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清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轧辊表面残留物进行清除的清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冷轧生产线上尤其是有色金属轧制生产线上,现有的清辊装置多采用液压缸或气缸驱动的辊式清辊、刮板式清辊。现有辊式清辊装置其在轧机入口和出口分别安装在上下工作辊轴承座上;刷辊由电机通过万向接轴传动,通过液压马达轴向串动,由液压缸驱动压靠在工作辊上,刷辊采用钢丝刷或尼龙刷,来实现工作辊面清辊。现有刮板式清辊装置其在轧机入口和出口分别安装在上下工作辊轴承座上;由液压缸驱动刮板压靠在工作 辊上,刮板采用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来实现工作辊面清辊。虽然通过液压缸和气缸控制的清棍装置应用于节奏较快轧制机组有一定优势,但对小型且轧制节奏较慢的冷轧机而言,在满足设备功能前提下,更注重设备结构简单、重量轻、易操作、易维护。而这类自动清辊设备结构却相对非常复杂、设备重量增大、拆装和维护都很繁琐,同时也会因电气、液压单元的参与而导致故障率上升、不易操作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辊装置,其结构简单且性能稳定。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清辊装置,包括旋转支座、连接支座、旋转机构、移动块与清辊进给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支座上,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与连接支座连接,移动块设置在旋转机构上并可在旋转支座与连接支座之间做来回横向移动,清辊进给机构连接在移动块上且清辊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移动块的运动方向。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导向杆、第一手轮、第一丝杆、连接块,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旋转支座上,另一端顺序穿过移动块、连接块后与第一手轮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通过衬套穿套在连接块上,连接支座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连接所述连接块;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旋转支座与连接块之间,且导向杆的轴线平行于第一丝杆的轴线,所述导向杆活动穿套在移动块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与第一丝杆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为横移螺母,该横移螺母固定连接在移动块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件为销钉。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清辊进给机构包括清辊块、进给导向杆、第二丝杆、第二手轮、支撑块与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连接在移动块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位于清辊块与连接滑块之间,另一端顺序穿过连接滑块、支撑块后与第二手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滑块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通过衬套穿套在支撑块上;所述进给导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清辊块与支撑块之间,进给导向杆活动穿套在连接滑块上,且进给导向杆的轴线平行于第二丝杆的轴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滑块通过销轴铰接在移动块上。进一步的是,在连接滑块与清辊块之间的第二丝杆上设置有缓冲弹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巧妙而紧凑、安装方便;另外其为纯机械结构,没有电气、液压单元,可保证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操作维护,能大大提高使用寿命,尤其适合在轧辊的清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图1为本发明的清辊装置位于非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清辊装置位于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旋转支座1、连接支座2、旋转机构3、移动块4、清辊进给机构5、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导向杆301、第一手轮302、第一丝杆303、连接块304、横移螺母305、清辊块501、进给导向杆502、第二丝杆503、第二手轮504、支撑块505、连接滑块506、缓冲弹簧507。图1与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轧机轧制工作过程中的轧制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的清辊装置,包括旋转支座1、连接支座2、旋转机构3、移动块4与清辊进给机构5,所述旋转机构3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支座I上,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与连接支座2连接,移动块4设置在旋转机构3上并可在旋转支座I与连接支座2之间做来回横向移动,清辊进给机构5连接在移动块4上且清辊进给机构5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移动块4的运动方向。安装时,可将旋转支座I与连接支座2分别安装在轧机出口的传动侧机架上和操作侧机架上。