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淬火模具只是按照轴承内径、外滚道的形状,完全仿形制造,按内圈幅高的 1/2分别设计上模和下模。该种结构设计,上模和下模体积之和100%充满轴承内径,用料多,热处理淬火冷却效果差,热处理质量不合格,并且非常不容易人工卸模,生产效率低。近几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轴承的形状越来越复杂、尺寸越来越大,有效壁厚越来越厚。 继续用以前淬火压模的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渗碳钢轴承套圈热处理的要求。因此,提供一种料少、淬火效果好、卸模容易的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淬火模具用料多、淬火冷却效果差、卸模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其整体形状与待处理圆柱轴承套圈相匹配, 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凸台外径等于圆柱轴承外圈滚道,上模的下牙宽度比圆柱轴承外圈滚道面倒角长10mm,上模的平台外径比圆柱轴承外圈外径长40mm,上模的平台厚度等于6(T70mm;所述下模的凸台外径等于圆柱轴承外圈滚道,下模的下牙宽度比圆柱轴承外圈滚道面倒角长10mm,下模的平台外径比圆柱轴承外圈外径长40mm,下模的平台厚度等于6(T70mm ;下模的总高度等于圆柱轴承外圈副高的一半与圆柱轴承外圈中档边宽度的六分之一的差值;圆柱轴承外圈中档边直径等于下模撑中档边用牙的外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具的结构设计中上模和下模体积之和占不到轴承内径面积的1/2,用料少,热处理淬火冷却效果好,热处理质量高,并且非常容易人工卸模, 生产效率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待处理圆柱轴承外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的上模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的上模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的下模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的下模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001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其整体形状与待处理圆柱轴承套圈相匹配,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凸台外径Φ3等于圆柱轴承外圈滚道内径Φ 1,上模的下牙宽度Ll比圆柱轴承外圈滚道面倒角C长10mm,上模的平台外径D比圆柱轴承外圈外径Φ3长40mm,上模的平台厚度t等于6(T70mm ;所述下模的凸台外径Φ4等于圆柱轴承外圈滚道Φ1,下模的下牙宽度Ll比圆柱轴承外圈滚道面倒角C长10mm,下模的平台外径D比圆柱轴承外圈外径Φ3长40mm,下模的平台厚度t等于 6(T70mm ;下模的总高度h等于圆柱轴承外圈副高H的一半与圆柱轴承外圈中档边宽度L的六分之一的差值;圆柱轴承外圈中档边直径Φ2等于下模撑中档边用牙的外径Φ5,起支撑外圈中档边的作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对轴承套圈进行淬火处理时, 用料少,热处理淬火冷却效果好,热处理质量高,并且非常容易人工卸模,生产效率高。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其整体形状与待处理圆柱轴承套圈相匹配, 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凸台外径(Φ4)等于圆柱轴承外圈滚道 (Φ1),上模的下牙宽度(Li)比圆柱轴承外圈滚道面倒角(C)长10mm,上模的平台外径(D) 比圆柱轴承外圈外径(Φ3)长40mm,上模的平台厚度(t)等于6(T70mm;所述下模的凸台外径(Φ4)等于圆柱轴承外圈滚道(Φ1),下模的下牙宽度(Li)比圆柱轴承外圈滚道面倒角 (C)长10mm,下模的平台外径(D)比圆柱轴承外圈外径(Φ 3 )长40mm,下模的平台厚度(t) 等于6(T70mm ;下模的总高度(h)等于圆柱轴承外圈副高(H)的一半与圆柱轴承外圈中档边宽度(L)的六分之一的差值;圆柱轴承外圈中档边直径(Φ2)等于下模撑中档边用牙的外径(Φ5)。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渗碳钢轴承套圈淬火模具涉及轴承热处理领域,该模具整体形状与待处理圆柱轴承套圈相匹配,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内圈外径(Ф3)等于轴承内圈内径(Ф1),上模的内圈下牙宽度(L1)比轴承内圈内径面倒角长10mm,上模的内圈平台外径(D)比轴承内圈滚道外径长40mm;所述下模的内圈外径(Ф3)等于轴承内圈内径(Ф1),下模的内圈下牙宽度(L1)比轴承内圈内径面倒角长10mm,下模的内圈平台外径(D)比轴承内圈滚道外径长40mm,下模的总高度(h)等于轴承内圈副高的一半,下模的上牙宽(L2)等于10mm。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用料少,热处理质量高,便于人工卸模,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C21D9/40GK202175701SQ20112028367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刘兆红, 吴琼, 姚艳书, 王辉, 邵明 申请人: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