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送出装置及具有该送出装置的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98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部件送出装置及具有该送出装置的机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于机床内,把持从工件加工获得的部件并将其 送出到机外的部件送出装置及具有该送出装置的机床。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自动车床的一种,以长尺寸的杆材为工件,连续地加 工多个部件,或将短尺寸的杆材作为工件自动供给,连续地加工多个
部件,在这种自动车床中,例如具有日本特开2001-310201号公报所 示那样的自动车床,该自动车床^L有接受从主轴分离了的上述部件的 可动式分离滑槽,和收容在该分离滑槽上移动的部件的接受箱。
上述自动车床经由分离滑槽将部件收容在接受箱中储存。另外, 还具有这样一种公知的自动车床,在该车床中,作为接受箱的替代构 成,使部件落下到设在自动车床内部(罩构造体的内侧)的皮带输送 机上,从预先形成的输送机口排出到外部。
在上述部件中,有直径极小、容易变形的部件,尺寸精度高的部 件,或由抛光等使得表面粗糙度小的部件等在加工后必须特别慎重地 对待的部件。这样的部件一般不用分离滑槽等,而是用夹具或夹持手 把持,极力地不施加冲击。受到把持的部件通过使在前端具有该夹具 或夹持手的臂构造体在与主轴的轴心交叉的方向移动而输送到皮带输 送机上。然而,臂构造体一般比较大型,所以,在使臂构造体朝与主 轴的轴心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场合,难以将臂构造体收容在比移动方向 侧的台座端缘外侧近旁位置更处于内侧的范围内。当臂构造体比移动 方向侧的台座端缘外侧近旁位置更突出到外侧时,存在自动车床的设 置面积变大的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上述自动车床等机床多与从机床接受部件的托盘装运装置等设备组合使用。在该场合,托盘装运装置从布局的制约、作 业性的观点考虑,多邻接配置在机床的前面(操作侧)。使上述臂构造 体极端地突出到台座端缘外侧方地伸出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送出装置及具有该送出装置的机 床,该部件送出装置不极端突出到将安装在主轴的工件加工成预定部 件的机床的台座端缘外侧,为紧凑的构造,可将从工件加工获得的部 件顺利地送出到机床的机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部件送出装置,该部件送出 装置相对于机床进行设置,该机床具有将搭载主轴的台座和安装在上
述主轴上的工件的加工区域覆盖着安装在台座侧的罩构造体;该部件 送出装置具有第l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该第l输送装置把持着 从上述工件加工成的部件一边朝与主轴的轴心交叉的方向移动一边进 行输送;该第2输送装置从上述第l输送装置承继上述部件,将该部 件输送到上述罩构造体的外侧;上述第2输送装置收容在比成为上述 第1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侧的台座端缘外侧近旁位置更处于内侧的范 围内;其中设置有姿势改变装置,该姿势改变装置随着上述第l输 送装置的部件输送移动,以将该第l输送装置收容在上述范围内的方 式改变上述第l输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姿势。
上述第l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可成为上述主轴的侧面方向。 更为详细地说,上述主轴的侧面方向为从上述主轴朝斜下方或斜 上方的方向。
部件送出装置的上述第l送出装置具有把持上述部件的夹持手和 由1个支点可回转地支承该夹持手的直动构件;设置使该直动构件沿 夹持手的移动方向朝侧面方向移动的直动导向件;由导向槽和动作轴 构成上述姿势改变装置,该导向槽设在相对于上述直动构件的移动的 固定侧与夹持手侧间,该动作轴设在上述导向件侧并与导向槽配合; 于上述导向槽设有与上述直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第1槽和与该第l槽交叉地连续形成的第2槽,从而使夹持手随着利用上述直动导向 件进行的直动构件的移动而在侧面方向和上下方向间改变姿势。
