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刀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98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刀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组合式刀杆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合工具机台使用的刀杆,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刀杆者。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切削加工的工作机台为了在加工过程中替换刀具,经常会使用刀杆来作为工作机台与刀头之间的连接部件。现有的刀杆均具有一贯穿的第二通孔,并利用热涨冷缩原理来将刀头紧密夹设于第二通孔内,由于此过程涉及到刀杆的反复升温、降温,因此现有的刀杆一般采用较为昂贵、不易在反复加热过程中破坏金属强度的材质制成。出于成本的考虑,有人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刀杆,如台湾专利TW M284478号“热膨胀刀杆”,其公开了将刀杆分成供工具机台夹持的刀杆本体和一供夹持刀具的刀座,并以摩擦熔接方式令刀座结合于刀杆本体的一端。此种结构虽可以减少昂贵金属的使用量,但需经由摩擦熔接方式才能令刀杆本体和刀座连接,因而其组装较为麻烦,而且当摩擦熔接后,刀杆本体和刀座无法再次拆分。针对上述缺点,又有人在台湾专利TW M326871号“组合刀杆”公开了在刀杆本体内设置内螺纹,并在刀座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并使刀杆本体与刀座旋转连接。由于此结构必须精准地将刀座与刀杆本体控制成同轴,因此该专利另外提供了若干螺锁组件及固定组件对刀座进行微调定位,以确保刀座与刀杆本体同轴。但是,利用若干螺锁组件进行精度微调,需要重复多次微调动作,操作烦琐、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刀杆,不仅结构精简,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组合式刀杆,包括一刀杆本体、一定位件和一刀座;所述刀杆本体和刀座通过定位件固定连接;所述刀座位于刀杆本体的下方,且所述刀座具有一第一贯穿孔;所述刀杆本体的对称轴处设有一第二贯穿孔,该第二贯穿孔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大径段、一小径段和一圆锥段,且所述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形成一阶面;所述刀座还具有一结合端和一工作端;该结合端插设于所述圆锥段内,且该结合端的外壁与所述圆锥段的侧边缘贴合;所述工作端位于结合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贯穿孔设于刀座的对称轴处,且该第一贯穿孔在对应于结合端处具有一螺纹段,该第一贯穿孔在对应于工作端处具有一可供刀头插设并夹持刀头的夹持段;所述定位件包括一螺杆和一螺帽,该螺帽位于所述阶面上,该螺杆伸入刀杆本体的圆锥段并与所述结合端处的螺纹段旋转连接。较佳地,所述刀杆本体具有一供工具机台夹持的法兰部,该法兰部具有至少一供工具机台定位的定位凹槽。较佳地,所述刀杆本体还具有一凸缘,该凸缘环设于所述圆锥段的开口处,且该凸缘包括一抵抗面和一外曲面,该抵抗面紧贴于所述结合端的外壁,所述外曲面连接于抵抗面与法兰部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一贯穿孔内还设有一调整螺丝和一刀具调整段;该调整螺丝位于刀具调整段内,所述刀具调整段位于所述螺纹段与夹持段之间,且该刀具调整段至少一部份具有与所述调整螺丝相配合的螺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果在于采用在刀杆本体上设置一圆锥段,刀座上设置一与所述圆锥段锥度相同的外圆锥表面,在定位件锁紧刀杆本体和刀座过程中,定位件旋转同时带动刀座旋转,使刀座的外圆锥表面逐渐紧贴于刀杆本体的圆锥段,从而实现刀杆本体与刀座之间的同轴校准。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精简,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主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3所不,一种组合式刀杆,包括一刀杆本体10、一刀座20和一定位件。所述刀杆本体10的对称轴LI处设有一第二贯穿孔12,该第二贯穿孔12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大径段121、一小径段122和一圆锥段123,所述小径段122位于大径段121与圆锥段123之间,且大径段121与小径段122之间形成一阶面124。所述刀杆本体10具有一供工具机台(未绘示)夹持的法兰部11,该法兰部11具有至少一供工具机台定位的定位凹槽13。请再参阅图3-5,所述刀座20位于刀杆本体10的下方,且该刀座20具有一结合端22、一工作端23和一第一贯穿孔21 ;所述结合端22具有外圆锥表面24,该外圆锥表面24与刀杆本体10的圆锥段123具有相等的锥度a,所述结合端22插设于所述圆锥段123内,且该结合端22的外壁与所述圆锥段123的侧边缘贴合。所述工作端23位于结合端22的下方。所述第一贯穿孔21设于刀座20的对称轴L2处,且该第一贯穿孔21在对应于结合端22处具有一螺纹段211,该第一贯穿孔21在对应于工作端23处具有一可供刀头插设并夹持刀头的夹持段212。所述夹持段212是利用热涨冷缩原理来组装、拆卸刀头40的。当刀座20的夹持段212受热后,便可让一刀头40插设其内、再待其冷却后,夹持段212便可夹持该刀头40。