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24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包括上模、压边圈、下模板和两个凸模,上模的工作面设有与两个凸模相配合的凹模腔,压边圈位于上模与下模板之间,上模的工作面并设有凸出的两条拉延筋,压边圈的压料面设有与拉延筋配合的沟槽。本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两个凸模,从而可以一次性拉延成形出两个B柱内板,生产效率高;上模的工作面上设置两条拉延筋,保证拉延件有足够的延伸率,拉延成形时凸模与料板接触面大,压边圈和上模之间进料阻力均匀,从而保证凸模能顺利进入凹模腔,使底部和周边各部位进料阻力均匀,能够使B柱内板的成形性能能够达到最好。
【专利说明】 _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轿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家用小型汽车市场扩大的迫切需要,各大主机厂要求提尚广品的生广效率。
[0003]目前,汽车上的B柱内板,需要在拉伸模上进行拉延成形。由于目前的拉伸模具一次只能成形一个B柱内板,导致生产效率低,产能不能满足要求,如果要提高产能,势必要加大硬件投入,硬件成本在产品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就会造成产品制造成本上升。
[0004]由于汽车B柱内板通常是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板材质,这样生产的汽车B柱内板主要还存在板料弹性恢复而产生的凹面、扭面、松弛和波纹等缺陷,B柱内板的成形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目的是提高B柱内板的生产效率和成形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包括上模、压边圈、下模板和设在下模板上且与汽车B柱内板形状相同的凸模,且凸模设有两个,上模的工作面设有与两个凸模相配合的凹模腔,压边圈位于上模与下模板之间,两个凸模嵌入压边圈内,上模的工作面并设有凸出的两条拉延筋,压边圈的压料面设有与拉延筋配合的沟槽。
[0007]所述两个凸模在所述下模板上沿下模板宽度方向进行布置,且为相对称。
[0008]所述两个凸模连接成一体结构。
[0009]所述拉延筋为沿着所述凹模腔的轮廓延伸的封闭结构。
[0010]所述拉延筋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
[0011]所述压边圈为由多个边框连接构成的方形框状结构,所述沟槽设在边框上。
[0012]所述压边圈两端具有导向块,所述上模的两端具有让导向块插入的第一滑槽。
[0013]所述上模的另外两端具有让所述压边圈的两个相对的边框插入的第二滑槽。
[0014]所述压边圈上竖直设有用于对板料进行定位的定位器。
[0015]所述压边圈通过安全螺栓与所述下模板滑动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两个凸模,在上模内相应设置凹模腔,从而可以一次性拉延成形出两个B柱内板,生产效率高;另外,上模的工作面上设置两条拉延筋,保证拉延件有足够的延伸率,拉延成形时凸模与料板接触面大,压边圈和上模之间进料阻力均匀,从而保证凸模能顺利进入凹模腔,使底部和周边各部位进料阻力均匀,同时提高了 B柱内板的刚性和强度,减少了由于弹性恢复而产生的凹面、扭面、松弛和波纹等缺陷,能够使B柱内板的成形性能能够达到最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8]图1是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上模的主视图;
[0021]图4是在去除上模后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结构的俯视图;
[0023]图6是在图4结构去除压边圈和刺破刀后的俯视图;
[0024]图7是压边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压边圈的俯视图;
[0026]图9是拉延筋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刺破刀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刺破刀与上模的剖视图;
[0029]图12是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记为:
[0031]1、定位器;2、安全螺栓;3、上模;31、凹模腔;32、拉延筋;33、避让孔;34、第一滑槽;35、第二滑槽;36、上容纳槽;37、滑柱;4、压边圈;41、边框;42、沟槽;43、导向块;44、第一导板;45、第二导板;5、下模板;6、凸模;61、连接区域;62、下容纳槽;7、刺破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33]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包括上模3、压边圈4、下模板5和设在下模板5上且与汽车B柱内板形状相同的凸模6,凸模6设有两个,上模3的工作面设有与两个凸模6相配合的凹模腔31,凸模6和凹模腔31相配合对板料进行拉延成形,一次成形两个B柱内板,凸模6与凹模腔31的成型面的形状与汽车B柱内板的形状相同。本B柱内板拉伸模中,凸模6在下模板5上设置两个,凹模腔31能够容纳两个凸模6,凹模腔31内具有两个成型面,分别对应一个凸模6,从而可以一次性成形出两个相同的汽车B柱内板,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图1所示,压边圈4是位于上模3与下模板5之间,两个凸模6并嵌入压边圈4内设置的通孔中,并从通孔向上伸出插入上模3的凹模腔31内。
