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73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涉及一种筒体在焊接纵缝时的过渡结构。它包括横截面为优弧型的弧形板,以及两个间隔布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压头,所述弧形板一端与其中一个压头连接,弧形板另一端与另一个压头连接,所述两个压头的空余端均设有K型的工艺坡口,所述工艺坡口的上坡角α1为32~40°,下坡角α2为22~30°,工艺坡口的上坡边L1为8~16mm,工艺坡口的下坡边L2为5~8mm,上坡角α1与下坡角α2之间的坡口钝边的长度n为1~2㎜,所述两个坡口钝边之间的距离为1~3mm。本实用新型焊接质量高,能够对筒体纵缝实现埋弧焊不清根且保证全熔透。
【专利说明】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体在焊接纵缝时的过渡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筒体纵缝不 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筒体在焊接纵缝时,打底焊道中熔池的结晶特征及熔池保护不良会产生多 种缺陷,所以现有技术在焊接完筒体纵缝后均采用碳弧气刨进行清根,以确保背面熔透得 到优质焊缝,实现使钢结构达到高质量的目的,采用碳弧气刨进行清根存在以下问题:
[0003] a.碳弧气刨具有产生烟雾、噪声较大、粉尘污染、弧光辐射、对操作工要求高等明 显缺陷,让焊接工头痛不已。
[0004] b.碳弧气刨时打底焊道几乎全部被清除使这个区域的焊接应力得到释放,同时碳 弧气刨电流较常规埋弧焊电流高约30?35%,又输入新的热量,其较大的热输入极易造成 构件较大角变形、扭曲变形,尤其对大截面薄板易造成腹板的急弯甚至造成构件的报废。
[0005] c.碳刨后焊缝需要用角磨砂轮机进行打磨,打磨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道焊缝的质 量,这样就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与焊接质量的风险性。
[0006] 所以如何在确保钢结构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使用碳弧气刨进行清根,充 分发挥现有的焊接资源,提高焊接效率,优化焊接工序,改善焊接环境,减少人、财、机的浪 费,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筒体纵缝不清根 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 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优弧型的弧形板,以及两个间隔布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的压头,所述弧形板一端与其中一个压头连接,弧形板另一端与另一个压头连接,所述两个 压头的空余端均设有K型的工艺坡口,所述工艺坡口的上坡角Ci 1为32?40°,下坡角 α 2为22?30 °,工艺坡口的上坡边L1为8?16mm,工艺坡口的下坡边L2为5?8mm,上 坡角\与下坡角%之间的坡口钝边的长度η为1?2mm,所述两个坡口钝边之间的距离 为1?3mm。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压头(3)之间的距离为1?3mm,所述K型的工艺坡 口⑷的上坡角O 1为35?37. 5°,下坡角%为25?27. 5°,工艺坡口(4)的上坡边L1 为10?14mm,工艺坡口⑷的下坡边L2为5?8mm,上坡角a i与下坡角α 2之间的预留 钝边η为1?2 mm。
[0010]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后,工作人员只需依次对筒体的内纵缝和外纵缝进行 焊接即可,不需要进行清根操作。
[0011]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筒体纵缝焊接时,在内缝焊接完成后,外缝第一道在不清根的 前提下采用较大的焊接电流,较高的焊接电压,较小的焊接速度,从而获得较大熔深,保证 焊缝金属在熔池状态下保持较长时间,以便获得优良的焊缝金属,进而达到节省焊材、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污染的目的。
[0012]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打底焊缝中出现裂纹,采取适当增加焊缝成型系数,如提高 焊接电压,减少焊接速度使焊缝宽度适度增加,同时焊缝熔深基本不变,使坡口两侧熔合过 度良好,减少了焊接应力,提高焊缝抗裂性,有效控制了裂纹的产生。
