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水铜片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止水铜片的加工模具,由模具框架、模具压头和液压千斤顶组成,是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进行少量止水铜片加工的简易模具。现场加工时,将铜片平放在模具框架的弧形下横梁上面,然后伸长液压千斤顶的油缸,推动压头,使压头最前端的压头圆钢贴紧铜片,然后继续通过伸长液压千斤顶的油缸,向前顶进止水铜片,使止水铜片中间部分向下凸起进行入立面钢板之间的空隙,并贴紧模具框架上的底模圆钢,完成止水铜片的加工成型,然后收缩液压千斤顶油缸,取出止水铜片。利用该装置加工止水铜片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多次重复循环使用,且解决了止水铜片加工的精度及质量要求,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
【专利说明】—种止水铜片的加工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水铜片的加工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进行少量止水铜片加工的简易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止水铜片在单个工程中用量较少,以往一般在专业工厂加工生产,运到现在安装,或是在现场由人工用榔头等锤击加工成型。如果在专业工厂加工生产,运到现在安装,则由于止水铜片厚度较薄,运输过程中极易变形,造成止水铜片损坏,从而达不到要求;加之一般单个工程需要量少,加工成本反而高,不经济。如果在现场靠人工制作,由人工用榔头等锤击加工成型,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容易对止水铜片造成损伤,而且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但能够保证止水铜片的精度及质量要求,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工艺性能好、可重复使用,可用于现场进行止水铜片加工成型的简易加工模具。
[0004]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0005]一种止水铜片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由模具框架、模具压头和液压千斤顶构成,其中,模具框架由上横梁1、弧形下横梁14、上纵梁2、下纵梁4、立柱3、立面钢板15和底模圆钢13组成:上横梁I由两根工字钢并排焊接而成,两根上纵梁2设置在上横梁I和立柱3之间并分别与上横梁I和立柱3焊接在一起,两根立柱3设置在上纵梁2和下纵梁4之间并分别与上纵梁2和下纵梁4焊接在一起,两根下纵梁4设置在立柱3的下部与立柱3焊接在一起并与上纵梁2平行设置,弧形下横梁14由两组工字钢组成,每组工字钢由弯成弧形的两个工字钢并排焊接而成,弧度与拟加工的止水铜片设计弧度相同,两组工字钢平行设置,其两端分别与立柱3焊接在一起,两组工字钢两邻的内侧分别焊接一块与工字钢长度相同的立面钢板15,底模圆钢13与弧形下横梁14的弧度相同,底模圆钢13的长度与弧形下横梁14相同,底模圆钢13焊接固定在2个立面钢板15中间;模具压头由工字钢横梁8、加劲钢板9、连接钢板10、弧形横梁11、压头圆钢12组成:加劲钢板9每侧4块分别间隔焊接在工字钢横梁8的两侧,三对连接钢板10每对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侧与工字钢横梁8及弧形横梁11焊接将工字钢横梁8和弧形横梁11连接成整体,弧形横梁11由单根工字钢加工而成,弧度与下横梁14及拟加工的止水铜片设计弧度相同并与连接钢板10、压头圆钢12焊接在一起,压头圆钢12采用圆钢弯成与弧形横梁11相同的弧度,长度与弧形横梁11相同,与底模圆钢13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压头圆钢12焊接固定在弧形横梁11的底部正中间;液压千斤顶6通过底座钢垫板5、顶部钢垫板7分别与模具框架中的上横梁1、模具压头中的弧形横梁11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止水铜片加工模具,现场加工时,将铜片平放在模具框架的弧形下横梁上面,然后伸长液压千斤顶的油缸,推动压头,使压头最前端的压头圆钢贴紧铜片,然后继续通过伸长液压千斤顶的油缸,向前顶进止水铜片,使止水铜片中间部分向下凸起进行入立面钢板之间的空隙,并贴紧模具框架上的底模圆钢,完成止水铜片的加工成型,然后收缩液压千斤顶油缸,取出止水铜片。