由于刀座20需要反复加热,因此刀座20 —般是由不易因反复加热而导致破坏结构的昂贵金属或合金所制成,为了降低成本,可使刀座20与刀杆本体10采用不同的材质,即刀杆本体10可采用较为便宜的材料,从而将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图4所示,所述刀杆本体10还具有一凸缘14,该凸缘14环设于所述圆锥段123的开口处,以增强圆锥段123的开口处的结构强度,使所述开口能有效抵抗应力,该凸缘14包括一抵抗面141(见图4)和一外曲面142 (见图4),该抵抗面141 (见图4)紧贴于所述结合端22的外壁,所述外曲面142 (见图4)连接于抵抗面141与法兰部11之间,该凸缘14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刀座20传递至刀杆本体10的作用力可被均匀地分散,进而避免圆锥段123开口处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损的问题。请再参阅图4,所述定位件可为螺栓30,该螺栓30包括一螺杆31和一螺帽32 ;该螺帽位于所述阶面124上;所述螺杆伸入刀杆本体10的圆锥段123并与所述结合端22处的螺纹段211旋转连接。此外,螺栓30在结合端22的螺纹段211逐渐旋转过程中,会带动刀座20的外圆锥表面24紧密贴于刀杆本体10的圆锥段123,进而使第二贯穿孔12与第一 贯穿孔21形成同轴,即令第二贯穿孔12的对称轴LI与第一贯穿孔21的对称轴L2实质重叠。请再参阅图5,所述刀座20的第一贯穿孔21内还设有一调整螺丝214和一刀具调整段213 ;该调整螺丝214位于刀具调整段213内,所述刀具调整段213位于所述螺纹段211与夹持段212之间,且该刀具调整段213至少一部份具有与所述调整螺丝214相配合的螺纹。当调整螺丝214在刀具调整段213中的深度改变时,可同时改变刀具40插设于所述夹持段212的深度,从而调整刀具自由端41的位置。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座20的夹持段212具有一直径Dl,该夹持段212的直径Dl是根据不同规格的刀具40而设定。实施例二参照图6所示,本部分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刀座20’的夹持段212’具有一直径D2,其中D2大于D1,用以夹持较大尺寸的刀具40’。本实用新型在刀杆本体10上设置一圆锥段123,刀座上设置一与所述圆锥段123锥度相同的外圆锥表面24,在定位件锁紧刀杆本体10和刀座过程中,定位件旋转同时带动刀座旋转,使刀座的外圆锥表面24逐渐紧贴于刀杆本体10的圆锥段123,实现刀杆本体10与刀座之间的同轴校准,而无须另行设置螺锁组件等部件。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精简,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刀杆,包括一刀杆本体、一定位件和一刀座;所述刀杆本体和刀座通过定位件固定连接;所述刀座位于刀杆本体的下方,且所述刀座具有一第一贯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本体的对称轴处设有一第二贯穿孔,该第二贯穿孔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大径段、一小径段和一圆锥段,且所述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形成一阶面;所述刀座还具有一结合端和一工作端;该结合端插设于所述圆锥段内,且该结合端的外壁与所述圆锥段的侧边缘贴合;所述工作端位于结合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贯穿孔设于刀座的对称轴处,且该第一贯穿孔在对应于结合端处具有一螺纹段,该第一贯穿孔在对应于工作端处具有一可供刀头插设并夹持刀头的夹持段 ;所述定位件包括一螺杆和一螺帽,该螺帽位于所述阶面上,该螺杆伸入刀杆本体的圆锥段并与所述结合端处的螺纹段旋转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本体具有一供工具机台夹持的法兰部,该法兰部具有至少一供工具机台定位的定位凹槽。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组合式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本体还具有一凸缘,该凸缘环设于所述圆锥段的开口处,且该凸缘包括一抵抗面和一外曲面,该抵抗面紧贴于所述结合端的外壁,所述外曲面连接于抵抗面与法兰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内还设有一调整螺丝和一刀具调整段;该调整螺丝位于刀具调整段内,所述刀具调整段位于所述螺纹段与夹持段之间,且该刀具调整段至少一部份具有与所述调整螺丝相配合的螺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刀杆,包括一刀杆本体、至少一刀座和一定位件;该刀杆本体对称轴处具有一第二贯穿孔,该第二贯穿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大径段、一小径段及一圆锥段,且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形成一阶面;所述刀座具有一结合端和一第一贯穿孔,该结合端插设于所述圆锥段内,且该结合端的外壁与圆锥段的侧边缘贴合;所述第一贯穿孔于对应结合端处具有一螺纹段。所述定位件包括一螺杆及一螺帽,该螺帽位于所述阶面上,所述螺杆伸入所述圆锥段并与所述螺纹段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操作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B23B29/00GK202356648SQ2011204991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杨文镛, 林原禾, 沈峯祺 申请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