[001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传统埋弧焊纵缝焊接工艺反面需进行碳弧气刨清根、焊道 打磨、产品存在质量风险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焊接质量高,能够对筒体纵缝实现埋弧焊不 清根且保证全熔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板材的左侧和板材右侧均为压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板材的左侧和板材右侧军开设有工艺剖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将板材折弯成筒体圆管,且筒体圆管未经过精整和校直时的主视图。
[0018] 图5为板材上的工艺剖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两个压头在拼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为筒体圆管经过精整和校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板材,2-筒体圆管,3-压头,4-工艺坡口,5-筒体纵缝,6-内纵缝,61-内 侧第一道纵缝,62-内侧其它道纵缝,7-外纵缝,71-外侧第一道纵缝,72-外侧第二道纵缝, 8_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3] 参阅附图可知: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 面为优弧型的弧形板8,以及两个间隔布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压头3,所述弧形板8 -端 与其中一个压头3连接,弧形板8另一端与另一个压头3连接,所述两个压头3的空余端 均设有K型的工艺坡口 4,所述工艺坡口 4的上坡角a i为32?40°,下坡角α 2为22? 30°,工艺坡口 4的上坡边L1为8?16臟,工艺坡口 4的下坡边L2S 5?8mm,上坡角h 与下坡角α 2之间的坡口钝边的长度η为1?2 mm,所述两个坡口钝边之间的距离为1? 3mm 〇
[0024] 所述两个压头3之间的距离为1?3mm,所述K型的工艺坡口 4的上坡角a i为 35?37.5°,下坡角〇2为25?27.5°,工艺坡口 4的上坡边L1S 10?14mm,工艺坡口 4的下坡边L2为5?8mm,上坡角a i与下坡角α 2之间的预留钝边η为1?2醒。
[0025] 本实用新型为筒体在焊接纵缝时的过渡结构,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成型 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26] 步骤1 :准备若干尺寸合适的板材1 ;
[0027] 步骤2 :对板材1进行焊接性工艺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检查板材1焊接性的优 劣,选择经检查合格后的板材1进入下一步操作;
[0028] 步骤3 :先对板材1进行平面度检查,然后采用火焰切割对板材1进行下料切割, 接着通过铣床对板材1进行铣边处理,使板材1的宽度尺寸与待加工的筒体圆管2的直径 匹配,板材1的长度尺寸略大于待加工的筒体圆管2的长度匹配,其中,所述板材1的宽度 尺寸为板材1左侧与板材1右侧之间的距离,板材1的长度尺寸为板材1前端与板材1后 端之间的距离;
[0029] 步骤4 :采用组合下料的方式对板材1左侧与板材1右侧进行切割,使板材1左侧 与板材1右侧均形成K型的工艺坡口 4 ;
[0030] 步骤5 :对板材1左侧与板材1右侧均进行冲压处理,使板材1左侧和板材1右侧 均设有向上翻起的压头3 ;
[0031] 步骤6 :先将带有工艺坡口 4的板材1预弯,然后沿板材1的长度方向上将板材1 折弯成筒体圆管2,并使所述两个工艺坡口 4呈相邻间隔布置,所述两个工艺坡口 4之间的 间隙为筒体纵缝5,所述筒体纵缝5包括位于筒体圆管2内部的内纵缝6,和位于筒体圆管 2外部的外纵缝7 ;
[0032] 步骤7 :对板材1上的筒体纵缝5进行手工焊接,使板材1上的两个压头3固定在 一起;
[0033] 步骤8 :采用实芯CO2焊或药芯C02焊对筒体圆管2上的内纵缝6进行打底,采用 埋弧焊对筒体圆管2的内纵缝6依次进行填充和盖面;
[0034] 步骤9 :采用埋弧焊对筒体圆管2的外纵缝7依次进行打底、填充和盖面;
[0035] 步骤10 :对完成上述操作的筒体圆管2进行筒体纵缝5超声波UT探伤;
