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弧焊机全状态节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弧焊机全状态节电路,它属于弧焊机设备。
弧焊机是在焊接工序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力设备,又由于弧焊机是一种间歇式焊接设备,因此弧焊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空载功耗较大,有载功率因数较低的缺点。目前人们为了降低功耗节约电能,普遍采用了在空载时减少输入电压或断电的方法来达到降低空载功耗的目的,如CN88204907中公开的“交流电焊机遥控调流节电器”和CN88100985中公开的“交流弧焊机空载节电装置”,都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弧焊机的空载功耗问题,但仍存在着电路复杂、有载时功率因数太低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在空载时能减少空载功耗又能在有载时提高功率因数且电路简单、节电显著的弧焊机全状态节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节电器包括控制开关电路、接触器和空载状态节电电路,它还包括有载状态节电电路,上述空载状态节电电路与接触器触点CJ1并联,再与弧焊机的初级线包串联连接,上述有载状态节电电路与接触器触点CJ2串联后再与弧焊机的初级线包相并联。
上述有载状态节电电路由电容C2、电阻R2和接触器触点CJ3组成,电容C2与电阻R2、接触器触点CJ3的串联电路相并联。需要特别指明的是,本有载状态节电电路最根本的元件是电容C2,辅助触点CJ3和电阻R2的有无并不影响有载节电功能。所述空载状态节电电路由电容C1、可控硅T、二极管D和电阻R1组成,电容C1的一端与接触器触点CJ1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可控硅T的阳极及二极管D的负极相连,可控硅T的阴极、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接触器触点CJ1的另一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交流电源为负半周时,电流经电焊机初级、电阻R1和二极管D向电容C1充电,充到峰值电压,由于电容C1没有放电回路,所以当电源变为正半周时,电容C1仍保持峰值电压且与正半周电压叠加,当此叠加电压上升到可控硅T的阳极断态峰值电压时,可控硅T导通,通过电阻R1给电焊机ZL初级一个很高的瞬时电压,这一电压感应到电焊机ZL次级后,为次级提供一个超过或接近电焊机空载电压的尖峰电压,为电焊机引弧创造了条件,这时电焊机工作在空载节电状态。由于初级电流很小(实测≯100mA),电流互感器LH的信号很弱,控制开关电路K不动作,接点K1不通,接触器线圈CJ无电,接触器触点CJ1、CJ2打开,CJ3闭合为C2放电接通电路。
当电焊机引弧焊接时,初级得到一个峰值较高、波形较陡的电流信号,通过电流互感器LH,为控制开关电路K提供一个突变信号,使其动作,接点K1闭合,接通接触器线圈CJ,接触器主触点CJ1闭合,电源电压直接送给电焊机,即能正常焊接。同时接触器的另一主触点CJ2闭合,电容C2投入,为电焊机ZL提供无功补偿电流,从而减少了电焊机从电源索取的无功电流。接触器辅助触点CJ3断开,切除电容C2的放电电阻R2,此时电焊机工作在有载节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电路简单的全状态节电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节电显著、使用简单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经实测空载节电99%以上,有载节电3~8kW,有载无功节约40%左右,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弧焊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如
图1所示,图中1、2为本节电器输入端,3、4为输出端,5为空载状态节电电路,6为有载状态节电电路。其中二极管D选用耐压1kV以上的二极管,可控硅T选用耐压1kV以上的单向可控硅,电容C1选用0.1~1μF/1kV,电阻R1选用0~1kΩ,电容C2选用60~300μF/400V,电阻R2选用100kΩ以上,K为控制开关电路,接触器CJ选用CJ10-20~40A,LH为电流互感器,ZL为电焊机。
权利要求1.一种弧焊机全状态节电器,包括控制开关电路、接触器和空载状态节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载状态节电电路;上述空载状态节电电路与接触器触点CJ1并联,再与弧焊机的初级线包串联连接;上述有载状态节电电路与接触器触点CJ2串联再与弧焊机的初级线包相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焊机全状态节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有载状态节电电路由电容C2、电阻R2和接触器触点CJ3组成,电容C2与电阻R2、接触器触点CJ3的串联电路相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焊机全状态节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载状态节电电路由电容C1、可控硅T、二极管D和电阻R1组成,电容C1的一端与接触器触点CJ1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可控硅T的阳极及二极管D的负极相连,可控硅T的阴极、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接触器触点CJ1的另一端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弧焊机全状态节电器。该节电器包括控制开关电路、接触器和空载状态节电电路,它还包括有载状态节电电路,上述空载状态节电电路与接触器触点CJ
文档编号B23K9/10GK2181359SQ94201958
公开日1994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29日
发明者任丕清 申请人:任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