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翻边整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54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动翻边整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包括与下模座滑动配合的滑车,固装于滑车上的凸模镶块,与滑车滑动配合的凹模滑块,固装于凹模滑块上的凹模镶块;安装于上模座上的驱动插刀与滑车设置有一对第一导滑斜面,驱动插刀与凹模滑块设置有一对第二导滑斜面,分别在驱动插刀下行的过程中,推动滑车带动凸模镶块运动至凸模工作位和推动凹模滑块带动凹模镶块运动至凹模工作位;第一和第二复位机构在驱动插刀上行的过程中分别带动凸模和凹模镶块复位。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驱动插刀即可控制凸模及凹模镶块分别在凸模工作位与凸模原始位及凹模工作位与凹模原始位之间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构既具有紧凑的结构,又可在负角度翻边整形后顺利取件。
【专利说明】一种双动翻边整形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板件模具中对汽车板料(以下简称板料)进行侧翻边的翻边整形机构,尤其涉及对翻边整形机构的运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模具工业是汽车工业的一部分,模具是生产汽车白车身板件的重要工具。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外观的需求,超越人们的审美疲劳,汽车的造型日益多样化、艺术化,这就要求汽车外板件也要随之日益多样复杂化,对此,模具的设计尤其关键。
[0003]本实用新型的翻边整形机构针对负角度翻边整形,如图1所示,将板料100从状态101的边翻边整形到状态102的边,由于状态102是一个负角度的状态,因此,该工序即为负角度翻边整形。
[0004]以下给出一种可以完成以上负角度翻边整形的负角度翻边整形机构,参见图2至图6所示,该负角度翻边整形机构包括凸模镶块7'、凹模镶块4'、凹模滑块3'和压料芯5',该凸模镶块7,固定安装于下模座I'上,压料芯5,固定安装于上模座8,上,其中,压料芯5'用于在上模座i'下行到位后压住位于凸模镶块7'上的板料,该凹模镶块4'固定安装于凹模滑块3'上,该凹模滑块3'与上模座8'沿第一水平方向滑动配合连接,具体可通过凹模滑块3'两侧的滑动导向块33'与上模座8'两侧的滑槽滑动配合实现,为了便于将凹模滑块3' 安装在上模座8'内,该滑槽可通过在上模座8'的两侧边沿处后安装压板6'的方式实现,该凹模滑块3'和下模座8'上设置有一对构成斜楔结构的导滑斜面31'、11',以在凹模滑块3'随上模座I'下行的过程中,推动凹模滑块3'上的凹模镶块4'朝向凸模镶块7'滑动,进而完成对汽车板件的翻边整形。该上模座8'上安装有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与凹模滑块:V相抵的氮气缸8广,以在凹模滑块:V朝向凸模镶块W滑动的过程中压缩氮气缸81',这样,凹模滑块3'在完成以上翻边整形随上模座8'上行的过程中,即可在氮气缸81'的作用下复位。为了保证凹模滑块3'运动方向的准直性,如图3和图6所示,以上凹模滑块3'和下模座I'设置有配合使用的凹V型导板35'和凸V型导板15',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凹模滑块3'的底面和上模座I'的底面设置有配合使用的平导板32'、82'。另外,如图3和图6所示,该凹模滑块3'上安装有回程块34',该回程块34'用于与安装在下模座I内表面上的回程导板14'沿第一水平方向相扣合,以在上模座8'上行时强行拉动凹模滑块3'复位,进而可以避免因氮气缸8’失效致使凹模滑块3'无法复位的状况发生。再者,该凹模滑块3'还可通过位于其底面上的工作螺钉9'与上模座8'上设置的直口滑动配合,以防止凹模滑块3'在压板6'失效的情况下脱落。
[0005]现有的类似于图2至图6所示的负角度翻边整形机构虽然可以完成板料的翻边整形,但在实际的生产中仍存在如下缺陷:a、因为是负角度翻边整形,板料100的边由状态101的边变成状态102的边后,状态102的边包在凸模镶块V里面,从而导致取件困难,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b、翻边整形过程中,凹模镶块4'对凸模镶块7'施以向上的很大的力,随着工作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凸模镶块7'松脱,从而导致生产不稳定,影响板料的质量,影响模具的寿命;C、负角度的边的上方,往往坡度较大,压料芯5'正向压料无法提供充足的压料力,无法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
