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轧机排雾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轧轧机排雾系统。
背景技术:
冶金冷轧轧机在轧制过程中,要求在轧辊与被轧钢板间、轧辊与轧辊缝间喷射乳 化液,以减少轧制阻力和降低轧制温度,以获得好的板面质量和提高产量。冷轧机工作速度 高,极易产生高温,在高速轧制时喷射乳化液产生大量雾气。这些雾气中含有轧制油和其他 对人体有害物质。因此,轧机都必配排雾系统。排雾系统包括排雾风机、排雾罩、中间管路、 阀门和过滤器等。其中风机的容量和排雾罩的结构对排雾效果影响最大。常见的排雾罩为一悬挂于轧机上部平台周围的半封闭罩子,像一撑开的多边形 伞。罩体只罩住轧机的上部空间,下部为空的。通常封闭罩有2个吸(通)风口,通过接口 法兰与排雾风机的管路相联。这种封闭罩的主要缺点是1.罩体空间大,抽吸口少,且抽吸口远离雾气源产生区,抽吸雾气能力效率低。2.排雾时罩内形成的负压不均。离抽吸口越远负压越低,导致轧机操作侧和罩内 顶部油雾气外泄漏严重。3.轧制过程中有多个油雾源点,它们离抽吸口有远有近、有大有小,靠一、二个固 定抽吸口进行抽吸显然不合理。4.为防止罩内油雾气外泄漏而加大排雾风机的排雾能力,造成运行成本不经济。 调查发现冷轧机排雾风机的排雾能力呈加大趋势。例如马钢二冷轧机风机排雾量16万 m3/h ;而同一型号轧机,莱钢、通钢排雾风机的排雾能力达到18万m3/h,莱钢1号轧机排雾 风机的排雾能力达到20万m3/h。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机排雾罩,本实用新型排雾原理 先进,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排雾效率高,油雾防漏性能好,系统运行成本经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轧机排雾罩包括入口侧外罩、轧机上部平台、出口侧外罩、传动侧外罩和卷帘门, 入口侧外罩、轧机上部平台、出口侧外罩、传动侧外罩之间螺栓连接,卷帘门在入口侧外罩 和出口侧外罩中的滑道内滑动升降,其特征在于在轧机传动侧上方、轧机上部平台的下 方,分别设置有入口侧吸风口和出口侧吸风口,二吸风口的部分截面分别与轧机操作侧的 入口侧内管道和出口侧内管道相连接,二吸风口的另一部分截面用作抽吸口,入口侧内管 道和出口侧内管道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抽吸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排雾罩内增设两个抽吸风道和多个位置吸口,使油雾直接从产 生源处吸走,避开了无效抽吸区,使排雾能力大大提高。从而避免了油雾在大罩内弥散后有 泄漏的造成车间污染机会。[0013](2)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现场油雾情况调节吸口的大小,有效提高了各吸口效率,使 整个排雾系统更加合理,抽吸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减少运行成本。(3)本实用新型在轧机操作侧,轧机牌坊内腔外设置有卷帘门,卷帘门通过马达减 速机驱动链轮、链条带动卷筒进行升降,升降速度和停位均由编码器进行控制,马达减速机 装有内抱间和手动释放和卷取系统,防突发停电事故。轧机换辊和设备检修时可将卷帘门 卷至卷筒上,为操作提供足构大的空间。总之,本新型排雾罩的排雾效果比同类罩大大提高,卷帘门操作灵活,方便,停位 准确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向视图。图4是图1的B-B向视图。图中,1 入口开卷机;2 入口结露放滴水罩;3 入口侧外罩;4 入口侧内管道;5 入口侧调节风门;6 轧机上部平台;7 出口侧调节风门;8 出口侧内管道;9 出口侧外罩; 10:出口结露防滴水罩;11 :出口卷取机;12:导流板;13:出口保护罩;14:入口保护罩; 15 抽吸总管;16 卷帘门;17 传动侧外罩;18 导流盖板;19 吊杆;20 螺栓;21 螺母; 22 垫圈;23 带钢;24 牌坊;25 入口侧吸风口 ;26 出口侧吸风口 ;27 马达减速机;28 电动机支座;29-1 第一链轮;29-2 第二链轮;30 链条;31 卷筒;32 支座;33 编码器; S1 传动侧油雾源;S2 操作侧油雾源;S3 入口侧油雾源;S4 出口侧油雾源;S5 入口开卷 机油雾源;S6 出口卷取机油雾源。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轧机工作空间和上部工作平台的要求,罩体要求设计成伞状 半封闭结构形式,罩体抽风口一般只有两个,布置在罩体上且与油雾过虑风管相连接。