上述第2输送装置具有部件收容部和基座;该部件收容部在来自 上述第1输送装置的部件的承继位置载置由该第1输送装置把持着的 部件;该基座对该部件收容部进行支承;该基座可在上述承继位置与 部件送出位置间往复移动。
上述第2输送装置具有提升机构,当上述基座处于上述承继位置 或上述送出位置时使部件收容部朝上述第l输送装置上升。
例如,上述第2输送装置可为能够间歇运行的皮带输送机。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部件送出装置 的机床。


本发明的上述或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

以下优 选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而进一步变得明确。
图1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的部件送出装置的自动车床和托盘装运装 置的配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2A为图1的立面图。
图2B为表示图2A的变型例的图。
图3为图2A的局部放大图。
图4A为说明图3的分离臂的动作的图。
图4B为表示图4A的变型例的图。
图5为从操作侧观看自动车床的梭动输送机的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从侧方观看图5的梭动输送机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和图2A为表示作为具有本部件送出装置IO的机床的自动车 床1和接受在自动车床1中加工工件获得的部件2的托盘装运装置3的概略俯视图和正视图。自动车床1具有台座5、安装在台座5的中 央上方侧的背面主轴台4及刀架(未图示)。在背面主轴台4,与主轴 4'相向地搭载背面主轴41。在背面主轴41的前端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工 件(在图示例中为杆材)。自动车床l除了主轴4'处的工件的加工外, 通过使背面主轴41的轴心方向的滑动移动,由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刀 架的刀具在背面主轴41进行工件的加工,加工预定形状的部件。
自动车床1具有覆盖包含台座5和台座端缘外侧近旁区域的自动 车床1的上半部整体地构成的罩构造体6。由罩构造体6防止在主轴 和背面主轴的工件加工中的切屑、磨削液的飞溅。由罩构造体6限制 作业者接触到自动车床内部(特别是加工区域)。台座端缘的外侧近旁 区域指从将台座端缘延长到垂直上方的区域往外侧扩展一些,实质上 不影响到作业者的操作、机床的设置布局的范围内的区域。
在上述自动车床1设置将通过加工工件获得的部件2从背面主轴 41送出到机外的部件送出装置10。如图3所示那样,送出装置10由 部件分离机构12和梭动输送机14构成,该部件分离机构12对加工结 束后安装在背面主轴41的上述部件2进行把持;该梭动输送机14从 部件分离机构12承继部件2。如图2A所示,在台座5的前后,形成 朝左右方向延伸的通道部分8、 8'。通道部分8比背面主轴台4更位于 下方。罩构造体6闭塞通道部分8、 8'的上方侧。通过由罩构造体6 闭塞通道部分8、 8'的上方侧,在罩构造体6与台座5的边界近旁,形 成侧方打开的侧面方向的凹状部。梭动输送机14设置在作为托盘装运 装置3的配置侧的前方侧通道部分8,配置在前方侧的凹状部内。梭 动输送机14处于比背面主轴41和部件分离机构12更处于下方的位 置。在背面主轴41与梭动输送机14间设置部件分离机构12。罩构造 体6由闭塞通道部分8、 8'上方的部分覆盖加工室。罩构造体6在与台 座5的前方侧端面相同的面具有闭塞凹状部的开口部分的垂直面。由 上述罩构造体的构成,将凹状部从罩构造体内部遮蔽开来,所以,工 件加工中的切屑向梭动输送机14的飞溅得到防止。托盘装运装置3 为了提高作业性,位于自动车床l的前方操作面7侧地邻接配置在罩构造体6的垂直面前。