[0006]为了克服以上缺陷a,目前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将凸模镶块7'安装于凸模滑块上,使凸模滑块与下模座P滑动配合,翻边整形时,凸模滑块与凹模滑块相向运动,完成翻边整形时在各自的复位机构的作用下背向复位,但在该方案中,需要为凸模滑块与凹模滑块各配置一个驱动其运动的驱动块,这会使模具的结构更加复杂,而且也会使模具的体积增大,导致整体结构不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负角度翻边整形机构存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至少可以顺利取件、且结构紧凑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
[0008]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包括:
[0009]滑车,与下模座滑动配合连接;
[0010]凸模镶块,固定安装于所述滑车上;
[0011]凹模滑块,与所述滑车滑动配合连接;
[0012]凹模镶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凹模滑块上;
[0013]驱动插刀,安装于上模座上,所述驱动插刀与滑车设置有一对第一导滑斜面,所述一对第一导滑斜面用于在驱动插刀下行的过程中,推动所述滑车带动凸模镶块运动至凸模工作位;所述驱动插刀与凹模滑块设置有一对第二导滑斜面,所述一对第二导滑斜面用于在驱动插刀下行的过程中,推动所述凹模滑块带动凹模镶块运动至凹模工作位,其中,所述凸模工作位和凹模工作位分别为凸模镶块和凹模镶块进行负角度翻边整形的位置;
[0014]第一复位机构,安装于所述滑车与所述下模座之间,以在所述驱动插刀上行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滑车及滑车上的凸模镶块复位;以及,
[0015]第二复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凹模滑块与所述滑车之间,以在所述驱动插刀上行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凹模镶块复位。
[0016]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插刀与滑车设置有一对沿竖向设置的定位平面,驱动插刀和滑车的所述定位平面分别与驱动插刀和滑车的所述第一导滑斜面相承接,以在驱动插刀下行的第一阶段,通过使所述一对第一导滑斜面相作用推动所述滑车带动凸模镶块运动至凸模工作位;及在驱动插刀下行的第二阶段,通过使所述一对定位平面相作用将所述凸模镶块保持在凸模工作位;
[0017]所述一对第二导滑斜面用于在驱动插刀下行的第二阶段,推动所述凹模滑块带动凹模镶块运动至凹模工作位。
[0018]优选的是,所述凸模镶块和凹模镶块设置有一对导滑面,所述凹模镶块通过一对导滑面相作用对所述凸模镶块施加抵消作用力,所述抵消作用力用于至少部分抵消由凹模镶块施加于凸模镶块上的进行负角度翻边整形的整形力。
[0019]优选的是,所述一对导滑面包括凸模镶块的下导滑面和凹模镶块的上导滑面,所述下导滑面设置于凸模镶块的凸模整形面的下方,且相对所述凸模整形面在凹模镶块的运动方向上向外延伸,所述凸模整形面与所述下导滑面之间留有供凹模镶块进入的凹模间隙;所述上导滑面设置于凹模镶块的底面上,所述凹模镶块的底面为凹模镶块在进入所述凹模间隙时与所述下导滑面相对的表面。
[0020]优选的是,所述双动翻边整形机构还包括安装于上模座上的压料芯,所述压料芯上设置有作用镶块;所述凹模滑块上设置有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用于在所述凹模滑块带动凹模镶块朝向凹模工作位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作用镶块为压料芯施加侧向压料力,所述侧向压料力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水平压料分力。
[0021]优选的是,所述施力机构为弹性施力机构,以使所述侧向压料力在所述凹模镶块到达凹模工作位时达到最大。
[0022]优选的是,所述凹模滑块相对滑车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滑车相对下模座的滑动方向—致。
[0023]优选的是,所述滑车上设置有缓冲限位垫,所述下模座上加工有缓冲限位面,所述缓冲限位垫在滑车复位时通过与所述缓冲限位面相接触,限制所述滑车的复位位置及为所述滑车提供缓冲。
