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冲击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612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冲击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其包括:顶棍;顶针板,其设置于该顶棍上并与该顶棍固定连接;第一顶针,其一端连接该顶针板、相对的另一端上套设有一压块,该第一顶针在该压块内来回活动;第二顶针,其一端接触压块并在第一顶针从压块内顶出时与第一顶针接触,该第二顶针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流道,该第二顶针上还套设有至少一弹性元件;第三顶针,其设置于顶针板与工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缩减了顶针板的数量,简化了结构和设计,降低了成本,也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改进型冲击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领域中的顶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冲击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冲击顶结构在目前的工件加工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冲击顶结构主要由单一的顶针和四块上下顶针板组成,在进行顶出作业时,其通过机械扣机的作用,通过顶针板实现对工件的二次顶出作用。但是目前的这种形成二次顶出作用的冲击顶结构的设计较为繁琐,结构成本较高,而且复杂的结构也不利于延迟模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简化结构和设计、降低成本且延迟寿命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其包括:
[0005]顶棍;
[0006]顶针板,其设置于该顶棍上并与该顶棍固定连接;
[0007]第一顶针,其一端连接该顶针板、相对的另一端上套设有一压块,该第一顶针在该压块内来回活动;
[0008]第二顶针,其一端接触压块并在第一顶针从压块内顶出时与第一顶针接触,该第二顶针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流道,该第二顶针上还套设有至少一弹性元件;
[0009]第三顶针,其设置于顶针板与工件之间。
[0010]进一步地,上述的顶针板包括依次设置的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顶棍连接该下顶针板,第一顶针和第三顶针连接该上顶针板。
[0011]进一步地,上述的弹性元件为弹簧。
[0012]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顶针连接顶针板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第二顶针接触压块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块,第三顶针连接顶针板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三凸块。
[0013]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三顶针沿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周向均布有多个。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段式结构的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作用,再通过弹性元件和压块的配合,以一种新的方式实现了二次顶出的作用,其与现有技术相比,缩减了顶针板的数量,简化了结构和设计,降低了成本,也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合模状态下的工作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顶出3MM状态下的工作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顶出13MM状态下的工作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回位状态下的工作示意图。
[0020]其中,1.顶棍2.顶针板21.下顶针板22.上顶针板3.第一顶针31.压块32.第一凸块4.第二顶针41.弹性元件42.第二凸块5.流道6.第三顶针61.第三凸块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2]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包括:顶棍I ;顶针板2,其设置于该顶棍I上并与该顶棍I通过螺接或者其他已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顶针3,其一端连接该顶针板2、相对的另一端上套设有一压块31,该第一顶针3在该压块31内来回活动;第二顶针4,其一端接触压块31并在第一顶针3从压块31内顶出时与第一顶针3接触,该第二顶针4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流道5,该第二顶针4上还套设有一弹性元件41,该弹性元件41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沿第二顶针4的轴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三顶针6,其设置于顶针板2与工件7之间。
[0023]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两段式结构的第一顶针3和第二顶针4的作用,再通过弹性元件41和压块31的配合,以一种新的方式实现了二次顶出的作用,其与现有技术相比,缩减了顶针板的数量,简化了结构和设计,降低了成本,也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0024]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顶针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下顶针板21和上顶针板22,顶棍I连接该下顶针板21,第一顶针3和第三顶针6连接该上顶针板22,可以形成更为稳固的结构和更佳的传动效果。
[0025]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弹性元件41为弹簧,通过弹簧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第二顶针2的复位作用。
[0026]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顶针3连接顶针板2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32,第二顶针4接触压块41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块42,第三顶针6连接顶针板2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三凸块61,通过第一凸块32、第二凸块42和第三凸块61的作用,可以实现第一顶针3和顶针板2之间、第二顶针4和弹性元件41之间、以及第三顶针6和顶针板2之间更为稳固的连接,还可以在第一凸块32、第二凸块42和第三凸块61上开设多个槽,减少接触式产生的应力,或者设置多个凸块。
[0027]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三顶针6沿第一顶针3和第二顶针4的周向均布有多个,实现更好的对工件的顶出作用。
[0028]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结合图1-5所示,从合模状态开始,工件7达到顶出状态时,顶棍I推动顶针板2运动,顶出3MM时,工件7实现顶出,流道5保持不动,顶出13MM后,工件7和流道5 —起顶出。实现二次顶出动作,最后依靠弹性元件41的作用实现顶针有效的复位,达到回位状态。
[002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棍; 顶针板,其设置于所述顶棍上并与所述顶棍固定连接; 第一顶针,其一端连接所述顶针板、相对的另一端上套设有一压块,所述第一顶针在所述压块内来回活动; 第二顶针,其一端接触所述压块并在所述第一顶针从所述压块内顶出时与所述第一顶针接触,所述第二顶针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流道,所述第二顶针上还套设有至少一弹性元件; 第三顶针,其设置于所述顶针板与工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包括依次设置的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所述顶棍连接所述下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三顶针连接所述上顶针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连接所述顶针板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顶针接触所述压块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三顶针连接所述顶针板的一端具有延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型冲击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顶针沿所述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周向均布有多个。
【文档编号】B21D45/02GK203992117SQ20142036326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发明者】张敏, 黄春育, 叶松, 潘克狄 申请人: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