[0034]具体地说,汽车B柱内板为长形,且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的宽度为逐渐减小的,相应凸模6和凹模腔31内的成型面的形状与汽车B柱内板形状相匹配,也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至另一端的宽度为逐渐减小的,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B柱内板拉伸模中,上模3和下模板5的形状也均为矩形,凸模6和凹模腔31分别集中在下模板5和上模3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设置,如图6所示,两个凸模6在下模板5的顶面沿下模板5的宽度方向进行设置,并以过下模板5的宽度方向中点的中间线为对称线进行对称布置,且两个凸模6宽度大的端部位于同一侧。两个凸模6在下模板5上为沿宽度方向对称布置,从而可以使得模具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相应的,上模3的凹模腔31内的成型面也采用与两个凸模6相同的方式进行布置,如图3所示。
[0035]作为优选的,两个凸模6连接成一体结构,形成位于下模板5上的一个整体的凸出部,两个凸模6之间为连接区域61,连接区域61对应板料废料区。而且,凸模6与下模板5也可以为一体铸造成型,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而且强度高。
[0036]如图5和图11所示,在两个凸模6之间的连接区域61设有刺破刀7,相应凹模腔31的内顶壁对应板料废料区的位置设有容纳刺破刀7的上容纳槽36。在两个凸模6之间设置刺破刀7,通过刺破刀7在拉延过程中把板料废料区剪开一道口子,便于材料内部流动,使板料拉延充分又不开裂,从而可以将原本需要两个工序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拉延这一序就能完成,因此可以节省模具制造成本和冲压成本。
[0037]作为优选的,刺破刀7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刺破刀7沿拉伸模的长度方向呈直线布置,而且在连接区域61的顶面设有容纳两个刺破刀7的一个下容纳槽62。下容纳槽62为直线槽,其长度与两个刺破刀7的总长相等,其宽度与两个刺破刀7的宽度相等,上容纳槽36的宽度略大于两个刺破刀7的宽度。下容纳槽62为从两个凸模6宽度大的一端延伸至大致位于凸模6的中间位置处,确保刺破刀7在拉延过程中把板料废料区剪开一道较大的口子。
[0038]作为优选的,如图10所示,两个刺破刀7为尖形刺破刀,其尖端朝上凸出,伸出于下容纳槽62,尖形刺破刀能够很容易的将板料废料区剪开。
[0039]两个刺破刀7与下容纳槽62的底面接触的面为平面,作为变形实施方案,在刺破刀7与下容纳槽62的底面之间可以设置垫块,通过该模具刺破刀7上设置的垫块,可快速调整模具刺破刀7的高度,在调整时只需通过普通磨床研磨,铣床钻孔即可,工艺简单,加工周期短,成本低。
[0040]如图7和图8所示,压边圈4为方形框状结构,具有四个边框41,相邻两个边框41之间相垂直。四个边框41围绕在两个凸模6形成的整体凸出部的周围,各边框41的内侧面分别与凸出部的一个侧型面贴合。如图3所示,在上模3的工作面上设有拉延筋32,拉延筋32是用于增加进料阻力,控制走料的快慢。拉延筋32为在上模3的工作面上朝下凸起的结构,相应在压边圈4的压料面上设有与拉延筋32配合的沟槽42,在拉延成形时拉延筋32要嵌入沟槽42内。
[0041]如图3所示,拉延筋32为在上模3的工作面上沿着凹模腔31的凸模口的轮廓延伸的封闭结构,拉延筋32大致呈一个矩形圈的结构。作为优选的,如图9所示,上模3的工作面上的拉延筋32设有两条,两条拉延筋32均为封闭的结构,其中内侧的拉延筋32位于凹模腔31的凸模口与外侧的拉延筋32之间。
[0042]本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是在计算机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控设备加工,使凸、凹模的工作面达到“镜面”,加工上模3上的拉延筋32,上模3上的拉延筋32设置两条,保证拉延件有足够的延伸率。因此拉延成形时凸模6与料板接触面大,压边圈4和上模3之间进料阻力均匀,从而保证凸模6能顺利进入凹模腔31,使底部和周边各部位进料阻力均匀;同时提高了 B柱内板的刚性和强度,减少了由于弹性恢复而产生的凹面、扭面、松弛和波纹等缺陷,B柱内板的成形性能够达到最好。
[0043]如图9所示,上模3上的两条拉延筋32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位于内侧的拉延筋32的高度大于位于外侧的拉延筋32的高度,以适应压料力的变化。
[0044]如图9所示,上模3上的拉延筋32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形成的拉延筋32为半圆筋。
