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87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半自动车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半自动车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床分为手动机床和全自动机床,手动机床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且容 易出生产事故,效率也低。全自动机床的造价高,且维护费用不菲,对维护工人的素质要求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手动机床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较高,且容易出生产事故,效率也低,而全自动机床的造价高,且维护费用不菲,对维护工人 的素质要求也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半自动车床。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半自动车床,包括机 床框架以及安装在机床框架顶部的通过处理器与机床的各个部件电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 机床框架包括底部的机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机架顶部的机床体,所述机床体包括竖直设置的 柱体,所述柱体一侧的机床体设有开口,所述柱体另一侧的机床体上设有固定安装的托板 装置,所述托板装置上设有固定安装的刀架装置,所述柱体上设有转动安装的主轴,所述主 轴的一端指向刀架装置,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自动车床中,所述机架内对应主轴所在位置设有驱动装 置,所述驱动装置为马达,所述马达的皮带穿过机床体的开口套住主轴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自动车床中,所述机架为长方体状顶部以及多个侧面开口 的框状结构,所述机床框架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封住机架的侧边开口的第一机架 门和第二机架门。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自动车床中,所述第一机架门所封住的机架内设有冷却水 箱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机架门所封住的机架内设有液压动力系统箱,所述第二机架门的 顶部设有控制装置。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自动车床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管道与液压动力系统箱和 托板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线与托板装置的行程开关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自动车床中,还包括气动系统,所述气动系统通过管道分 别与托板装置的上滑竿和下滑杆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自动车床中,还包括安装在主轴和刀架上面的冷却喷头和 照明灯,所述冷却喷头通过泵体与装有冷却液的冷却箱连接,所述照明灯与机床的驱动装 置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自动车床中,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机床体上罩住所述主 轴、托板装置和刀架装置的安全罩。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车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013]1)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车床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成本低;2)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车床相对手动机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3)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车床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远低于全自动车床。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1 ;图北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2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液压动力系统箱的具体实施例的俯 视图;图如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液压动力系统箱的具体实施例的主 视图;图恥是图fe所示的液压动力系统箱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机架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1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机架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2 ;图8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托板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A-A方向的上托板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图8所示的B-B方向的下托板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正面结构 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反面结构 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1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2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的爆炸示意图1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的爆炸示意图2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刀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车床具体实施例的刀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半自动车床,包括机床框架907以及安装在机床框架907顶 部的通过处理器与机床的各个部件电连接的控制面板900。控制面板900的工作原理图见图3a和图北。操作面板900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 器与机床的各个部件电连接。用户通过操作面板900向处理器发出指令,处理器把指令传 达给机床的相应部件,机床的相应部件根据指令完成相应动作。用户直接对机床所作的工 作指令在编程操作面板上也能得到反馈并在编程操作面板上反应出来。如图1所示,机床框架907包括底部的机架913以及固定安装在机架913顶部的机床体912,机床体912包括竖直设置的柱体922,柱体922 —侧的机床体912设有开口,柱 体922另一侧的机床体922上设有固定安装的托板装置906,托板装置906上设有固定安装 的刀架装置905,柱体922上设有转动安装的主轴901,主轴922的一端指向刀架装置905,
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机架912为长方体状顶部以及多个侧面开口的框状 结构,机床框架907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912上用于封住机架912的侧边开口的第一机 架门902和第二机架门910。第一机架门902所封住的机架912内设有冷却水箱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所在的 位置与主轴901对应,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马达,马达的皮带穿过机床体912的开口套住 主轴901的一端。第二机架门910所封住的机架912内设有液压动力系统箱913,第二机架 门910的顶部设有控制装置908。如图4、图fe和图恥所示,液压动力系统箱913包括封闭箱体、与所述箱体连通的 供液管、以及与所述箱体连通的回液管、液泵、设置在所述箱体外以驱动所述液泵的液压马 达、连接所述液泵出口和供液管以调节供液管压力的调压阀、内置于所述箱体且与所述液 泵入口连接的过滤装置。控制装置908通过管道与液压动力系统箱913和托板装置906连接,控制装置908 通过信号线与托板装置906的行程开关(803、804)电连接。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车床的托板装置906。托板装置 906包括下托板801和固定安装在下托板801上的上托板802。上托板802包括上雄托板852和滑动安装在上雄托板852上的上雌托板882,上雄 托板852的端部设有外接液压动力系统箱913的上液压接口 805。上雄托板852的顶部设有燕尾,上雌托板882对应上雄托板852顶部的燕尾设有 与之匹配的燕尾槽,上雄托板852的燕尾滑动安装在上雌托板882的燕尾槽内。上雌托板882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安装的第一上端板812和第二上端板892,上雄托 板852位于第一上端板812和第二上端板892之间,第一上端板812上设有固定安装且与 上雌托板882平行的中空的筒形上滑竿832,上滑竿832 —端接气动装置的进气管道,另一 端通过上滑块862滑动安装在上雄托板852的上空腔842里,且气动装置的进气管道、上滑 竿832和上空腔842相互连通。第一上端板812和第二上端板892的顶部分别与上雌托板882的顶部平齐,第一 上端板812和第二上端板892的底部的海拔高度分别小于上雌托板882的底部的海拔高度。上雄托板852为中空的筒形结构,其两端的开口部分别设有封闭上雄托板852的 第一上封盖822和第二上封盖872,上雄托板852、第一上封盖822和第二上封盖872安装 后形成内部上空腔842,上雄托板852、第一上封盖822和第二上封盖分别位于第一上端板 812和第二上端板892之间。第一上封盖822滑动安装在上滑竿832上,上滑竿832的一端外侧套设有固定安 装的上滑块862,上滑块862滑动安装在上空腔842内。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气动装置的工作 状况控制托板装置的上托板的工作状况。上雌托板882的侧边设有固定安装的上行程开关804,上雄托板852在同侧对应设有固定安装的上行程支块814,上行程支块814面向上行程开关804的一侧设有固定安装且 指向上行程开关804的上行程杆824,上行程杆拟4 一端固定安装在上行程支块814上,另 一端设有固定安装的上行程调节套834,上行程杆拟4和上行程调节套834分别位于上行程 支块814与上行程开关804之间。上行程调节套834指向上行程开关804的一端的顶部的海拔高度大于上行程开关 804的底部的海拔高度。上行程开关804包括上信号线接口 844,上信号线接口 844与液压 动力系统箱913的信号线接口电连接。当上雌托板882相对上雄托板852运动到一定位置使得上行程调节套834与上行 程开关804接触,控制电路导通,相关的控制部件开始工作。