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用于扶梯梯级和自动人行道的不锈钢防滑踏板的 组合模具,属于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是可模压新型防滑槽的不锈钢踏板模具。背果技术
为了方便传送乘客,机场、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建筑中会安装扶梯或自动人 行道,其上均安装有供乘客踩踏的踏板。现有不锈钢踏板包括具有若干平行等高 凸筋的波纹板和连接于波纹板下方的横梁,凸筋顶部的承载部基本在同一平面上 形成供乘客踩踏的区域。为了保障乘客安全,提高踏板的防滑性能,每一凸筋的 承载部均设有复数条防滑槽。现有技术中,先将不锈钢薄板弯折成连续的波纹板, 然后在承载部直接开槽去除部分金属材料形成防滑槽,这令开出防滑槽处的凸筋 承载部厚度变薄且造成金属损伤,令承载部的力学强度较原有金属材料明显降 低,具有这种防滑槽的踏板防滑性能较差。还可通过施加压力利用模具使承载部 的金属材料发生变形形成防滑槽。具体地说是将至少一条凸筋套置在与其长度大 致相当、工作面为平面的下模具上,然后将凸筋上方且与下模具配合使用的上模 具下压,使上模具工作面上的凸齿压入承载部的金属材料中,并迫使凸齿挤压处 的金属材料向周围移动,凸齿挤压处即形成上表面为内凹面、下表面为平面的防 滑槽,具有这种防滑槽的不锈钢踏板的力学强度较前一种有所提高,但相邻防滑 槽间的承载部因金属材料的移动而增厚,而防滑槽处的承载部却因上模具凸齿挤 压厚度变薄,其力学强度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此外,上述两种防滑槽的凹陷深 度均须远小于承载部金属材料的原始厚度,因此,较浅的防滑槽防滑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 供一种能在承载部上模压出新型防滑槽,使其力学强度和防滑性能均较为理想的 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在于,能在一 道工序中完成折压凸筋和模压防滑槽。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 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长条形防滑槽成型上模,防滑槽成型上模的 工作面设有复数个等距间隔的凸棱,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型腔模,型腔模上部为 嵌入端,嵌入端与下部的连接处设有外展的成形端,嵌入端的工作面上设有与所 述的凸棱配合的凹槽。不锈钢薄板置于防滑槽成型上模和型腔模之间,进行模压 后,防滑槽上、下表面分别相对于承载部的顶面、底面同时内陷移动,并且两者 移动的距离一致,这就使得防滑槽处金属材料的厚度在内陷前、后几乎没有发生 变化,承载部其他部分金属材料的厚度仅因防滑槽内陷发生微小变化,设置防滑 槽处承载部的金属材料既没有因切割减少,也没被挤压扩散到周围,最大可能地 减少了由于设置防滑槽而造成承载部的金属损伤,很好地保留了凸筋及其承载部 金属材料原有的力学强度,从而使踏板具有较为理想的力学强度,与此同时,由 于这种结构的防滑槽对承载部的损伤小,其内陷深度亦可较现有结构的防滑槽大 幅增加,明显增大了承载部的摩擦系数,使承载部的防滑性能出色,更好的保障 了乘客的安全。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和补充,可以增加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凸棱顶面呈平面,其与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的连接边呈圆弧倒 角;所述的凹槽的底面呈平面,且凹槽上沿与嵌入端顶面之间为弧形过度面,凹 槽的宽度大于凸棱的宽度;嵌入端顶面长度方向的侧边呈圆弧倒角;所述的成形 端的截面呈圆弧形;相邻两凸棱之间防滑槽成型上模的工作面和相邻两凹槽之间
嵌入端的工作面均为平面。这样的结构在模压时有助于使防滑槽的上、下表面分 别相对承载部的顶面、底面向下拱起,增加防滑槽弧面所占比例,有助于进一步 减少承载部的金属损伤,同时相邻两凸棱之间防滑槽成型上模的工作面和相邻两 凹槽之间嵌入端的工作面均为平面也使得防滑槽间的承载部的高度趋近一致,形 成良好平面的承载面,增大乘客踩踏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防滑性能。
所述的上模组件还包括开有可与嵌入端配合的型腔的主模和与主模并列设 置的辅模、侧模,所述的防滑槽成型上模内嵌于型腔内侧顶部,所述的主模左侧