这种 结构形式最大缺陷在于1.在风口抽吸过程中罩内形成的负压不均,离吸口越远压力(负 值)越小,还会出现抽吸经过无用区域而出现压损(漏风)。2.罩体庞大结构稳定性差,易 变形产生泄漏。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采用如下方法。(一)大罩内部加设置罩内风道,使吸口尽量接近油雾源,使油雾还未弥散就被吸走。( 二)将入口侧外罩外伸端支撑在入口保护罩框架上;将出口侧外罩外伸端支撑 在出口保护罩框架上。这样,既增加了入、出口侧外罩的刚度,减轻结构重量,又提高了入、 出口保护罩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 .罩内主要雾源点详见图2,主要雾源点发生在如下方面1)S1 轧机操作侧(含乳化液收集盘)油雾,即卷帘门16窗内油雾;2) S2 轧机传动侧(含乳化液收集盘)油雾;3) S3 轧机入口处油雾;[0029]4) S4 轧机出口处油雾;5) S5 入口开卷机处油雾;6) S6 出口卷取机处油雾。二 .改进方案1.增设罩内抽吸风道如图1和图2所示,轧机排雾罩包括罩体入口侧外罩3、轧机上部平台6、传动侧外 罩17和出口侧外罩9和卷帘门16,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排坊24之间均用螺栓连接。卷帘 门16在入口侧外罩3和出口侧外罩9中的滑道内滑动升降。入口侧外罩3和出口侧外罩 9分别设置在入口开卷机1和出口卷取机11的上部。根据上述油雾点,在轧机传动侧轧辊 上方、轧机上部平台6的下方,位于传动侧外罩17内分别设置入口侧吸风口 25和出口侧吸 风口 26。二吸风口 25、26的罩外端与抽吸总管15相连接。二吸风口 25、26的罩内端入口 侧吸风口 25的部分截面与入口侧内管道4相连接;出口侧吸风口 26的部分截面与出口侧 内管道8相连接;二吸风口的另一部分截面用作抽吸口,直接抽吸轧机传动侧(含乳化液收 集盘)的油雾S1。入口侧内管道4和出口侧内管道8的另一端是封闭的,二内管道通过吊 杆19固定在轧机上部平台的下面。入口侧内管道4和出口侧内管道8在轧机带钢23入、 出口处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抽吸口,抽吸油雾源S2 S6。2.合理设置吸风口截面分配入口侧吸风口 25和出口侧吸风口 26的一部分截面分别与入口侧内管道4、出口侧 内管道8相连接,另一部分截面分别用作入口侧调节风门5、出口侧调节风门7。实验证明 调节风门的截面积与所连接内管道横截面积之比为13比较合适。设置入口侧调节风门 5和出口侧调节风门7进行吸风口面积调节,以适应各轧机环境差异。3.所有抽吸口大小可调因罩内各油雾源的油雾量大小计算较为困难,各抽吸口大小也就难以确定,因此 所有抽吸口处均设置有手动式插板阀。根据现场雾气情况,用手动插板阀进行抽吸口大小 调节,一旦调节好后,锁定插板阀。如若在风道内设自动翻板阀进行调节控制,容易造成管 道内尘查淤积,影响通风效果,还造成自动控制成本。4.入口开卷机1、出口卷取机11上方增设导流板由于入口开卷机1、出口卷取机11处油雾离内风道(入口侧内管道4和出口侧内 管道8)的抽吸口较远,需要加油雾导流装置,使油雾流动通畅。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 入口侧外罩3、出口侧外罩9的下方,入口保护罩14、出口保护罩13的上方,分别在入口侧 外罩3、出口侧外罩9内设置有导流板12和在入口侧内管道4和出口侧内管道8下方设置 有导流盖板18。5.入口开卷机1、出口卷取机11上方增设结露防滴水罩,保护带钢干燥带钢25经轧机轧制吹扫后,卷取时温度在60 80度,如车间温度低于这一温度 很多时,在轧机入、出端罩内顶板上可能结露滴水,影响带钢卷取,因此需要有结露防滴水 罩。如图1、图3、图4所示,在入口保护罩14、出口保护罩13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入口结露防 滴水罩2和出口结露防滴水罩10。该罩为独立结构,可以移动。根据南北方地理位置和春 夏秋冬季节进行取舍。6.改变入、出口侧外罩3、9外伸端刚度,提高罩体结构稳定性,防变形泄漏[0044]因轧机在工作状态下牌坊24产生振动,致使组装的罩体结构极易变形,产生雾气 泄漏。改变入、出口侧外罩3、9外伸端刚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的方法是将入口侧外 罩3外伸端支撑在入口保护罩14框架上;将出口侧外罩9外伸端支撑在出口保护罩13框 架上。这样,既增加了入、出口侧外罩3、9的刚度,减轻结构重量,又提高了入、出口保护罩 14、13功效。7.卷帘门16升降速度和停位可控轧机操作侧设置卷帘门16、卷筒31、支座32、链轮29、链条30、马达减速机27和编 码器33,卷筒31与支座32之间轴承连接,支座32固定在轧机上部平台6的上部。卷帘门 16卷在卷筒31上,卷筒31依次通过第一链轮29-1、链条30、第二链轮29-2连接至马达减 速机27,马达减速机27通过支架28固定在轧机上部平台6上。本实用新型在轧机操作侧、轧机牌坊24外侧设置有卷帘门16,卷帘门16通过马达 减速机27驱动链轮29、链条30带动卷筒31进行升降,升降速度和停位均由编码器33进行 控制,马达减速机27装有内抱闸和手动系统,防突发停电事故。轧机换辊和设备检修时可 将卷帘门16卷至卷筒31上,为操作提供足够大的空间。