利用该装置加工止水铜片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多次重复循环使用,且解决了止水铜片加工的精度及质量要求,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09]图中:1、上横梁;2、上纵梁;3、立柱;4、下纵梁;5、底部钢垫板;6、液压千斤顶;7、顶部钢垫板;8、工字钢横梁;9、加劲钢板;10、连接钢板;11、弧形横梁;12、压头圆钢;13、底模圆钢;14、弧形下横梁;15、立面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0011]一种止水铜片的加工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由模具框架、模具压头和液压千斤顶组成,其中,模具框架由上横梁1、弧形下横梁14、上纵梁2、下纵梁4、立柱3、立面钢板15和底模圆钢13组成:其中,上横梁I由两根120工字钢并排焊接而成;上纵梁2共两根,均采用120工字钢加工而成,布置在上横梁I和立柱3之间,分别与上横梁I和立柱3焊接;立柱3共两根,均采用120工字钢加工而成,布置在上纵梁2和下纵梁4之间,分别与上纵梁2和下纵梁4焊接;下纵梁4共两根,均采用120工字钢加工而成,布置在立柱3下部,与立柱3焊接,并与上纵梁2平行布置;弧形下横梁14由两组120工字钢组成,每组120工字钢由弯成弧形的两个120工字钢并排焊接而成,弧度与拟加工的止水铜片设计弧度相同,两组工字钢平行布置,两端分别与立柱3焊接;两组工字钢两邻的内侧分别焊接一块与工字钢长度相同的立面钢板15,钢板厚度为10mm,宽度为200mm,长度与弧形下横梁14的120工字相同;底模圆钢13采用Φ18_圆钢弯成与弧形下横梁14相同的弧度,长度与弧形下横梁14相同,将底模圆钢13焊接固定在2个立面钢板15中间,由此便构成了模具框架。
[0012]模具压头由工字钢横梁8、加劲钢板9、连接钢板10、弧形横梁11、压头圆钢12组成:加劲钢板9采用厚度为1mm的钢板,长度为100mm,高度为200mm,作为工字钢横梁8加劲钢板,分别间隔焊接在工字钢横梁8的两侧,每侧共4块板;连接钢板10采用厚度为1mm的钢板,共三对,每对两个分别在两侧与工字钢横梁8、弧形横梁11焊接,将工字钢横梁8和弧形横梁11连接成整体;弧形横梁11由单根120工字钢加成而成,弧度与下横梁14及拟加工的止水铜片设计弧度相同,并与连接钢板10、压头圆钢12焊接在一起;压头圆钢12采用Φ18πιπι圆钢弯成与弧形横梁11相同的弧度,长度与弧形横梁11相同,将压头圆钢12焊接固定在弧形横梁11的底部正中间,与底模圆钢13在同一垂直线上,由此便构成了模具压头。
[0013]液压千斤顶6通过底座钢垫板5、顶部钢垫板7分别与模具框架的上横梁1、模具压头的弧形横梁11连接:液压千斤顶6采用1t液压千斤顶;底座钢垫板5采用厚度为1mm的钢板,长度为200臟,宽度为200臟,分别与模具框架的上横梁I和液压千斤顶6的底部焊接;顶部钢垫板7采用厚度为1mm的钢板,长度为100mm,宽度为100mm,分别与工字钢横梁8和液压千斤顶6的顶部焊接。
[001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铜片平放在模具框架的弧形下横梁14上面,然后伸长液压千斤顶6的油缸,推动压头,使压头最前端的压头圆钢12贴紧铜片,然后继续通过伸长液压千斤顶6的油缸,向前顶进止水铜片,使止水铜片中间部分向下凸起进行入立面钢板15之间的空隙,并贴紧模具框架上的底模圆钢13,完成止水铜片的加工成型,然后收缩液压千斤顶6油缸,取出止水铜片。利用该装置加工止水铜片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多次重复循环使用,且解决了止水铜片加工的精度及质量要求,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止水铜片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由模具框架、模具压头和液压千斤顶组成,其中,模具框架由上横梁(I)、弧形下横梁(14)、上纵梁(2)、下纵梁(4)、立柱(3)、立面钢板(15)和底模圆钢(13)组成:上横梁(I)由两根工字钢并排焊接而成,两根上纵梁(2)设置在上横梁(I)和立柱(3 )之间并分别与上横梁(I)和立柱(3 )焊接在一起,两根立柱(3 )设置在上纵梁(2)和下纵梁(4)之间并分别与上纵梁(2)和下纵梁(4)焊接在一起,两根下纵梁(4)设置在立柱(3)的下部与立柱(3)焊接在一起并与上纵梁(2)平行设置,弧形下横梁(14)由两组工字钢组成,每组工字钢由弯成弧形的两个工字钢并排焊接而成,弧度与拟加工的止水铜片设计弧度相同,两组工字钢平行设置,其两端分别与立柱(3)焊接在一起,两组工字钢两邻的内侧分别焊接一块与工字钢长度相同的立面钢板(15),底模圆钢(13)与弧形下横梁(14)的弧度相同,底模圆钢(13)的长度与弧形下横梁(14)相同,底模圆钢(13)焊接固定在2个立面钢板(15)中间;模具压头由工字钢横梁(8)、加劲钢板(9)、连接钢板(10)、弧形横梁(11)、压头圆钢(12)组成:加劲钢板(9)每侧4块分别间隔焊接在工字钢横梁(8)的两侧,三对连接钢板(10)每对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侧与工字钢横梁(8)及弧形横梁(11)焊接,将工字钢横梁(8)和弧形横梁(11)连接成整体,弧形横梁(11)由单根工字钢加工而成,弧度与下横梁(14)及拟加工的止水铜片设计弧度相同并与连接钢板(10)、压头圆钢(12)焊接在一起,压头圆钢(12)采用圆钢弯成与弧形横梁(11)相同的弧度,长度与弧形横梁(11)相同,与底模圆钢(13)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压头圆钢(12)焊接固定在弧形横梁(11)的底部正中间;液压千斤顶(6)通过底座钢垫板(5)、顶部钢垫板(7)分别与模具框架中的上横梁(I)、模具压头中的弧形横梁(11)连接。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4052619SQ20142049649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田树申, 何金星, 叶明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