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具有上模板、下模板、上支承盘、下支承盘、两只以上的上模块、两只以上的下模块,上模板与上支承盘活动连接、且两者间设有上限位块,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滑动配合,各下模块与下支承盘滑动配合,上模板上联接上锥体,各上模块围成有第一圆台形空间,上锥体穿过上支承盘、且其下部进入第一圆台形空间,下模板与下支承盘活动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下限位块,下模板上联接有下锥体,各下模块围成有第二圆台形空间,下锥体穿过下支承盘、且其上部进入第二圆台形空间。调整上限位块或下限位块的高度,即可调整在合模时上锥体与各上模块的配合程度或下锥体与各下模块的配合程度,进而实现轮辋被整形后的两端直径的调整。
【专利说明】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辋整形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无内胎车轮的轮辋在加工成型后,需要用模具在液压机上整形,现有的一种轮辋整形模具的基本结构为:上模板与一上支承盘活动连接、且两者间设有限位块,支承盘上装有若干与其滑动配合的上模块,下模板与一下支承盘联接,下支承盘上装有若干与其盘滑动配合的下模块,上模块上联接有一小头向下的锥体,各上模块围成有与锥体配合的第一圆台形空间,各下模块也围成有与锥体配合的第二圆台形空间,锥体与两圆台形空间为配合关系,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之间、各下模块与下支承盘之间均设有复位机构。该种整形模具存在的欠缺是:在轮辋被整形后,若其两端的直径有误差,需要对模具进行调整,调整时,仅靠调整限位块的高度往往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使得调整的难度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该轮辋整形模具的调整方便、可靠。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具有上模板、下模板、上支承盘、下支承盘、两只以上的上模块、两只以上的下模块,上模板与上支承盘活动连接、且两者间设有上限位块,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滑动配合,各下模块与下支承盘滑动配合,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之间、各下模块与下支承盘之间均设有复位机构,上模板上联接有一小头向下的上锥体 ,各上模块围成有与上锥体配合的第一圆台形空间,上锥体穿过上支承盘、且其下部进入第一圆台形空间,下模板与下支承盘活动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下限位块,下模板上联接有一小头向上的下锥体,各下模块围成有与下锥体配合的第二圆台形空间,下锥体穿过下支承盘、且其上部进入第二圆台形空间,在上模板与上支承盘之间、下模板与下支承盘间分别设有橡胶棒。
[0005]由上述方案可见,只需调整上限位块或下限位块的高度,即可调整在合模时上锥体与各上模块的配合程度或下锥体与各下模块的配合程度,即调整在各上模块或各下模块向外扩张的程度,进而实现轮辋被整形后的两端直径的调整。
[0006]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可靠,它调节方便、准确,可大大提高轮辋整形后的加工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0009]参见附图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中,具有上模板5、下模板1、上支承盘7、下支承盘16、两只以上的上模块、两只以上的下模块,上模板5与上支承盘7活动连接、且两者间设有上限位块6,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7滑动配合,各下模块与下支承盘16滑动配合,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之间、各下模块与下支承盘之间均设有复位机构。上模板5上联接有一小头向下的上锥体8,各上模块围成有与上锥体配合的第一圆台形空间A,上锥体8穿过上支承盘7、且其下部进入第一圆台形空间A,下模板I与下支承盘16活动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下限位块18,下模板I上联接有一小头向上的下锥体17,各下模块围成有与下锥体17配合的第二圆台形空间B,下锥体穿过下支承盘16、且其上部进入第二圆台形空间B,在上模板5与上支承盘7之间、下模板I与下支承盘16间分别设有橡胶棒11。
[0011]本实施例中,上模块由相互配合的上内模块14a和上外模块14b联接构成,下模块由相互配合的下内模块15a和下外模块15b联接构成。
[0012]上模板5与上支承盘7活动连接的结构为:在上模板5上联接有吊钩13,吊钩13上开有滑槽13a,上模板5的外端部与滑槽13a滑动配合。同样,下模板I与下支承盘16活动连接的结构与上述相同。以上所述的活动连接的结构为一常规结构。
[0013]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7滑动配合的结构为:上支承盘7上开有滑槽7a,滑槽7a为T型槽,上模块上端固定有滑块12,滑块12与滑槽7a滑动配合。同样,下模块与上支承盘16滑动配合的结构与上述相同。以上所述的滑动配合的结构为一常规结构。
[0014]下模块与下支承盘之间设有复位机构的构成为:在下支承盘的边沿固定有支架21,支架21上穿装有螺栓20,螺栓20的一端分别与支架21固定、另一端伸入至内模块15a中,螺栓20上套有的弹簧19两端分别与支架21及模块15a抵靠。同样,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之间有复位机构与上述构成相同,以上所述的复位机构为一常规结构。
`[0015]上模板5联接有导向套4,下模板I上端联接有支柱2,立柱2的上端固定有导向柱3,在合模时,导向柱3与导向套4配合。另外,上锥体8与上模板5间的联接方式为:上锥体8与上模板5间通过螺栓9、连接套10及螺栓22进行联接。下锥体17与下模板I间也采用上述同样的方式联接。
[0016]由附图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辋整形模具对轮辋进行整形加工时,将上模板5装在液压机的上工作台上、下模板I装在液压机的下工作台上,合模前,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各上模块及各下模块处在收缩状态,在此状态下,将轮辋21套在各下模块外侧,在进行合模的过程中,上锥体使得各上模块向外扩张,下锥体使得各下模块向外扩张,即可使轮辋21得到整形,若其两端的直径有差异时,通过调整上限位块6或下限位块18的高度,即可调整在完全合模时各上模块或各下模块向外扩张的程度,进而实现轮辋被整形后的两端直径的调整。
【权利要求】
1.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具有上模板、下模板、上支承盘、下支承盘、两只以上的上模块、两只以上的下模块,上模板与上支承盘活动连接、且两者间设有上限位块,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滑动配合,各下模块与下支承盘滑动配合,各上模块与上支承盘之间、各下模块与下支承盘之间均设有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上模板上联接有一小头向下的上锥体,各上模块围成有与上锥体配合的第一圆台形空间,上锥体穿过上支承盘、且其下部进入第一圆台形空间,下模板与下支承盘活动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下限位块,下模板上联接有一小头向上的下锥体,各下模块围成有与下锥体配合的第二圆台形空间,下锥体穿过下支承盘、且其上部进入第二圆台形空间,在上模板与上支承盘之间、下模板与下支承盘间分别设有橡胶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车轮轮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块由相互配合的上内模块和上外模块联接构成,下模块由相互配合的下内模块和下外模块联接构成。
【文档编号】B21D53/30GK203635773SQ20132089492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侯文涛, 侯鑫华 申请人:蚌埠捷顺机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