当轧制线在生产时,此时,清辊装置处于图1所示的非工作位;而当轧制线停止生产后,可使旋转机构3绕旋转支座I旋转,当旋转机构3的另一端旋转至连接支座2时,利用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将旋转机构3连接在连接支座2上,同时调整清辊进给机构5,使清辊进给机构5接触轧辊的外周表面,至此,整个清辊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工作位,然后在旋转机构3上使移动块4在旋转支座I与连接支座2之间做横向移动,即可带动清辊进给机构5在轧辊表面沿轧辊的轴线方向移动,完成清辊工作。清辊完成后,拆除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绕旋转支座I转动旋转机构3,使整个清辊装置再次位于图1所示的非工作位,从而避免影响轧制线的生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3可以采用轨道结构形式,使移动块4在该轨道结构上来回滚动或滑动即可。但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导向杆301、第一手轮302、第一丝杆303、连接块304,所述第一丝杆303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旋转支座I上,另一端顺序穿过移动块4、连接块304后与第一手轮30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4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第一丝杆30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03通过衬套穿套在连接块304上,连接支座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连接所述连接块304 ;所述导向杆301固定连接在旋转支座I与连接块304之间,且导向杆301的轴线平行于第一丝杆303的轴线,所述导向杆301活动穿套在移动块4上。在进行清辊操作时,分别正反方向转动第一手轮302带动第一丝杆303旋转,由于第一丝杆303通过衬套穿套在连接块304上,在此处,衬套等同于轴承,可保证第一丝杆303只能在连接块304内转动,而不能相对于连接块304做轴向移动,从而可带动移动块4沿第一丝杆303的轴向做横向移动,从而带动清辊进给机构5在轧辊表面沿轧辊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完成整个辊身长度方向的清辊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杆301的作用是确保移动块4沿导向杆301的方向来回移动,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保证移动块4不会沿第一丝杆303任意转动;而连接块304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将整个旋转机构3连接到连接支座2上。因此,该结构形式的旋转机构3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移动块4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第一丝杆303螺纹连接,该螺纹连接结构可以是直接设置在移动块4内孔中的内孔螺纹。但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移动块4与第一丝杆303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为横移螺母305,该横移螺母305固定连接在移动块4上。这样,第一丝杆303螺纹连接在横移螺母305内,第一丝杆303穿过移动块4时,移动块4的孔就可以加工为光孔,从而可降低移动块4的加工制造难度。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支座2与旋转机构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可以采用螺钉,卡子等实现。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为销钉,可便于拆装,提高拆装效率。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清辊进给机构5可采用一根杆件滑动配合在移动块4上即可,或采用其他的可以任意伸缩的结构。但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清辊进给机构5包括清辊块501、进给导向杆502、第二丝杆503、第二手轮504、支撑块505与连接滑块506 ;所述连接滑块506连接在移动块4上;所述第二丝杆503的一端位于清辊块501与连接滑块506之间,另一端顺序穿过连接滑块506、支撑块505后与第二手轮5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滑块506与第二丝杆50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503通过衬套穿套在支撑块505上;所述进给导向杆50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清辊块501与支撑块505之间,进给导向杆502活动穿套在连接滑块506上,且进给导向杆502的轴线平行于第二丝杆503的轴线。工作时,可通过转动第二手轮504带动第二丝杆503转动,由于第二丝杆503通过衬套穿套在支撑块505上,在此处,衬套等同于轴承,可保证第二丝杆503只能在支撑块505内转动,而不能相对于支撑块505做轴向移动,从而可在第二丝杆503的旋转过程中,使得进给导向杆502、第二丝杆503、第二手轮504、支撑块505以及清辊块501整体相对于连接滑块506做前后伸缩运动,从而调整清辊块501与轧辊表面良好接触,调整好清辊块501的位置后,即可通过横向移动块4的横向移动来实现清辊块501对轧辊表面的清理。在该实施方式中,进给导向杆502的作用是对清辊块501的伸缩运动进行导向;支撑块505的作用是将进给导向杆502固定连接在清辊块501与支撑块505之间,清辊块501做伸缩运动的过程中,进给导向杆502与支撑块505同时做伸缩运动;连接滑块506的作用是将整个清辊进给机构5连接在移动块4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滑块506可以是固定连接在移动块4上,但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连接滑块506通过销轴铰接在移动块4上。这样,在整个清辊装置处于图1所示的非工作位时,可以绕移动块4转动连接滑块506,使整个清辊进给机构5竖向放置,从而可有效节省生产作业的空间,避免造成对轧制线的影响;而当需要进行清辊操作时,通过转动连接滑块506位于图2所示的水平方向即可,操作方便。