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用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088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机床用护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用护罩,其具有包围机床的侧壁和对设于该侧壁的开口进行开闭的两扇门。机床用护罩具有侧壁、对设于该侧壁的开口进行开闭的两扇门、轨道、支承体、驱动体和多个滚轮。轨道设于侧壁,在开口的上方沿横向延伸。多个滚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与左门的上部相连的支承体,该多个滚轮在其下部与轨道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驱动体与右门的上部相连,具有自上方与滚轮接触的接触端,该驱动体通过沿横向移动而使滚轮旋转。右门借助轨道、支承体、驱动体和多个滚轮沿横向与左门连动,从而开闭开口。机床用护罩能够简单地开闭开口。
【专利说明】机床用护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用护罩,其具有包围机床的侧壁和对设于该侧壁的开口进行开闭的门。

【背景技术】
[0002]机床使用装配于主轴的刀具对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加工。机床具有主轴头,该主轴头以主轴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主轴。主轴头在X轴移动装置动作时沿左右方向移动,在Y轴移动装置动作时沿前后方向移动,在Z轴移动装置动作时沿上下方向移动。主轴在主轴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刀具装配于主轴,与主轴头一同移动,且与主轴一同旋转。能够利用刀具的移动和旋转对工件进行加工。
[0003]机床在加工工件时会产生切屑,切屑会向周围飞散。机床为了防止切屑飞散而装配有护罩。护罩在机床的正面具有开口部,且具有沿着开口部左右排列的两扇门。两扇门通过沿左右方向移动而开闭开口部。操作者在打开开口部的状态下装上、拆下工件。
[0004]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平成6-008102号所记载的门装置具有门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具有轨道、左门用滚轮和右门用滚轮。轨道配置于开口部的上方。左门用滚轮设于左门的上方。右门用滚轮设于右门的上方。左门借助左门用滚轮支承于轨道,右门借助右门用滚轮支承于轨道。左门在上部具有槽。右门在左端前表面具有与左门的槽内相面对的突起部。
[0005]操作者操作左门。左门沿着轨道单独移动。右门在槽与突起部抵接之后与左门连动。能够利用左门和右门的连动开闭开口部。该门装置有时在开闭时突起部和槽之间发生强烈碰撞而产生碰撞声。操作者可能会在碰撞的反作用下受到冲击,右门可能会在碰撞的反作用下移动。槽、突起部在反复碰撞下容易磨损、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用简单的引导机构使对设于护罩的开口进行开闭的门顺畅地移动。
[0007]技术方案I的机床用护罩包括包围机床的侧壁以及通过沿横向移动而对设于上述侧壁的开口进行开闭的两扇门,在该机床用护罩中,包括:轨道,其设于上述侧壁,在上述开口的上方沿横向延伸;多个滚轮,它们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体,这些滚轮在其下部与上述轨道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该支承体与一扇门的上部相连;以及驱动体,其与另一扇门的上部相连,具有自上方与两个以上的上述滚轮接触的接触端,该驱动体通过沿横向移动而使上述滚轮旋转。
[0008]机床用护罩具有侧壁、两扇门、轨道、多个滚轮、支承体和驱动体。轨道设于侧壁,在开口的上方沿横向延伸。多个滚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与左门的上部相连的支承体,且在其下部与轨道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驱动体与右门的上部相连,自上方与两个以上的上述滚轮接触,该驱动体通过沿横向移动而使上述滚轮旋转。右门借助支承体、驱动体和多个滚轮沿横向与左门连动。通过使两扇门连动而对设于侧壁的开口进行开闭。机床用护罩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容易地开闭开口。
[0009]在技术方案2的机床用护罩中,上述支承体具有限制体,该限制体通过与上述轨道的下表面相抵而限制上述一扇门朝上方移动。
[0010]限制体通过与轨道的下表面接触而限制左门朝上方移动,能够防止滚轮脱离轨道。
[0011]在技术方案3的机床用护罩中,上述支承体具有挡板;上述驱动体具有限制体,该限制体通过与上述挡板的下表面相抵而限制上述另一扇门朝上方移动。
