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28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
背景技术
车轴和齿轮箱的组装后,需要对轴承间隙进行测量和调整。现有技术中,车轴和齿轮箱的组装作业和轴承间隙的调整是分别在两个支架上进行的,即先在一个支架上组装车轴和齿轮箱,组装完毕后,再使用天车吊到齿轮箱轴承间隙调整支架上进行齿轮箱轴承间隙调整,这就需要进行两次装夹。并且,车轴和齿轮箱的组装采用笨重吊具和天车,齿轮箱轴承间隙的测量调整采用人工翻转车轴,检修过程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吊装过程极易磕碰车轴或齿轮箱,而且作业效率低,人工翻转车轴极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上述组装平台上具有工件定位夹紧装置,车轴以及齿轮箱在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上完成组装后,翻转架体在动力机构作用下翻转,使得车轴处于直立的状态,此时可对轴承间隙进行测量,工件定位夹紧装置在水平平面上旋转180度,翻转架体再次翻转,此时再对处于竖直状态的车轴的轴承间隙进行测量,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就可以对轴承间隙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组装平台上的车轴的翻转动作,不需要两次装夹,也避免使用吊具或者天车,提高了作业效率,不损伤车轴或者齿轮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包括:工件定位夹 紧装置;基座;翻转架体,其以可相对所述基座做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的方式枢接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以可相对所述翻转架体做在水平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体的上方;动力机构,其包括主体以及可相对所述主体伸缩的动力输出部件,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翻转架体和所述基座中的其中一个枢接至第一枢接部位,所述主体与所述翻转架体和所述基座中的另一个枢接至第二枢接部位,所述翻转架体与所述基座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位和所述第二枢接部位之间,所述动力机构输出驱动力,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伸出,驱动所述翻转架体发生相对所述基座的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动力输出部件枢接至所述翻转架体,所述主体枢接至所述基座。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翻转架体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翻转架体的一端,所述主体与所述基座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基座的中部。[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设置在一回转支承件的上方,所述回转支承件包括主体部分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上的齿轮部,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与所述回转支承件的齿轮部相连接,一回转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至一齿轮,该齿轮与所述齿轮部相啮合,所述主体部分还固定在所述翻转架体上,所述回转电机也固定在所述翻转架体上。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第一枢轴座,所述翻转架体的一端也设置第二枢轴座,一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枢轴座与所述第二枢轴座。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动力机构为油缸,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油缸活塞。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包括齿轮箱支承机构、两个车轴承载机构以及一底座,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以及两个车轴承载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中,各车轴承载机构具有车轴夹紧机构,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一侧,以可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连接至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受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水平方向做靠近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移动,另一个车轴承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另一侧,位于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移动路径的延伸线上,并且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移动路径平行于所述竖直平面。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任一车轴承载机构的车轴夹紧机构包括压紧件以及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具有槽部,所述压紧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的上方,与承载件扣合封闭承载件的槽部。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任一车轴承载机构还包括架体以及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上方,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架体内,其驱动端延伸出所述架体 ,连接至所述承载件,驱动该承载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架体。优选的是,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包括承载台和第四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承载台,驱动所述承载台沿竖直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上具有工件定位夹紧装置,车轴以及齿轮箱在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上完成组装后,翻转架体在动力机构作用下翻转,使得车轴处于直立的状态,此时可对轴承间隙进行测量,工件定位夹紧装置在水平平面上旋转180度,翻转架体再次翻转,此时再对处于竖直状态的车轴的轴承间隙进行测量,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就可以对轴承间隙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组装平台上的车轴的翻转动作,不需要两次装夹,也避免使用吊具或者天车,提高了作业效率,不损伤车轴或者齿轮箱。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件定位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的结构不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箱支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包括:工件定位夹紧装置;基座;翻转架体,其以可相对所述基座做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的方式枢接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以可相对所述翻转架体做在水平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体的上方;动力机构,其包括主体以及可相对所述主体伸缩的动力输出部件,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翻转架体和所述基座中的其中一个枢接于第一枢接部位,所述主体与所述翻转架体和所述基座中的另一个枢接于第二枢接部位,所述翻转架体与所述基座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位和所述第二枢接部位之间,所述动力机构输出驱动力,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伸出,驱动所述翻转架体发生相对所述基座的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动力输出部件枢接至所述翻转架体,所述主体枢接至所述基座。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翻转架体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翻转架体的一端,所述主体与所述基座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基座的中部。
