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的产品都是通过冲压来完成,由于冲压的效率高,对于大批量的零部件特别适合,特别是汽车的零部件大部分都是通过冲压来完成,随着汽车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生产商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产品的性价比要求也非常高,零部件的生产厂家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0003]将一件产品加工成双外凸筋,现在的加工工艺至少需要两道工序,将工件折弯两次,这样就会造成多次定位,使产品的定位基准发生变化,使产品的精度下降,同时两次成型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使产品的性价比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包括上模与下模,
[0006]所述上模下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气体弹簧,所述上气体弹簧下部固定连接有压模,所述上模下部两侧均安装有结构相同的直驱动块;
[0007]所述下模上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撑座,所述下模上部两侧均安装有结构相同的下气体弹簧,所述下气体弹簧上部安装有转轴基座;
[0008]所述支撑座中部两侧加工有斜面;
[0009]所述转轴基座内侧前端安装有成型模,所述转轴基座上部加工有滑动槽,在所述滑动槽上安装有平驱动块;
[0010]所述平驱动块的内侧面中部加工有凹模;
[0011]所述成型模为钩子形状,在所述成型模末端加工有转轴孔,所述成型模中部外侧加工有与所述斜面相配合的工作斜面,所述成型模上部外侧加工有过渡段,所述成型模上端加工有与所述凹模相配合的凸模。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气体弹簧、所述压模及所述支撑座成一轴线。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基座与所述成型模通过转轴连接。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槽内部安装有弹簧。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弹簧为螺旋式压缩弹簧。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上模与所述直驱动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下模与所述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成型模加工成钩子形状,同时采用转轴连接的方式与转轴基座连接,当转轴基座下降的同时,通过与支撑座的斜面作用,实现成型模的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组合,使外凸筋一次成型;在滑动槽内部安装弹簧及在上模与下模上安装上气体弹簧与下气体弹簧,可实现快速复位及柔性定位,缩短进料及出料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精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成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成型装置的未加工工件;
[0022]图4为图1所示成型装置的加工后工件;
[0023]图5为图1所示成型装置的平驱动块的剖视图;
[0024]图6为图1所示成型装置的成型模的剖视图。
[0025]图中:1、上模;2、上气体弹簧;3、压模;4、直驱动块;5、平驱动块;6、弹簧;7、滑动槽;8、转轴基座;9、转轴;10、成型模;11、下气体弹簧;12、下模;13、工件;14、支撑座;21、凹模;31、转轴孔;32、工作斜面;33、过渡段;34、凸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包括上模I与下模12,所述上模I下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气体弹簧2,所述上气体弹簧2下部固定连接有压模3,所述上模I下部两侧均安装有结构相同的直驱动块4 ;所述下模12上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撑座14,所述下模12上部两侧均安装有结构相同的下气体弹簧11,所述下气体弹簧11上部安装有转轴基座8 ;所述支撑座14中部两侧加工有斜面;所述转轴基座8内侧前端安装有成型模10,所述转轴基座8上部加工有滑动槽7,在所述滑动槽7上安装有平驱动块5 ;所述上气体弹簧2、所述压模3及所述支撑座14成一轴线。所述转轴基座8与所述成型模10通过转轴9连接,所述滑动槽7内部安装有弹簧6,所述弹簧6为螺旋式压缩弹簧,所述上模I与所述直驱动块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模12与所述支撑座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平驱动块5的内侧面中部加工有凹模21。所述成型模10为钩子形状,在所述成型模10末端加工有转轴孔31,所述成型模10中部外侧加工有与所述斜面相配合的工作斜面32,所述成型模10上部外侧加工有过渡段33,所述成型模10上端加工有与所述凹模21相配合的凸模34,工件13加工前后的截面形状。
