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878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维修工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
背景技术
HCT线锯机床是光伏行业硅片切割最主要的机床,其工作原理是:导轮带动钢线转动,以浆料作为切割介质,以工作台作为载体,对硅块进行切割。钢线在导轮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浆料均匀喷洒在线网上,工作台以低速下降,利用浆料中的碳化硅颗粒,对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硅块进行切割。导轮的转动是依靠两个伺服电机来完成的,导轮与伺服电机之间的传动连接为两条皮带,两个伺服电机各一条,两个伺服电机分为主伺服电机和从伺服电机。因皮带使用寿命较短,故需定时更换皮带。但是由于线锯机床设计过于紧凑,皮带更换操作极为不便利,需要将伺服电机的六个螺丝全部松开,使其离开机床壁一定的距离。当六个螺丝松开后,因伺服电机后部并无支撑装置或固定装置,伺服电机尾部会因重力作用向下掉,这种情况下伺服电机前部齿轮部分会向上翘,使得机床壁与伺服电机齿轮部原有的6mm至7mm距离变的更小,新皮带更无法挂到齿轮上。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安装在机床构架10上,在更换皮带时需用电叉车从下方向上将电机顶起。但因电叉车体积过大,且前臂不够长,所以电叉车的升降高度受机床构架10的限制,故需要在电叉车的前叉上竖立木头等支撑物。导致工作空间变得更小,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而且木头等支撑物存在碰倒的危险,易对员工造成伤害。进一步地,电叉车还需有专人来操作,增加人力成本,且电叉车为其他生产线专用工具,被移用后影响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以达到便于拆卸,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安装于线锯机床的机床框架,更换工装包括:工装支架,包括用于与机床框架顶部的机床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驱动机构,设置于工装支架上;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线锯机床的电机的壳体尾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包括吊索,连接机构还包括上横梁,上横梁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工装支架上,驱动机构与上横梁驱动连接,吊索分别连接上横梁和电机的壳体尾部。进一步地,工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的底部,第二支撑装置的底部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上。进一步地,第二支撑装置为两个,沿第一支撑装置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上横梁可选择地支撑于任一个第二支撑装置上。进一步地,每个第二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彼此分离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上,上横梁的两端部均设置有与支撑柱的顶部形状相适配的套筒结构,上横梁两端部的套筒结构分别对应套设于相应的支撑柱的顶部。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顶升装置,液压顶升装置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的上表面,液压顶升装置的另一端与上横梁的下表面抵接,以驱动上横梁和吊索上升或下降。进一步地,工装支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装置上部的上横梁,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上横梁的起重葫芦,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部包括分别连接起重葫芦和电机的壳体尾部的吊索,吊索在起重葫芦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进一步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彼此分离设置的支撑柱,上横梁的两端部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两个支撑柱的顶部。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装置底部的U形卡子,U形卡子沿第一支撑装置的宽度方向布置,且U形卡子的开口与机床支架对应卡接。进一步地,U形卡子沿第一支撑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一支撑装置的两侧边外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更换工装,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机构上升或下降,以将与连接机构连接的电机的壳体尾部吊起或降下,从而保证在更换皮带过程中能够对电机尾部施加向上方向的力,使电机的尾部不会因为重力作用下坠,确保更换皮带的操作空间,便于皮带拆卸。进一步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更换工装在不使用电叉车的基础上,只需两位工作人员就可完成更换操作,节约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提高维修效率。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线锯机床的机床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安装于图1所示的线锯机床的机床框架10,更换工装包括:工装支架、驱动机构和连接机构。工装支架包括用于与机床框架10顶部的机床支架1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驱动机构设置于工装支架上。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线锯机床的电机的壳体尾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驱动机构与连接机构驱动连接,连接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机构上升或下降,以将与连接机构连接的电机的壳体尾部吊起或降下,从而保证在更换皮带过程中能够对电机施加向上方向的力,使电机的尾部不会因为重力作用下坠,确保更换皮带的操作空间,便于皮带拆卸。如图2至图4所示,工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装置23和第二支撑装置。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23的底部,第二支撑装置的底部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23的顶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装置为两个,沿第一支撑装置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上横梁24可选择地支撑于任一个第二支撑装置的顶部。具体地,每个第二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彼此分离设置的支撑柱22,上横梁24的两端部均设置有与支撑柱22的形状相适配的套筒结构,上横梁24两端部的套筒结构分别对应套设于相应的支撑柱22上。在拆卸皮带时,将上横梁24与待拆卸电机对应位置的支撑柱22配合,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拆卸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支撑柱22均为矩形柱,当然,支撑柱22也可以为圆形柱。或者与套筒配合的部分为截面形状一致的柱形,而不需与套筒配合的部分还可以具有锥度等。另外,还可以在第二支撑装置的每个支撑柱顶部设置纵向槽,而将上横梁24的两端分别置于纵向槽内,从而在驱动机构上、下驱动上横梁24时,使上横梁24在纵向槽的限位作用下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装置23底部的U形卡子21,U形卡子21沿第一支撑装置23的宽度方向布置,且U形卡子21的开口与机床支架11对应卡接。U形卡子21沿第一支撑装置23的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一支撑装置23的两侧边外部。设置U形卡子21卡接于机床支架11上,可以有效防止更换工装在受到电机重力时发生倾倒。