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的改进,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固定紧密,稳定;使用方便,拿取快速的变径孔内涨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机械中的管、套类工件,如各种轴承套、齿轮及带轮等,是生产中应用广泛的零件。管、套类工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内孔、外圆及端面。管、套类工件常以内孔定位然后进行外圆及端面加工。通常采用变径孔内涨紧装置来固定,但是现有的变径孔内涨紧装置结构复杂,固定不紧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紧密,稳定;使用方便,拿取快速的变径孔内涨紧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母、上圆柱和下圆柱;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一端穿过螺母进入空腔内;所述顶杆与壳体通过销固定;所述下圆柱两侧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滚珠;当壳体受到涨紧力时,凹槽的上顶面和下底面挤压滚珠,同时顶杆受力向外退出滚珠,使得滚珠凸出。
[0005]优选的,所述销不凸出壳体表面。
[0006]优选的,所述上圆柱的外直径小于下圆柱的外直径。
[0007]优选的,所述顶杆位于上圆柱处设有凸块;所述空腔内位于上圆柱与下圆柱连接处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凸块之间设有弹簧。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结构简单;固定紧密,稳定;使用方便,拿取快速。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壳体;2、螺母;3、上圆柱;4、顶杆;5、滚珠;6、下圆柱;7、销;8、下底面;9、上顶面;10、凹槽;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母2、上圆柱3和下圆柱6;所述壳体I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顶杆4;所述顶杆4一端穿过螺母2进入空腔内;所述顶杆4与壳体I通过销7固定;所述销7不凸出壳体I外表面;所述下圆柱6两侧外壁上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内设有滚珠5 ;当壳体I受到涨紧力时,凹槽1的上顶面9和下底面8挤压滚珠5,同时顶杆4受力向外推出滚珠5,使得滚珠5凸出;所述上圆柱3的外直径小于下圆柱6的外直径;所述顶杆I位于上圆柱3处设有凸块;所述空腔内位于上圆柱3与下圆柱6连接处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凸块之间设有弹簧11。
[0015]安装时,将上圆柱3与下圆柱6置入孔内,使得壳体的底面与孔内的底部相抵,然后旋紧螺母2,当壳体受到涨紧力时,凹槽的上顶面9和下底面8挤压滚珠5,同时顶杆4受力向外退出滚珠5,使得滚珠5凸出;滚珠5凸出和孔内壁紧贴,使得装置固定在孔内,不晃动;反之,拆卸时,松开螺母2,可以将该装置取出,快速方便。
[0016]同时,通过更换在一定直径内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滚珠,该装置可以和不同内径的孔相配合使用。该装置可用于测量两孔距离、测量孔的深度等检具内部的固定,以及固定圆柱结构在孔内结合紧密不晃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结构简单;固定紧密,稳定;使用方便,拿取快速。
[001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母、上圆柱和下圆柱;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一端穿过螺母进入空腔内;所述顶杆与壳体通过销固定;所述下圆柱两侧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滚珠;当壳体受到涨紧力时,凹槽的上顶面和下底面挤压滚珠,同时顶杆受力向外退出滚珠,使得滚珠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孔内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不凸出壳体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径孔内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柱的外直径小于下圆柱的外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径孔内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位于上圆柱处设有凸块;所述空腔内位于上圆柱与下圆柱连接处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凸块之间设有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径孔内涨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母、上圆柱和下圆柱;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一端穿过螺母进入空腔内;所述顶杆与壳体通过销固定;所述下圆柱两侧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滚珠;当壳体受到涨紧力时,凹槽的上顶面和下底面挤压滚珠,同时顶杆受力向外退出滚珠,使得滚珠凸出。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固定紧密,稳定;使用方便,拿取快速。
【IPC分类】B23B31/40
【公开号】CN205165938
【申请号】CN201520910407
【发明人】刘旭, 潘体湃, 朱学超, 成岗
【申请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