部件分离机构12具有作为把持部件2将其从背面主轴41送出的 第1输送装置的把持单元。把持单元由把持部件2的夹持手16、固定 夹持手16对其进行支承的夹持手支承构件18、及由支点20可回转地 支承夹持手支承构件18的直动构件22构成。如图3所示,夹持手16 具有相向的爪,可通过爪的开闭夹持部件2的外周侧对其进行把持。 作为对部件2进行把持的把持装置,也可使用夹具代替夹持手16。部 件分离机构12具有可自由滑动移动地支承直动构件22的线性导向件 24。线性导向件24具有支承板30和无活塞杆缸32。支承板30在从 背面主轴朝梭动输送机14往斜下方倾斜的状态下由螺栓28固定在安 装块26,该安装块26固定在台座5。通过将支承板30固定在台座5, 从而将部件分离机构12配置在梭动输送机14的上方进行固定。无活 塞杆缸32沿支承板30朝斜下方倾斜地配置。
无活塞杆缸32具有导向轴34和无活塞杆缸移动体38。导向轴34 配置在支承板30的里侧。移动体38比设于支承板30的开口部40更 突出到前面侧。移动体38由无活塞杆缸32的驱动沿导向轴34移动。
在支承板30固定平行于导向轴34延伸的直动导向件42。直动构 件22由螺栓36 —体地安装在移动体38。该直动构件22通过直动导 向件移动体44支承在直动导向件42。直动构件22由无活塞杆缸32 的驱动一边由直动导向件42引导, 一边与移动体38—体地朝斜下方 沿导向轴34移动。由直动构件22的移动使把持单元移动。
夹持手支承构件18具有动作轴46。在相对于直动构件22的移动 成为固定侧的支承板30固定动作轴导向件48。在动作轴导向件48形 成导向槽50。上述动作轴46可滑动地与导向槽50配合。导向槽50 具有在角部形成预定半径的圆角的L形。导向槽50的L形的一边形 成与无活塞杆缸32的导向轴方向G平行的第1槽50a。导向槽50的 L形的另一边形成与导向方向G垂直地朝上方延伸的第2槽50b。第 l槽50a与第2槽50b相互交叉地连续形成。
如图4A所示那样,部件分离机构12为了由先在凹状部8内等候的夹持手16对在背面主轴41结束了加工而处于位置Al的部件2进 行把持,朝背面主轴41突出移动。当夹持手16把持部件2时,夹持 手支承构件18的动作轴46处于位置Bl。从夹持手16把持着部件2 的状态,背面主轴41解除部件2的把持而退避,从而将部件2从背面 主轴41交接给夹持手16。然后,由无活塞杆缸32的驱动,使把持单 元沿线性导向件24的导向方向G朝从背面主轴41往横斜下方离开的 方向(在图示例中为左下)移动。当动作轴46移动到导向槽50的角 部的前面的位置B2时,由夹持手16把持的部件2移动到位置A2。
动作轴46沿导向槽50继续移动。但是,由于导向槽50具有上述 那样的L形,所以,动作轴46的移动方向从方向G相对于方向G朝 上逐渐变化到垂直的方向。另一方面,夹持手支承构件18的支点20 与直动构件22—体地沿方向G按直线继续移动。因此,随着动作轴 46的移动方向的变化,夹持手支承构件18以支点20(在图4A中用"+,, 表示)为中心相对于直动构件22在图4A中进行顺时针方向回转。由 夹持手支承构件18的回转使夹持手16倾斜。例如,当动作轴46处于 位置B3时,由倾斜的夹持手16把持的部件2处于位置A3。
当动作轴46从位置B3朝位置B4、 B5继续移动时,夹持手支承 构件18进一步回转,夹持手16倾斜,部件2朝位置A4、 A5移动。 因此,部件2如用轨迹T所示那样从位置Al到A2按直线移动,从 位置A2到A5往下沿凸曲线移动。当部件2处于最后的位置A5时, 夹持手16的姿势变成大致垂直朝下的竖姿(参照图7)。
当夹持手16成为竖姿时,部件2在凹状部8内的上方位置受到支 承,轴心与背面主轴41的轴心平行。通过使构成把持单元的一部分的 夹持手16的姿势变成竖姿,即使把持单元移动到凹状部8侧,把持单 元也不突出到凹状部8的外侧,收容到比台座5前端缘更处于内侧的 位置。在本实施形式中,改变夹持手16的姿势的姿势改变装置具有由 动作轴46和导向槽50等构成的简易的构成。
也可如图2B和图4B所示那样构成,即,通过使支承板30'按朝 斜上方倾斜的状态固定在台座5,从而使把持单元从背面主轴朝斜上方离开。除了部件分离机构12'朝斜上方倾斜这一点,图4A的构成与 图4B的构成大体相同,所以,图4B所示各构成部分用在对应的图 4A的构成部分的参照符号附上"",的符号表示,省略详细的说明。但 是,第2槽50'使夹持手16'的姿势改变成竖姿地形成在大致垂直朝上 方向。下面主要说明与图4A的构成不同的点。
如图4B所示,当夹持手16'把持了处于位置Al'的加工完毕的部 件2时,夹持手支承构件18'的动作轴46'处于位置B1'。从夹持手16' 把持了部件2的状态,背面主轴41解除部件2的把持并退避,从而将 部件2从背面主轴41交接给夹持手16'。然后,由无活塞杆缸32'的 驱动使把持单元沿线性导向件24'的导向方向G'朝从背面主轴41往横 斜上方离开的方向(在图示例中为左上)移动。当动作轴46'移动到导 向槽50'的角部的前面位置B2'时,由夹持手16'把持的部件2移动到 位置A2'。