通过U形卡子固定的方式便于更换工装的固定和拆卸。当然,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其它固定方式将更换工装固定于机床框架10上。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连接部为吊索,连接机构还包括上横梁24。如前所述,上横梁24与支撑柱22的连接方式使得上横梁24可纵向移动地支撑于支撑柱22的顶部,且上横梁24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支撑柱22上升或下降,吊索分别连接上横梁24和电机的壳体尾部。通过吊索与上横梁24—起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将电机的壳体尾部吊起或降下的目的,能够使电机在拆卸操作过程中保持平衡,从而保证足够的拆卸空间。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具体地包括液压顶升装置,液压顶升装置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23的上表面,液压顶升装置的另一端与上横梁24的下表面抵接,以驱动上横梁24和吊索上升或下降。以上实施例的一个更具体的示例如下:U形卡子21的长为50cm,厚度为3mm。上述第一支撑装置23长为110cm,厚度为5mm。上述支撑柱22的长度为40mm,厚度为2mm。上述上横梁24的长度为55cm,厚度为5mm。且U形卡子21、第一支撑装置23、支撑柱22和上横梁24均采用45普通钢材制成。另外,以上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工装支架中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不变,但工装支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装置上部的上横梁,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上横梁的起重葫芦,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部包括分别连接起重葫芦和电机的壳体尾部的吊索,吊索在起重葫芦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其中起重葫芦优选地为手拉葫芦,当然,在上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电动葫芦。需要说明的是,该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的上横梁完全可以采用图2至图4中所示实施例的上横梁24的形式,只是因驱动机构不同,此处的上横梁不是作为连接机构,而是作为工装支架的一部分。将上横梁设置成前述上横梁24的具有套筒的形式可以使上横梁便于拆装,方便上横梁可选择地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撑装置的一个上。当然,上横梁也可采用其它可拆卸地形式与第二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例如螺纹连接方式。上述实施例中的更换工装在操作过程中不需使用叉车进行辅助,节约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法较为安全,不会对工作人员造成损害。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机构上升或下降,以将与连接机构连接的电机的壳体尾部吊起或降下,从而保证在更换皮带过程中能够对电机施加向上方向的力,使电机的尾部不会因为重力作用下坠,确保更换皮带的操作空间,便于皮带拆卸。进一步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更换工装在不使用电叉车的基础上,只需两位工作人员就可完成更换操作,节约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提高维修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安装于所述线锯机床的机床框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工装包括: 工装支架,包括用于与所述机床框架(10)顶部的机床支架(1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工装支架上; 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线锯机床的电机的壳体尾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吊索,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上横梁(24),所述上横梁(24)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工装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横梁(24)驱动连接,所述吊索分别连接所述上横梁(24)和所述电机的壳体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装置(23)和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为两个,沿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横梁(24)可选择地支撑于任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彼此分离设置的支撑柱(22),所述支撑柱(22)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上,所述上横梁(24)的两端部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柱(22)的顶部形状相适配的套筒结构,所述上横梁(24)两端部的套筒结构分别对应套设于相应的支撑柱(22)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顶升装置,所述液压顶升装置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的上表面,所述液压顶升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横梁(24)的下表面抵接,以驱动所述上横梁(24)和所述吊索上升或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支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上部的上横梁,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上横梁的起重葫芦,所述连接机构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分别连接所述起重葫芦和所述电机的壳体尾部的吊索,所述吊索在所述起重葫芦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彼此分离设置的支撑柱,所述上横梁的两端部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底部的U形卡子(21),所述U形卡子(21)沿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的宽度方向布置,且所述U形卡子(21)的开口与所述机床支架(11)对应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卡子(21)沿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3)的两侧边外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锯机床皮带的更换工装,安装于线锯机床的机床框架,更换工装包括工装支架、驱动机构和连接机构。工装支架包括用于与机床框架顶部的机床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驱动机构设置于工装支架上。连接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线锯机床的电机的壳体尾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更换工装,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机构上升或下降,以将与连接机构连接的电机的壳体尾部吊起或降下,从而保证在更换皮带过程中能够对电机尾部施加向上方向的力,使电机的尾部不会因为重力作用下坠,确保更换皮带的操作空间,便于皮带拆卸。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2952023SQ201220678040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李凤永, 梁宏健, 陈志军 申请人: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