[0027]将成型模加工成钩子形状,同时采用转轴连接的方式与转轴基座连接,当转轴基座下降的同时,通过与支撑座的斜面作用,实现成型模的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组合,使外凸筋一次成型;在滑动槽内部安装弹簧及在上模与下模上安装上气体弹簧与下气体弹簧,可实现快速复位及柔性定位,缩短进料及出料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精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点。
[0028]具体使用时:上模带动直驱动块及上气体弹簧在高位,此时,直驱动块的下面与平驱动块的斜面不接触,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平驱动块在最外侧,下气体弹簧处于复位的状态,将转轴基座顶上,成型模的工作斜面与支撑座的斜面脱开,成型模在自重的作用下,沿着转轴旋转,使成型模的过渡段与支撑座的下面接触,成型模的凸模部分往中间收缩,此时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工件。将工件放置到支承座的上部,上模往下,首先压模的底部碰到工件将工件固定;上模继续往下,上气体弹簧被压缩,工件被紧紧固定。
[0029]锁模阶段:随着上模一起往下的直驱动块的底部内侧斜面与平驱动块的上部外侧斜面接触,平驱动块克服弹簧的弹力,使平驱动块由外往内运动,直到斜面接触工件,直驱动块的内侧面与工件的外表面接触结束,此时直驱动块通过垂直面与平驱动块的垂直面接触,保证工件冲压时平驱动块不会往两边移动。
[0030]冲压成型阶段:上模继续往下,直驱动块的底部挤压转轴基座,转轴基座克服下气体弹簧的弹力往下运动,同时通过滑道槽带动平驱动块一起往下,同时转轴基座通过转轴带动成型模往下,此时成型模的过渡段与支撑座的斜面脱开,成型模的工作斜面与支撑座的斜面接触,成型模沿着转轴座旋转运动,此时的成型模为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的组合,成型模的凸模逐渐往上往外翻的同时挤压工件,使工件往外变形,同时变形的工件受到平驱动块的凹模控制,最终在凹模及凸模的作用下外凸筋成型结束,同时由于该装置为轴对称分布机构,使得双外凸筋一次成型。
[0031]取料阶段:冲压完成,上模带动上气体弹簧及直驱动块往上,平驱动块在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沿着转轴基座往外运动,下气体弹簧处于复位的状态,将转轴基座顶上,成型模的工作斜面与支撑座的斜面脱开,成型模在自重的作用下,沿着转轴旋转,凸模往下及往内收缩,取走加工成型的工件,等待第二次冲压。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包括上模(I)与下模(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下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气体弹簧(2),所述上气体弹簧(2)下部固定连接有压模(3),所述上模(I)下部两侧均安装有结构相同的直驱动块(4); 所述下模(12)上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撑座(14),所述下模(12)上部两侧均安装有结构相同的下气体弹簧(11),所述下气体弹簧(11)上部安装有转轴基座(8); 所述支撑座(14)中部两侧加工有斜面; 所述转轴基座(8)内侧前端安装有成型模(10),所述转轴基座(8)上部加工有滑动槽(7),在所述滑动槽(7)上安装有平驱动块(5); 所述平驱动块(5)的内侧面中部加工有凹模(21); 所述成型模(10)为钩子形状,在所述成型模(10)末端加工有转轴孔(31),所述成型模(10)中部外侧加工有与所述斜面相配合的工作斜面(32),所述成型模(10)上部外侧加工有过渡段(33),所述成型模(10)上端加工有与所述凹模(21)相配合的凸模(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体弹簧(2)、所述压模(3)及所述支撑座(14)成一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基座(8)与所述成型模(10)通过转轴(9)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7)内部安装有弹簧(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为螺旋式压缩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与所述直驱动块(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2)与所述支撑座(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双外凸筋一次性成型装置,下模上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撑座,下模上部两侧均安装有结构相同的下气体弹簧,下气体弹簧上部安装有转轴基座;所述支撑座中部两侧加工有斜面;转轴基座内侧前端安装有成型模,所述转轴基座上部加工有滑动槽,滑动槽上安装有平驱动块;平驱动块的内侧面中部加工有凹模;成型模为钩子形状,成型模末端加工有转轴孔,所述成型模中部外侧加工有与所述斜面相配合的工作斜面,所述成型模上部外侧加工有过渡段,所述成型模上端加工有与所述凹模相配合的凸模。将成型模加工成钩子形状,使外凸筋一次成型;可实现快速复位及柔性定位,缩短进料及出料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精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点。
【IPC分类】B21D37/10, B21D43/00
【公开号】CN204747257
【申请号】CN201520420170
【发明人】董伟国, 王开亮, 陈振家, 陈兴长, 侯文洪
【申请人】浙江炜驰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