[0012]限制体通过与支承体挡板的下表面相抵而限制右门朝上方移动,能够防止驱动板脱离滚轮。
[0013]在技术方案4的机床用护罩中,上述接触端在上述另一扇门的移动方向的端部具有锥形状的倒角。
[0014]驱动体的接触端在左右端部具有倒角。在开闭两扇门时,接触端的左右端部不会与滚轮碰撞,能够防止产生打击声。
[0015]在技术方案5的机床用护罩中,上述驱动体的接触端的表面由弹性材料制成。
[0016]驱动体的接触端由树脂、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因此摩擦力变大。与接触端接触的滚轮在旋转时不会发生打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机床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机床用护罩的立体图。
[0019]图3是拆下图2中的上部护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0]图4是左门、右门的前方立体图。
[0021]图5是左门、右门的后方立体图。
[0022]图6是左门、右门的主视图。
[0023]图7是图6的A — A剖视图。
[0024]图8是图6的B — B剖视图。
[0025]图9是图4中的D部的放大图。
[0026]图10是轨道变形例的剖视图。
[0027]图11是前壁上部变形例的后方立体图。
[0028]图12是前壁上部内部变形例的后方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方向(左右、前后、上下)如图中箭头所示。操作者在前部操作机床1、装卸工件。
[0030]如图1所示,机床I在基座11上具有工件固定部10、加工部2、换刀装置3和控制单元12。工件固定部10固定工件,加工部2在后述的动作时对工件进行加工。换刀装置3用于向加工部2安装所要使用的刀具和从加工部2卸下刀具。
[0031]基座11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状的构造体。工件固定部10配置于基座11的上表面前部。工件固定部10具有工作台13。工作台13借助左右方向移动机构14、前后方向移动机构15支承于基座11的上表面前部。左右方向移动机构14、前后方向移动机构15在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下动作。工作台13在左右方向移动机构14的动作时沿左右方向移动,在前后方向移动机构15的动作时沿前后方向移动。工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工作台13上。工件与工作台13—同向前后、左右移动。
[0032]加工部2具有立柱21和主轴头22。立柱21在基座11的后部朝上方延伸。主轴头22支承于立柱21的前表面。主轴头22在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下沿上下方向移动。主轴头22在内部具有主轴(省略图示)。主轴在下端部保持有刀具24。主轴头22在上部装配有主轴马达23。主轴在主轴马达23的驱动下旋转。刀具24与主轴一同旋转。
[0033]换刀装置3借助支承台25支承于立柱21。支承台25在立柱21的上部左右两侧朝前方延伸。换刀装置3具有刀库31。刀库31在外周保持有多个刀具24。刀库31在刀库马达32的驱动下旋转。
[0034]控制单元12设于立柱21的后方,用于控制各马达。机床I用主轴所保持的刀具24对工件进行加工。
[0035]机床I在加工工件时会产生切屑,切屑会向周围飞散。机床I具有用于防止切屑飞散的护罩4。如图2所示,护罩4以包围机床I的方式装配于基座11。护罩4具有前壁40、左壁71、右壁72和后壁73。护罩4具有对机床I的上侧进行覆盖的顶部(省略图示)。
[0036]左壁71在中央部具有板71a,右壁72在中央部具有板72a。板71a、板72a能够拆卸。在机床I的保养管理时将板71a、板72a拆下。后壁73具有开口部73a。控制单元12自开口部73a突出。操作者能够在护罩4的后方操作控制单元12。
[0037]前壁40 (相当于侧壁)在中央部具有矩形的开口 40a。开口 40a由左门41 (相当于一扇门)和右门42 (相当于另一扇门)覆盖。左门41和右门42通过沿左右方向移动而开闭开口 40a。右门42配置于左门41的后侧。右门42在前表面的右侧具有把手42a。操作者握住把手42a移动操作右门42。左门41如后述那样与右门42连动。通过朝左方移动左门41和右门42而打开开口 40a。工件通过打开的开口 40a被安装于工作台13或自工作台13被拆卸下来。
[0038]如图3?图6所示,左门41的上部和右门42的上部由上滚轮机构5支承,左门41的下部和右门42的下部由下滚轮机构6支承。上滚轮机构5具有轨道51、滚轮52、滚轮支承板53和驱动板56。轨道51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金属板,由两端的固定板即固定板43和固定板44固定于前壁40的前表面,沿着开口 40a的上缘配置。如图7所示,轨道51具有上表面51a和下表面51b。上表面51a通过使轨道51的上缘朝下方折回而形成,下表面51b通过使轨道51的下缘成直角地向后方弯曲而形成。