设有折边端,右侧设有定位整形端;所述的下模组件还包括与型腔模并列设置且
其上部的工作凸端可与折边端配合的折边模。工作时,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相向 移动,折边模与折边端配合,型腔模与型腔及置于型腔内的防滑槽成型上模配合, 可使不锈钢薄板沿折边端被折压成台阶形,以及在型腔内使凸筋成型并在其表面 模压新型防滑槽,当辅模、侧模同时下移进一步与下模组件配合时,辅模与主模 折边端配合可在不锈钢薄板上折压出下一条凸筋,侧模与主模的定位整形端配合
对已模压防滑槽的凸筋进行定位整形;上模组件分体设计、主模和辅模、侧模分 别动作,便于沿不锈钢薄板前进方向依次折压出凸筋的各面,随着不锈钢薄板的 步进,接着被置入型腔,在凸筋顶面模压出新型防滑槽,然后再对已经模压新型 防滑槽的凸筋定位整形,主模与侧模并列设置,便于试模时对定位整形腔进行调 整,令定位整形效果达到所需要求,减少不锈钢薄板在折压过程中产生的损伤, 降低废品率。
所述的主模上端设有带容纳腔的顶板,容纳腔中设有第一压簧。顶板可带动 主模、辅模和侧模下移和复位,第一压簧用于根据需要控制主模的伸縮,其压縮 形变时,辅模和侧模可相对主模产生位移。
所述的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还包括支撑台,所述的支撑台
包括上板、中板和下板,上板分别设有供折边模工作凸端和型腔模的嵌入端从中 移动的通孔,上、下板之间设有导向柱并与其固接,中板穿过导向柱并可沿其滑 移;上模组件置于上板上,下模组件置于上板与中板之间;型腔模与中板之间设 有可置入两者之间的垫块。上板(又称"卸料板")用于承载不锈钢薄板并使其 从折边模和型模上脱离下来,其上的通孔可保障折边模工作凸端和型腔模嵌入端 在工作过程中方向保持不变,能准确地与对应的折边端和型腔及配合;导向柱穿 过中板,用于固定连接上板、下板(又称"卸料顶板"),其随着上、下板一起 移动,当上模组件下压时,上、下板及导向柱一起下移,令折边模的工作凸端和 型腔模的嵌入端根据实际需要伸出上板的通孔、与对应的折边端或型腔及置于型 腔内的防滑槽成型上模配合,当上模组件复位时上、下板及导向柱上移,令折边 模的工作凸端和/或型腔模的嵌入端退回至通孔内,不锈钢薄板与折边模的工作 凸端和/或型腔模的嵌入端脱离。下模组件和垫块设于中板(又称"定板")上, 当模压防滑槽时,垫块移动到型腔模后端,抵住型腔模,有利于型腔模与型腔及 置于型腔内的防滑槽成型上模良好配合,令置于型腔内的防滑槽成型上模能顺利 地在凸筋承载部模压出防滑槽。
所述的中板在导向柱与折边模之间靠近型腔模一侧设有凸台,型腔模的后端 与中板之间设有第二压簧。凸台与折边模将第二压簧限制于型腔模后端,垫块可 沿凸台移动并可垫入型腔模后端;第二压簧用于控制型腔模的伸縮位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特有结构的防滑槽成型上模和型腔模可使防滑槽上、下表 面同时、等深度内陷,尽可能地减少了由于设置防滑槽给承载部造成的金属损伤, 很好地保留了凸筋及其承载部金属材料原有的力学强度,防滑槽内陷程度不受限 于承载部金属材料的厚度,其内陷深度亦可较现有结构的防滑槽大幅增加,有效 增大承载部的摩擦系数,防滑效果出色,从而使具有这样结构防滑槽的不锈钢踏
板力学强度较为理想,防滑效果好,同时仅用一套组合模具即可以依次顺序完成 折压凸筋与模压防滑槽、硬化踏板载人面两项任务,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可对已 经模压出防滑槽的凸筋进行定位整形,提高了踏板的力学强度和几何尺寸的稳定 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滑槽成型上模和型腔模相互配合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滑槽成型上模和型腔模相互配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滑槽成型上模和型腔模开合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滑槽成型上模和型腔模开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工作状态时不锈钢薄板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6工作状态时不锈钢薄板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9工作状态时不锈钢薄板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9工作状态时不锈钢薄板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工作状态时不锈钢薄板截面状态示意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12工作状态时不锈钢薄板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中1、顶板,1a、折边端,1b、型腔,化、定位整形端,2、主模,21、 