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768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压铸成型是指将液体金属高速、高压注入到具有所需形状的模具当中,冷却后打开模具得到成型品的方法。因压铸产品可靠的强度及优越的性能,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如笔记本电脑面壳等压铸产品采用的浇注系统一般为锥形浇注系统或梳型浇注系统。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公开的锥形浇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锥形浇注系统主要由直流道1,横流道2及连通横流道2和型腔4的内流道3组成。其工作过程是活塞压入的熔融金属液通过喷嘴进入直流道1,然后流入横流道2,通过连接在横流道2上的内流道3进入到压铸模具型腔4。如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公开的梳型浇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在锥形浇注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主要由直流道10,横流道20,从横流道20上分出的小扇形分流道 30及连通小扇形分流道30和型腔50的内流道40组成。其工作过程是活塞压入的熔融金属液通过喷嘴进入直流道10,然后流入横流道20,并通过连接在横流道20上的小扇形分流道30分流到压铸模具型腔50中。但是以上两种浇注系统存在下述缺点1.锥形浇注系统充填过程中,当熔融金属液进入横流道时,型腔中间区域先充填, 熔融金属液比较分散,有严重卷气夹渣现象;横流道充饱后,两侧内流道速度高,金属液沿型腔两侧边缘充填加速,造成末端分型面被过早封闭,在型腔中间形成两个严重汇流,夹渣无法排出,出现冷纹、夹渣、组织不致密等缺陷,影响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2.梳型浇注系统充填过程中,当熔融金属液进入横流道时,型腔中间先充填,两侧后充填,在左右角汇流,产品存在冷纹、夹渣、组织不致密等缺陷,影响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压铸模具的浇注系统熔融金属液填充过程中汇流进而影响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该压铸模具浇注系统能提高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包括横流道、与横流道连通的直流道以及内流道,所述内流道连通横流道和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直流道自顶端向下分为3个, 分别为第一直流道、第二直流道以及第三直流道,所述横流道包括2个扇形流道及1个锥形流道,所述扇形流道为第一扇形流道与第二扇形流道,所述第一扇形流道与第二扇形流道对称设置于所述锥形流道两旁,所述第一直流道与所述第一扇形流道相连,所述第二直流道与所述第二扇形流道相连,所述第三直流道与所述锥形流道相连;所述内流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扇形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二扇形流道相连通的第二内流道及与所述锥形流道相连通的第三内流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内流道的宽度为所述产品宽度的50%。进一步地,第一内流道、第二内流道的宽度分别为所述产品宽度的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内流道中间设置有一菱型减流槽。更进一步地,所述减流槽的深度为0.2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流道、第二直流道以及第三直流道的横截面都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宽厚比为9: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扇形流道、第二扇形流道及锥形流道的横截面都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宽厚比为9:5。进一步地,所述横流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直流道的横截面面积。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水结构,所述产品包括孔状结构,所述过水结构设置在所述产品上的孔状结构部位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通过将产品划分为3个充填区域,使型腔全部在直接充填区域内,熔融金属液以均勻的速度和流量充填模具型腔,从而避免熔融金属液产生汇流,进而提高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

图1为现有技术的压铸模具锥形浇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压铸模具梳型浇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包括横流道 120、与横流道120连通的直流道110以及内流道140,所述内流道140连通横流道120和成型产品200的型腔,所述直流道110包括第一直流道111、第二直流道112以及第三直流道 113,所述横流道120包括2个扇形流道及1个锥形流道123,所述扇形流道为第一扇形流道 121与第二扇形流道122,所述锥形流道123位于中间,所述第一扇形流道121与第二扇形流道122分别位于所述锥形流道123的两旁,所述第一直流道111与所述第一扇形流道121 相连,所述第二直流道112与所述第二扇形流道122相连,所述第三直流道113与所述锥形流道123相连。所述内流道140包括与所述第一扇形流道121相连通的第一内流道141,与所述第二扇形流道122相连通的第二内流道142及与所述锥形流道123相连通的第三内流道143。直流道110为3个,从而将产品200划分为3个充填区域,使型腔全部在直接充填区域内,熔融金属液以均勻的速度和流量充填模具型腔,从而得到的产品表面质量较好。所述锥形流道123相连通的第三内流道143的宽度为所述产品200宽度的50%。 与所述第一扇形流道121相连通的第一内流道141的宽度为所述产品200宽度的15%。与所述所述第二扇形流道122相连通的第二内流道142的宽度为所述产品200宽度的15%。如图4所示,在与所述锥形流道123相连通的第三内流道143中间设置有一菱型的减流槽1431。在所述第三内流道143中间增加一菱型减流槽1431,菱型减流槽1431主要作用是降低锥形流道123中间部位的熔融金属液的速度,调节第三内浇道143充填顺序。 做为优选方案,所述减流槽1431的深度为0. 2mm。所述直流道110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宽厚比为9:5。