[0039]滚轮支承板53 (相当于支承体)是固定于左门41的上缘的矩形的金属板。如图4所示,滚轮支承板53自左门41的上部朝右方延伸。在滚轮支承板53的前表面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滚轮52。滚轮52是金属制或树脂制的圆盘,以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装配。如图7所示,滚轮52以周面与轨道51的上表面51a相抵,将左门41的上部支承于轨道51。滚轮52的周面通过表面处理而具有适度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6.3 μ m?25 μ m。表面处理为附着金属粒子的覆膜处理等。滚轮52在上表面51a上旋转时不会发生打滑。
[0040]如图6、图7所示,滚轮支承板53在前表面具有两个圆筒形的限制体54。限制体54由前后方向的轴来支承,配置于滚轮支承板53的两端处的靠下方的位置。限制体54通过与轨道51的下表面51b接触而限制滚轮支承板53朝上方移动,从而防止滚轮52脱离轨道51。限制体54也可以在其与轨道51的下表面51b之间留有微小间隙地与下表面51b相面对。滚轮支承板53在后表面具有挡板55。挡板55是截面呈L字形的角形件,其一条边固定于滚轮支承板53的后表面。挡板55的另一条边与滚轮支承板53的后表面垂直地沿左右方向延伸。
[0041]驱动板56是固定于右门42的上缘的矩形的金属板。如图4?图6所示,驱动板56具有与右门42相同的左右方向宽度。如图7所示,驱动板56在滚轮支承板53的后侧朝上方延伸,且具有使其上部成直角地向前方弯曲而成的上边56a。上边56a的前部向下方弯曲再向上方折回而形成接触端56b。接触端56b自上方与装配于滚轮支承板53的滚轮52接触。如图4、图6所示,接触端56b与至少两个滚轮52接触。接触端56b具有折回构造,以较大面积与滚轮52接触。右门42借助驱动板56和滚轮52支承于轨道51。接触端56b的表面由橡胶、树脂等弹性材料制成。也可以用橡胶、树脂对接触端56b的表面进行涂覆。
[0042]如图7所示,驱动板56在前表面具有圆筒形的限制体57。限制体57由前后方向的轴来支承,与挡板55的下表面55a接触。如图6所示,限制体57在左右方向上分开地配置有两个。限制体57通过与下表面55a接触而限制驱动板56朝上方移动,从而防止驱动板56脱离滚轮52。限制体57也可以在其与挡板55的下表面55a之间留有微小间隙地与下表面55a相面对。
[0043]下滚轮机构6具有轨道61、支承板62、支承板65、滚轮63、滚轮64、滚轮66和滚轮67。轨道61是截面呈L字形状的金属件,固定于前壁40的下部,沿着开口 40a的下缘配置。如图8所示,轨道61的L字形中的一条边朝前方延伸,另一条边朝下方延伸。另一条边具有前表面61a和后表面61b。
[0044]支承板62是矩形的金属板。如图4所示,支承板62固定于左门41的下缘,自左门41的下部朝右方延伸。两个滚轮63装配于支承板62的位于右门42的前方的位置。滚轮63能够以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且与轨道61的前表面61a相抵。滚轮64在两个滚轮63之间装配于支承板62。滚轮64能够以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且与轨道61的后表面61b相抵。通过将滚轮63和滚轮64配置在轨道61的另一条边的两侧而限制左门41朝前后方向偏移。
[0045]支承板62在下表面具有轨道62a。轨道62a是截面呈U字形的金属件,具有与支承板62相同的左右方向长度。支承板65是矩形的金属板,固定于右门42的下缘,具有与右门42相同的左右方向宽度。支承板65配置于支承板62的下方。两个滚轮66装配于支承板65。滚轮66能够以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且与轨道62a的前表面62b相抵。滚轮67在两个滚轮66之间装配于支承板65。滚轮67能够以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且与轨道62a的后表面62c相抵。通过在轨道62a前边的前表面62b侧配置滚轮66,在轨道62a前边的后表面62c侧配置滚轮67而限制右门42朝前后方向偏移。
[0046]如图2、图3所示,左门41和右门42沿左右方向排列而关闭开口 40a。操作者通过朝左方拉动把手42a的操作而打开开口 40a。右门42与驱动板56—同朝左方移动。驱动板56对与接触端56b接触的滚轮52的周面施加摩擦力。滚轮5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对在下方与其接触的轨道51施加摩擦力。轨道51固定于前壁40,因此,滚轮支承板53在作用于轨道51的摩擦力的反作用下朝左方移动。左门41与滚轮支承板53—同以右门42的一半速度朝左方移动。左门41和右门42在轨道51的左端前后重叠,打开开口40a。操作者能够通过朝右方拉动把手42a的操作关闭开口 40a。右门42朝右方移动。左门41与打开时同样地与右门42连动。左门41排列在已移动到轨道51的右端的右门42的左侧而关闭开口 40a。左门41借助旋转的滚轮52与右门42连动。滚轮52以具有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周面与轨道51和接触端56b接触。滚轮52在旋转时不会发生打滑,因此,左门41自右门42刚开始移动之后不久就能可靠地与其连动。左门41和右门42能够不发生碰撞地顺畅地开闭。左门41和右门42在开闭过程中不会产生碰撞声。左门41不会在碰撞的反作用下移动。操作者能够不受冲击且安全地对右门42进行开闭操作。