在进行清辊操作过程中,清辊块501会受到冲击产生振动,因此,为消除该振动带来的影响,在连接滑块506与清辊块501之间的第二丝杆503上设置有缓冲弹簧507。这样,可通过缓冲弹簧507吸收清辊块501在清辊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可以保护各相关零件并提闻清棍效果。本发明清辊装置从非工作位到工作位,再从工作位回到非工作位的整个过程为1、将整个清辊进给机构5绕移动块4旋转至水平方向;2、将所述旋转机构3绕旋转支座I旋转至轧制线上,并将旋转机构3的连接块304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连接到连接支座2上;3、调整清辊进给机构5使清辊块501与轧辊辊面接触良好;4、试着使移动块4在旋转支座I与连接支座2之间运动,查看清辊块501与轧辊辊面接触是否良好,否则重新执行步骤3 ;5、启动轧辊的主电机让轧辊转动起来;6、让移动块4在旋转支座I与连接支座2之间来回运动,直至完成清辊工作;7、轧辊停转;8、拆除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后将旋转机构3旋转至非工作位;9、将整个清辊进给机构5绕移动块4旋转至竖直方向固定好,即完成了整个清辊过程。
权利要求
1.清辊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旋转支座(I)、连接支座(2)、旋转机构(3)、移动块(4)与清棍进给机构(5),所述旋转机构(3)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支座(I)上,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与连接支座(2)连接,移动块(4)设置在旋转机构(3)上并可在旋转支座(I) 与连接支座(2)之间做来回横向移动,清辊进给机构(5)连接在移动块(4)上且清辊进给机构(5)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移动块(4)的运动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导向杆(301)、第一手轮(302 )、第一丝杆(303 )、连接块(304),所述第一丝杆(303 )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旋转支座(I)上,另一端顺序穿过移动块(4 )、连接块(304 )后与第一手轮(302 )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4)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第一丝杆(30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03)通过衬套穿套在连接块(304)上,连接支座(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连接所述连接块(304);所述导向杆(301)固定连接在旋转支座(I)与连接块(304)之间,且导向杆(301)的轴线平行于第一丝杆(303)的轴线,所述导向杆(301)活动穿套在移动块(4)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块(4)与第一丝杆(303)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为横移螺母(305),该横移螺母(305)固定连接在移动块(4)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件(6)为销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清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清辊进给机构(5 )包括清辊块(501)、进给导向杆(502 )、第二丝杆(503 )、第二手轮(504)、支撑块 (505)与连接滑块(506);所述连接滑块(506)连接在移动块(4)上;所述第二丝杆(503) 的一端位于清辊块(501)与连接滑块(506)之间,另一端顺序穿过连接滑块(506)、支撑块 (505)后与第二手轮(5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滑块(506)与第二丝杆(50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503)通过衬套穿套在支撑块(505)上;所述进给导向杆(50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清辊块(501)与支撑块(505 )之间,进给导向杆(502 )活动穿套在连接滑块(506 )上,且进给导向杆(502)的轴线平行于第二丝杆(503)的轴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滑块(506)通过销轴铰接在移动块(4)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辊装置,其特征是在连接滑块(506)与清辊块(501)之间的第二丝杆(503 )上设置有缓冲弹簧(507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轧辊表面残留物进行清除的清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且性能稳定的优点。该清辊装置,包括旋转支座、连接支座、旋转机构、移动块与清辊进给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一端连接在旋转支座上,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件与连接支座连接,移动块设置在旋转机构上并可在旋转支座与连接支座之间做来回横向移动,清辊进给机构连接在移动块上且清辊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移动块的运动方向。其结构巧妙而紧凑、安装方便;另外其为纯机械结构,没有电气、液压单元,可保证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操作维护,能大大提高使用寿命,尤其适合在轧辊的清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21B28/00GK103008352SQ2012105645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杜锡林, 谢贻, 陈磊, 王林 申请人: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