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建筑用低屈强比耐火热连轧带钢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钢结构材料的制造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建筑用低屈强比耐火热连轧带钢的制造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普通建筑用钢所存在的缺陷,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种建筑用低屈强比耐火钢H型钢和中厚板,低屈强比耐火热连轧带钢却很少生产。现今,已有报导的如日本新日铁钢铁公司申请的专利,专利号JP200256791,申请日2000-09-19,名称为Low yield ratio type fire resistant hot rolled steel sheet and its production中所公开的400MPa,490MPa低屈强比带钢,其钢的化学成分(mass%)为0.01~0.1c,0.05~0.8si,0.5~1.5Mn,0.3~1.5Mo,0.005~0.05Nb,0.02~0.1V,0.0003~0.0025B。该产品屈强比小于0.8,并且焊接性良好,但是耐火功能差,σs(600°)/σs(室温)<2/3。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首先选取不同化学成分的钢坯,经过加热,加热温度控制为1200°~1220℃,然后进行粗轧,精轧,终轧温度控制为820°~940℃,终轧后,再经过冷却,采用层流冷却,而且是后向冷却,冷却速度为20℃/s,最后卷取,卷取温度为400°~600℃。
上述钢坯所选取的化学组分不同,可以制取两种不同级别的低屈强比耐火连轧带钢,一种为400MPa级别,其钢的化学成分(mass%)是0.05~0.07C,0.10~0.20Si,0.30~0.40Mn,0.30~0.35Cr,0.48~0.52Mo,0.009~0.013Nb,0.001~0.085Al,N<0.006,其余为Fe和杂质。
另一种是490MPa级别,钢的化学成分(mass%)是0.06~0.10C,0.10~0.20Si,0.50~0.60Mn,0.35~0.40Cr,0.54~0.60Mo,0.009~0.013Nb,0.001~0.085Al,N<0.006,其余为Fe和杂质。
本发明最为突出的优点是选取了钢的最适宜的化学成分和最佳的限定加热温度,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条件,使所生产的热连轧带钢具有低屈强比(σs/σb)<0.8,耐火性能好σs(600°)/σs(室温)>2/3,且焊接性能良好(碳当量<0.42)。具体力学性能如下400MPa、490MPa低屈强比耐火钢力学性能
注标距为20mm本发明热连轧带钢由于具有以上显著的优点,因此更适用于高层建筑用钢,可使高层建筑在具有坚固性的同时,更具有抗震和抗风荷能力,并且具有其它高层建筑所缺乏的耐火性能。
表1实际生产低屈强比耐火钢的化学成分
表2 400MPa钢的控轧控冷工艺及力学性能检验结果
表3 490MP实验钢的控轧控冷工艺及力学性能检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用低屈强比耐火热轧带钢的制造方法,首先选取不同化学成分的钢坯,经过加热、控轧、冷却、卷取,其特征在于加热温度控制为1200°~1220℃,然后进行粗轧、精轧,终轧温度控制为820°~940℃,终轧后,再经过冷却,采用层流冷却,而且是后向冷却,冷却速度为20℃/S,最后卷取,卷取温度为400°~600℃,可以制取400MPa和490MPa级别两种低屈强比耐火热连轧带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低屈强比耐火热轧带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400MPa级别的低屈强比耐火热轧带钢所选取的钢坯的化学成分(mass%)是0.05~0.07C,0.10~0.20Si,0.30~0.40Mn,0.30~0.35Cr,0.48~0.52Mo,0.009~0.013Nb,0.001~0.085Al,N<0.006,其余为Fe和杂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低屈强比耐火热轧带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490MPa级别的低屈强比耐火热轧带钢所选取的钢坯的化学成分(mass%)是0.06~0.10C,0.10~0.20Si,0.50~0.60Mn,0.35~0.40Cr,0.54~0.60Mo,0.009~0.013Nb,0.001~0.085Al,N<0.006,其余为Fe和杂质。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低屈强比耐火热轧带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造的热连轧带钢耐火性能好,σs(600°)/σs(室温)>2/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低屈强比耐火热连轧带钢的制造方法,先选取不同化学成分的钢坯,经过加热,温度控制为1200°~1220℃,再进行粗轧、精轧,终轧温度控制为820°~940℃,再经过层流冷却,而且是后向冷却,冷却速度为20℃/S,最后卷取,卷取温度为400°~600℃,最终可以制取400MPa和490MPa级别两种低屈强比耐火热连轧带钢,其性能均具有低屈强比(σ
文档编号C22C38/26GK1477214SQ0313387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8日
发明者王昭东, 于庆波, 刘相华, 王国栋 申请人: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