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21031发布日期:2021-09-11 01:1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极板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拉网机,包括机架,冲压台、冲压机构和牵引机构,牵引机构牵引电池极板在冲压台和冲压机构之间向前运动,冲压机构沿着机架上下运动,冲压机构上的冲压刀对冲压台和冲压机构之间的运动的电池极板进行冲压切割,实现电池极板拉网式的自动化生产。
3.现检索到授权公告号为cn2096808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极板拉网机,包括机架,机架内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冲压台,冲压台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输送铜板的上料装置,冲压台的上方升降设置有刀座,刀座靠近冲压台的一侧沿冲压台的宽度方向往复滑移设置有冲压刀,冲压刀沿冲压台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机架内于冲压刀的两端均抵接设置有抵块,抵块沿冲压台的宽度方向滑移设置,上料装置带动铜板直线前进,配合冲压刀沿垂直于铜板前进方向的往复滑移运动,刀座上方的连接轴旋转带动偏心盘转动,偏心盘带动刀座上下运动,刀座上的冲压刀上下运动,将铜板压至冲压台上进行压紧切割。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将铜板放置在冲压台上再驱动上料装置对铜板进行夹持,由于铜板在被夹持传输之前可能会产生位置偏移,导致钢板传输方向偏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钢板传输方向倾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包括冲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台两侧均竖直滑移设置有动力座,所述冲压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动力座滑移的升降机构,所述冲压台两侧的上方均固定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方竖直滑移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转动连接有压紧轮,所述动力座上连接有驱动所述螺纹杆滑移的弹性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台用于将钢板从冲压台上托起,压紧轮通过螺纹杆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弹性抵压在承载台上方的钢板上,先调节升降机构带动压紧轮向上运动,接着将钢板放置在承载台上并定位,再调节升降机构带动压紧轮朝向承载台方向运动,压紧轮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弹性抵压在承载台上方的钢板上,上述结构设计的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通过压紧轮对钢板的弹性抵压,避免钢板在被夹持传输之前可能会产生的位置偏移,导致钢板传输方向偏斜。
9.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连接框和弹簧,所述连接框与所述动力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上下端面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杆竖直滑移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内
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螺纹杆转动的限位件,所述弹簧转动套设在所述螺纹杆外周,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框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杆可拆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框用于固定连接弹簧,压紧轮在钢板的作用下进行上下运动,压紧轮带动螺纹杆在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在通孔滑移,运动的螺纹杆使得弹簧产生形变,产生形变后的弹簧反作用于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带动压紧轮弹性抵压在钢板上。
11.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为滑块,所述滑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对称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块适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两端均开口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在驱动螺纹杆上下运动时,通孔内壁上的滑块与螺纹杆上的第一滑槽限制螺纹杆在通孔内的转动,使得螺纹杆下端的压紧轮始终朝向传输钢板方向转动。
13.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位于所述连接框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转动固定在所述连接框上端面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套将弹簧固定连接在螺纹杆上,转动螺纹套,螺纹套在螺纹杆的螺纹驱动下调节螺纹套与连接框上端面之间弹簧的长度,从而调节压紧轮对钢板的压紧力的大小。
15.优选的,所述螺纹套下端面固定有用于减震的减震橡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弹簧的弹力驱动螺纹杆上下运动,螺纹杆带动螺纹套在连接框上下端面之间运动,减震橡胶可减少螺纹套因运动与连接框下端面撞击而产生的磨损,延长螺纹套的使用寿命。