[0045]如图7所示,在压边圈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导向块43,导向块43安装在压边圈4两端长度短的边框41上,且导向块43位于边框4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相应的上模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让压边圈4 一端的导向块43插入的第一滑槽34。作为优选的,导向块43的形状为矩形,相应第一滑槽34也为矩形槽,在导向块43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设有第一导板44,第一导板44是用于与第一滑槽34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接触,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上模3直接与压边圈4直接接触,减少上模3和压边圈4的磨损。第一导板44是通过螺栓安装在导向块43上,方便更换。
[0046]如图2所示,在上模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让压边圈4的两个长度长的边框41插入的第二滑槽35,第二滑槽35的长度并大于第一滑槽34的长度。边框41的形状为矩形,相应第二滑槽35也为矩形槽,在边框4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二导板45,第二导板45是用于与第二滑槽35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接触,一方面可以对压边圈4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压边圈4的边框41直接与下模板5直接接触,进一步减少压边圈4和上模3的磨损。第二导板45是通过螺栓安装在边框41上,方便更换。
[0047]本拉伸模在对板料拉延成形时,上模3要下压,导向块43和第一滑槽34相配合、边框41和第二滑槽35相配合,确保上模3和压边圈4作直线运动的导向精确性,从而可以提高B柱内板的成形质量,进一步提高B柱内板的成形性能。
[0048]如图2所示,上模3上设置第一滑槽34和第二滑槽35,在四个角处分别形成有一个竖直的滑柱37,滑柱37插入导向块43端部与边框41端部之间,与第一导板44和第二导板45接触。
[0049]如图4所示,在压边圈4的各边框41上设有用于对板料进行定位的定位器1,定位器I为竖直设置,定位器I的结构如图10所示。由于定位器I的高度较高,相应在上模3上设有避让定位器I的避让孔33,避让孔33为沿竖直方向贯穿上模3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器I共设有八个,各边框41上分别设有两个,相应的避让孔33也设有八个。
[0050]如图1和图4所示,压边圈4是通过若干个安全螺栓2与下模板5滑动连接,安全螺栓2为竖直设在下模板5上,安全螺栓2的下端与下模板5固定连接,其上端穿过压边圈4底部设置的圆孔,当压边圈4上行时,此安全螺栓2可以起安全保护作用。
[0051]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压边圈、下模板和设在下模板上且与汽车B柱内板形状相同的凸模,且凸模设有两个,上模的工作面设有与两个凸模相配合的凹模腔,压边圈位于上模与下模板之间,两个凸模嵌入压边圈内,上模的工作面并设有凸出的两条拉延筋,压边圈的压料面设有与拉延筋配合的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凸模在所述下模板上沿下模板宽度方向进行布置,且为相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凸模连接成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延筋为沿着所述凹模腔的轮廓延伸的封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延筋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为由多个边框连接构成的方形框状结构,所述沟槽设在边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两端具有导向块,所述上模的两端具有让导向块插入的第一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另外两端具有让所述压边圈的两个相对的边框插入的第二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上竖直设有用于对板料进行定位的定位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B柱内板拉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通过安全螺栓与所述下模板滑动连接。
【文档编号】B21D37/12GK204194602SQ20142066985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骆陈 申请人:芜湖福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