动作轴46'的移动方向沿导向槽50'的形状继续从方向G'相对于方 向G'朝上逐渐变化。随着动作轴46'的移动方向的变化,夹持手支承 构件18'以支点20'为中心朝图4B中的顺时针方向回转,夹持手16' 倾斜。动作轴46'从位置Bl'移动到位置B4',随着动作轴46'的移动, 由夹持手16'把持的部件2沿轨迹T'从位置Al'移动到位置A4'。当部 件2处于最后的位置A4'时,夹持手16'的姿势改变为大致垂直朝下的 竖姿。
在把持单元朝斜上方移动的场合,梭动输送机14与竖姿的夹持手 16'接近地由预定的支架15等配置在与夹持手16'的位置相应的高度。
通过形成为使把持单元朝斜上方移动的构成,可使得飞溅到部件 分离机构12'的切削油不会流落到梭动输送机14侧。
梭动输送机14构成从把持单元承继部件的第2输送装置。如图5 所示那样,梭动输送机14可在部件承继位置52与部件送出位置54 间由无活塞杆缸等驱动装置56沿上述通道部分8内的直线输送路径 58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部件承继位置52,从竖姿的夹持手16接受 上述部件2,在该部件送出位置54,可将部件2送出到自动车床1的机外,与托盘装运装置进行部件2的承继。梭动输送机14如图6和图 7所示那样,具有从夹持手16接受部件2的部件收容构件60、可上下 移动地支承部件收容构件60的支承构件62、及安装支承构件62的基 座64。
在输送路径58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将梭动输送机14定位在部件 承继位置52或部件送出位置54的刚性杆等末端定程器66和液压緩沖 器等减震器68(在图6中仅示出部件承继位置)。末端定程器66接触 在基座64,限制梭动输送机14的移动。减震器68在基座64即将接 触到末端定程器66之前接触到基座64,緩和基座64与末端定程器66 间的沖击。
如图6和图7所示,梭动输送机14的部件收容构件60为了在部 件承继位置52容易进行与夹持手16的部件承继,由提升机构朝上方 提升。提升机构具有上述支承构件62、 一端固定在支承构件62的枢 轴70、固定在枢轴70的另一端的回转板72、设在回转板72的第1 凸轮从动件74和第2凸轮从动件76、及固定在输送路径58上的凸轮 定程器78。凸轮定程器78由可在大致水平方向接触到第1凸轮从动 件74的螺栓等构成。部件收容构件60和基座64在在从侧方观看时具 有匚字形。支承构件62处于部件收容构件60和基座64的内侧。枢轴 70贯通设在基座64的孔80。支承构件62和回转板72可将枢轴70 作为轴心相对于基座64回转。第1凸轮从动件74和第2凸轮从动件 76形成为设在回转板72上的枢轴70的相互不同的两侧的突部。
在部件承继位置52与部件送出位置54间移动时的梭动输送机14 的部件收容构件60如图5的大致中央所示那样,成为在自重的作用下 接近基座64地下降的状态。如图6所示那样,当梭动输送机14接近 部件承继位置52,第1凸轮从动件74接触到螺栓78时,第1凸轮从 动件74的移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基座64移动,直到接触在末端 定程器66。在第1凸轮从动件74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基座64 移动,通过回转板72和枢轴70,支承构件62以枢轴70为轴心朝图6 中的逆时针方向回转。由支承构件62的逆时针方向的回转,使支承在支承构件62的部件收容构件60上升。由部件收容构件60的上升,使 竖姿的夹持手16与部件收容构件60接近。在夹持手16与部件收容构 件60接近的状态下,解除夹持手16对部件2的把持,从而在夹持手 16与部件收容构件60间顺利地进行部件的承继。
当部件的承继完成,梭动输送机14朝图6的左方移动时,由部件 收容构件60的自重使回转板72和支承构件62以枢轴70为轴心朝顺 时针方向回转,部件收容构件60再次成为下降状态。当梭动输送机 14接近部件输送位置54,与凸轮定程器78相当的螺栓78'(参照图5 ) 接触到第2凸轮从动件76时,与上述同样,部件收容构件60上升。 除了螺栓78'接触到第2凸轮从动件76这一点以外,其它与在部件承 继位置52的上升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在部件送出位置 54,部件收容构件60上升,从而可顺利地进行在将部件移送到托盘 装运装置3的机器人等(图中未示出)与梭动输送机14间的部件承 继。