[0024]优选的是,所述凹模滑块的两侧设置有强制回程钩,所述驱动插刀的两侧设置有回程块,所述强制回程钩的弯钩部与对应侧的回程块相接触,所述弯钩部与回程块间相接触的斜面构成斜楔结构,使驱动插刀在上行的过程中强制拉动所述凹模滑块复位。
[0025]优选的是,所述凹模滑块设置有缓冲限位面,所述滑车上设置有缓冲限位块,所述缓冲限位面在凹模滑块复位时通过与所述缓冲限位块相接触,限制所述凹模滑块的复位位置及为所述凹模滑块提供缓冲。
[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通过一个驱动插刀即可控制凸模镶块及凹模镶块分别在凸模工作位与凸模原始位(或者称凸模取件位)及凹模工作位与凹模原始位(或者称凹模取件位)之间运动,因此,在二者完成负角度翻边整形复位后即可顺利取件;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通过为凸模镶块及凹模镶块设置一对导滑面,降低凹模镶块对凸模镶块施加的向上的力,防止凸模镶块松脱,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在压料芯提供正向压料力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侧向压料力,为板料提供充足的压料力,进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对板料进行负角度翻边整形前后的状态比对示意图;
[0028]图2为一种现有的负角度翻边整形机构的剖视图;
[0029]图3为图2所示凹模滑块的轴测视图;
[0030]图4为图3所示凹模滑块的俯视图;
[0031]图5为图1所示上模座的轴测视图;
[0032]图6为图1所示下模座的轴测视图;
[0033]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动翻边整形机构的一种实施结构的剖视图;
[0034]图8为图7所示下模座的一种实施结构的俯视图;
[0035]图9为图7所示滑车的一种实施结构的轴测视图;
[0036]图10为图9所示滑车的俯视图;[0037]图11为图9所示滑车的前视图;
[0038]图12为图9所示滑车的后视图;
[0039]图13为图7所示凸模镶块的轴测视图;
[0040]图14为图7所示凹模滑块在一方向上的轴测视图;
[0041]图15为图7所示凹模滑块在另一方向上的轴测视图;
[0042]图16为图7所示凹模滑块在第三方向上的轴测视图;
[0043]图17为图7所示驱动插刀的一种实施结构的侧视图。
[0044]附图标号:
[0045]1、广-下模座;15'、26、111-凸V型导板;
[0046]8,-上模座;32'、82'、14、210_ 平导板;
[0047]?、Τ -凸模镶块;34'-回程块
[0048]3、3'-凹模滑块;14'-回程导板
[0049]4,4/ -凹模镶块;Y -工作螺钉
[0050]5,5'-压料芯;31‘ Ul1-导滑斜面
[0051]81'-氮气缸;35'、36、211-凹 V 型导板;
[0052]2-滑车33-强制回程钩;
[0053]9-驱动插刀39-缓冲限位面
[0054]21、91_第一导滑斜面 93-回程块;
[0055]32、92_第二导滑斜面 23-第一复位机构;
[0056]29、99_定位平面24、310_导滑面;
[0057]71-导滑面;13-顶块;
[0058]6-盖板;38-弹性施力机构;
[0059]51-作用镶块;18、28-压板;
[0060]15-缓冲限位面;29-缓冲限位块;
[0061]25-缓冲限位垫;27、315-侧向平导板;
[0062]22-第二复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64]第一实施方式:如图7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包括滑车2、凸模镶块7、凹模镶块4、凹模滑块3、驱动插刀9、第一复位机构23及第二复位机构22,其中,该滑车2与下模座I滑动配合连接,凸模镶块7固定安装于滑车2上,凹模滑块3与滑车2滑动配合连接,凹模镶块4固定安装于凹模滑块3上;以上驱动插刀9安装于上模座上,具体的,该驱动插刀9可安装于上模座上设置的驱动件上,在通过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时的下行动作即可满足驱动要求的情况下,该驱动插刀9也可直接固定安装于上模座上,该驱动插刀9与滑车2设置有一对第一导滑斜面91、21,一对第一导滑斜面91、21在驱动插刀9下行(下行指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推动滑车2带动凸模镶块7运动至凸模工作位;另外,该驱动插刀9与凹模滑块3设置有一对第二导滑斜面92、32,一对第二导滑斜面92、32在驱动插刀9下行的过程中,推动凹模滑块3带动凹模镶块4运动至凹模工作位,该凸模工作位和凹模工作位分别为凸模镶块7和凹模镶块4进行负角度翻边整形的位置。