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逆轧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439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逆轧机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逆轧机机构。
背景技术
:不锈钢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料钢进行轧制,使得钢带变薄,从而生产出目标厚度的钢带;当需要获得较薄的钢带时,就需要对原料钢进行反复地轧制才能是的钢带变薄。然而,传统的不锈钢生产工艺对原料钢进行轧制的过程中,一般是在一条生产线上配置多台轧机,实现对钢带的反复轧制,使得钢带变薄,从而生产出的钢带达到目标厚度。这种生产线设备占据面积大,而且需要购买多台的轧机,导致生产成本高。此外,传统的不锈钢生产线对钢带进行轧制时,需要对钢带进行反复的上料、下料才能使得钢带在多台轧机上进行多次轧制,步骤繁琐。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对钢带进行反复轧制,降低生产成,同时确保钢带稳定传输的可逆轧机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逆轧机机构,其包括:机体、轧机组、左传送组、以及右传送组;所述轧机组、左传送组、以及右传送组均设于所述机体,所述左传送组和所述右传送组分别设于所述轧机组的左、右两侧,所述左传送组的结构与所述右传送组的结构相同;所述左传送组包括转向辊、测张辊、以及下压部;所述测张辊和所述转向辊并排设置,所述测张辊靠近所述轧机组;所述下压部包括压辊以及下压臂,所述压辊设于所述下压臂的下端位置,靠近所述转向辊。进一步地,所述下压部的顶部设有压辊油缸,由所述压辊油缸控制所述下压臂的升降。进一步地,所述左传送组进一步包括引料平台,所述引料平台靠近所述转向辊的一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机体,另一端可自由摆动。进一步地,所述下压臂的侧面设有调节油缸,用以调节所述下压臂的倾斜角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可逆轧机机构,通过设置所述左传送组的结构与所述右传送组的结构相同,钢带从所述左传送组传送至所述轧机组进行轧制,然后再传送至所述右传送组,完成一次轧制;接着,钢带再由所述右传送组再次传送至所述轧机组进行轧制,然后再传送至所述左传送组,完成二次轧制。如此往复进行多次轧制,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对钢带进行多次轧制;从而避免使用多台的轧机,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效减少钢带轧制过程中反复上料、下料次数;此外,对应所述转向辊设有所述压辊,在钢带传送的过程中,由所述压辊下压至所述转向辊,从而提高钢带的传输效率,避免钢带在传送的过程中出现走位、翘曲或者是弯曲等现象,确保钢带稳定传输。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本实用新型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上料小车上料过程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助卷器的立体图;图5:本实用新型助卷器与开卷机的装配图;图6: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的部分立体图;图7:本实用新型可逆轧机机构的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右传送组的示意图。各部件名称及其标号机体1可逆轧机机构100轧机组101下压部102下压臂1020压辊1021压辊油缸1022调节油缸1023引料平台103转向辊104测张辊105上料机构200助卷器201、301壳体2010、3010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第一油缸2013第二油缸2014、3014安装部2015收容部2016支撑件2017第一助卷辊2018第二助卷辊2019第三助卷辊2020第四助卷辊2021导轨202、302支撑台203、303通道2030、3030上料小车204、304车体2040托辊2041升降杆2042车轮2043开卷机205、305卷筒2050下料机构300钢卷A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十辊可逆轧机系统包括:机体1、上料机构200、可逆轧机机构100、以及下料机构300;各机构均设于所述机体1,所述上料机构200和所述下料机构300对称设于所述可逆轧机机构100的左、右两侧。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上料机构200包括支撑台203、上料小车204、开卷机205、以及助卷器201。所述助卷器201安装在所述支撑台203上,所述开卷机205设于机体1,且位于所述助卷器201内。所述支撑台203的中间开设有通道2030,在所述通道2030内设有导轨202,所述上料小车204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202上;所述助卷器201和所述开卷机205位于所述通道2030的上方。具体地,所述上料小车204包括车体2040,在所述车体2040的顶部设有托辊2041,用以固定钢卷A,防止所述上料小车204在所述导轨202上滑动时,钢卷A掉落。所述车体2040的底部两侧均设有车轮2043,两所述车轮2043啮合在所述导轨202上。此外,所述车体2040的底部设有升降杆2042位于两所述车轮2043之间,所述升降杆2042收容在所述通道2030内。所述升降杆2042连接至一驱动电机(未图示);当所述上料小车204运动到所述开卷机205的下方时,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升降杆2042将所述上料小车204往上升高,使得所述托辊2041上的钢卷A对准所述开卷机205进行上料(图3中的箭头方向为上料小车的运动方向);上料完成后,再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升降杆2042将所述上料小车204下降,使得两所述车轮2043落在所述导轨202上,所述上料小车204沿所述导轨202滑动,继续下一轮的上料,如此反复运作。所述助卷器201包括壳体2010,所述壳体2010的底部延伸有安装部2015,所述安装部2015通过一支撑件2017旋转安装于所述支撑台203,所述壳体2010的内部凹陷形成有收容部2016,用以将所述开卷机205收容在其内。当所述壳体2010向上旋转打开,露出所述开卷机,供所述上料小车204进行上料;当上料完成后,所述壳体2010向下旋转,盖合所述开卷机。