[0036] 步骤11 :对筒体圆管2进行精整和校直,使压头处连接为一个圆管状;
[0037] 步骤12 :对筒体圆管2的前端和筒体圆管2后端进行机械加工或火焰加工,切除 筒体上多余的长度尺寸;
[0038] 步骤13 :对经检验合格的筒体圆管2进行标注,并将筒体圆管2送入下一道工序。
[0039] 步骤5中所述两个工艺坡口之间的距离为1?3醒。
[0040] 在焊接筒体板材时,焊接时的焊接行走速度以筒体纵缝上的焊道呈亮红色中等为 准,成型规律以焊接时焊道溢出杂质气体均匀为度,焊接筒体纵缝时总的施焊掌控原则是: 提高电弧电压,成型系数增加(电流、焊速恒定的情况下)。
[0041]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与车间实际生产的跟踪指导,理论结合实践, 对传统的埋弧焊焊接工艺进行改进创新而得来的。
[004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体采用的是中厚板,筒体上的两个压头在拼装焊接时会形成 X形的工艺坡口,坡口角度符合JGJ81-2002相关章节规定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将CO2 气体保护焊(实芯或药芯)或较小焊接参数埋弧焊用于打底操作,将埋弧焊用作填充操作 和盖面操作的情形。
[0043] 本实用新型对钢构件坡口的加工与构件的组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板材在加工 定位前应使用角磨机将工艺坡口的坡口面彻底打磨干净,坡口精度应符合JGJ81-2002相 关章节的要求。在组装成筒体圆管前,应检查坡口的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组装时应使钝 边呈对称布置,并使所述两个压头之间保留一定的装配间隙(装配间隙以1?3_为宜)。 在用手工焊对板材进行定位前,应避免出现板变差,焊接性差等情况以预防焊接过程中出 现夹渣及未焊透等缺陷。
[0044] 打底焊道一般都用实芯CO2焊或药芯CO2焊进行封底,这样即可以使封底焊缝与 母材充分熔合,又可以使熔透面进行焊接时有足够的厚度不至于熔透,因此打底焊缝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整条焊缝质量的优劣,打底焊不允许出现气孔、咬边、夹渣、裂纹等焊缝缺陷, 外观要求无明显凹凸不平,当出现以上缺陷时应当返修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填充层的焊 接。
[0045]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打底焊缝中出现裂纹,采取适当增加焊缝成型系数,如提高 焊接电压,减少焊接速度使焊缝宽度适度增加,同时焊缝熔深基本不变,使坡口两侧熔合过 度良好,减少了焊接应力,提高焊缝抗裂性,有效控制了裂纹的产生)。
[0046] 在筒体上的两个压头组对好后,要选择好焊接工艺参数对所述两个压头之间的筒 体纵缝5进行焊接,具体的焊接工艺参数设置如下:
[0047] 焊接工艺参数表:

【权利要求】
1. 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优弧型的弧形 板(8),以及两个间隔布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压头(3),所述弧形板(8) -端与其中一个 压头(3)连接,弧形板(8)另一端与另一个压头(3)连接,所述两个压头(3)的空余端均设 有K型的工艺坡口(4),所述工艺坡口(4)的上坡角\为32?40°,下坡角%为22? 30°,工艺坡口⑷的上坡边U为8?16臟,工艺坡口⑷的下坡边L 2为5?8臟,上坡 角\与下坡角%之间的坡口钝边的长度η为1?2mm,所述两个坡口钝边之间的距离为 1 ?3mm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纵缝不清根全熔透构件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两个压头(3)之间的距离为1?3mm,所述K型的工艺坡口(4)的上坡角a 35?37. 5°, 下坡角α2为25?27. 5°,工艺坡口⑷的上坡边Q为10?14mm,工艺坡口(4)的下坡 边L2为5?8mm,上坡角α丨与下坡角α 2之间的预留钝边η为1?2醒。
【文档编号】B23K31/02GK204075526SQ20142050090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严文凯, 吕德林, 吕金炭 申请人:湖北源盛钢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