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设置在一回转支承件的上方,所述回转支承件包括主体部分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上的齿轮部,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与所述回转支承件的齿轮部相连接,一回转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至一齿轮,该齿轮与所述齿轮部相啮合,所述主体部分还固定在所述翻转架体上,所述回转电机也固定在所述翻转架体上。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第一枢轴座,所述翻转架体的一端也设置第二枢轴座,一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枢轴座与所述第二枢轴座。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动力机构为油缸,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油缸活塞。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包括齿轮箱支承机构、两个车轴承载机构以及一底座,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以及两个车轴承载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中,各车轴承载机构具有车轴夹紧机构,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一侧,以可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连接至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受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水平方向做靠近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移动,另一个车轴承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另一侧,位于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移动路径的延伸线上,并且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移动路径平行于所述竖直平面。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任一车轴承载机构的车轴夹紧机构包括压紧件以及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具有槽部,所述压紧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的上方,与承载件扣合封闭承载件的槽部。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任一车轴承载机构还包括架体以及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上方,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架体内,其驱动端延伸出所述架体,连接至所述承载件,驱动该承载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架体。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中,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包括承载台和第四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承载台,驱动所述承载台沿竖直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工件定位夹紧装置通过回转机构实现回转动作。其中,回转机构9包括回转支承件、回转电机911以及设置在回转电机的驱动轴上的齿轮912,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至回转支承件的齿轮部913,回转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翻转装置的翻转台(即翻转架体)上,回转支承件的主体部分914通过螺栓与翻转装置的翻转台连接。翻转机构8包括翻转台811以及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可以是油缸或者气缸。以油缸为例,如图3所示,油缸814的底部枢接在基座817的油缸座816上,该枢接部位位于基座的中部;活塞812的端部连接至翻转台811的一端,也为枢接。基座的一端设置第一枢轴座,翻转台的一端也设置第二枢轴座,一枢轴813连接第一枢轴座与第二枢轴座。在基座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支承体,当翻转台处于水平状态时,对翻转台起到支承作用,且此时油缸位于翻转台和基座之间的空隙内。当油缸输出动力时,活塞伸出,将翻转台顶起,翻转台相对枢轴发生旋转,从而变成竖直状态。将图4中由左向右顺序是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2、齿轮箱支承机构6以及固定不动的车轴承载机构3,上述三个机构都是设置在底座上的,其中,第二车轴承载机构和齿轮箱支承机构通过螺栓与底座连接在一起。图5所示,上 述底座I为箱型机座。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设置在箱型机座上方,架体211的底部设置有两行滑块,两个导轨11分别位于两行滑块的滑槽219内部,使得架体可沿导轨滑动;移动油缸7通过螺栓固定在箱型机座的内部,车轴承载机构的架体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一个连接件213,移动油缸的活塞杆71连接至连接件,箱型机座在对应连接件的移动路径的位置开设了一个开口 12,移动油缸输出驱动力时,架体发生移动。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的结构见图6和图7。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车轴承载机构有两个承载件,承载件的个数是基于为车轴提供稳固的支承的考虑;在相对远离齿轮箱支承机构的承载件215设置有一个压紧件214,形成车轴承载机构的车载夹紧机构,以便固定车轴5,从而带动车轴移动。上述各承载件具有槽部,车轴搁置在槽部内。当承载件为多个时,可以根据承载件的位置,调整槽部的尺寸,以便为车轴提供稳固的支承:靠近齿轮箱支承机构的承载件216所承载的车轴部分的直径较大,则此处的槽部224的开口以及深度均较大;车轴的端部的直径较小,则相对应的槽部220的开口以及深度较小。压紧件也具有第二槽部220,当与一个承载件扣合时,车轴被固定在压紧件和该承载件之间,压紧件通过螺栓固定在该承载件上。用于夹持车轴的承载件的槽部和压紧件的第二槽部均为梯形,梯形的结构有助于夹紧车轴,避免车轴的滑动。架体为箱体。承载件设置在架体的上方,在承载件的下方具有导向杆217,在架体的上方固定设置了一对导向套218,导向套套设在导向杆上;举升油缸222的驱动轴221延伸出架体,并连接至承载件,举升油缸施加驱动力时,承载件可以沿导向套做竖直方向的移动。由于车轴的不同部位的直径不同,通过调整承载件的高度,可以在任意部位为车轴提供支承。对于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而言,举升油缸固定在架体内部,这样当架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时,车轴承载机构的各部分均移动。