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53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模切割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其属于铸造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泡沫塑料的成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低压发泡模具成型法, 另一是线切割法。低压发泡模具成型法需要工装人员设计模具图,经机械加工,模具钳工装配成所需模具,而且一种模具只能加工一种产品。产品变化时,又需要重新刻模。所以这一方法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线切割法,一般是将镍铬电阻丝拉成直线,固定在工作台上,通电控制一定温度和泡沫塑料即能进行热切割。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线切割法的切割模具其只能使电阻丝保持垂直状态,无法切割带有内孔的消失模,并且无法切割不同形状的内孔,切割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形状的内孔,需要人工切割,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其采用带有角度调整台的模具,从而达到同一模具切割不同角度的效果。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它主要包工作台、电气控制系统和电阻丝;其还包括角度调整台,角度调整孔、旋转轴和电机; 工作台上设有圆孔,角度调整台通过支柱与旋转轴相连接,旋转轴与电机相连接,支柱位于工作台上圆孔中心,角度调整台上面均勻设有角度调整孔,电阻丝通过圆孔与电气控制系统相连接,电阻丝上端设有弹簧,弹簧上端设有挂钩,挂钩与角度调整孔配合使用,电器控制系统一端与电源相连接,另一端与电线相连接,电线端部设有电线夹。电线夹夹于弹簧和电阻丝相连接处,在使用时形成回路,不使用时,与电阻丝分离。所述支柱和旋转轴采用可采分设计。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变压器和稳流器。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首先,接通电源,电线夹夹电线夹夹于弹簧和电阻丝相连接处,形成回路,电机与电源相连接,电机带动旋转轴旋转,电阻丝随着支柱旋转,挂钩根据需要切割形状挂于角度调整孔上,根据圆规原理,切割成各种圆形或椭圆形。本发明的提供的绕铸造用塑模切割成型装置其具有角度调整台,角度调整台可以随着旋转轴旋转,可以根据加工时的需要,调整电阻丝的顶部的挂钩与角度调整孔的配合位置,旋转支柱,从而加工不同角度和带有不同内孔形状的消失模,避免了加工不同的形状的泡沫,需要更换不同的模具,既实现了智能化,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了快速准确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的正视图; 图2是工作台的剖面图。图中1、工作台,2、电阻丝,3、角度调整台,4、挂钩,5、弹簧,6、角度调整孔,7、 电线夹,8、支柱,9、电线,10、稳流器,11、变压器,12、圆孔,13、旋转轴,14、电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深入了解该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结合图1、2说明如下
它主要包工作台1、电气控制系统和电阻丝2 ;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角度调整台3,角度调整孔6和弹簧5,工作台1上设有圆孔12,角度调整台3通过支柱8与旋转轴13相连接,旋转轴13与电机14相连接,支柱8位于工作台1上圆孔12中心角度调整台3上面均勻设有角度调整孔6,电阻丝2通过圆孔12与电气控制系统相连接,电阻丝2上端设有弹簧 5,弹簧5上端设有挂钩4,挂钩4与角度调整孔6配合使用,电器控制系统一端与电源相连接,另一端与电线9相连接,电线9端部设有电线夹7 ;电线夹7夹于弹簧5和电阻丝2相连接处,在使用时形成回路,不使用时,与电阻丝2分离。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变压器11 和稳流器10。
权利要求
1. 一种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它主要包工作台(1)、电气控制系统和电阻丝(2);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角度调整台(3),角度调整孔(6)和弹簧(5),工作台(1)上设有圆孔 (12),角度调整台(3)通过支柱(8)与旋转轴(13)相连接,旋转轴(13)与电机(14)相连接, 支柱(8)位于工作台(1)上圆孔(12)中心,角度调整台(3)上面均勻设有角度调整孔(6), 电阻丝(2)通过圆孔(12)与电气控制系统相连接,电阻丝(2)上端设有弹簧(5),弹簧(5) 上端设有挂钩(4),挂钩(4)与角度调整孔(6)配合使用,电器控制系统一端与电源相连接, 另一端与电线(9)相连接,电线(9)端部设有电线夹(7);电线夹(7)夹于弹簧(5)和电阻丝 (2 )相连接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变压器(11)和稳流器(10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塑模切割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铸造用消失模成型设备,其属于铸造加工设备领域。本发明的提供的绕铸造用塑模切割成型装置其具有角度调整台,角度调整台可以随着旋转轴旋转,可以根据加工时的需要,调整电阻丝的顶部的挂钩与角度调整孔的配合位置,旋转支柱,从而加工不同角度和带有不同内孔形状的消失模,避免了加工不同的形状的泡沫,需要更换不同的模具,既实现了智能化,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了快速准确的效果。
文档编号B22C7/02GK102211136SQ20111013259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马广华 申请人:大连金河铸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