侧模,3、防滑槽成型上模,31、凸棱,4、型腔模,40、嵌入端,41、凹槽, 42、成形端,5、垫块,6、第二压簧,7、下板,8、中板,8a、凸台,9、导向 柱,10、上板,11、折边模,12、不锈钢薄板,121、凸筋,122、防滑槽,13、
辅模,14、第一压簧。具体实现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 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上模组件中的防滑槽成型上模3呈长条形,防滑槽成型上模3 的工作面设有复数个等距间隔的凸棱31,下模组件中的型腔模4与防滑槽成型上 模3的长度对应,上部为嵌入端40,嵌入端40与下部的连接处设有外展的成形端 42,嵌入端40的工作面上设有与所述的凸棱31配合的凹槽41。凸棱31顶面呈平 面,其与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的连接边呈圆弧倒角;凹槽41的底面呈平面, 且凹槽41上沿与嵌入端40顶面之间为弧形过度面,凹槽41的宽度大于凸棱31的 宽度;嵌入端40顶面长度方向的侧边呈圆弧倒角;成形端42的截面呈圆弧形; 相邻两凸棱31之间防滑槽成型上模3的工作面和相邻两凹槽41之间嵌入端40的 工作面均为平面。
如图5所示,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 组件以及支撑台,上模组件包括从左至右并列设置的辅模13、主模2和侧模21, 顶板1开有容纳第一压簧14的空腔,第一压簧14连接于主模2后端,辅模13、主 模2和侧模21后端与顶板1配合。主模2的工作端包括居中设置的型腔1b,其左侧 设有具有水平面和侧面的折边端1a,其右侧设有具有水平面的定位整形端化。 辅模13的底边与折边端1a的水平面齐平,侧模21的底边与定位整形端化的水平 面齐平,型腔1b内置有防滑槽成型上模3。下模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折边模11和 型腔模4,折边模11前端设有工作凸端,其可与折边端1a配合,型腔模4前端设 有的嵌入端可与型腔1b及防滑槽成型上模3配合。支撑台包括上板10、中板8、 下板7和导向柱9。上板10开有分别供折边模11工作凸端和型腔模4嵌入端从中移
动的通孔;中板8在导向柱9与折边模11之间靠近型腔模4的一侧设有凸台8a,型 腔模4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压簧6,折边模11的后端和第二压簧6连接于中板8上, 第二压簧6位于折边模11的后端与凸台8a之间,垫块5位于型腔模4一侧的凸台8a 的上表面;导向柱9穿过中板8,其两端分别与上板10和下板7固定连接。
以使用实施例一折压一不锈钢薄板巻的第一至第三条凸筋为例,进一步说明 组合模具的结构
如图6-8所示,将不锈钢薄板12放置于上板10上,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相向 运动,使上板10、下板7及导向柱9下移,主模2下移压住不锈钢薄板12,折边模 11的工作凸端相对上升并从上板10上的通孔中伸出,且其一侧及顶面与折边端 1a配合,将不锈钢薄板12沿折边端1a的侧面、水平面折压成台阶形,形成第一 凸筋的右侧面和顶面的一条棱,保持折边端1a和折边模11工作凸端的配合状态, 继续下移顶板1,第一压簧14压縮形变,辅模13和侧模21相对主模2—同下移, 使辅模13与折边模11工作凸端的另一侧配合,将超出折边端1a水平面边缘的不 锈钢薄板12向下折压,折出第一凸筋,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分离,不锈钢薄板 12步进后,第一条凸筋位于型腔正下方,再使主模2与型腔模4及防滑槽成型上 模3配合,对第一条凸筋121模压新型防滑槽122并压折出第二条凸筋的一条棱, 此时,垫块5沿凸台8a运动到型腔模4后端抵住型腔模4,令嵌入端40的工作面上 的凹槽41与防滑槽成型上模3上的凸棱31配合,使防滑槽上、下表面同时、等深 度相对承载部的顶面、底面内陷,防滑槽呈上下表面均向下呈弧面拱起状,同时 相邻防滑槽122之间的承载部的顶面、底面呈平面状。型腔模4的成型端42与相 邻凸筋间的间槽配合。
