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9268239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以内孔为定位基准的芯轴定位加工,二是采用以外圆为定位基准的套定位加工,三是采用一次装夹完成内外圆全部尺寸加工。
[0003]然而前两种方法加工都不适合单件生产的情况,在费用和时间上都不适宜,因此我们决定采用一次装夹完成内外圆全部尺寸加工的方法。如果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必须解决夹紧铜套时所产生的夹紧力变形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件的形位公差,防止出现振纹。铸青铜材料的刚性差,在采用一次装夹加工时,装夹部位短,工件伸出长,为保证装夹稳定就需要用很大的夹紧力夹紧工件,这样工件就很容易变形。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过程简单,且加工过程中振动小,可以确保工件的加工尺寸,能保证外圆与中心孔的同轴度的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0005]本发明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加工端面,车平即可,加工工艺内孔,然后加工工件外圆,外圆用于装夹定位的精基准,以减少定位误差,保证定位稳固;
第二步,把与零件相配合的支撑盖装入加工好的零件内孔中,要保证端面接触位贴实,反爪装夹零件外圆,然后车平端面;
第三步,粗车内孔,加工内孔两条油槽;
第四步,半精车内孔,在工件完全冷却后,仔细测量,再精车至要求尺寸,用金相砂纸抛光;
第五步,把支撑顶盖装入工件的内孔,再用活动顶尖顶住支撑顶盖,然后加工外圆,粗车外圆;
第六步,加冷却液,在工件完全冷却后,精车外圆至要求尺寸;
第七步,低速切断,确保长度,满足要求,切下时注意用包装箱纸板垫在中拖板上,防止零件落下时摔坏变形;
第八步,将切断端面的内外圆倒角2X45°,装夹时用支撑顶盖撑住内孔,加工完后取出支撑顶盖;
本发明加工过程简单,且加工过程中振动小,可以确保工件的加工尺寸,能保证外圆与中心孔的同轴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06]本发明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加工端面,车平即可,加工工艺内孔,然后加工工件外圆,外圆用于装夹定位的精基准,以减少定位误差,保证定位稳固;
第二步,把与零件相配合的支撑盖装入加工好的零件内孔中,要保证端面接触位贴实,反爪装夹零件外圆,然后车平端面;
第三步,粗车内孔,加工内孔两条油槽;
第四步,半精车内孔,在工件完全冷却后,仔细测量,再精车至要求尺寸,用金相砂纸抛光;
第五步,把支撑顶盖装入工件的内孔,再用活动顶尖顶住支撑顶盖,然后加工外圆,粗车外圆;支撑顶盖和工件内孔之间属于过渡配合,最大间隙是0.03mm和最大过盈是0.01mm,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刚性、防止产生振纹、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和保证形位公差。
[0007]第六步,加冷却液,在工件完全冷却后,精车外圆至要求尺寸;
第七步,低速切断,确保长度,满足要求,切下时注意用包装箱纸板垫在中拖板上,防止零件落下时摔坏变形;
第八步,将切断端面的内外圆倒角2X45°,装夹时用支撑顶盖撑住内孔,加工完后取出支撑顶盖。
【主权项】
1.一种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加工端面,车平即可,加工工艺内孔,然后加工工件外圆,外圆用于装夹定位的精基准,以减少定位误差,保证定位稳固; 第二步,把与零件相配合的支撑盖装入加工好的零件内孔中,要保证端面接触位贴实,反爪装夹零件外圆,然后车平端面; 第三步,粗车内孔,加工内孔两条油槽; 第四步,半精车内孔,在工件完全冷却后,仔细测量,再精车至要求尺寸,用金相砂纸抛光; 第五步,把支撑顶盖装入工件的内孔,再用活动顶尖顶住支撑顶盖,然后加工外圆,粗车外圆; 第六步,加冷却液,在工件完全冷却后,精车外圆至要求尺寸; 第七步,低速切断,确保长度,满足要求,切下时注意用包装箱纸板垫在中拖板上,防止零件落下时摔坏变形; 第八步,将切断端面的内外圆倒角2X45°,装夹时用支撑顶盖撑住内孔,加工完后取出支撑顶盖。
【专利摘要】本发明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铜质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工端面,车平即可,加工工艺内孔,然后加工工件外圆,外圆用于装夹定位的精基准,以减少定位误差,保证定位稳固;把与零件相配合的支撑盖装入加工好的零件内孔中,要保证端面接触位贴实,反爪装夹零件外圆,然后车平端面;粗车内孔,加工内孔两条油槽;半精车内孔,在工件完全冷却后,仔细测量,再精车至要求尺寸,用金相砂纸抛光;把支撑顶盖装入工件的内孔,再用活动顶尖顶住支撑顶盖,然后加工外圆,粗车外圆;本发明加工过程简单,且加工过程中振动小,可以确保工件的加工尺寸,能保证外圆与中心孔的同轴度。
【IPC分类】B23P13/02
【公开号】CN104985390
【申请号】CN201410711561
【发明人】李仕萍
【申请人】李仕萍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