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向节锻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94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转向节锻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节产品质量要求高,在锻造加工行业中发球难度系数较高的复杂件,传 统的锻造工艺中,预锻与成型在不同的模具中进行,锻造工艺较为烦琐,尤其在预锻难度较 大,制造后的产品次品率较高,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其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面所述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 为了克服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包括有下模和上模,下模具有下型腔,上模
具有与下型腔相匹配的上型腔,下模的下型腔进一步包括有下预锻型腔和下成型型腔,在
下模的下成型型腔周边开设有下飞边槽;上模的上型腔进一步包括有上预锻型腔和上成型
型腔,在上模的上成型型腔周边开设有与下飞边槽相对应的上飞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飞边槽与下飞边槽的宽度为30 50mm,槽深5 7mm。所
述的下预锻型腔与下成型型腔交叉排列,即下预锻型腔的两爪(大、小爪)形成的开口方向
与下成型型腔的两爪(大、小爪)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的上预锻型腔与上成型型腔交
叉排列。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模两腔的方式,将预锻型腔与成型型腔设计在同一个模具上, 预锻及成型均在同一模具上进行,节省了模具,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预锻模的设计从两爪 成型着手,有效地降低预锻难度,制造成型后的产品的合格率高;通过将预锻型腔与成型型 腔的交叉排列,节省了模具的体积。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模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模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下模、2.上模、3.下预锻型腔、4.下成型型腔、5.下飞边槽、6.凹锁扣、 31.第一小爪、32.第一大爪、41.第二小爪、42.第二大爪。
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如图所示,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包括有下模1和上模2, 因上模2与下模1相匹配,故附图中只给出下模的构造示意图而省略上模的构造示意图;下 模1具有用于上模与下模定位的凹锁扣6,上模2具有与凹锁扣6相对应的凸锁扣;下模1 开设有车辆转向节的下预锻型腔3和下成型型腔4,下预锻型腔3与下成型型腔4交叉排列,即下预锻型腔3的两爪(第一大爪32、第一小爪31)形成的开口方向与下成型型腔4的 两爪(第二大爪42、第二小爪41)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反;在下成型型腔4周边开设有下飞 边槽5,下飞边槽5的宽度为30 50mm,槽深5 7mm ;上模2开设有与下模1相匹配的上 预锻型腔、上成型型腔和上飞边槽。 将上模2与下模1合模后,整个模具形成预锻型腔和成型型腔,上模与下模的分模 面A-A,上模与下模通过凹凸锁扣定位扣合,上模与下模留有锁扣接缝2-4mm,成型模拔模 斜度为5-6度,预锻模拔模斜度为8-9度。
权利要求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包括有下模(1)和上模(2),下模(1)具有下型腔,上模(2)具有与下型腔相匹配的上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1)的下型腔进一步包括有下预锻型腔(3)和下成型型腔(4),在所述下模(1)的下成型型腔(4)周边开设有下飞边槽(5);所述的上模(2)的上型腔进一步包括有上预锻型腔和上成型型腔,在所述上模的上成型型腔周边开设有与下飞边槽(5)相对应的上飞边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转向节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飞边槽与下飞边槽(5) 的宽度为30 50mm,槽深5 7m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节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预锻型腔(3)与下成 型型腔(4)交叉排列,所述的上预锻型腔与上成型型腔交叉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包括有下模和上模,下模包括有下预锻型腔和下成型型腔,在下模的下成型型腔周边开设有下飞边槽;上模包括有上预锻型腔和上成型型腔,在上模的上成型型腔周边开设有与下飞边槽相对应的上飞边槽;上飞边槽与下飞边槽的宽度为30~50mm,槽深5~7mm;下预锻型腔与下成型型腔交叉排列,上预锻型腔与上成型型腔交叉排列。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模两腔的方式,将预锻型腔与成型型腔设计在同一个模具上,预锻及成型均在同一模具上进行,节省了模具,提高了生产效率;预锻模的设计从两爪成型着手,有效地降低预锻难度,制造成型后的产品的合格率高;通过将预锻型腔与成型型腔的交叉排列,节省了模具的体积。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1537672SQ200920180638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7日
发明者俞能新, 刘争辉, 舒勇 申请人:芜湖新达锻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