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带轮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71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智能带轮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带轮整形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中心模和阴模,所述上模、下模和阴模为空心柱体;所述中心模为柱体;中心模穿过上模和下模,且中心模外壁与上模内壁、下模内壁紧密接触;所述阴模内壁与上模外壁紧密接触;所述下模包括内下模和外下模,所述阴模内壁与外下模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内下模由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一体形成;第一模体与上模的距离比第二模体与上模的距离近;两模体内径相同,但第二模体外径大于第一模体外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间为弧形光滑过渡;且外下模内壁与第二模体外壁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优点是:(1)产品合格率高。(2)可以整出智能带轮装配内孔的倒角,便于用户装配。
【专利说明】智能带轮整形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粉末冶金领域的机械装置,主要用于压制智能带轮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智能带轮现已广泛用于发动机配气机构中,市场上售卖的智能带轮通常采用粉末冶金工艺方法生产,这样可发挥粉末冶金少无切削的特长,节能节材,效率高成本较低。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带轮整形模具,主要包括中心模11、上模、下模和阴模61组成,其中上模由内上模21和外上模31组成,下模由内下模41、中下模8、外下模51组成,由于下模是由三个部件组成的,模具间直接产生的配合间隙累加值较大,使得齿面对于内孔的跳动较大,直接影响到智能带轮的齿面轮廓度,很容易超出对产品齿面轮廓度的标准要求,容易产生次品。
[0004]此外,由于内下模和中下模这两个刚性部件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缝隙,其制成的智能带轮很难形成光滑过渡的倒角,容易产生次品。
[0005]所以,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智能带轮整形模具,以便于生产制造高质量的智能带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带轮整形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成的智能带轮容易产生齿面轮廓度不佳和倒角过渡不光滑的技术问题。
[0007]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智能带轮整形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中心模和阴模,所述上模、下模和阴模为空心柱体;所述中心模为柱体;所述上模、下模、中心模和阴模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中心模穿过上模和下模,且中心模外壁与上模内壁、下模内壁紧密接触;所述阴模内壁与上模外壁紧密接触;所述下模包括内下模和外下模,所述阴模内壁与外下模内壁紧密接触;上模内径与内下模内径相同,内下模和外下模均为空心柱体,且两者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内下模由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一体形成;第一模体与上模的距离比第二模体与上模的距离近;两模体内径相同,但第二模体外径大于第一模体外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间为弧形光滑过渡;且外下模内壁与第二模体外壁紧密接触。
[0009]上述智能带轮整形模具将现有技术中内下模和中下模这两个刚性部件改成一体成型的内下模,下模由通常的三个部件改成两个部件,只是由内下模和外下模组成,模具间直接产生的配合间隙累加值较小,使得齿面对于内孔的跳动较小,影响到智能带轮的齿面轮廓度,较容易达到对产品齿面轮廓度的标准要求,产品合格率高。
[0010]此外,一体成型的内下模由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一体形成,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间为弧形光滑过渡;其制成的智能带轮均可形成光滑过渡的倒角。
[0011]进一步,所述上模包括内上模和外上模,内上模和外上模均为空心柱体,[0012]且两者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外上模内壁与内上模外壁紧密接触,内上模内壁与中心模外壁紧密接触。
[0013]本实用新型智能带轮整形模具的积极效果是:
[0014](I)其制成的智能带轮齿面轮廓度容易达到标准要求,产品合格率高;
[0015](2)—体成型的内下模可以整出智能带轮装配内孔的倒角,便于用户装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带轮整形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带轮整形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上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即智能带轮倒角处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带轮整形模具制成的智能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0021]图中的标记所示如下:
