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85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轴类零件加工所用的拨叉结构形式如图1、图2所示,弓形板1和弓形板 2相对设置形成一个近似菱形的夹持孔3,上下分别使用一套紧固螺栓4进行连接,在弓形板1中部设有伸入到夹持孔3内的顶紧螺栓5,弓形板1的上端弯曲设有延伸30-50mm的伸出臂6。在使用该拨叉进行零件加工时,轴类零件一端穿设在夹持孔3内,拧紧两套紧固螺栓4和顶紧螺钉5,将轴类零件外圆夹紧,伸出臂6起到传递机床转动力矩的作用。上述这种结构的拨叉传递力矩较小,而且加工一个零件需要反复装夹,装夹过程需人手辅助,加大了工人劳动强度,辅助时间长,生产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装夹方便、传递力矩大、 充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包括圆柱状空心结构的筒体,筒体内壁轴向设有一道凸键,筒体一端部两侧中心对称设有一对筋板。所述筒体上径向设有一根伸入到筒体内的顶紧螺钉。所述两块筋板为扇形结构,扇形角度在30° 60°之间。采用上述结构,筒体内壁轴向设置的凸键用于机床顶尖上的键槽配合来传递扭矩,对称设置的两块筋板侧部分别与被加工轴一端轴头窝中的两个对称的凸筋侧部顶压配合,被加工轴另一端装夹在在机床卡盘上;顶紧螺钉用于顶紧机床顶尖圆周,避免筒体沿机床顶尖轴向移动;两块筋板扇形角度在30° 60°之间,便于与轴头窝中的两个对称的凸筋的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加大了转动力矩,生产更加安全,去掉装夹过程人工辅助,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充分缩短被加工轴的金加工时间,加工外圆各部时不再使用外圆夹紧和进行基准转换,只使用两端中心孔定位,一次装夹加工就能完成以前四道工序才能完成的加工过程,优化加工工艺流程,提高定位精度,降低零件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夹持所加工轴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包括圆柱状空心结构的筒体10,筒体10内壁轴向设有一道通长的凸键11,筒体10 —端部两侧中心对称设有筋板12和筋板13。筒体10上径向设有一根伸入到筒体10内的顶紧螺钉14。筋板12 和筋板13均为扇形结构,扇形角度在30° 60之间,图示为45°。工作使用时,筒体10内壁轴向设置的凸键11用于机床顶尖上的键槽配合来传递扭矩,对称设置的筋板12和筋板13侧部分别与被加工轴17 (如图5、6所示)一端轴头窝 15中的两个对称的凸筋16侧部顶压配合,被加工轴17另一端装夹在在机床卡盘上;顶紧螺钉14用于顶紧机床顶尖圆周,避免筒体10沿机床顶尖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拨叉旋转带动被加工轴17转动达到加工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空心结构的筒体,筒体内壁轴向设有一道凸键,筒体一端部两侧中心对称设有一对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径向设有一根伸入到筒体内的顶紧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筋板为扇形结构,扇形角度在30° 60°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轴类零件加工用拨叉,包括圆柱状空心结构的筒体,筒体内壁轴向设有一道凸键,筒体一端部两侧中心对称设有一对筋板,筒体上径向设有一根伸入到筒体内的顶紧螺钉,两块筋板为扇形结构,扇形角度在30°~60°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加大了转动力矩,生产更加安全,去掉装夹过程人工辅助,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充分缩短被加工轴的金加工时间,加工外圆各部时不再使用外圆夹紧和进行基准转换,只使用两端中心孔定位,一次装夹加工就能完成以前四道工序才能完成的加工过程,优化加工工艺流程,提高定位精度,降低零件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3Q3/00GK202062228SQ20112015762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王文, 陈云升, 顾鲜美 申请人: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