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286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套压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铜套的压接成型一般通过一对相互匹配的上夹头和下夹头形成夹模,上夹头和下夹头之间设成各种压接规格的凹槽,并采用冲压的方式来使铜套相互压接。由于冲压的过程中,上夹头和下夹头相互接触的部分之间产生的相互撞击力比较大,容易造成上夹头和下夹头之间的相互错位,导致上夹头和下夹头易于损坏,同时又严重的影响铜套压接后的精度。为消除以上问题,则必须停机处理以进行上夹头和下夹头相互的调整,甚至更换上夹头和下夹头,如此便造成加工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目的在通过对上夹头和下夹头的设置,以实现冲压过程中上夹头和下夹头能够实现自动复位,无需人工调整。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夹头固定块及驱动装置,所述夹头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中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一连接件并在连接件上设有一上夹头,所述夹头固定块上设有一下夹头,所述上夹头与下夹头至少设有一对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所述下夹头上,所述定位凹槽设于所述上夹头上;或者,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所述上夹头上,所述定位凹槽设于所述下夹头上。又一优选,所述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为2对。又一优选,所述定位凸起设于下夹头的两侧,所述定位凹槽设于上夹头的两侧;或者,所述定位凸起设于上夹头的两侧,所述定位凹槽设于下夹头的两侧。又一优选,所述定位凸起为由上端部向下端部渐宽的楔形结构,所述定位凹槽结构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纵向的滑槽,滑槽内设有一固定于支架上的导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头固定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纵向设置的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行程可调的气缸。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通过在上夹头和下夹头设置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成型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因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相互接合定位,可有效的消除上夹头和下夹头在作业过程中的相互错位,进而实现上夹头和下夹头之间位置精度的自动调整,较之现有的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压接组件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压接组件开启时的剖面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压接组件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上述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照图f 3,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夹头固定块2及驱动装置3,所述夹头固定块2固定于所述底座I的中央,所述驱动装置3通过支架4安装于所述底座I上,所述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通过一连接件5并在连接件5上设有一上夹头6,所述夹头固定块2上设有一下夹头7,所述上夹头6与下夹头7至少设有一对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701和定位凹槽6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4包括对称设置于夹头固定块2两侧的左支架401和右支架402、固定于左支架401和右支架402上的支撑板403、及设于后侧的后支架404。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701设于所述下夹头7上,所述定位凹槽601设于所述上夹头6上;所述定位凸起701和定位凹槽601为2对;所述定位凸起701设于下夹头7的两侧,所述定位凹槽601设于上夹头6的两侧。当定位凹槽601和定位凸起701的具体位置可依据实际的上夹头6和下夹头7之间的尺寸大小进行适应性的调配,如上夹头6设有一个定位凹槽和一个定位凸起,上夹头7设有与上夹头适配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其设计要点在于:位于上夹头和下夹头上定位突起与定位凹槽的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通过在上夹头6和下夹头7设置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701和定位凹槽601,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成型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因定位凸起701和定位凹槽601的相互接合定位,可有效的消除上夹头6和下夹头7在作业过程中的相互错位,进而实现上夹头6和下夹头7之间位置精度的自动调整,较之现有的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有效的提高了生产了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使所述上夹头6和下夹头7压合过程中更为平稳,所述定位凸起701为由上端部向下端部渐宽的楔形结构,所述定位凹槽601结构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上设有一纵向的滑槽,滑槽内设有一固定于后支架404上的导杆8。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作业过程中,所述导杆8于滑槽内滑动,即所述连接件5在导杆8的导向作用下,连接件5将严格按照滑槽的纵向走向,不发生偏转的实现上下往返的直线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以防止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因误操作而造成工伤事故,所述夹头固定块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纵向设置的左防护板9和右防护板10。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3为气缸。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3为行程可调的气缸。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铜套压接成型装置一般采用油压缸,油压缸虽具有动作更为平稳的优点,但其设备结构复杂,噪声较大,又因油污较大,存在清理不便的不足。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中,采用行程可调的气缸,具有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夹头固定块及驱动装置,所述夹头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中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一连接件并在连接件上设有一上夹头,所述夹头固定块上设有一下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头与下夹头至少设有一对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所述下夹头上,所述定位凹槽设于所述上夹头上;或者,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所述上夹头上,所述定位凹槽设于所述下夹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为2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设于下夹头的两侧,所述定位凹槽设于上夹头的两侧;或者,所述定位凸起设于上夹头的两侦牝所述定位凹槽设于下夹头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为由上端部向下端部渐宽的楔形结构,所述定位凹槽结构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纵向的滑槽,滑槽内设有一固定于支架上的导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固定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纵向设置的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行程可调的气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铜套压接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夹头固定块及驱动装置,所述夹头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中央,所述气缸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一连接件并在连接件上设有一上夹头,所述夹头固定块上设有一下夹头,所述上夹头与下夹头至少设有一对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铜套压接成型装置通过在上夹头和下夹头设置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成型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因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相互接合定位,可有效的消除上夹头和下夹头在作业过程中的相互错位。
文档编号B21D39/00GK202921793SQ20122039357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马学明 申请人:深圳市华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