当上雌托板882相对上雄托板 852运动到一定位置使得上行程调节套834远离上行程开关804,控制电路断开,相关的控 制部件停止工作。下托板801包括下雄托板851和滑动安装在下雄托板851上的下雌托板881,下雄 托板851的端部设有外接液压动力系统箱913的下液压接口 806,上雄托板852固定安装在 下雌托板881上。上雌托板882和上雄托板852的相对滑动方向与下雌托板881和下雄托板851的 相对滑动方向所成角度大于0度。下雄托板851的顶部设有燕尾,下雌托板881对应下雄托板851顶部的燕尾设有 与之匹配的燕尾槽,下雄托板851的燕尾滑动安装在下雌托板881的燕尾槽内。下雌托板881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安装的第一下端板811和第二下端板891,下雄托 板851位于第一下端板811和第二下端板891之间,第一下端板811上设有固定安装且与 下雌托板881平行的中空的筒形下滑竿831,下滑竿831 —端接气动装置的进气管道,另一 端通过下滑块861滑动安装在下雄托板851的下空腔841里,且气动装置的进气管道、下滑 竿831和下空腔841相互连通。第一下端板811和第二下端板891的顶部分别与下雌托板881的顶部平齐,第一 下端板811和第二下端板891的底部的海拔高度分别小于下雌托板881的底部的海拔高度。下雄托板851为中空的筒形结构,其两端的开口部分别设有封闭下雄托板851的 第一下封盖821和第二下封盖871,下雄托板851、第一下封盖821和第二下封盖871安装 后形成内部下空腔841,下雄托板851、第一下封盖821和第二下封盖871分别位于第一下 端板811和第二下端板891之间。第一下封盖821滑动安装在下滑竿831上,下滑竿831的一端外侧套设有固定安 装的下滑块861,下滑块861滑动安装在下空腔841内。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气动装置的工作 状况控制托板装置的上托板的工作状况。下雌托板881的侧边设有固定安装的下行程开关803,下雄托板851在同侧对应设 有固定安装的下行程支块813,下行程支块813面向下行程开关803的一侧设有固定安装且 指向下行程开关803的下行程杆823,下行程杆823 —端固定安装在下行程支块813上,另 一端设有固定安装的下行程调节套833,下行程杆823和下行程调节套833分别位于下行程 支块813与下行程开关803之间。下行程调节套833指向下行程开关803的一端的顶部的海拔高度大于下行程开关803的底部的海拔高度。下行程开关803包括下信号线接口 843,下信号线接口 843与液压 动力系统箱913的信号线接口电连接。当下雌托板881相对下雄托板851运动到一定位置使得下行程调节套833与下行 程开关803接触,控制电路导通,相关的控制部件开始工作。当下雌托板881相对下雄托板 851运动到一定位置使得下行程调节套833远离下行程开关803,控制电路断开,相关的控 制部件停止工作。本实施例中,上述上信号线接口 844和下信号线接口 843分别通过控制装置与液 压动力系统箱913连接。如图11和图12所示,控制装置908包括至少两个与泵连接的液制板。本实施例 中,每个液制板均通过管道与连接板110连接,连接板110通过管道与泵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10与两个液制板连接分别为液制板A 510和液制板B 511。每个液制板分别外接两个流量控制阀210,每个液制板与一个液压接口(805或806) 通过管道连接。如图13-图16所示,流量控制阀210包括阀体1和安装在阀体1内的流量调节装 置,阀体1内设有用于安装贯穿阀体1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安装孔201,阀体1内还设有与安 装孔201相通的进液孔,进液孔包括快退进液孔6和切削进液孔7。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筒形钢套10,钢套10的侧壁上设有为通孔的出液 口 101,钢套10内设有出液口调节块11和丝杆13,出液口调节块11和丝杆13的半径小于 钢套10内径。出液口调节块11的一端与丝杆13压紧,另一端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5,弹 性件5通过后盖17定位,后盖17通过卡环14定位;丝杆13的另一端插入螺母12的内腔, 螺母12的顶部设有固定安装的外盖2,螺母12与阀体1内的螺纹部配合安装。后盖17的外径大于钢套10的外径;后盖17 —端开口,弹性件5 —端安装在后盖 17内,另一端压紧液口调节块11的端部;后盖17封闭端呈锥形,卡环14的内径小于后盖 17的外径。阀体1内还设有辅助流量调节装置,辅助流量调节装置包括带有处于压缩状态的 弹性件的单向阀8,单向阀8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可拆卸安装在阀体1内,阀体1内用于安 装单向阀8的盲孔与安装孔201和进液孔相通。辅助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垂直于单向阀8贯穿阀体1的阀芯调节装置,用于安装 阀芯调节装置的孔与用于安装单向阀8的盲孔、安装孔201和进液孔相通。阀芯调节装置包括阀芯3,阀芯3 —端压紧定位柱15,另一端压紧弹性件5,弹性 件5通过后盖17定位,后盖17通过卡环14定位,后盖17 —端开口,弹性件5 —端安装在 后盖17内,另一端压紧阀芯3的端部。定位柱15的另一端安装在一端开口的阀芯调节座16内,阀芯调节座16的开口端 设有密封胶圈9,阀芯调节座16的封闭端外侧设有固定安装的卡环14。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位弹簧,所有弹性件5在安装完成后都处于压缩状态。实际使用前,制造商或者用户根据使用需要设定好阀芯3的位置和单向阀8的位 置,也就是说在用户使用流量控制阀前,辅助流量调节装置的位置是固定的。用户把流量控 制阀安装到相关设备上,接通液压回路后,只需通过调节外盖2来控制钢套10的出液口 101的大小来调节液压回路的流量大小,从而控制液压回路的液体压力。当用户把外盖向阀体1外部旋出,出液口调节块11端部的弹性件5推动出液口调 节块11从而使得出液口 101的实际出液面积减小,这样就减小了单位时间内的液体流量; 相反当用户把外盖向阀体1内部旋进,丝杆13推动出液口调节块11使得弹性件5进一步 压缩,从而使得出液口 101的实际出液面积增大,这样就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的液体流量。