如图9-11所示,保持折边端1a和折边模11工作凸端的配合状态,继续下移 顶板1,第一压簧14压縮形变,辅模13和侧模21相对主模2—同下移,使辅模13 与折边模11工作凸端的另一侧配合,将超出折边端1a水平面边缘的不锈钢薄板 12向下折压,折出第二条凸筋并完成对第一条凸筋承载部模压新型防滑槽。
如图12-14所示,上、下模组件分离复位后,不锈钢薄板步进一个凸筋的距 离,使第一条凸筋位于定位整形端1c正下方,第二条凸筋位于型腔化正下方, 上、下模组件相向运动,侧模21与定位整形端化及上板10配合对第一条凸筋进 行定位整形,使其更不易回复变形,型腔模4与防滑槽成型上模3在型腔1b内配 合对第二条凸筋模压新型防滑槽122,同时也弯折出第三条凸筋。
如此,重复动作,即可用一套组合模具依次顺序完成折压凸筋与模压新型防 滑槽、硬化踏板载人面两项任务。波纹板的力学强度较为理想,防滑效果好。
权利要求1.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长条形防滑槽成型上模(3),防滑槽成型上模(3)的工作面设有复数个等距间隔的凸棱(31),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型腔模(4),型腔模(4)上部为嵌入端(40),嵌入端(40)与下部的连接处设有外展的成形端(42),嵌入端(40)的工作面上设有与所述的凸棱(31)配合的凹槽(4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凸棱(31)顶面呈平面,其与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的连接边呈圆弧 倒角;所述的凹槽(41)的底面呈平面,且凹槽(41)上沿与嵌入端(40)顶 面之间为弧形过度面,凹槽(41)的宽度大于凸棱(31)的宽度;嵌入端(40) 顶面长度方向的侧边呈圆弧倒角;所述的成形端(42)的截面呈圆弧形;相邻两 凸棱(31)之间防滑槽成型上模(3)的工作面和相邻两凹槽(41)之间嵌入端(40)的工作面均为平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上模组件还包括开有可与嵌入端(40)配合的型腔(1b)的主模(2) 和与主模并列设置的辅模(13)、侧模(21),所述的防滑槽成型上模(3)内 嵌于型腔(1b)内侧顶部,所述的主模(2)左侧设有折边端(1a),右侧设有 定位整形端(化);所述的下模组件还包括与型腔模(4)并列设置且其上部的 工作凸端可与折边端(1a)配合的折边模(11)。
4.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主模(2)上端设有带容纳腔的顶板(1),容纳腔中设有第一压簧(1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还包括支撑台,所述的支撑台包 括上板(10)、中板(8)和下板(7),上板(10)分别设有供折边模(11) 工作凸端和型腔模(4)的嵌入端(40)从中移动的通孔,上、下板之间设有导 向柱(9)并与其固接,中板(8)穿过导向柱(9)并可沿其滑移;上模组件置 于上板(10)上,下模组件置于上板(10)与中板(8)之间;型腔模(4)与 中板(8)之间设有可置入两者之间的垫块(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中板(8)在导向柱(9)与折边模(11)之间靠近型腔模(4) 一侧设 有凸台(8a),型腔模(4)的后端与中板(8)之间设有第二压簧(6)。
专利摘要模压新型不锈钢踏板防滑槽的组合模具,属于模具制造领域。现有不锈钢踏板模压的防滑槽较浅、防滑效果不理想,且需要多道加工工序。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长条形防滑槽成型上模,防滑槽成型上模的工作面设有复数个等距间隔的凸棱,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型腔模,型腔模上部为嵌入端,嵌入端与下部的连接处设有外展的成形端,嵌入端的工作面上设有与所述的凸棱配合的凹槽,其优点在于可使防滑槽上、下表面同时、等深度内陷,令其金属损伤小、防滑效果出色,并可在同一工序中完成弯折凸筋和模压防滑纹。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1055887SQ20072011038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7日
发明者张仁龙, 彭年俊, 黄旭辉 申请人:顾晓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