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17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轮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其可 磨利钝的剪刀,刃或镰刀。背暈技术公知砂轮机多为仅具有单一砂轮,因此功能极为简单,即将钝的刀磨利, 而这早已不符合业界的需求。本设计人先前申请的「双轮式砂轮机」已取得中国台湾新型专利(证书号M271658),其目的即为通过提供二个双砂轮组而增加公知单轮式砂轮机的功能。 但是,该双轮式砂轮机新型专利的左砂轮组与右砂轮组的结构相同,亦即,它 只是一种可同时磨利二个同类型钝刀的砂轮机,因此仍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因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公知单轮式及双轮式砂轮机的缺失,本着锲而不 舍的精神与精益求精的目的,积极不断的加以研究改良,并经常期的努力与试 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其可磨利 钝的剪刀,刃或镰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轮式砂轮机,包括 一主 体; 一马达,装设在该主体中; 一右砂轮组,具有第一及第二砂轮,该马达驱 动该第一及第二砂轮转动;及一左砂轮组,具有一第三砂轮,该马达驱动该第 三砂轮转动。其中右砂轮组可磨利刃或镰刀,及左砂轮组可磨利剪刀。其中右砂轮组包括 一大致半圆柱形的上壳体,具有一纵向弧形开孔;一大致半圆柱形的下壳体,与该上壳体及该主体分别可拆卸地组合; 一圆柱形套 件,具有一从右侧凸出的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及一圆形 通孔,及一环形的第一收纳槽形成在该第一套管与该套件的环形周边之间;一 第一弹簧;该第一砂轮,具有一位于左侧的第一圆柱形套管及一位于右侧的环 形的第一浅槽,该第一浅槽与该第一圆柱形套管相通; 一套环;该第二砂轮, 具有一位于右侧的第二圆柱形套管及一位于左侧的环形的第二浅槽,该第二浅 槽与该第二圆柱形套管相通; 一第二弹簧;及一轴套,具有一位于左侧的阶状 凸出第二套管,该第二套管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部分及一圆形通孔,及一环形 第二收纳槽形成在该第二套管与该轴套的环形周边之间;该第一弹簧弹性地顶 靠在该第一砂轮底部与该套件之间,该套环设置在该第一、二浅槽中,该第二 弹簧弹性地顶靠在该第二砂轮与该轴套之间。其中左砂轮组包括 一大致半圆柱形的上壳体,具有一纵向弧形开孔;一 大致半圆柱形的下壳体,与该上壳体及该主体分别可拆卸地组合; 一圆柱形套 件,具有一从右侧凸出的第三套管,该第三套管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及一圆形 通孔,及一环形的第三收纳槽形成在该第三套管与该套件的环形周边之间;一第三弹簧;一阶状套筒,具有一自左侧凸出的第三圆柱形套管, 一位于右侧的环形的 第三浅槽, 一位于中间的六角形通孔,该六角形通孔与该第三圆柱形套管及该 第三浅槽相通,及一环槽,其设置在该第三浅槽外周缘,于该环槽上组装有一 锥形环; 一套环;该第三砂轮,具有一自右侧凸出的第四圆柱形套管及一位于 左侧的环形的第四浅槽,该第四浅槽与该第四圆柱形套管相通; 一第四弹簧; 及一轴套,具有一位于左侧的阶状第四套管,该第四套管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 部分及一圆形通孔,及一环形第四收纳槽形成在第四套管与轴套的环形周边之 间;该第三弹簧弹性地顶靠在该弹性地顶靠在该阶状套筒底部与该套件之间, 该套环设置在该第三浅槽与该第四浅槽中而且套紧着该第四套管的前端,该第优选,尚包括一矩形磨刀板,设置在主体顶部上。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具有以简单的构造达 成磨利钝的剪刀,刃或镰刀的多重功能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的一实施例的主要特征元件分解图;图2是图1右砂轮组的主要特征元件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组件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4是图1左砂轮组的主要特征元件的分解图; 图5是图4组件组装后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的一立体图,其显示一刀在右砂轮 组的砂轮中磨利状态;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的另一立体图,其显示一剪刀在左 砂轮组上磨利状态;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的又一立体图,其显示右砂轮组的 上壳体及下壳体移除后, 一镰刀在右砂轮组上磨利状态;及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其显 示一刀直接在磨刀板上磨利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双轮式砂轮机2基座3机壳4右砂轮组412弧形开孔42下壳体423凹槽43套件44第一弹簧45第一砂轮46套环47第二砂轮21凹孔 