除了梭动输送机14处于部件承继位置52或部件送出位置54时以 外,部件收容构件60处于下降状态。因此,可降低部件收容构件60 下降了的状态的梭动输送机14通过的部分的罩构造体6的高度。通过 降低罩构造体6的高度,可扩大相对于主轴和刀架的维修空间,可提 高主轴及工具周围的作业性。
也可设置朝下侧对部件收容构件60施力的弹簧等施力装置(未图 示),强制地在部件承继位置和部件送出位置以外使部件收容构件60 成为下降状态。
也可设第2输送装置为可载置来自部件分离机构12的部件的皮带 输送机,将该皮带输送机设置在上述通道部分8。上述皮带输送机可 连续运行,也可为使部件相互不碰撞地间歇输送的方式。但对于包含 抛光面的部件等,适合利用如上述梭动输送机那样将与其它构件接触 的部件的部位限定在预定位置的装置进行的输送。另外,梭动输送机
可正确地统一送出的部件的姿势,所以,与按任意的姿势送出的场合 相比,可顺利地承继到托盘装运装置。本送出装置IO通过使把持单元的一部分改变姿势,包含把持单元
的移动时在内,将所有构成部分收容在比台座端缘的外侧近旁位置更 处于内侧的范围内,把持单元的构成部分不会从上迷范围突出到作业
侧。具体地说,部件分离机构12通常在罩构造体6内配置在机床1 的操作前面侧,所以,不比把持在背面主轴41的工件2的位置更往上 侧突出很大,不妨碍操作者的观察、操作。另外,部件分离机构12 不为关于1个支点摆动的臂那样的简单的构成,而是成为从背面主轴 到梭动输送机14的部件输送路径(图4A的轨迹T )不从直动式的线 性导向件24产生大的偏离的构成。因此,线性导向件24的导向方向 G从背面主轴朝机床的前面往斜下方延伸,所以,部件也包含在内的 部件分离机构12的占有空间可从背面主轴的大致中央在斜下方限定 在梭动输送机14上方的空间。因此,部件分离机构12可紧凑地收容 在不妨碍罩构造体6内的作业的场所。另外,部件分离机构12"把持,, 加工后的部件从背面主轴41进行输送,所以,与在背面主轴的下方设 置作为可动式的导水管状物的分离滑槽使部件"滚落"到机外那样的构 造相比,适合于需要慎重地处理的部件的输送。
梭动输送机14除了位于部件送出位置54近旁的场合外都收容在 罩构造体6的内部,另外,部件送出位置54在罩构造体6的外侧,配 置在自动车床1的前面(操作面7)侧以外的场所(在图1中为朝操 作面7时的左侧)。因此,所有送出装置10的构成部分都不伸出到自 动车床l的操作面侧,确保了作业者的安全性,同时,在与托盘装运 装置等设备组合使用的场合,实现了设置场所的省空间化。
按照本发明,利用姿势改变装置改变第l输送装置的姿势,从而 将第l输送装置收容在比成为机床的第l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前方侧 的台座端缘外侧近旁位置更处于内侧的范围内。因此,可将从上述台 座端缘的突出抑制到最小限度地紧凑设置部件的输送装置。特别是不 从上述台座端缘突出地设置第l输送装置,可按与没有部件输送装置 的机床同等的占有面积设置具有本送出装置10的机床。在部件的输送 装置不从上述台座端缘突出的场合,可覆盖与台座端缘大体相同的面,可使罩的大小为与没有部件输送装置的机床同等的尺寸。
通过使第1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为成为主轴的侧面方向的前方 侧,不需要将部件送出装置构成在主轴的上方侧,可抑制机床整体的 全高,可提高主轴和工具周边的作业性。特别是当使第l输送装置从
主轴朝斜下方移动时,将第2输送装置配置在比第l输送装置更处于 下方的位置,可容易地将部件交接给第2输送装置,另外,对于从主 轴侧面方向对主轴的观察性等也有利。或者,当使第l输送装置从主 轴朝斜上方移动时,可获得从主轴侧面方向对主轴的良好的观察性。
第l输送装置具体地说可由把持部件的夹持手、能够回转地支承 夹持手的直动构件、及沿夹持手的移动方向使直动构件在侧面方向移 动的线性导向件简单地构成,不对部件极端地施加大的冲击等,可顺 利地进行输送,同时,即使在第l输送装置为具有夹具、夹持手的臂 构造体的场合,也可容易地将臂构造体收容在上述范围内。另外,姿 势改变装置由导向槽和动作轴构成,该导向槽设置在相对于直动构件 移动的固定侧与夹持手侧间,该动作轴与导向槽配合,在导向槽设置 与直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第l槽和与第l槽交叉地连续形成的第 2槽,随着由线性导向件产生的直动构件的移动,使夹持手在侧面方 向和上下方向间改变姿势,从而可简单地构成姿势改变装置。
另一方面,使第2输送装置为可在部件承继位置与部件送出位置 间往复移动地构成的梭动输送机的形式,在第2输送装置与第l输送 装置间或第2输送装置与托盘装运装置等比第2输送装置更处于下游 的部件收容体间的部件的承继中,可抑制对上述部件的冲击等,所以, 可容易地进行需要特别慎重地处理的部件的送出。