进一步,所述收容部2016的顶壁前端连接有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与所述壳体2010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油缸2013,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相对所述壳体2010旋转。所述收容部2016的侧壁下端连接有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所述安装部2015的后壁设有第二油缸2014,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连接所述第二油缸2014,由所述第二油缸2014驱动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相对所述壳体2010旋转。所述开卷机205设有卷筒2050,用以卷曲钢带;所述上料小车204将钢卷A套进所述卷筒2050,从而完成上料。当所述开卷机205高速运作时,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和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分别压接在所述卷筒2050的上、下两端,以方便钢带卷曲,便于收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收容部2016的顶壁前端的两侧,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油缸2013;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收容部2016的侧壁下端的两侧,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油缸2014。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的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助卷辊2018,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压合部2011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助卷辊2019,用以帮助钢带卷曲;同理,在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的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助卷辊2020,在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压合部2012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助卷辊2021,用以帮助钢带卷曲。所述下料机构300的结构与所述上料机构200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差异仅在于:钢带的运作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中,可选择地从所述上料机构200上料或者是从所述下料机构300进行上料,从所述上料机构200上料或者是从所述下料机构300进行下料,并不以此为限。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可逆轧机机构100包括轧机组101、左传送组(图未标)以及右传送组(图未标),所述轧机组101设于所述机体1的中间位置,所述左传送组和所述右传送组分别设于所述轧机组10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传送组靠近所述上料机构200;对应地,所述右传送组靠近所述下料机构300。所述轧机组101包括二十个工作辊(图未标),二十个所述工作辊大小不一,钢带自所述上料机构200传送至所述左传送组,然后由所述左传送组传送至二十个所述工作辊中进行轧制,再由右传送组传送至所述下料机构300,完成一次轧制。接着,钢带再由所述下料机构300传送至所述右传送组,所述右传送组将钢带传送至二十个所述工作辊中进行轧制,然后由所述左传送组将钢带传送至所述上料机构200,完成二次轧制。如此往复循环,从而实现在一台轧机上就能对钢带进行多次的轧制,使得钢带达到目标的厚度;减少钢带轧制过程中反复上料、下料次数,而且降低生产成本。可以理解的,钢带的轧制次数可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制。所述左传送组包括引料平台103、转向辊104、测张辊105、以及下压部102。所述测张辊105和所述转向辊104并排设置,所述测张辊105靠近所述轧机组101。所述引料平台103靠近所述转向辊104的一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机体1,另一端可自由摆动至所述支撑台203,所述开卷机205上的钢带由所述引料平台103传送至所述转向辊104,然后由所述转相关传送至所述测张辊105,再由所述测张辊105将钢带传送至所述轧机组101进行轧制。所述下压部102设于所述转向辊104的上方,当钢带从所述引料平台103传送至所述转向辊104时,所述下压部102向下移动,压接在所述转向辊104上,避免钢带在传送的过程中出现走位、翘曲或者是弯曲等现象便于钢带的传送,确保钢带的传送过程畅通无阻。所述下压部102包括压辊1021以及下压臂1020,所述压辊1021设于所述下压臂1020的下端位置,靠近所述转向辊104。所述下压部102的顶部设有压辊油缸1022,由所述压辊油缸1022控制所述下压臂1020的升降,使得所述压辊1021下降压在所述转向辊104上,传送完成后,再上升离开所述转向辊104。此外,所述下压臂1020的侧面设有调节油缸1023,用以调节所述下压臂1020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压辊1021可以从多个角度下压至所述转向辊104。所述右传送组件的结构与所述左传送组件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差异仅在于钢带的运动方向相反。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可逆轧机机构,通过设置所述左传送组的结构与所述右传送组的结构相同,钢带从所述左传送组传送至所述轧机组101进行轧制,然后再传送至所述右传送组,完成一次轧制;接着,钢带再由所述右传送组再次传送至所述轧机组101进行轧制,然后再传送至所述左传送组,完成二次轧制。如此往复进行多次轧制,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对钢带进行多次轧制;从而避免使用多台的轧机,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效减少钢带轧制过程中反复上料、下料次数;此外,对应所述转向辊104设有所述压辊1021,在钢带传送的过程中,由所述压辊1021下压至所述转向辊104,以提高钢带的传输效率,避免钢带在传送的过程中出现走位、翘曲或者是弯曲等现象,确保钢带稳定传输。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