所述横流道120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宽厚比为9:5。使金属液通过时热量损失较小,保证金属液的流动性以及避免过早产生冷料。梯形的直流道截面形状以及梯形的横流道截面形状利于熔融金属液的温度和压力传递,避免熔融金属液温度流失过快,且利于加工及脱模。所述横流道120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直流道110的横截面面积。使金属液流动保持连续状态,以避免熔融金属液在浇注系统中出现负压及涡流,有效提高了充填性,提高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所述内流道140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横流道120的横截面面积。 从直流道110到内流道140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使金属液流动保持连续状态,减少涡流,提高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产品200上包括孔状结构210,所述浇注系统还包括过水结构150,所述过水结构150设置在所述孔状结构210部位上,所述过水结构150沿熔融金属液充填方向设置。由于压铸产品,如笔记本面壳等往往具有散热窗等孔状的结构,因熔融金属液流动的速度较快,所以孔状结构将对熔融金属液起到阻碍作用,导致在孔状结构部位缩水、打不饱等缺陷,影响压铸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孔状结构210部位上增加过水结构150,方便熔融金属液通过,避免孔状结构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如图6所示,过水结构150设置在产品200的非外观面侧,且沿孔状结构210下沉的距离a为0. 2mm, 这将有助于后续数控加工铣削过水结构,在改善产品表面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压铸产品的后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3个直流道以及3个与所述直流道相连的横流道将产品划分为3个充填区域,使产品全部在直接充填区域内,熔融金属液以均勻的速度和流量充填模具型腔,不会因熔融金属液的汇流而使产品出现冷纹、夹渣、组织不致密等缺陷,提高了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锥形流道横截面宽度逐渐减小,在与锥形流道相连的内流道中间增加一菱型减流槽,降低锥形流道中间部位熔融金属液的流量和速度,调节与锥形流道连接的内流道的充填顺序,使熔融金属液同时通过内流道充填型腔,避免了两侧熔融金属液加速填充。同时,降低中间的充填速度提高模具寿命,两侧设置两个扇形流道,使两侧熔融金属液与中间锥形熔融金属液同时顺序填充,避免了汇流而产生冷纹夹渣等缺陷,极大提高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为避免熔融金属液在浇注系统中出现负压及涡流,浇注系统中横流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直流道的横截面面积。由于产品一般具有孔状结构,对熔融金属液流动起到阻碍作用,本实用新型在孔状结构部位上设置过水结构,方便熔融金属液通过且便于后序数控CNC加工去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住模具浇注系统能显著提高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包括横流道、与横流道连通的直流道以及内流道,所述内流道连通横流道和成型产品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道自顶端向下分为3个,分别为第一直流道、第二直流道以及第三直流道,所述横流道包括2个扇形流道及1个锥形流道,所述扇形流道为第一扇形流道与第二扇形流道,所述第一扇形流道与第二扇形流道对称设置于所述锥形流道两旁,所述第一直流道与所述第一扇形流道相连,所述第二直流道与所述第二扇形流道相连,所述第三直流道与所述锥形流道相连;所述内流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扇形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内流道,与所述第二扇形流道相连通的第二内流道及与所述锥形流道相连通的第三内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流道的宽度为所述产品宽度的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内流道、第二内流道的宽度分别为所述产品宽度的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流道中间设置有一菱型减流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流槽的深度为 0. 2mm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道、第二直流道以及第三直流道的横截面都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宽厚比为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形流道、第二扇形流道及锥形流道的横截面都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宽厚比为9: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直流道的横截面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水结构,所述产品包括孔状结构,所述过水结构设置在所述产品上的孔状结构部位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包括横流道、与横流道连通的直流道以及内流道,所述内流道连通横流道和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直流道为3个,所述横流道包括2个扇形流道及1个锥形流道,所述锥形流道位于中间,所述扇形流道位于所述锥形流道的两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铸模具浇注系统,通过设置3个直流道以及3个与所述直流道相连的横流道将产品划分为3个充填区域,使产品全部在直接充填区域内,熔融金属液以均匀的速度和流量充填模具型腔,不会产生熔融金属液汇流的现象,进而提高压铸产品的表面质量。
文档编号B22D17/22GK202212559SQ20112026954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周勇, 尚道祥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