17.优选的,所述螺纹套外周壁上固定有用于拧动的凸起。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便于快速拧动螺纹套,实现压紧轮对钢板压力大小的快速调节。
1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板和驱动螺杆,所述固定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冲压台的侧壁上,所述驱动螺杆竖直转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动力座与所述驱动螺杆螺纹配合,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动力座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动力座转动的第二滑槽,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驱动所述驱动螺杆转动的电机。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驱动螺杆转动,驱动螺杆螺纹驱动动力座在第二滑槽内上下滑移,动力座带动连接框、螺纹杆和压紧轮进行高度位置调节,便于将钢板放置在承载台上。
21.优选的,所述压紧轮设置为橡胶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轮通过与钢板之间的摩擦力,辅助上料装置传输钢板,由于橡胶轮材质质软,橡胶轮在弹性抵压钢板时不会对钢板表面产生磨损。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压紧轮对钢板的弹性抵压,避免钢板在被夹持传输之前可能会产生的位置偏移,导致钢板传输方向偏斜;
25.2.螺纹套在螺纹杆的螺纹驱动下调节螺纹套与连接框上端面之间弹簧的长度,从而调节压紧轮对钢板的压紧力的大小。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紧轮、螺纹杆、弹性机构、滑块、螺纹套、减震橡胶和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座、升降机构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冲压台;2、动力座;3、升降机构;31、固定板;32、驱动螺杆;4、承载台;5、螺纹杆;6、压紧轮;7、弹性机构;71、连接框;72、弹簧;8、通孔;9、滑块;10、第一滑槽;11、螺纹套;12、减震橡胶;13、凸起;14、第二滑槽;1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
32.参照图1和图2,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包括冲压台1、升降机构3和弹性机构7。
33.冲压台1水平设置在地面上,冲压台1上方滑移设置有两组上料装置,两组上料装置沿冲压台1长度尺寸方向滑移固定在冲压台1上,且两组上料装置沿冲压台1宽度尺寸方向布置,冲压台1两侧的均固定焊接有承载台4,承载台4的水平面与上料装置等高,承载台4沿上料装置传输钢板的方向焊接固定在冲压台1上。
34.弹性机构7竖直滑移设置在承载台4上方,弹性机构7包括连接框71和弹簧72,连接框71由钢材质制成,连接框71开口水平设置,连接框71上下端面上均开设有通孔8,连接框71上端面的通孔8与连接框71下端面的通孔8同轴设置,通孔8内壁上沿其径向方向对称焊接固定有两个滑块9,通孔8内竖直滑移设置有螺纹杆5,螺纹杆5的两端均位于连接框71外侧,螺纹杆5上沿其轴向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滑块9适配的第一滑槽10。
35.参照图2,螺纹杆5上螺纹配合有螺纹套11,螺纹套11位于连接框71内部,螺纹套11外周壁上对称焊接有便于转动螺纹套11的凸起13,弹簧72转动套设在螺纹杆5上,弹簧72的一端与连接框71上端面转动连接,弹簧72的另一端与螺纹套11固定连接,螺纹套11可带动弹簧72在螺纹杆5上转动,螺纹套11下端面上粘贴有用于减震的减震橡胶12,螺纹杆5靠近承载台4的一端沿其径向方向固定有转轴(图中未标出),转轴的两端位于螺纹杆5的两侧,转轴上转动连接有压紧轮6,压紧轮6由橡胶材质制成。
36.参照图1和图3,冲压台1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包括固定板31和驱动螺杆32,固定板31由钢材质制成,固定板31竖直焊接固定在冲压台1两侧的上端面上,固定板31靠近上料装置的端面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滑槽14,驱动螺杆32竖直转动固定在第二滑槽14内,固定板31远离冲压台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螺杆32同轴固定,第二滑槽14内滑移设置有动力座2,动力座2上设置有螺纹孔,动力座2螺纹配合在驱动螺杆32上,且动力座2的侧壁与第二滑槽14的内壁贴合。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池极板拉网机的冲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启动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螺杆32在固定板31上转动,驱动螺杆32在螺纹的作用下驱动动力座2在第二滑槽14内向远离冲压台1方向运动,动力座2通过连接框71带动螺纹杆5和压紧轮6朝向远离承载台4的方向运动,将钢板放置在冲压台1两侧的承载台4上,启动电机15,电机15
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螺杆32转动,驱动螺杆32驱动动力座2在第二滑槽14内向靠近冲压台1方向运动,动力座2带动螺纹杆5和压紧轮6朝向承载台4上钢板的方向运动,直至压紧轮6抵压在钢板上。
38.通过凸起13转动螺纹套11,螺纹套11在螺纹杆5的螺纹驱动下对螺纹套11与连接框71上端面之间弹簧72的长度进行调节,产生形变的弹簧72反作用于螺纹杆5,使得通孔8上的滑块9在螺纹杆5内的第一滑槽10中滑移,螺纹杆5带动压紧轮6弹性抵压在钢板上,实现压紧轮6对钢板压紧力大小的调整。
39.在完成对钢板的抵压定位后,启动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对被压紧轮6抵压定位的钢板进行夹持,并进行钢板的传输,钢板在传输过程中,压紧轮6通过自身与钢板的摩擦力辅助上料装置进行钢板的传输,钢板传输过程中反作用于压紧轮6,使得压紧轮6带动螺纹杆5上下运动,螺纹杆5带动螺纹套11上下运动,螺纹套11下端面的减震橡胶12可以减少螺纹套11与连接框71下端面之间的磕碰磨损。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