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

文档序号:301068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尤其是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
技术背景现有的钩尾框多采用模压成型,其专用模具有上模上下模构成,当上模和下模扣合时, 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钩尾框的空腔,在模压成型后,钩尾框需要脱模,然而,现有的专用模具在成型后,脱模只能是人工从一端或两端撬取,这种脱模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 、撬取时为点接触,且作用点在钩尾框成型时形成的飞边上,由于局部受力且飞边 强度较低,飞边容易变形,从而在后续工艺的剪切是不易定位,导致废品产生或增加。2) 、人工撬取效率较低,不易撬取,因而钩尾框在模腔中的时间较长,易造成模具内 表面的变型,縮短模具的寿命。3) 、工人撬取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能自动化。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自动快速脱模 的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用模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钩尾框的专用模具, 包括上模以及下模,在所述的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一空心的用于钩尾框锻压的腔体,还包括 一脱模结构,该脱模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上的至少一个通孔。在所述的通孔的上端设置一活动块,该活动块的上平面与腔体底面在同一平面。所述的脱模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两端的两个通孔,且该两个通孔的上端与腔体连接。所述的脱模包括设置在下模两侧壳壁上的至少各一通孔。所述的设置在下模两侧壳壁上的通孔各为2个。本发明脱模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的模具下模的通孔内设置顶杆,同时在在 顶杆上施加一向上的作用力将成型的钩尾框顶起从而实现脱模。在所述的通孔上端还设置有一活动块,该活动块的上平面与腔体底面在同一平面,所 述的顶杆直接作用在活动块上并通过活动块将钩尾框顶起实现脱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发明在钩尾框的专用模具上设置脱模结构,在脱模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上的至 少一个通孔,采用这种结构的模具,在钩尾框锻压成型后,只需在下模通孔内设置一顶杆, 通过推动顶杆作用在模具腔体内的钩尾框,从而将钩尾框快速的顶起,实现脱模。
2、 本发明模具也可以在通孔上端设置一活动块,在脱模时,从而将顶起钩尾框的作 用力作用在活动块上,活动块的面积可以做的较大,从而增加力的作用面,减少在顶起时 局部受力对钩尾框造成的变形影响。
3、 脱模结构的通孔可以是设置在下模两侧壳壁上的通孔,在钩尾框的锻压成型时, 在下模两侧壳壁上会产生飞边,该通孔的位置正好在飞边位置,所以实现顶起时,力正好 作用在飞边丄,不会对钩尾框产生影响。
4、 通过在下模设置通孔的脱模结构,结构简单,作用可靠,同时节省劳动力,而且 易于实现自动化。
采用本发明模具实现脱模的优点为
1、 本发明通过在模具下模上设置一顶起的脱模结构,该脱模结构的作用力直接作用 在腔体内的钩尾框上,从而将钩尾框快速,可靠的顶起实现脱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 劳动强度低、脱模快且方法简单有效的特点。
2、 脱模采用在下模通孔内设置顶杆,在脱模时,推动顶杆从而将钩尾框顶起脱模, 脱模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图1是本发明专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专用模具的改进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专用模具的改进二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俯视图,图3b是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专用模具的改进三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专用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在上模1与下模2之间形成钩尾 框的腔体3,在下模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通孔21,在本实施例中,该通孔为1个,该通 孔21的上端与腔体3连接。在钩尾框的锻压成型后,只需在该通孔21内设置一顶杆,然 后作用该顶杆向上运动,即可将与通孔21上端连接的钩尾框顶起,实现快速脱模。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下模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1,在该实施例中,通孔为1个,在该 下模1的通孔21位置上还设置有凹槽在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活动块4,通孔21与活动块 4相连,活动块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任意形状,上表面积的大小根据通孔个数来 确定,当通孔较多时,活动块4的面积可相对较小,在活动块4的下端也可以固定连接一 杆件,该杆件穿过通孔21。通过该模具锻压钩尾框成型后,通孔21内的顶杆首先作用在 活动块4上,然后通过活动块4再作用在钩尾框上,将小的作用面变为大的作用面,在脱 模的同时,降低对钩尾框的变形影响。 实施例3如图3所示,在下模2两侧壳壁上个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的位置正好位于钩 尾框锻压成型时产生的飞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侧壳壁上的通孔各为2个分别为 孔41、 42。通过该模具锻压钩尾框成型后,孔内的顶杆直接作用在飞边上,在脱模的同时, 不会产生钩尾框的变形。 实施例4如图4所示,单独在下模的两端也各设置一通孔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或同时 在下模两端和壳壁上同时设置通孔,力的作用点更多更分散,作用更可靠,变形小。
权利要求
1、一种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包括上模(1)以及下模(2),在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2)之间形成一空心的用于钩尾框锻压的腔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脱模结构,该脱模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2)上的至少一个通孔(2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通孔(21)的上 端设置一活动块(4),该活动块(4)的上平面与腔体(3)底面在同一平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模结构包 括设置在下模(2)两端的两个通孔(31、 32),且该两个通孔(31、 32)的上端与腔体(3)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模包括设 置在下模(2)两侧壳壁上的至少各一通孔(41、 42)。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下模(2)两侧壳壁 上的通孔各为2个。
6、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加工钩尾框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 模具下模(2)的通孔(21)内设置顶杆(22),同时在在顶杆(22)上施加一向上的作用 力将成型的钩尾框顶起从而实现脱模。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通孔(21)上端还设置 有一活动块(4),该活动块(4)的上平面与腔体(3)底面在同一平面,所述的顶杆(22) 直接作用在活动块(4)上并通过活动块(4)将钩尾框顶起实现脱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其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下模,在所述的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一空心的用于钩尾框锻压的腔体,还包括一脱模结构,该脱模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上的至少一个通孔;其脱模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的模具下模的通孔内设置顶杆,同时在在顶杆上施加一向上的作用力将成型的钩尾框顶起从而实现脱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具有结构简单,作用可靠,同时节省劳动力,而且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本发明脱模方法具有具有劳动强度低、脱模快且方法简单有效的特点,同时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1J13/02GK101214527SQ200710192008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曾德文 申请人:曾德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