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压铸模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33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压铸模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良的压铸模浇口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改变模具浇口的位置,而使溶液能快速进入模具内,减少铸件制作的时间及提高铸件制作的合格率的压铸模浇口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的微波通讯产品为了增加微波通讯的接收能力,其设计趋势是往往将多个模腔,例如低频接收头,设计于外壳上,以增加产品对低频微波通讯的吸收。由于这种通讯产品的形状复杂,且必须以压铸方式制作,因此模具上的浇道、浇口的设计,以及再搭配的流道大小、汤口、排气孔与冷却水孔等,往往成为影响外壳压铸成型好坏的最大关键。
如图5、图6所示,现有的模具10a的流道11a与浇口12a的设计是,将流道11a与浇口12a连接于模具10a的侧面底部。因此在铸模时,金属溶液在经由流道11a与浇口12a进入模具10a内时,由于溶液射入时刚好被模具壁挡住,也由于模具10a上有多个模腔,因此会使得溶液充填的空间变大,使充填的时间加长,容易造成溶液在模具10a内产生漩涡、回流,使得空气不易排出,既而导致铸件成品产生许多砂孔,产品的不合格率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压铸模浇口结构,其改变模具浇口的位置,使铸造制作模具时,可以缩短制作时间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压铸模浇口结构,模具上排列有多个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是以压铸方式制作铸件,其侧面中间位置设有流道,所述多个流道分别与所述多个模腔相对应,所述流道与模具的交接处为一浇口,该流道的另一端为铸口。通过将浇口设计于模具的侧面中间位置,能避免金属溶液在经由铸口、流道与浇口流入模具内时,在模具内造成旋涡、回流与空气不易排出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具有如下的改良与技术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模具的浇口位置由模具侧面底部提升至中间位置,使得当进行铸模时,金属溶液进入模具内部并充填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阻力会变小,而使空气会聚集在模具最底部,再经由排气孔顺利排出,以达到大大降低砂孔的形成,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放大图;图5为现有压铸模浇口结构的前视图;图6为现有压铸模浇口结构的剖视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模具11 模腔(低频接收头)12 流道13 浇口14 铸口10a 模具11a 流道12a 浇口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其使用功效得到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现举一较佳的可行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模具1。所述模具1上排列有多个模腔11,该模腔11的较佳实施例为低频接收头11,该模具1是以压铸方式制作铸件,其侧面中间位置设有流道12,该流道12的数目分别与模腔11相对应,所述流道12与模具1的交接处为一浇口13,浇口13位于模具1侧面的中间位置,该流道12的另一端为铸口14。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是将金属溶液由铸口14处倒入,再经由流道12与浇口13流入模具1。当金属溶液进入模具1内部时,由于浇口13设置于模具1侧面的中间位置,在溶液充填的过程中,能避免被模壁挡住而减少阻力,使空气能顺利地聚集于模具1的最底部,让金属溶液不会在模具1内形成漩涡、回流,从而减少铸件制作的时间,又由于空气会直接从排气孔(图中未显示)顺利排出,因此能大大降低砂孔的形成,提高铸件制作的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的任何修饰或等效变化,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压铸模浇口结构,模具上排列有多个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侧面中间位置设有多个流道,所述多个流道分别与所述多个模腔相对应,所述流道与模具的交接处为一浇口,所述流道的另一端为铸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压铸模浇口结构,模具上排列有多个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是以压铸方式制作铸件,其侧面中间位置设有流道,所述多个流道分别与所述多个模腔相对应,所述流道与模具的交接处为一浇口,该流道的另一端为铸口。通过将浇口设计于模具的侧面中间位置,能避免金属溶液在经由铸口、流道与浇口流入模具内时,在模具内造成旋涡、回流与空气不易排出的缺失。
文档编号B22D17/22GK2677061SQ20042000389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5日
发明者张宗贵, 张扬宁 申请人:创宇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