41上壳体 421凹孔 431第一套管22凸起 411凸耳 422凸耳 432第一收纳^451第一圆柱形套管452第一浅糟 471第二圆柱形套管472第二浅槽48第二弹簧49轴套5磨刀板6转轴711凸耳712弧形开孔722凸耳723凹槽732第三收纳槽74第三弹簧752第三浅槽753通孔761锥形环77第三砂轮78第四弹簧79轴套8螺合件A刀491第二套管 7左砂轮组 72下壳体 73套件 75套筒 754环槽492第二收纳槽 71上壳体 721凹孔 731第三套管 751第三圆柱形套管 76套环771第四圆柱形套管772第四浅槽 791第四套管 792第四收纳 B剪刀 C镰刀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考图l,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l,包括 一基座2, 一机壳3,该基座2及机壳3共同组成一主体, 一交流马达(未显示) 装在基座2及机壳3中,马达具有一转轴6从主体二相对侧向外延伸出, 一右 砂轮组4、 一左砂轮组7及一矩形磨刀板5设置在机壳3上。其中,该右、左 砂轮组4、 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将于以下详细说明。参考图2及3且配合图1,该右砂轮组4包括 一圆柱形套件43,其具有 一从右侧凸出的第一套管431,该第一套管431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及一圆形 通孔,及一环形的第一收纳槽432形成在第一套管431与套件43的环形周边之 间, 一第一弹簧44, 一第一砂轮45,该第一砂轮45具有一位于左侧的第一圆 柱形套管451及一位于右侧的环形的第一浅槽452,其通过一位于中间的六角 形縮小孔而与第一圆柱形套管451相通, 一套环46,一第二砂轮47,该第二砂 轮47具有一位于右侧的第二圆柱形套管471及一位于左侧的环形的第二浅槽 472,其通过一位于中间的六角形缩小孔而与第二圆柱形套管471相通, 一第二 弹簧48,及一轴套49,该轴套49具有一位于左侧的阶状凸出第二套管491, 其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部分及一圆形通孔,及一环形的第二收纳槽492形成在第二套管491与轴套49的环形周边之间。
组装时,马达转轴6贯穿右砂轮组4的上述各元件。接着,第一弹簧44 弹性地顶靠在第一圆柱形套管451底部与环形第一收纳槽432之间。套环46 固定在第一及第二浅槽452及472中而且套紧着第二套管491前端,而第二套 管491又紧套在马达转轴6上且与第一套管431紧密套合,因此马达转轴6转 动时,套件43、轴套49、套环46及砂轮45及47也能同时转动。接着,第二 弹簧48弹性地顶靠在第二圆柱形套管471与第二收纳槽492之间。接着,再以 一螺合件8螺合马达转轴6末端的螺纹,以固定上述元件。
右砂轮组4尚包括 一大致半圆柱形的中空上壳体41,其具有二个挠性凸 耳411分别设置在底部的前后缘,及一纵向弧形开孔412, —大致半圆柱形的 中空下壳体42,其具有二个凹孔421,分别设置在顶部的前后缘,二个挠性凸 耳422分别设置在左侧的前后端,及一位于底部且在二个凸耳422之间的狭长 凹槽423。
凸耳422与设置在基座2右侧的二个对应凹孔21扣合,而且凹槽423与位 于二个凹孔21之间的凸起22扣合,以组装下壳体42与基座2。在最后的组装 步骤中,凸耳411与凹孔421扣合而将上述组装完成的右砂轮组4的所有元件 覆盖在上壳体41及下壳体42之中,如此覆盖的右砂轮组4可保护操作右砂轮 组4时人员的安全。
参考图4及5且配合图1,左砂轮组7包括 一圆柱形套件73,其具有一 从右侧凸出的第三套管731,该第三套管731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及一圆形通 孔,及一环形的第三收纳槽732形成在第三套管731与套件73的环形周边之间; 一第三弹簧74; —阶状套筒75,该阶状套筒75具有一自左侧凸出的第三圆柱 形套管751 、 一位于右侧的环形的第三浅槽752及一位于中间的六角形通孔753, 该六角形通孔753与第三圆柱形套管751及第三浅槽752相通,及一环槽754, 其设置在第三浅槽752四周; 一套环76及一分离的较大锥形环761;—第三砂 轮77,其具有一自右侧凸出的第四圆柱形套管771及一位于左侧的环形的第四浅槽772,其与第四圆柱形套管771相通; 一第四弹簧78,及一轴套79,其具 有一位于左侧的阶状套管791,该阶状套管791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部分及一 圆形通孔,及一环形第四收纳槽792形成在第四套管791与轴套79的环形周边 之间。
组装时,马达转轴6贯穿左砂轮组7的上述各元件。接着,第四弹簧78 弹性地顶靠在第三砂轮77的中间孔状隔板与第四收纳槽792之间。套环76固 定在第三浅槽752与第四浅槽772中而且套紧着第四套管791的前端,第四套 管791又套在马达转轴6上。接着,锥形环761紧套在环槽754上,第三弹簧 74弹性地顶靠在第三圆柱形套管751底部与第三收纳槽732之间。而且第三套 管731与第四套管791紧密套合,以便马达转轴6转动吋,套件73、轴套79、 套环76及第三砂轮77也能同时转动。接着,再以另一螺合件8螺合马达转轴 6末端的螺纹,以固定上述元件。