固定不动的车轴承载机构的结构与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的结构类似。如图8所示,齿轮箱支承机构包括承载台611以及位于承载台下方的第二架体,第二架体为箱体,第二架体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导向套613,承载台的下方设置有四个第二导向杆612,第二导向杆沿第二导向套滑动;电动推杆615延伸出第二架体,连接至承载台,在电动推杆的驱动作用下,承载台可以上升或者下降,以承载齿轮箱4。在承载台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定位板616,用于在组装车轴和齿轮箱时,对齿轮箱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作业进行说明。首先,齿轮箱放置在承载台上,车轴被固定在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上,(可以调整承载台的高度以及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的承载件的高度),可以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位于远离承载台的位置;其次,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向承载台移动,将车轴穿入至齿轮箱内,向车轴的右侧部分(参考图1中的方位)安装环形件,安装完成后,固定不动的车轴承载机构的承载件向上移动,直至支承车轴,车轴夹紧机构将车轴固定;拆开可移动的车轴承载机构的车轴夹紧机构,其承载件都下降,向车轴左侧部分(参考图1中的方位)安装环形件。上述过程完成了对车轴和齿轮箱的组装。组装完成后,需 要对齿轮箱的轴承的间隙进行测量和调整。将车轴的左侧部分的端部称为A端,右侧部分称为B端,那么首先翻转装置动作,车轴变为竖直状态,A端位于上方,B端位于下方,此时测量机构检测到一组数据;之后回转装置动作,将车轴在水平平面内旋转180度,翻转装置再动作,车轴的B端位于上方,A端位于下方,测量机构获得另一组数据,根据上述两组数据,就可以获得轴承间隙数据,并对轴承间隙进行调整。在上述两次翻转过程中,车轴的两端始终处于被固定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动车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件定位夹紧装置; 基座; 翻转架体,其以可相对所述基座做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的方式枢接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以可相对所述翻转架体做在水平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体的上方; 动力机构,其包括主体以及可相对所述主体伸缩的动力输出部件,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翻转架体和所述基座中的其中一个枢接于第一枢接部位,所述主体与所述翻转架体和所述基座中的另一个枢接于第二枢接部位,所述翻转架体与所述基座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位和第二枢接部位之间,所述动力机构输出驱动力,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伸出,驱动所述翻转架体相对所述基座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枢接至所述翻转架体,所述主体枢接至所述基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翻转架体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翻转架体的一端,所述主体与所述基座的枢接部位位于所述基座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设置在一回转支承件的上方,所述回转支承件包括主体部分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上的齿轮部,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与所述回转支承件的齿轮部相连接,一回转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至一齿轮,该齿轮与所述齿轮部相啮合,所述主体部分还固定在所述翻转架体上,所述回转电机也固定在所述翻转架体上。
5.如权利要求3 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第一枢轴座,所述翻转架体的一端也设置第二枢轴座,一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枢轴座与所述第二枢轴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油缸,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油缸活塞。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夹紧装置包括齿轮箱支承机构、两个车轴承载机构以及一底座,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以及两个车轴承载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中,各车轴承载机构具有车轴夹紧机构,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一侧,以可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连接至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受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水平方向做靠近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移动,另一个车轴承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的另一侧,位于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移动路径的延伸线上,并且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移动路径平行于所述竖直平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任一车轴承载机构的车轴夹紧机构包括压紧件以及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具有槽部,所述压紧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的上方,与承载件扣合封闭承载件的槽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任一车轴承载机构还包括架体以及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上方,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架体内,其驱动端延伸出所述架体,连接至所述承载件,驱动该承载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其中一个车轴承载机构的架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支承机构包括承载台和第四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承载台,驱动所述承载台沿竖直方向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轴与齿轮箱的组装平台,包括工件定位夹紧装置;基座;翻转架体以可相对基座做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的方式枢接在基座的上方,工件定位夹紧装置以可相对翻转架体做在水平平面内转动的方式的设置在翻转架体的上方;动力机构包括主体以及可相对主体伸缩的动力输出部件,动力输出部件枢接至翻转架体和基座中的其中一个,主体枢接至翻转架体和基座中的另一个,动力机构输出驱动力,动力输出部件伸出,驱动翻转架体发生相对基座的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组装平台上的车轴的翻转动作,不需要两次装夹,也避免使用吊具或者天车,提高了作业效率,不损伤车轴或者齿轮箱。
文档编号B23P19/10GK203141081SQ20122072997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志全, 李志民, 黄雪峰 申请人:廊坊新路通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