该第一复位机构23安装于滑车2与下模座I之间,以在驱动插刀9上行(上行指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滑车2及滑车2上的凸模镶块9复位,进而使凸模镶块7与板料相脱离,以便于顺利取料,在此,该第一复位机构23可与下模座I上的顶块13相作用实现复位动作;该第二复位机构22安装于凹模滑块3与滑车2之间,以在驱动插刀9上行的过程中带动凹模镶块4复位,进而使凹模镶块4与板料相脱离,以便于顺利取料。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通过一个驱动插刀9控制凸模镶块7和凹模镶块4分别运动至凸模工作位和凹模工作位,通过第一复位机构23和第二复位机构22分别控制凸模镶块7和凹模镶块4背向回程,该种结构即可保证翻边整形后的顺利取料,又不会影响模具结构的紧凑性。
[0065]另外,以上的凸模镶块7和凹模镶块4可在驱动插刀9下行的过程中同时运动或者分时运动,对于同时运动的方案,对凸模镶块7及凹模镶块4的位置控制的精度要求较高,这包括需要对第一导滑斜面91、21及一对第二导滑斜面92、32进行精确设计。因此,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了分时运动的方案,为此,该驱动插刀9与滑车2设置有一对沿竖向设置的定位平面99、29,驱动插刀9的定位平面99与驱动插刀9的第一导滑斜面91相承接,而滑车2的定位平面29与滑车2的第一导滑斜面21相承接,以在驱动插刀9下行的第一阶段,通过使一对第一导滑斜面91、21相作用推动滑车2带动凸模镶块7运动至凸模工作位,并在驱动插刀9下行的第二阶段,通过使一对定位平面99、29相作用将凸模镶块7保持在凸模工作位;另外,上述的一对第二导滑斜面92、32在驱动插刀9下行的第二阶段才开始相作用,进而实现在上述第二阶段再推动凹模滑块3带动凹模镶块4运动至凹模工作位,实现二者的分时运动。
[0066]图7至图12示出了可以实现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具体实施例,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采用滑车2与凹模滑块3沿相同的第一方向滑动的方案,以降低对凸模镶块7及凹模镶块4的位置控制精度的要求,对应地,驱动插刀9的第一导滑斜面91和第二导滑斜面92形成于驱动插刀9的彼此相对的两个竖向平面上,凸模镶块7和凹模镶块4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此,滑车2与凹模滑块3完全可以沿不同的方向滑动,甚至二者的运动方向可以相互垂直,只要使得凸模镶块7和凹模镶块4在完成负角度翻边整形后可以离开各自的工位作而复位至原始位置即可,但在该种情况下,对凸模镶块7和凹模镶块4的设置方位及一对第一导滑斜面91、21和一对第二导滑斜面92、32的设计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凸模镶块7设置于滑车2的前侧内表面上,滑车2的第一导滑斜面21设置于滑车2的与前侧内表面相对的后侧内表面上;第一复位机构23和第二复位机构22选择常用的氮气缸。
[0067]在此针对滑车2与下模座I的滑动配合结构给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结构,如图7至图12所示,该滑车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向平导板27,滑车2通过侧向平导板27与下模座I内表面上的滑槽滑动配合;另外,滑车2的底面设置有沿其滑动方向延伸的凹V型导板211及导滑面24,下模座I的底面上对应地设置有分别与凹V型导板211和导滑面24配合使用的凸V型导板111和平导板14,通过上述导滑结构可以保证滑车2的运动方向的准直性。以上滑槽可以通过在将滑车2安装于下模座I内后,在下模座I上安装压板18的结构实现。
[0068]在此针对凹模滑块3与滑车2的滑动配合结构给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结构,如图9至图15所示,该凹模滑块3的两侧设置有侧向平导板315,凹模滑块3通过侧向平导板315与滑车2内表面上的滑槽滑动配合;另外,凹模滑块3的底面设置有沿其滑动方向延伸的凹V型导板36及导滑面310,滑车2的底面上对应地设置有分别与凹V型导板36和导滑面310配合使用的凸V型导板26和平导板210,通过上述导滑结构可以保证凹模滑块3的运动方向的准直性。以上滑槽可以通过在将凹模滑块3安装于滑车2内后,在滑车2上安装压板28的结构实现。