权利要求一种轧机排雾罩,罩体包括入口侧外罩(3)、轧机上部平台(6)、出口侧外罩(9)、传动侧外罩(17)和卷帘门(16),入口侧外罩(3)、轧机上部平台(6)、出口侧外罩(9)、传动侧外罩(17)之间螺栓连接,卷帘门(16)在入口侧外罩(3)和出口侧外罩(9)中的滑道内滑动升降,其特征在于在轧机传动侧上方、轧机上部平台(6)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入口侧吸风口(25)和出口侧吸风口(26),二吸风口的部分截面分别与轧机操作侧的入口侧内管道(4)和出口侧内管道(8)相连接,二吸风口的另一部分截面用作抽吸口,入口侧内管道(4)和出口侧内管道(8)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抽吸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排雾罩,其特征在于入口侧吸风口(25)和出口侧吸风 口(26)的抽吸口截面分别设有入口侧调节风门(5)和出口侧调节风门(7),所述抽吸口截 面积与其吸风口连接的内管道横截面积之比为1 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排雾罩,其特征在于所有抽吸口处均设置有手动 式插板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排雾罩,其特征在于在入口侧外罩(3)、出口侧外 罩(9)内,分别设置有导流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排雾罩,其特征在于入口侧内管道(4)和出口侧 内管道(8)的下方,入口保护罩(14)、出口保护罩(13)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导流盖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排雾罩,其特征在于在入口保护罩(14)、出口保护 罩(13)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入口结露防滴水罩(2)和出口结露防滴水罩(1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排雾罩,其特征在于轧机操作侧设置卷帘门(16)、 卷筒(31)、支座(32)、链轮(29)、链条(30)、马达减速机(27)和编码器(33),卷筒(31)与 支座(32)之间为轴承连接,支座(32)固定在轧机上部平台(6)的上,卷帘门(16)卷在卷 筒(31)上,卷筒(31)依次通过第一链轮(29-1)、链条(30)、第二链轮(29_2)连接至马达 减速机(27),马达减速机(27)通过支架(28)固定在轧机上部平台(6)上。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轧机排雾罩,其包括入口侧外罩、轧机上部平台、出口侧外罩、传动侧外罩和卷帘门,入口侧外罩、轧机上部平台、出口侧外罩、传动侧外罩之间螺栓连接,卷帘门在入口侧外罩和出口侧外罩中的滑道内滑动升降,其特征在于在轧机传动侧上方、轧机上部平台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入口侧吸风口和出口侧吸风口,二吸风口的部分截面分别与轧机操作侧的入口侧内管道和出口侧内管道相连接,二吸风口的另一部分截面用作抽吸口,入口侧内管道和出口侧内管道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抽吸口。本实用新型排雾原理先进,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排雾效率高,油雾防漏性能好,系统运行成本经济。
文档编号B21B9/00GK201632474SQ20092035324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令琴, 李张翼, 杨韶光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