左砂轮组7尚包括 一大致半圆柱形的中空上壳体71,其具有二个挠性凸 耳711分别设置在底部的前后缘,及一纵向弧形开孔712,及一大致半圆柱形 的中空下壳体72,其具有二个凹孔721,分别设置在顶部的前后缘,二个挠性 凸耳722分别设置在右侧的前后端,及一位于底部且在二个凸耳722之间的狭 长凹槽723。继而,该二个凸耳722与设置在基座2左侧的二个对应凹孔(未 显示)扣合,而且凹槽723与位于基座2左侧二对应凹孔之间的凸起(未显示) 扣合,以组装下壳体72与基座2。在最后的组装步骤中,凸耳711与凹孔721 扣合而将上述组装完成的左砂轮组7的元件覆盖在上壳体71及72之中,如此 覆盖的左砂轮组7可保护操作左砂轮组7时人员的安全。
参考图6及图3,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操作状态,在双轮式砂轮机1启 动后, 一刀A的刀刃插入纵向弧形开孔412,而在高速转动的右砂轮组4的第 一砂轮45与第二砂轮47之间磨利。
参考图7及图5,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操作状态,在双轮式砂轮机1 启动后, 一剪刀B的刀刃插入纵向弧形开孔712,而在高速转动的左砂轮组7的第三砂轮77上磨利。
参考图8及图1及3,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操作状态,其中右砂轮组4 的上壳体41及下壳体42己移除,而且在双轮式砂轮机l启动后, 一镰刀C直 接在高速转动的右砂轮组4的第一砂轮45与第二砂轮47之间磨利。
参考图9及图1,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操作状态,其中将该刀A的其 刀刃直接在磨刀板5磨利,以节省电源。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双轮式砂轮机特征是以简 单的构造达成磨利钝的剪刀,刃或镰刀的多重功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功效,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的主要技术特征及范围。因此习于此技术的人士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 仍不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权利要求1. 一种双轮式砂轮机,其特征是,包括一主体;一马达,装设在该主体中;一右砂轮组,具有第一及第二砂轮,该马达驱动该第一及第二砂轮转动;及一左砂轮组,具有一第三砂轮,该马达驱动该第三砂轮转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式砂轮机,其特征是,该右砂轮组包括 一半圆柱形的上壳体,具有一纵向弧形开孔; 一半圆柱形的下壳体,与该上壳体及该主体分别可拆卸地组合; 一圆柱形套件,具有一从右侧凸出的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及一圆形通孔,及一环形的第一收纳槽形成在该第一套管与该套件的环 形周边之间;一第一弹簧;该第一砂轮,具有一位于左侧的第一圆柱形套管及一位于右侧的环形的第 一浅槽,该第一浅槽与该第一圆柱形套管相通; 一套环;该第二砂轮,具有一位于右侧的第二圆柱形套管及一位于左侧的环形的第 二浅槽,该第二浅槽与该第二圆柱形套管相通; 一第二弹簧;及一轴套,具有一位于左侧的阶状凸出第二套管,该第二套管具有一六角形 外表面部分及一圆形通孔,及一环形第二收纳槽形成在该第二套管与该轴套的 环形周边之间;该第一弹簧弹性地顶靠在该第一砂轮底部与该套件之间,该套环设置在该 第一、二浅槽中,该第二弹簧弹性地顶靠在该第二砂轮与该轴套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式砂轮机,其中左砂轮组包括 一半圆柱形的上壳体,具有一纵向弧形开孔; 一半圆柱形的下壳体,与该上壳体及该主体分别可拆卸地组合; 一圆柱形套件,具有一从右侧凸出的第三套管,该第三套管具有一六角形外表面及一圆形通孔,及一环形的第三收纳槽形成在该第三套管与该套件的环形周边之间;一第三弹簧;一阶状套筒,具有一自左侧凸出的第三圆柱形套管, 一位于右侧的环形的 第三浅槽, 一位于中间的六角形通孔,该六角形通孔与该第三圆柱形套管及该 第三浅槽相通,及一环槽,其设置在该第三浅槽外周缘,于该环槽上组装有一 锥形环;一套环;该第三砂轮,具有一 自右侧凸出的第四圆柱形套管及一位于左侧的环形的 第四浅槽,该第四浅槽与该第四圆柱形套管相通; 一第四弹簧;及一轴套,具有一位于左侧的阶状第四套管,该第四套管具有一六角形外表 面部分及一圆形通孔,及一环形第四收纳槽形成在该第四套管与该轴套的环形 周边之间;该第三弹簧弹性地顶靠在该弹性地顶靠在该阶状套筒底部与该套件之间, 该套环设置在该第三浅槽与该第四浅槽中而且套紧着该第四套管的前端,该第 四弹簧弹性地顶靠在该第三砂轮与该轴套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双轮式砂轮机,包括一主体,包括一基座及一壳体;一马达,装设在主体中;一具有二个砂轮的右砂轮组,受马达驱动;及一具有一个砂轮的左砂轮组,受马达驱动,其中右砂轮组可磨利刃或镰刀,及左砂轮组可磨利剪刀。
文档编号B24B3/36GK201086217SQ20072014280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9日
发明者陈朝欣 申请人:哲胜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