[0069]由于滑车2在完成负角度翻边整形后需要在第一复位机构23的作用下复位,即运动至初始位置,因此,为了使滑车准确地复位至初始位置及保证滑车2到达初始位置瞬间的稳定性,如图7和图11所示,可在滑车2的前侧外表面上设置缓冲限位垫25,对应地,在下模座I上加工如图7所示的缓冲限位面15,这样缓冲限位垫25在滑车2复位时通过与缓冲限位面15相作用就可限定滑车2的复位位置,同时还可为滑车2提供缓冲作用,在此,该缓冲垫25可以采用聚氨酯垫块。
[0070]同理,由于凹模滑块3在完成负角度翻边整形后需要在第二复位机构22的作用下复位,因此,为了使凹模滑块3准确地复位至初始位置及保证凹模滑块3到达初始位置瞬间的稳定性,如图9和图16所示,可在凹模滑块3的后侧外表面上设置缓冲限位面39,对应地,在滑车2的后侧内表面上加工缓冲限位块29,这样缓冲限位面39通过在凹模滑块3复位时与缓冲限位块29相作用就可限定凹模滑块3的复位位置,同时还可为凹模滑块3提供缓冲作用,在此,该缓冲限位块29可采用聚氨酯垫块。
[0071]在图14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为凹模滑块3提供的双重复位结构,一重复位结构为在驱动插刀9上行时通过第二复位机构22完成复位动作,另一重结构为在凹模滑块3的两侧设置强制回程钩33,并在驱动插刀9的两侧设置回程块93,该强制回程钩33的弯钩部与对应侧的回程块93相接触,且构成斜楔结构,使驱动插刀9在上行的过程中可强制拉动凹模滑块3复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因第二复位机构22失效致使凹模滑块3无法复位的状况发生。
[0072]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缺陷b,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13所示,在凸模镶块7和凹模镶块4上设置一对导滑面,其中图7和图13示出了凸模镶块7的下导滑面71,使得凹模镶块4在到达凹模工作位时通过一对导滑面相作用对凸模镶块7施加抵消作用力,该抵消作用力可以至少部分抵消由凹模镶块4施加于凸模镶块7上的进行负角度翻边整形的整形力,即缺陷b中提到的“向上的很大的力”,这就要求该抵消作用力具有向下的分力。具体地,该凸模镶块7的下导滑面71可设置在凸模镶块7的凸模整形面的下方,且相对凸模整形面外伸,凸模整形面与下导滑面71之间留有供凹模镶块4进入的凹模间隙,而凹模镶块4的上导滑面设置于其在进入该凹模间隙时与下导滑面71相对的底面上,这样,在凹模镶块4逐渐接近凸模镶块7时,首先二者的一对导滑面先相互接触,之后在凹模镶块4到达凹模工作位时(此时凸模镶块7已位于凸模工作位上),凹模镶块4的凹模整形面与凸模镶块7的凸模整形面相结合完成负角度翻边整形。
[007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缺陷C,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三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14所示,在安装于上模座上的压料芯5上设置作用镶块51,并在凹模滑块3上设置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可在凹模滑块3带动凹模镶块4朝向凹模工作位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作用镶块51为压料芯5施加侧向压料力,该侧向压料力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水平压料分力。该施力机构特别是例如为氮气缸的弹性施力机构38,这样,在凹模镶块4逐渐接近凸模镶块7的过程中,弹性施力机构38施加的侧向压料力将逐渐增大,当凹模镶块4到达凹模工作位时达到最大,而在凹模滑块3复位后,该侧向压料力也将逐渐减小,当弹性施力机构38与作用镶块51分离后该侧向压料力消失,之后上模座带动压料芯5上行,即可进行取料。在该实施方式中,压料芯5除了为板料提供正向向下的压料力外,还提供具有水平压料分力的侧向压料力,二者的结合即可为板料提供充足的压料力,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
[0074]具体地,该压料芯5的与板料相贴合的内表面具有与板料的负角度的边的上方一致的轮廓形状,即压料芯5的内表面形成有一段具有较大坡度的弧面,对此,该侧向压料力作用于压料芯的与该弧面相对的外表面上,且沿弧面一处的法线方向施加。
[0075]以上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例如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也可以在【背景技术】中记载的负角度翻边整形机构上使用。
