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快速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51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快速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快速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滑橇式汽车生产线一般具有上下两层轨道,上面一层轨道是滑橇将车身向前输送时配合使用,下面一层轨道是所有工位操作完成后供空滑橇返回至第一工位时使用。由于受操作空间限制,两层轨道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高,再加上两台驱动电机(上下各一台)及电机的安装底板,就使得下面一层的可以拆卸滑橇驱动轮的空间显得犹为狭小。而滑橇驱动轮的驱动部分由橡胶制成,工作一段时间后因磨损必须更换。现有的方式是利用拉马来拆卸驱动轮,拉马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受现场空间狭小的限制,必须在先拆电机的情况下才来完成驱动轮的拆卸,整个过程需要40-60分钟,这样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而且会对正常的生产造成影响,在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给维修及设备保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拆卸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的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快速拆卸装置,包括基座 (1)、顶针(2)、第一悬臂(3)、第二悬臂(4)、第三悬臂(5)和抓钩(6),在基座(1)的轴心开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螺纹孔(la),该螺纹孔(Ia)中穿设有顶针(2),顶针(2)与基座(1)螺纹配合,且顶针(2)的上部沿其轴心线方向开有方孔(2a);在所述基座(1)的外围设置有三个悬臂,分别为第一悬臂(3)、第二悬臂(4)和第三悬臂(5),其中第一悬臂(3)与第二悬臂
(4)相垂直,第一悬臂(3)与第三悬臂(5)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二悬臂(4)与第三悬臂(5)之间的夹角,所述三个悬臂的内端固定于基座(1)上,在三个悬臂的外端均固定有抓钩(6), 并且三个悬臂上的抓钩(6)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的圆心在所述基座(1)的轴心线上。本发明利用滑橇驱动轮上具有八个按圆周均勻分布的通孔的特点,在基座的外围设置三个悬臂,这三个悬臂的位置关系正好对应滑橇驱动轮上其中的三个通孔,当用于拆卸驱动轮时,先将生产线关闭,接着将三个悬臂上的抓钩伸入驱动轮上对应的通孔中,并使抓钩扣住驱动轮的端面,再将气动棘轮扳手的输出轴伸入顶针上的方孔中,最后开启气动棘轮扳手,使气动棘轮扳手的输出轴旋转,气动棘轮扳手的输出轴旋转时,带动顶针一起转动,由于顶针与基座螺纹配合,在顶针的旋转作用下,基座连同悬臂及抓钩朝着气动棘轮扳手的方向移动,基座和悬臂移动的同时,通过抓钩对驱动盘施加有朝向气动棘轮扳手的拉力,随着顶针的不断旋转,抓钩拉动驱动盘从电机上脱离,即完成了对驱动盘的拆卸。由此可见,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省力,在任何工位,只要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将一个驱动轮更换完成,在工作间隙即可进行,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有效保证了生产效率。
所述顶针(2)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以上结构简单可靠、 易于加工,同时,顶针的下端为锥形,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顶针快速选入基座中。所述抓钩(6 )为“ L”形,由立柱(6a)和定位块(6b )组成,其中立柱(6a)的轴心线与基座(1)的轴心线相平行,该立柱(6a)的上端与对应的悬臂相固定,在立柱(6a)的下端固定定位块(6b);所述悬臂在对应的定位块(6b)所在面的投影与该定位块(6b)组成“L” 形,并且两相邻悬臂之间的夹角范围内只有一个定位块(6b)。以上结构加工制作容易,在拆卸驱动轮的时候,抓钩的定位块与驱动轮端面贴合,抓钩与驱动轮之间的接触面较大,且接触点较均勻,这样拉动驱动轮脱离电机时,驱动轮受力均勻、可靠,能够进一步提高拆卸的速度。有益效果本发明不受现场空间狭小的限制,无需先拆电机即可实现滑橇驱动轮的拆卸,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并且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保证了生产效率。