如图4、图5所示,每个液制板分别与过渡板610通过管道连接,液制板和过渡板 610内分别设有互相连通的液槽;每个液制板通过管道分别至少外接一个流量控制阀,过 渡板610通过双向液制310与目标的行程开关连接。上述的连接板110、液制板和过渡板610内分别设有互相连通的液槽。本实施例中,过渡板610通过管道分别与八个双向流量制310连接,八个双向流量 制310分别相对设置在过渡板610两侧。双向流量制310包括接线口 510,双向流量制310 通过接线口 510与托板装置的行程开关(803或804)的信号线接口(843或844)电连接。 双向流量制310与目标部件的行程开关之间的电路通过行程开关(803或804)与行程开关 调节套(833或者834)的接触或断开来控制。本实施例中,液压回路中的液体为油。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为,启动泵并调节好泵的输出液压,泵向连 接板110输入液体,液体从连接板110进入液制板,接着从液制板进入流量控制阀210,用户 通过旋转流量控制阀210的外盖2来调节液体的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托板装置的运动速度 的目的。托板装置906的行程开关在没有与行程开关调节套接触之前,托板装置906保持 快进,行程开关与行程开关调节套接触之后,双向流量制310接通电源,目标部件就转为慢 进。目标部件的慢进速度主要通过旋转流量控制阀210的外盖2来控制。本实施例的半自动车床还包括气动系统,气动系统通过管道分别与托板装置906 的上滑竿832和下滑杆831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半自动车床还包括安装在主轴901和刀架905上面的冷 却喷头904和照明灯903,冷却喷头904通过泵体与装有冷却液的冷却箱连接,照明灯903 与机床的驱动装置电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半自动车床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机床体912上罩住主轴 901、托板装置906和刀架装置905的安全罩911。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刀架装置905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正、反刀架 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刀架702和第一正刀架704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反刀架772和第二正刀 架774。第一反刀架702、第一正刀架704、第二反刀架772和第二正刀架774分别沿Y轴方 向滑动安装在第一反刀架底座701、第一正刀架底座703、第二反刀架底座706和第二正刀 架底座713上。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刀架(702、704、772、774)在同侧分别设有转动安装的螺杆 716,螺杆716的一端旋入刀架(702、704、772、774)内,螺杆716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安装的 螺杆套717,螺杆716的的中部设有固定安装的卡环718。刀架底座(701、703、706、713)设有固定安装的挡块715,螺杆716穿过挡块715, 两者之间为松配合,挡块715位于螺杆套717和卡环718之间。如图所示,上述的刀架(702、704、772、774)的底部分别设有燕尾槽,上述的刀架底座(701、703、706、71;3)的顶部对应正、反刀架底部的燕尾槽分别设有燕尾,刀架底座 (701、703、706、713)与刀架(702、704、772、774)之间为燕尾槽和燕尾配合的滑动安装关系。用户通过旋转螺杆套717,螺杆套717自身位置固定,刀架(702、704、772、774)在 螺纹和燕尾的作用下靠近或者远离挡块715。从而达到调整刀架(702、704、772、774)在Y 轴方向700上的位置的目的。任意一组相对设置的正、反刀架,所对应的正、反刀架底座通过位于X轴方向770 的轴连接,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刀架底座上,另一个刀架底座滑动安装在轴上,轴 的另一端设有可拆卸转动安装的轴套,轴套转动安装在轴套壳内,轴套壳固定安装在滑动 安装在轴上的刀架底座的外侧。轴套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正/反刀架底座的外侧,轴穿过轴套壳,轴套壳包括至 少两个位于轴套壳另一端端部外沿的等长的端柱,端柱的端部设有固定安装的端盖,轴套 壳还包括位于轴套壳另一端的端部中央的凸台,轴套的一端设有与凸台形状匹配的凹槽, 轴套位于凸台和端盖之间,轴套与轴之间为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刀架底座701和第一正刀架底座703之间、第二反刀架底座 706和第二正刀架底座713之间分别通过位于X轴方向770的轴(714、725)连接。以第一反刀架底座701和第一正刀架底座703为例,第一轴725的一端固定安装 在第一正刀架底座703上,第一反刀架底座701滑动安装在第一轴725上,第一轴725的另 一端设有可拆卸转动安装的第一轴套724,第一轴套7M转动安装在第一轴套壳721内,第 一轴套壳721固定安装在第一反刀架底座701的外侧。第一轴套壳7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反刀架底座701的外侧,第一轴725穿过 第一轴套壳721,第一轴套壳721包括至少两个位于第一轴套壳721另一端端部外沿的等长 的第一端柱722,第一端柱722的端部设有固定安装的第一端盖723,第一轴套壳721还包 括位于第一轴套壳721另一端的端部中央的第一凸台720,第一轴套7M的一端设有与第一 凸台720形状匹配的凹槽,第一轴套725位于第一凸台720和第一端盖723之间,第一轴套 724与第一轴725之间为螺纹配合。以第二反刀架底座706和第二正刀架底座713为例,第二轴714的一端固定安装 在第二反刀架底座706上,第二正刀架底座713滑动安装在第二轴714上。用户通过旋转轴套使得轴套在轴上沿X轴方向770产生位移,从而带动滑动安装 在轴上的刀架相对固定安装在轴上的刀架产生位移。从而实现刀架在X轴770方向上的位
