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推杆、钴锭、液压缸、支撑板、机架、滑动导轨机构、进给小车、伺服电机、齿形皮带、工作台、丝杠进给机构;工作台安装在机架上,液压缸安装在机架上,支撑板安装在液压缸上,丝杠进给机构安装在机架中部,伺服电机安装在机架下部,齿形皮带连接丝杠进给机构、伺服电机,滑动导轨机构安装在机架中部,进给小车安装在滑动导轨机构上,推杆安装在进给小车上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程度高、机构的可靠性强;可取代人工进给,能极大地减小人工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保障生产过程安全,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制造、维护成本低,使用和维修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专利说明】
一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见的钴锭剪切方式是人工作业。通过原始的人工推动将钴锭送入剪板机中进行剪切,至于剪切量则是通过人工划线和目测来保证,精度低,而且频繁的人工搬运钴锭不仅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且效率低,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进度。同时高强度的劳动导致工人疲惫,出现安全问题也同样无法避免。再加上人工成本的提高,给公司增加了财务负担。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以解决现在人工剪切钴锭使得工人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等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包括推杆1、钴锭
2、液压缸3、支撑板4、机架5、滑动导轨机构6、进给小车7、伺服电机8、齿形皮带9、工作台10、丝杠进给机构11;工作台10安装在机架5上,液压缸3安装在机架5上,支撑板4安装在液压缸3上,丝杠进给机构11安装在机架5中部,伺服电机8安装在机架5下部,齿形皮带9连接丝杠进给机构11、伺服电机8,滑动导轨机构6安装在机架5中部,进给小车7安装在滑动导轨机构6上并与丝杠进给机构11连接,推杆I安装在进给小车7上部,钴锭2安置在工作台10上。
[0005]—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推杆I在丝杆进给机构11的作用下运动至工作台10最左端,支撑板4在液压缸3作用下下落从而给送料叉车叉车臂留出槽口,送料叉车将钴锭2放置在工作台10上后撤走,随后液压缸3将支撑板4顶至与工作台10平齐的位置,然后推杆I在丝杠进给机构11的作用下逐步推进,在推杆I前进的过程当中,送料叉车将下一批钴锭2放置在工作台10上,推送完成后,推杆I从二次摆放的钴锭2上面扫过返回至工作台10最左端从而完成一次送料过程。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1、结构简单、可实现程度高、机构的可靠性强;
[0008]2、可取代人工进给,能极大地减少工人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保障生产过程安全,极大地提尚生广效率;
[0009]3、制造、维护成本低,使用和维修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各标号为:I:推杆、2:钴锭、3:液压缸、4:支撑板、5:机架、6:滑动导轨机构、7:进给小车、8:伺服电机、9:齿形皮带、10:工作台、11:丝杠进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0014]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包括推杆1、钴锭2、液压缸3、支撑板4、机架5、滑动导轨机构6、进给小车7、伺服电机8、齿形皮带9、工作台10、丝杠进给机构11;工作台1安装在机架5上,液压缸3安装在机架5上,支撑板4安装在液压缸3上,丝杠进给机构11安装在机架5中部,伺服电机8安装在机架5下部,齿形皮带9连接丝杠进给机构11、伺服电机8,滑动导轨机构6安装在机架5中部,进给小车7安装在滑动导轨机构6上并与丝杠进给机构11连接,推杆I安装在进给小车7上部,钴锭2安置在工作台10上。
【主权项】
1.一种数控钴锭剪切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I)、钴锭(2)、液压缸(3)、支撑板(4)、机架(5)、滑动导轨机构(6)、进给小车(7)、伺服电机(8)、齿形皮带(9)、工作台(10)、丝杠进给机构(11);工作台(10)安装在机架(5)上,液压缸(3)安装在机架(5)上,支撑板(4)安装在液压缸(3)上,丝杠进给机构(11)安装在机架(5)中部,伺服电机(8)安装在机架(5)下部,齿形皮带(9)连接丝杠进给机构(11)、伺服电机(8),滑动导轨机构(6)安装在机架(5)中部,进给小车(7)安装在滑动导轨机构(6)上并与丝杠进给机构(11)连接,推杆(I)安装在进给小车(7)上部,钴锭(2)安置在工作台(10)上。
【文档编号】B21D43/02GK205571205SQ201620186392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董为民, 孙珊珊, 许平, 孙东明, 孙军锋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