图1为本发明取下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中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抓钩伸入驱动轮通孔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中抓钩扣住驱动轮端面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由基座1、顶针2、第一悬臂3、第二悬臂4、第三悬臂5和抓钩6构成,其中基座1为短圆柱体结构,在基座1的轴心开有螺纹孔la,该螺纹孔Ia贯通基座1的上下端面。在基座1的螺纹孔Ia中穿设有顶针2,该顶针2为带外螺纹的圆柱体,且顶针2与基座1之间螺纹配合。所述顶针2的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在顶针2的上部沿顶针轴心线方向开有方孔2a,该方孔加的形状大小与气动棘轮扳手的输出轴相适应。从图1、图2中可知,在基座1的外围设置有三个悬臂,分别为第一悬臂3、第二悬臂4和第三悬臂5,其中第一悬臂3与第二悬臂4相垂直,第一悬臂3与第三悬臂5之间的夹角为135°,第二悬臂4与第三悬臂5之间的夹角也为135°。三个悬臂的结构完全相同, 现仅以第一悬臂3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悬臂3的内端(靠近基座1的一端)高于外端(远离基座1的一端),且第一悬臂3的内端与基座1的圆周面固定相连,在第一悬臂3的外端设置抓钩6,第二悬臂4以及第三悬臂5的外端也设有抓钩6。三个悬臂上的抓钩6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的圆心在所述基座1的轴心线上。从图1、图2中还可知,抓钩6为“L”形,由立柱6a和定位块乩组成,其中立柱6a 的轴心线与基座1的轴心线相平行,该立柱6a的上端与对应悬臂的外端相固定,在立柱6a 的下端固定定位块6b,三个抓钩6的定位块6b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悬臂在定位块6b所在面的投影与对应的定位块6b组成“L”形,并且两相邻悬臂之间的夹角范围内只有一个定位块6b。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驱动轮7上具有八个按圆周均勻分布的通孔7a,本发明中三个抓钩6的位置关系正好对应滑橇驱动轮7上其中的三个通孔,当用于拆卸驱动轮时,先将生产线关闭,接着将三个抓钩6的定位块6b穿过驱动轮7上对应的通孔7a (见图4、图5),顺时针转动本发明一定角度后,使本发明相对驱动盘沿驱动盘轴心线的方向移动一定行程,直至三个定位块6b 扣住驱动轮7的端面(见图6、图7),再将气动棘轮扳手(图中未画出)的输出轴伸入顶针2 上的方孔加中,最后开启气动棘轮扳手,使气动棘轮扳手的输出轴旋转,气动棘轮扳手的输出轴旋转时,带动顶针2 —起转动,由于顶针2与基座1螺纹配合,在顶针2的旋转作用下,基座1连同悬臂及抓钩6朝着气动棘轮扳手的方向移动,基座1和悬臂移动的同时,通过抓钩对驱动盘施加有朝向气动棘轮扳手的拉力,随着顶针2的不断旋转,抓钩拉动驱动盘从电机上脱离,即完成了对驱动盘的拆卸(见图6、图7、图8)。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快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座(1)的轴心开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螺纹孔(la),该螺纹孔(Ia)中穿设有顶针(2),顶针(2)与基座(1)螺纹配合,且顶针(2)的上部沿其轴心线方向开有方孔(2a);在所述基座(1)的外围设置有三个悬臂,分别为第一悬臂(3)、第二悬臂(4)和第三悬臂(5),其中第一悬臂(3)与第二悬臂(4)相垂直,第一悬臂(3)与第三悬臂(5)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二悬臂(4)与第三悬臂(5)之间的夹角,所述三个悬臂的内端固定于基座(1)上,在三个悬臂的外端均固定有抓钩(6),并且三个悬臂上的抓钩(6)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的圆心在所述基座(1)的轴心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快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2)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下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快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钩(6 )为“ L”形,由立柱(6a)和定位块(6b )组成,其中立柱(6a)的轴心线与基座(1)的轴心线相平行,该立柱(6a)的上端与对应的悬臂相固定,在立柱(6a)的下端固定定位块(6b); 所述悬臂在对应的定位块(6b)所在面的投影与该定位块(6b)组成“L”形,并且两相邻悬臂之间的夹角范围内只有一个定位块(6b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生产线滑橇驱动轮快速拆卸装置,在基座(1)的轴心开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螺纹孔(1a),该螺纹孔(1a)中穿设有顶针(2),顶针(2)与基座(1)螺纹配合;在所述基座(1)的外围设置有三个悬臂,分别为第一悬臂(3)、第二悬臂(4)和第三悬臂(5),其中第一悬臂(3)与第二悬臂(4)相垂直,第一悬臂(3)与第三悬臂(5)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二悬臂(4)与第三悬臂(5)之间的夹角,所述三个悬臂的内端固定于基座(1)上,在三个悬臂的外端均固定有抓钩(6)。本发明不受现场空间狭小的限制,无需先拆电机即可实现滑橇驱动轮的拆卸,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并且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保证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3P19/027GK102152101SQ201110117949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那春林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