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
背景技术:
在专利200610112817. 3 (北京科技大学一种包复材料水平连铸直接复合成形设 备与工艺)中,有一套用于将包覆层金属液输送到复合结晶器的关键设备,称为包覆层金 属保温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测温仪、包覆层金属保温腔、加热元件、芯部金属导流管等。经 过实践证实,此设计方案中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加热元件采用中频加热方式,存在着炉 温不易控制的缺陷,温度波动范围有20 70°C之多,造成铸造条件不稳定;二是此保温腔 对铜、铝两种金属液同时加热,而由于电磁感应现象对芯部铝液会出现加热强度过大的问 题,影响了铸造条件;三是此保温腔在保温设计方面没有明确的阐述,并存在着不利于更换 结晶器等问题,由于存在以上几方面原因此技术不适合于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解决了背景技术的保温腔炉温不易 控制、加热强度过大、不利于更换结晶器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位于包覆层金 属控温坩埚和包覆层金属结晶器之间,复合炉包括电磁循环泵、热电偶、炉腔外体耐火层和 炉腔内体耐火层,炉腔外体耐火层和炉腔内体耐火层之间形成铜流管和复合炉炉腔,铜流 管连通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和包覆层金属结晶器;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采用工频炉,工频炉包括包覆层金属炉体和另一热电偶;炉腔外体耐火层外层设有复合保温层、炉壳和耐火隔热保温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加入电磁循环泵,通过控制功率驱动金属液在工频 炉和复合炉炉腔的流动状态,可以消除铝液的强烈加热问题,从而对于复合炉温度能够精 确测量并控制,在复合炉炉壳内壁采用碳-碳复合保温板材料粘贴,外层采用耐火隔热保 温涂料涂刷,保证了复合炉的保温效果,另外此结构可加快更换结晶器效率,便于工业化生 产。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零件说明1、工频炉,2、电磁循环泵,3、炉壳,4、热电偶,5、复合保温层,6、铜流管, 7、耐火隔热保温层,8、复合炉炉腔,9、热电偶,10、包覆层金属炉体,11、炉腔外体耐火层, 12、炉腔内体耐火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位于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和包覆层金属结晶器之间,复合炉包括电磁循环泵2、热电偶4、炉腔外 体耐火层11和炉腔内体耐火层12,炉腔外体耐火层11外层设有复合保温层5、炉壳3和耐 火隔热保温层7,炉腔外体耐火层11和炉腔内体耐火层12之间形成铜流管6和复合炉炉腔 8,铜流管6连通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和包覆层金属结晶器,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采用工频 炉1,工频炉1包括包覆层金属炉体10和热电偶9。 工频炉1用于熔化铜并起保温作用,采用热电偶9测温,可监包覆层金属炉体10 内温度,复合炉炉腔8内采用热电偶4测温,通过铜流管6铜液可在工频炉1与复合炉炉腔 8之间循环流通。铜液通过工频炉1熔化,并利用热电偶9测温,当温度达到铸造要求时操 作电磁循环泵2,电磁循环泵2驱动铜液从工频炉1进入到复合炉炉腔8,同时将工频炉1 的热量带到复合炉炉腔8中,而且可以通过热电偶4监测其温度,并且通过自动化控制循环 泵功率,精确控制其温度到合适数值,一部分达到温度要求铜液进行铸造。
权利要求
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位于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和包覆层金属结晶器之间,其特征是复合炉包括电磁循环泵(2)、热电偶(4)、炉腔外体耐火层(11)和炉腔内体耐火层(12),炉腔外体耐火层(11)和炉腔内体耐火层(12)之间形成铜流管(6)和复合炉炉腔(8),铜流管(6)连通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和包覆层金属结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其特征是包覆层金属控温坩 埚采用工频炉(1),工频炉(1)包括包覆层金属炉体(10)和热电偶(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其特征是炉腔外体耐火 层(11)外层设有复合保温层(5)、炉壳(3)和耐火隔热保温层(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覆铜包铝材料用复合炉,位于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和包覆层金属结晶器之间,复合炉包括电磁循环泵、热电偶、炉腔外体耐火层和炉腔内体耐火层,炉腔外体耐火层和炉腔内体耐火层之间形成铜流管和复合炉炉腔,铜流管连通包覆层金属控温坩埚和包覆层金属结晶器。本发明加入电磁循环泵,通过控制功率驱动金属液在工频炉和复合炉炉腔的流动状态,可以消除铝液的强烈加热问题,从而对于复合炉温度能够精确测量并控制,在复合炉炉壳内壁采用碳-碳复合保温板材料粘贴,外层采用耐火隔热保温涂料涂刷,保证了复合炉的保温效果,另外此结构可加快更换结晶器效率,便于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B22D11/10GK101885041SQ2010102259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8日
发明者刘强, 刘新华, 董晓文, 谢建新 申请人: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