[0047]变形例
[0048](I)如图9所示,接触端56b在右端部具有锥形状的倒角56c。倒角56c在右门42移动时向接触端56b引导滚轮52。接触端56b不会与滚轮52碰撞,能够防止产生打击声。倒角56c也设于接触端56b的左端部(省略图示)。
[0049](2)如图10所示,上滚轮机构5具有由较厚的板材形成的轨道51。滚轮52和限制体54与轨道51的端面接触(滚轮52与轨道51的上表面51a接触,限制体54与轨道51的下表面51b接触)。轨道51能够不经弯曲加工而形成。
[0050](3)如图11所示,前壁40在后表面上部具有内部护罩8。内部护罩8在前壁40的内侧覆盖上滚轮机构5,防止加工时产生的切屑、冷却液附着于上滚轮机构5。内部护罩8具有下板8a,下板8a以左侧处于下方的方式倾斜。下板8a使附着于内部护罩8的冷却液流向左方。冷却液在开口 40a的左侧落到下方。操作者在打开左门41和右门42而自开口 40a装卸工件时不会触及冷却液,操作性良好。
[0051](4)如图12所示,前壁40具有电动装置81。电动装置81具有皮带82、马达83和连结体84,用于驱动右门42。皮带82在前壁40的后侧上部沿左右方向张设。马达83固定于前壁40,在皮带82的右端部对驱动带轮(省略图示)进行驱动。皮带82在马达83的驱动下行进。连结体84将皮带82与右门42上部的驱动板56连结起来。驱动板56在后表面固定有装配部85。装配部85用其左右的侧板支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体86。连结体84的上端部固定于皮带82,轴体86从连结体84的下端部中穿过。连结体84的下端部被嵌合于轴体86的螺旋弹簧87按压于装配部85的左侧板。连结体84在马达83的驱动下沿左右方向移动。右门42与连结体84 —同沿左右方向移动。左门41与右门42连动。左门41和右门42能够在马达83的驱动下开闭。右门42朝右方(关闭方向)的移动有时会因例如夹入物体而受阻。螺旋弹簧87通过在右门42朝右方的移动受阻时收缩而减轻作用于右门42的负荷。螺旋弹簧87的收缩能够防止例如操作者被关闭的右门42强力夹住的危险。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床用护罩,其包括包围机床的侧壁(40)以及通过沿横向移动而对设于上述侧壁的开口(40a)进行开闭的两扇门(41、42),该机床用护罩的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51),其设于上述侧壁,在上述开口的上方沿横向延伸; 多个滚轮(52),它们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体(53),这些滚轮在其下部与上述轨道的上表面(51a)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该支承体(53)与一扇门(41)的上部相连;以及 驱动体(56),其与另一扇门(42)的上部相连,具有自上方与两个以上的上述滚轮接触的接触端(56b),该驱动体通过沿横向移动而使上述滚轮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用护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体具有限制体(54),该限制体通过与上述轨道的下表面(51b)相抵而限制上述一扇门朝上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用护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体具有挡板(55); 上述驱动体具有限制体(57),该限制体通过与上述挡板的下表面(55a)相抵而限制上述另一扇门朝上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床用护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端在上述另一扇门的移动方向的端部具有锥形状的倒角(56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床用护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体的接触端的表面由弹性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B23Q11/08GK203918631SQ201420249354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5日
【发明者】田中博之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