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25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覆盖件冲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侧围冲压的尾灯尖角处拉延模面造型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覆盖件冲压领域,侧围是车身外覆盖件中关键的部件之一,其结构尺寸是覆盖件中最大的一个,该类零件几何形状复杂,深度较大,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要求极高。作为整车的焊装基准,它的匹配关系非常复杂,与翼子板、顶盖、行李箱或后背门、轮罩、地板边梁、前后车门等主要部件均有严格的匹配关系。侧围作为汽车较为受关注的外观零件,其表面质量非常重要,一点点的表面质量问题也会使整个汽车的美观性大打折扣。如图1、2所示,在汽车侧围拉延成型过程中,首先板料4放置在下凸模2和压边圈 向下运动,上凹模I和压边圈3夹紧板料4向下运动,板料4将向内收缩,最终板料4在下凸模上成形。在成型过程中,上凹模I将板料4夹紧到压边圈3上后,板料4在下凸模2上成形时,板料4会向内收缩,板料4在收缩过程中会滑过上凹模圆角11,这样上凹模圆角11将在板料4的上表面留下滑移痕迹,随着板料4的逐渐收缩,滑移痕迹会越来越长,这条痕迹就是冲击线。冲击线及滑移线造成的表面质量问题在外板件缺陷中较为常见且难以解决。特别是目前整体侧围拉延深度越来越浅,随着对拉延深度控制,尤其是侧围尾灯部位(图I中A处所示),由于产品造型的原因,此处外观面往往延伸较多,在拉延模面上面此处外观面位置拉延深度较浅,更容易产生冲击线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侧围尾灯尖角处冲击线的模面造型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包括用于汽车侧围拉延的上凹模和下凸模,所述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的上凹模模面从上向下包括第一拉延模面侧壁、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和第三拉延模面侧壁,所述第一拉延模面侧壁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和第三拉延模面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三拉延模面侧壁与压料面连接,所述下凸模模面上设有第一台阶凸圆角和第二台阶凸圆角,所述第一台阶凸圆角与所述第一台阶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台阶凸圆角与所述第二台阶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一拉延模面侧壁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10度,长度延伸至修边线外3mm,与相对应外观面延伸面倒角圆角半径为3mm。优选的,所述第一台阶与水平方向平行,宽度为8mm,与所述第一拉延模面侧壁倒角圆角半径为15mm,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倒角圆角半径为10mm。优选的,所述第二拉延模面侧壁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7度,高度为25mm。优选的,所述第二台阶宽度为6mm,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倒角圆角半径为5mm,与第三拉延模面侧壁倒角圆角半径为5mm。优选的,第三拉延模面侧壁高度为15mm,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5度,与所述压料面进行倒角的圆角半径为10mm。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模面造型结构设置三条拉延模面侧壁,模面与板料接触的位置较为靠外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材料,并且在成形前一段时间使材料产生稍 大的拔模角度,材料流入量相对较少,到板料成形的后半阶段,下凸模除了最上面的凸圆角夕卜,第一台阶凸圆角也开始接触板料这样可増大材料流动阻力,避免了上半段侧壁板料在成形过程中悬空过多,降低了起皱的风险。当板料成形快要结束时,第二台阶凸圆角也开始接触板料,更进ー步增大了材料流动阻力,直到板料成形结束,这样就可有效的减缓冲击线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避免侧壁起皱现象,保证汽车侧围的外观质量。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上凹模与下凸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拉延时上凹模圆角处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面造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3所示,该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包括用于汽车侧围拉延的上凹模I和下凸模2,其中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上凹模I的模面从上向下包括第一拉延模面侧壁11、第二拉延模面侧壁12和第三拉延模面侧壁13,第一拉延模面侧壁11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12之间设有第一台阶14,第二拉延模面侧壁12和第三拉延模面侧壁13之间设有第二台阶15,第三拉延模面侧壁15与压料面16连接。下凸模2的模面上设有第一台阶凸圆角21和第二台阶凸圆角22,第一台阶凸圆角21与第一台阶14位置相对应,第二台阶凸圆角22与第二台阶15位置相对应。第一拉延模面侧壁11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10度,长度延伸至修边线外3mm,与相对应外观面延伸面倒角圆角半径为3mm。第二拉延模面侧壁12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7度,此角度比第一拉延模面侧壁11与拉延冲压方向所成的拔模角度小,第二拉延模面侧壁12的高度为25mm。第三拉延模面侧壁13的高度为15mm,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5度,此角度比第二拉延模面侧壁12与拉延冲压方向所成的拔模角度小,第三拉延模面侧壁13与压料面进行倒角的圆角半径为10mm。第一台阶14与水平方向平行,宽度为8mm,与第一拉延模面侧壁11倒角圆角半径为15mm,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12倒角圆角半径为10mm。第二台阶15宽度为6mm,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12倒角圆角半径为5mm,与第三拉延模面侧壁13倒角圆角半径为5mm。采用该模面造型的模具在对汽车侧围进行冲压时,由于该模面造型结构设置三条拉延模面侧壁,模面与板料4接触的位置较为靠外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材料,并且在成形前一段时间使材料产生稍大的拔模角度,材料流入量相对较少,到板料4成形的后半阶段,下凸模2除了最上面的凸圆角外,第一台阶凸圆角21也开始接触板料这样可增大材料流动阻力,避免了上半段侧壁板料在成形过程中悬空过多,降低了起皱的风险。当板料4成形快要结束时,第二台阶凸圆角22也开始接触板料,更进一步增大了材料流动阻力,直到板料4成形结束,这样就可有效的减缓冲击线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避免侧壁起皱现象,保证汽车侧围的外观质量。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包括用于汽车侧围拉延的上凹模和下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的上凹模模面从上向下包括第一拉延模面侧壁、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和第三拉延模面侧壁,所述第一拉延模面侧壁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和第三拉延模面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三拉延模面侧壁与压料面连接,所述下凸模的模面上设有第一台阶凸圆角和第二台阶凸圆角,所述第一台阶凸圆角与所述第一台阶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台阶凸圆角与所述第二台阶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延模面侧壁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10度,长度延伸至修边线外3mm,与相对应外观面延伸面倒角圆角半径为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与水平方向平行,宽度为8_,与所述第一拉延模面侧壁倒角圆角半径为15mm,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倒角圆角半径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延模面侧壁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7度,高度为2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宽度为6mm,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倒角圆角半径为5mm,与第三拉延模面侧壁倒角圆角半径为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拉延模面侧壁高度为15mm,与拉延冲压方向成拔模角度为5度,与所述压料面进行倒角的圆角半径为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双台阶式模面造型结构,汽车侧围尾灯尖角处的拉延上凹模模面从上向下包括第一拉延模面侧壁、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和第三拉延模面侧壁,第一拉延模面侧壁与第二拉延模面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台阶,第二拉延模面侧壁和第三拉延模面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台阶,第三拉延模面侧壁与压料面连接,下凸模模面上设有第一台阶凸圆角和第二台阶凸圆角,第一台阶凸圆角与第一台阶位置相对应,第二台阶凸圆角与所述第二台阶位置相对应。该模面造型结构可有效的减缓冲击线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避免侧壁起皱现象,保证汽车侧围的外观质量。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516935SQ20122008583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