置改变。所有刀架(702、704、772、774)中至少有一个刀架上设有升降刀架707,升降刀架 707通过升降杆710滑动安装在任意一个正/反刀架上,升降杆710的一端通过螺纹旋入正 /反刀架的顶部,升降杆710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安装的手轮709,升降刀架707固定安装在 手轮709上。第二正刀架774上设有升降刀架707,升降刀架707通过升降杆710滑动安装在第 二正刀架774上,第二正刀架774的一侧设有燕尾槽,升降刀架707对应位置设有燕尾,第 二正刀架774和升降刀架707之间为燕尾槽和燕尾配合的滑动安装关系。升降杆710的一端通过螺纹旋入第二正刀架774的顶部,升降杆710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安装的手轮709,升降刀架707固定安装在手轮709上。手轮709的底部设有固定安 装的升降刀架安装座708,升降刀架707固定安装在升降刀架安装座708上。用户通过旋转手轮709使升降杆710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带动升降刀架707上升 或者下降。从而实现刀架在Z轴方向777的位置改变。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半自动车床的具体使用方法为Sl 把相应刀具安装到刀架装置905上,并调整好刀具的位置;S2 接通电源,把待加工工件安装到主轴901上,合上安全罩911 ;S3 用户通过控制面板900、控制装置908调节机床的工作状况;S4 工件加工完毕,打开安全罩911,取下工件。之后重复S2 S4的步骤,直至断开电源。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半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框架(907)以及安装在机床框架(907)顶部 的通过处理器与机床的各个部件电连接的控制面板(900);所述机床框架(907)包括底部 的机架(913)以及固定安装在机架(913)顶部的机床体(912),所述机床体(912)包括竖直 设置的柱体(922),所述柱体(92 —侧的机床体(91 设有开口,所述柱体(92 另一侧 的机床体(92 上设有固定安装的托板装置(906),所述托板装置(906)上设有固定安装的 刀架装置(905),所述柱体(92 上设有转动安装的主轴(901),所述主轴(922)的一端指 向刀架装置(905),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912)内对应主轴(901) 所在位置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马达,所述马达的皮带穿过机床体(912)的开口 套住主轴(90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912)为长方体状顶部以 及多个侧面开口的框状结构,所述机床框架(907)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912)上用于封 住机架(912)的侧边开口的第一机架门(902)和第二机架门(9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门902所封住的机 架(912)内设有冷却水箱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机架门(910)所封住的机架(912)内设有 液压动力系统箱(913),所述第二机架门(910)的顶部设有控制装置(9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908)通过管道与液 压动力系统箱(91 和托板装置(906)连接,所述控制装置(908)通过信号线与托板装置 (906)的行程开关(803、804)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动系统,所述气动系统通 过管道分别与托板装置(906)的上滑竿(832)和下滑杆(8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主轴(901)和刀架 (905)上面的冷却喷头(904)和照明灯(903),所述冷却喷头(904)通过泵体与装有冷却液 的冷却箱连接,所述照明灯(90 与机床的驱动装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机床体 (912)上罩住所述主轴(901)、托板装置(906)和刀架装置(905)的安全罩(9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车床,包括机床框架(907)以及安装在机床框架(907)顶部的通过处理器与机床的各个部件电连接的控制面板(900);所述机床框架(907)包括底部的机架(913)以及固定安装在机架(913)顶部的机床体(912),所述机床体(912)包括竖直设置的柱体(922),所述柱体(922)一侧的机床体(912)设有开口,所述柱体(922)另一侧的机床体(922)上设有固定安装的托板装置(906),所述托板装置(906)上设有固定安装的刀架装置(905),所述柱体(922)上设有转动安装的主轴(901),所述主轴(922)的一端指向刀架装置(905),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车床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成本低。
文档编号B23B7/14GK201815667SQ201020286390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9日
发明者张伯权 申请人:张伯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