刃部,可以达到将冲体屑面积缩小的功效,而无现有习用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存在的会造成大面积冲屑不易取出及冲压力大而造成轮圈变形的缺点。
3、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因为其仅是比现有习用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多一段冲体,因此制造成本也相对减少,符合成本效益,且与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及使用实用性相比较更是物超所值,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4、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两段式冲体结构,具有可快速将接头孔凿穿的功效,而无现有习用的利用钻孔机来凿设接头孔存在的耗时及清除不易的缺点,确实可达到更加适于实用的功效。
5、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6、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比现有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所可比拟,较现有的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藉由在冲头外再设有阶梯状的第一、第二冲体,令其在冲压时可将冲屑分成较小体积状,而具有取出方便的功效,在使用上更具有实用性;且其利用在阶梯状的冲体间成形设有尖刃部,令其在冲压过程中形成一较佳的平整孔径,从而更加适于装配,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四。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辐条接头孔在冲孔完成后的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多层式的轮圈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11是现有的多层式轮圈辐条接孔的制造方式及结构的示意图。
10---轮圈 11---接头孔
12---内圈部 13---外圈部131--圆形冲头屑 132--第一冲体屑133--第二冲体屑14---空间部 15---孔部20---冲子21---冲头 22---第一段冲体221--第一段斜体面 222--第一尖刃部23---第二段冲体 231--第二段斜体面232--第二尖刃部 24---第三段冲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冲子(20),该冲子(20)的前端设有一圆柱体的冲头(21),在冲头(21)的一侧下方设有第一段冲体(22),而在第一段冲体(22)的另一侧下方则设有第二段冲体(23),如此形成一阶梯状的冲子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第一、第二段冲体(22)、(23)的最外缘向内斜向形成设有第一、第二段斜体面(221)、(231),该第一、第二段斜体面(221)、(231)与冲头(21)间形成设有第一、第二尖刃部(222)、(232)。
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
请参阅图3、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冲体(20)可以设置为设有两段以上的冲体,在本实施例中,该冲子(20)的前端设有一圆柱体的冲头(21),在冲头(21)的一侧下方设有第一段冲体(22),而在第一段冲体(22)的另一侧下方则设有第二段冲体(23),此外,并在第二段冲体(23)的另一侧下方则再设有第三段冲体(24),如此形成一多级阶梯状的冲子结构。由此可见,该冲体(20)的阶梯部并不局限于三阶式,其可视轮圈(10)所需孔部(15)的大小,而设置为更多层式的结构。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现将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使用时的情形具体说明如后。
其中本实用新型加工的轮圈(10)外圈部所形成的孔部(15)是分为三部分进行冲压。请参阅图5、图6,并结合参阅图9所示,首先,利用冲子(20)的冲头(21)将轮圈(10)的外圈部(13)冲出一较小直径的圆形冲头屑(131);再利用第一段冲体(22)和冲头(21)间所形成的第一段斜体面(221),藉由该第一段斜体面(221)的第一尖刃部(222)将由冲头(21)所冲成的较小直径孔的一侧再冲制出另一第一冲体屑(132),其中因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第一尖刃部(222)进行冲压,因此可将孔部(15)裁切成一齐平的断面;接续再利用第二段冲体(23)和冲头(21)间所形成的第二段斜体面(231)进行冲压,并藉由第二尖刃部(232)将小径孔的另一侧亦切削成一齐面,并同时形成一第二冲体屑(133),如此而可达到藉由阶梯状的冲子(20)冲压形成三个较小体积的冲屑(即如图5、图6所示);又,请参阅图7、图8所示,当冲头(21)完成外圈部(13)的孔部(15)冲压后,可再继续行至内圈部(12),藉由冲头(21)在撞击内圈部(12)时亦会将形成另一圆形冲头屑(131),同时将圆形冲头屑(131)一并排出,而形成一开放式的接头孔(11),此时掉落置于空间部(14)的第一、第二冲体屑(132)、(133)则可在完成后,轻易的由内圈部大直径的孔部(15)排出,而可同时免除了现有习知结构所会造成的大面积冲屑不易取出的不便。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一阶梯状的冲子(20),而令其在冲压多层式的轮圈(10)时,可将其冲屑分解为数个小块状的冲屑,如此而令其在取出时可达到方便及快速的功效。
再者,本实用新型可以藉由上述的冲子(20)设置的第一、第二尖刃部(222)、(232),达到冲压时可形成一平整的孔部,如此可避免现有习知结构所造成的毛边而容易影响到后续处理组装程序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例如该阶梯部并不局限于三阶式,其中亦可视轮圈所需孔部的大小,采取更多层式的结构,而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效(如图3、图4所示),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冲子,该冲子的前端设有一圆柱体的冲头,在该冲头的一侧下方设有第一段冲体,而在该第一段冲体的另一侧下方则设有第二段冲体,而形成一阶梯状的冲子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段冲体的最外缘向内斜向形成设有第一、第二段斜体面,该第一、第二段斜体面与冲头间形成设有第一、第二尖刃部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冲体可以设置为设有两段以上的多层式冲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冲体在第二段冲体的另一侧下方再设有第三段冲体,形成一多级阶梯状的冲子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辐条接头孔的冲子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冲子,该冲子的前端设有一圆柱体的冲头,在该冲头的一侧下方设有第一段冲体,在第一段冲体另一侧的下方则设有第二段冲体,如此而形成一阶梯状的冲子结构。另外,该第一、第二段冲体的最外缘向内斜向形成设有第一、第二段斜体面,该第一、第二段斜体面与冲头间形成设有第一、第二尖刃部的结构,该冲体还可以设置为设有两段以上的多层式冲体结构。藉由上述多段式的冲体,可已达到冲压快速、切缘整齐,且成形的冲屑体积小、容易排出的功效,确实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
文档编号B21D28/30GK2590698SQ0228937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9日
发明者黄宇滋 申请人:黄宇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