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5333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U型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U型架是目前建筑及机械、医用及农业行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支架,U型支架较其他支架相比,具有可缩性和稳定可靠的承载能力,断面利用率高,支架回收方便,维修量小。

现有的U型支架一般采用冲压工艺形成,冲压是依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型方法,此种方法生产U型架,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成本低。

但是此种工艺方法生产U型架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当U型架材料弹性较大,壁厚较薄时,冲压完成后,U型架容易产生回弹现象,产生一定的恢复原形状的形变,因此需要增加二次处理工序进行处理,这就严重影响了U型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在一道工序内解决了U型架冲压完成后产生的弹性形变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成本,可广泛应用与U型架的生产当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包括机身台架、上模、下模、脱模装置、成品传送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机身台架固定在地面上,上模、下模固定在机身台架上,所述脱模装置位于下模一侧,固定在地面上,用于对产品进行脱模,所述成品传送系统位于下模另一侧,用于传送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相应机构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台架包括底座及支架,所述底座上具有下模夹持装置,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其水平面上固定有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气缸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上模夹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固定在上模夹持装置上,其中心部具有冲头,其两侧对称固定有冲裁刀。

进一步的,所述冲头宽度与U型架内表面宽度相同,其高度与U型架内部侧壁高度相同,所述冲裁刀距离等于U型架内表面宽度与两个内部侧壁高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固定在下模夹持装置上,其内部具有凹槽、回弹调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宽度等于U型架底面外表面宽度,其深度等于U型架侧壁外表面高度,其侧壁上开有回弹控制槽。

进一步的,所述回弹调整装置安装在所述回弹控制槽内,包括调整块及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回弹控制槽的底面上,另一端固定有调整块。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块两端为四分之一球型结构,其中部为半圆弧长条型结构,两个四分之一球型结构固定在半圆弧长条型结构两端,所示半圆弧长条型结构的半圆中心顶点所在直线与同侧凹槽底边直线所形成的斜面与凹槽侧壁的夹角为2°-3°。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装置包括支撑板、脱模气缸及脱模块,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机身台架的底座上,位于下模的一侧,脱模气缸固定在支撑板上,脱模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脱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成品传送系统位于下模相对脱模装置的另一侧,包括下料槽、传送电机、传送带、驱动轮及从动轮,所述下料槽固定在所述机身台架的底座上,所述传送电机固定在地面上,驱动轮与传送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皮带绕接在驱动轮与从动轮上,成品通过下料槽运动到传送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冲压气缸、脱模装置的脱模气缸及成品传送机构传送电机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克服U型架成型后的回弹问题,节省了工序的设置,生产效率高,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广泛应用于U型架的生产领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冲压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冲压后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架,3.冲压气缸,4.冲裁刀,5.冲头,6.上模夹持装置,7.下模夹持装置,8.下模,9.支撑板,10.脱模气缸,11.脱模块,12.下料槽,13.驱动轮,14.传送电机,15.传送带,16.从动轮,17.调整块,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U型架冲压加工装置,包括机身台架、上模、下模、脱模装置、成品传送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机身台架固定在地面上,上模、下模固定在机身台架上,所述脱模装置位于下模一侧,固定在地面上,用于对产品进行脱模,所述成品传送系统位于下模另一侧,用于传送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相应机构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台架包括底座1及支架2,所述底座上具有下模夹持装置7,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其水平面上固定有冲压气缸3,所述冲压气缸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上模夹持装置6,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固定在上模夹持装置上,其中心部具有冲头5,其两侧对称固定有冲裁刀4。

进一步的,所述冲头宽度与U型架内表面宽度相同,其高度与U型架内部侧壁高度相同,所述冲裁刀距离等于U型架内表面宽度与两个内部侧壁高度之和。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下模8固定在下模夹持装置上,其内部具有凹槽、回弹调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宽度等于U型架底面外表面宽度,其深度等于U型架侧壁外表面高度,其侧壁上开有回弹控制槽。

进一步的,所述回弹调整装置安装在所述回弹控制槽内,包括调整块17及弹簧18,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回弹控制槽的底面上,另一端固定有调整块。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块两端为四分之一球型结构,其中部为半圆弧长条型结构,两个四分之一球型结构固定在半圆弧长条型结构两端,所示半圆弧长条型结构的半圆中心顶点所在直线与同侧凹槽底边直线所形成的斜面与凹槽侧壁的夹角a为2°-3°。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装置包括支撑板9、脱模气缸10及脱模块11,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机身台架的底座上,位于下模的一侧,脱模气缸固定在支撑板上,脱模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脱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成品传送系统位于下模相对脱模装置的另一侧,包括下料槽12、传送电机14、传送带15、驱动轮13及从动轮16,所述下料槽固定在所述机身台架的底座上,所述传送电机固定在地面上,驱动轮与传送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皮带绕接在驱动轮与从动轮上,成品通过下料槽运动到传送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冲压气缸、脱模装置的气缸及成品传送机构传送电机的运动。

其具体实施方式为:

如图3-4所示,使用本装置对U型架进行冲压生产时,将上模和下模分别固定在上模夹持装置及下模夹持装置上,将待冲压板材放置与下模上,然后通过控制系统启动冲压气缸,下模向下运动,冲裁刀对板材进行裁剪,冲头对板材进行折弯,形成所需的U型架,本技术方案中对冲裁刀距离及冲头尺寸进行了具体设置,冲压完成后的U型架宽度及高度符合所需产品的尺寸,冲头向下运动、U型架成型的同时,U型架的两个侧壁压缩回弹调整装置的弹簧,当冲头向上运动,上模离开下模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调整块会压缩U型架的两个侧壁,给予U型架两个侧壁一定的回弹余量。一定时间后,启动脱模装置的气缸,脱模块推动U型架运动,离开下模进入传送系统的传送带上,离开下模的U型架两个侧壁进行一定量的回弹,由于本技术方案中对回弹角度余量进行了一定的设定,其回弹至与底面垂直的位置。

需指出的是,回弹调整装置的调整块两端及中部都为弧形结构,其并不会妨碍冲压及脱模过程。

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传送系统的电机启动,通过传送带将成型的U型架传送入下一道工序。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