[0076]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车,与下模座滑动配合连接; 凸模镶块,固定安装于所述滑车上; 凹模滑块,与所述滑车滑动配合连接; 凹模镶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凹模滑块上; 驱动插刀,安装于上模座上,所述驱动插刀与滑车设置有一对第一导滑斜面,所述一对第一导滑斜面用于在驱动插刀下行的过程中,推动所述滑车带动凸模镶块运动至凸模工作位;所述驱动插刀与凹模滑块设置有一对第二导滑斜面,所述一对第二导滑斜面用于在驱动插刀下行的过程中,推动所述凹模滑块带动凹模镶块运动至凹模工作位,其中,所述凸模工作位和凹模工作位分别为凸模镶块和凹模镶块进行负角度翻边整形的位置; 第一复位机构,安装于所述滑车与所述下模座之间,以在所述驱动插刀上行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滑车及滑车上的凸模镶块复位;以及, 第二复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凹模滑块与所述滑车之间,以在所述驱动插刀上行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凹模镶块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插刀与滑车设置有一对沿竖向设置的定位平面,驱动插刀和滑车的所述定位平面分别与驱动插刀和滑车的所述第一导滑斜面相承接, 以在驱动插刀下行的第一阶段,通过使所述一对第一导滑斜面相作用推动所述滑车带动凸模镶块运动至凸模工作位;及在驱动插刀下行的第二阶段,通过使所述一对定位平面相作用将所述凸模镶块保持在凸模工作位; 所述一对第二导滑斜面用于在驱动插刀下行的第二阶段,推动所述凹模滑块带动凹模镶块运动至凹模工作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镶块和凹模镶块设置有一对导滑面,所述凹模镶块通过一对导滑面相作用对所述凸模镶块施加抵消作用力,所述抵消作用力用于至少部分抵消由凹模镶块施加于凸模镶块上的进行负角度翻边整形的整形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导滑面包括凸模镶块的下导滑面和凹模镶块的上导滑面,所述下导滑面设置于凸模镶块的凸模整形面的下方,且相对所述凸模整形面在凹模镶块的运动方向上向外延伸,所述凸模整形面与所述下导滑面之间留有供凹模镶块进入的凹模间隙;所述上导滑面设置于凹模镶块的底面上,所述凹模镶块的底面为凹模镶块在进入所述凹模间隙时与所述下导滑面相对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动翻边整形机构还包括安装于上模座上的压料芯,所述压料芯上设置有作用镶块;所述凹模滑块上设置有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用于在所述凹模滑块带动凹模镶块朝向凹模工作位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作用镶块为压料芯施加侧向压料力,所述侧向压料力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水平压料分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为弹性施力机构,以使所述侧向压料力在所述凹模镶块到达凹模工作位时达到最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滑块相对滑车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滑车相对下模座的滑动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上设置有缓冲限位垫,所述下模座上加工有缓冲限位面,所述缓冲限位垫在滑车复位时通过与所述缓冲限位面相接触,限制所述滑车的复位位置及为所述滑车提供缓冲。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滑块的两侧设置有强制回程钩,所述驱动插刀的两侧设置有回程块,所述强制回程钩的弯钩部与对应侧的回程块相接触,所述弯钩部与回程块间相接触的斜面构成斜楔结构,使驱动插刀在上行的过程中强制拉动所述凹模滑块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滑块设置有缓冲限位面,所述滑车上设置有缓冲限位块,所述缓冲限位面在凹模滑块复位时通过与所述缓冲限位块相接触,限 制所述凹模滑块的复位位置及为所述凹模滑块提供缓冲。
【文档编号】B21D19/00GK203556699SQ201320764319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赖荣胜, 赵鸿鹄, 王震, 丁文军, 杨杰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