另外,通过在第2输送装置设置提升机构,可更顺利地进行第2 输送装置与第l输送装置或与托盘装运装置的上述部件的承继。
另外,当第2输送装置为可进行间歇运行的皮带输送机时,能够 获得第2输送装置可为简单的构造等独自的效果。
对于具有本发明的部件送出装置的机床,即使在第l输送装置一
边移动到机床的前面侧, 一边进行部件的输送的场合,第l输送装置也不会极端地突出到成为机床的前面侧的台座端缘的外侧方,在与托 盘装运装置等设备组合使用的场合实现设置场所的省空间化。
权利要求
1.一种部件送出装置,相对于机床进行设置,该机床具有将搭载主轴的台座和安装在上述主轴上的工件的加工区域覆盖着安装在台座侧的罩构造体;该部件送出装置具有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该第1输送装置把持着从上述工件加工成的部件一边朝与主轴的轴心交叉的方向移动一边进行输送;该第2输送装置从上述第1输送装置承继上述部件,将上述部件输送到上述罩构造体的外侧;上述第2输送装置收容在比成为上述第1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侧的台座端缘外侧近旁位置更处于内侧的范围内;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姿势改变装置,该姿势改变装置随着上述第1输送装置的部件输送移动,以将该第1输送装置收容在上述范围内的方式改变上述第1输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姿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为上述主轴的侧面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轴 的侧面方向为从上述主轴朝斜下方的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轴 的侧面方向为从上述主轴朝斜上方的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部件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送出装置具有把持上述部件的夹持手和由1个支点可回转地支承该夹 持手的直动构件;设有使该直动构件沿夹持手的移动方向朝侧面方向 移动的直动导向件;由导向槽和动作轴构成上述姿势改变装置,该导向槽设在相对于 上述直动构件的移动的固定侧与夹持手侧间,该动作轴设在上述夹持 手侧并与导向槽配合;于上述导向槽设有与上述直动构件的移动方向 平行的第1槽和与该第i槽交叉地连续形成的第2槽,从而使夹持手 随着利用上述直动导向件进行的直动构件的移动而在侧面方向和上下方向间改变姿势。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部件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 输送装置具有部件收容部和基座;该部件收容部在来自上述第l输送 装置的部件的承继位置载置由该第l输送装置把持着的部件;该基座 对该部件收容部进行支承;该基座可在上述承继位置与部件送出位置 间往复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 输送装置具有提升机构,当上述基座处于上述承继位置或上述送出位 置时使部件收容部朝上述第l输送装置上升。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 输送装置为能够间歇运行的皮带输送机。
9. 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送出装置。
全文摘要
送出装置(10)由把持已完成加工的部件(2)的第1输送装置(12)和从第1输送装置(12)接受部件(2)、将该部件输送到机外的第2输送装置(14)构成。输送装置(10)在比台座(5)的端缘外侧近旁位置更处于内侧的位置收容所有的构成部分,而且包括动作时在内,所有的构成部分都不从该外侧近旁位置突出到作业侧地构成。
文档编号B23Q7/04GK101528410SQ20078003996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1日
发明者矢部晃一, 门仓礼次 申请人: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