[0022]11中心模;21内上模;
[0023]31外上模;41内下模;
[0024]8中下模;51外下模;
[0025]61 阴模;
[0026]I中心模;2内上模;
[0027]3外上模;4内下模;
[0028]401第一模体;402第二模体;
[0029]5外下模;6阴模;
[0030]7智能带轮。
[0031]【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带轮整形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一种智能带轮整形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中心模I和阴模6,所述上模、下模和阴模6为空心柱体;所述中心模I为柱体;所述上模、下模、中心模I和阴模6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中心模I穿过上模和下模,且中心模I外壁与上模内壁、下模内壁紧密接触。所述阴模6内壁与上模外壁紧密接触;所述下模包括内下模4和外下模5,所述阴模6内壁与外下模5内壁紧密接触。上模内径与内下模4内径相同;内下模4和外下模5均为空心柱体,且两者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内下模4由第一模体401和第二模体402 —体形成;第一模体401与上模的距离比第二模体402与上模的距离近;两模体内径相同,但第二模体402外径大于第一模体401外径,第一模体401和第二模体402间为弧形光滑过渡。且外下模5内壁与第二模体402外壁紧密接触。所述上模包括内上模2和外上模3,内上模2和外上模3均为空心柱体,且两者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外上模3内壁与内上模2外壁紧密接触,内上模2内壁与中心模外壁紧密接触。智能带轮整形模具整形而成的产品即智能带轮7。
[0034]利用本实用新型智能带轮整形模具生产智能带轮的步骤具体如下:[0035]1、混料
[0036]将各种金属粉末均勻混合在一起制成还粉,若金属粉间密度相差较大,可适量加入少量液体,并同时伴以球磨,提高混料均匀程度,增加各组元间的接触面积和改善烧结性能。为改善混料的成形性,在混料时还要添加增塑剂;
[0037]2、压制
[0038]将混合均匀的坯粉装入压模在常温重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密度的型坯;
[0039]3、烧结
[0040]通过焙烧,使形坯颗粒间发生扩散、熔焊、再结晶等过程,使粉末颗粒牢固地焊合在一起,使孔隙减小密度增大,最终得到“晶体结合体”;
[0041]4、整形
[0042]将烧结后的“晶体结合体”装入与压模结构相似的整形模,即本实用新型智能带轮整形模具内,在压力机上再进行一次压形,以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减少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用于消除在烧结过程中造成的微量变形,得到半成品;
[0043]5、攻螺纹
[0044]将半成品用钻床钻出需要的多个螺纹孔;
[0045]6、碰焊
[0046]7、蒸汽处理
[0047]将半成品在5 0 0 — 6 0 O °C水蒸气中处理,使初成品内外表面形成一层硬而致密的氧化膜,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并防止生锈;
[0048]8、浸油。
[0049]将半成品放入I O O — 2 O O °C热油重或在真空下使油渗入粉末零件孔隙中的过程,经浸油后的初成品可提高耐磨性,并能防止生锈。
[0050]经过以上八个步骤后,得到了如图4、图5所示的智能带轮产品。产品智能带轮的倒角详见图3。产品齿面要求对于内孔基准面轮廓度为0.08mm,排出整形阴模自带的
0.028mm面轮廓度,齿面对于内孔的跳动要控制在0.068mm以内。下模部件的间隙为两处处,即内下模与外下模间,外下模与阴模间。每个间隙为双边0.028_,因此校模时的偏心量为0.028mm双边。
[00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带轮整形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中心模和阴模, 所述上模、下模和阴模为空心柱体; 所述中心模为柱体; 所述上模、下模、中心模和阴模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中心模穿过上模和下模,且中心模外壁与上模内壁、下模内壁紧密接触; 所述阴模内壁与上模外壁紧密接触; 所述下模包括内下模和外下模,所述阴模内壁与外下模内壁紧密接触; 上模内径与内下模内径相同; 内下模和外下模均为空心柱体,且两者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下模由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一体形成;第一模体与上模的距离比第二模体与上模的距离近;两模体内径相同,但第二模体外径大于第一模体外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间为弧形光滑过渡; 且外下模内壁与第二模体外壁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带轮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内上模和外上模,内上模和外上模均为空心柱体,且两者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外上模内壁与内上模外壁紧密接触,内上模内壁与中心模外壁紧密接触。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695757SQ20132084445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许炯恺, 何建勇, 吴增强, 赵志华 申请人: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