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淬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87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式淬火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处理淬火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淬火车。
背景技术
试验室淬火作业的特点是工件小、作业量少、淬火质量要求严格,目前市场上的热处理淬火设备多用于机械加工行业大生产作业,不适宜于试验室作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淬火油的循环方式现有淬火设备为工件静止、油液通过循环泵、喷射管孔的液流搅动翻滚,由于喷射管沉渣、油液粘稠、料框阻挡,冷却效果不良;(2)冷却方式就水冷方面,采用夹层水冷,但水流面积小、出入水口同在一侧、同一高度,形成水流短路,消耗大量水资源而冷却效果不理想;(3)箱体容量现有设备淬火液容较小,连续或断续淬火2次后,温升较高,水循环时间长降温效果差,给下一步作业带来困难;(4)作业方式现有设 备安装位置固定,样品出炉慢,影响淬火质量,作业不方便。对于一些适宜于小件作业的固定式淬火设备,生产厂家多考虑试验室的市场容量小,设计上兼顾了其它热处理行业的需求,一些功能(如排烟设施等)用不上,而一些功能又不能完全满足,如冷速低、换热效率低等。在炎热的夏季经常出现淬火质量不能保证的问题,给生产检验的进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由于是固定式,出炉作业不便,温降较多、如有热态样品掉落,更无法保证淬火质量。有时,也会因淬火质量稳定性、可靠性问题引发交货、验收试验室间的质量异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淬火车,以解决现有淬火设备因淬火质量无法保证等原因不适宜于试验室淬火作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移动式淬火车,包括淬火箱、电动机、减速机、架筐、循环冷却箱、制冷机和电气控制柜,所述淬火箱的底部设置有轮子,所述淬火箱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机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设置在淬火箱内的架筐的中心部分固定连接,所述淬火箱外还设置有循环冷却箱、制冷机和电气控制柜,所述循环冷却箱内的底部与淬火箱内的底部相通,所述循环冷却箱内的底部放置有循环泵和换热管,所述循环泵的出口接一通到淬火箱内上部的管道,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制冷机连接,所述电动机、制冷机和循环泵分别通过电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优选地,所述循环冷却箱内还设置有热电偶,根据温升情况及时启动换热循环,确保作业钢种的冷速,保证淬火质量。所述热电偶通过电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优选地,所述淬火箱的侧壁为带有中空夹层的双层壁,所述淬火箱一侧侧壁的下部和相对侧侧壁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与中空夹层相通的冷却水进水口和出水口,利于空闲时继续降温,确保初始淬火油温。优选地,所述淬火箱呈长方体形,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淬火箱一侧壁的下角,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与进水口所在侧壁相对的侧壁的上角,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淬火箱上呈体对角相对。优选地,所述循环冷却箱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其内部底部相通的排渣口。优选地,所述轮子为定向轮和万向轮。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渣口均安装有阀门。优选地,所述淬火箱顶部设置有位于电动机及减速机两侧的可打开的盖子,所述 循环冷却箱的顶部也设置有盖子。优选地,所述架框内对称放置有可从淬火箱内提出的网筐,所述网筐呈半圆柱形,且其顶部设置有提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采用移动式设计,方便了淬火作业,保证了迅速出炉,从而利于保证淬火质量;高温工件随架筐和网框在淬火液中快速旋转,打破蒸汽膜,提高开始阶段的冷却速度,防止非马氏体组织的产生,从而利于保证淬火质量;采用制冷机及冷却水循环冷却方式,有效降低了冷却液频繁使用的温升问题,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淬火质量和作业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移动灵活、作业方便、保证了迅速出炉、提高了工件淬火冷速、保证了淬火质量,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淬火作业安全。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实施例的移动式淬火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移动式淬火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移动式淬火车掀掉盖子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移动式淬火车在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淬火箱;2、电动机;3、减速机;4、架筐;5、循环冷却箱;6、制冷机;7、电气控制柜;8、循环泵;9、换热管;10、管道;11、热电偶;12、进水口 ;13、出水口 ;14、排渣口 ;15、网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式淬火车包括淬火箱I、电动机2、减速机3、架筐4、循环冷却箱5、制冷机6和电气控制柜7,所述淬火箱I的底部设置有轮子,所述淬火箱I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机2和减速机3,所述减速机3的输出轴与设置在淬火箱内的架筐4的中心部分固定连接,所述淬火箱I外还设置有循环冷却箱5、制冷机6和电气控制柜7,所述循环冷却箱5内的底部与淬火箱I内的底部相通,所述循环冷却箱5内的底部放置有循环泵8和换热管9,所述循环泵8的出口接一通到淬火箱I内上部的管道10,所述换热管9的两端分别与制冷机6连接,所述电动机2、制冷机6和循环泵8分别通过电缆与电气控制柜7连接。为实时测量和监控淬火液的温度,优选地,所述循环冷却箱5内还设置有热电偶11,所述热电偶11通过电缆与电气控制柜7连接。为更快地冷却淬火箱I内淬火液的温度,优选地,所述淬火箱I的侧壁为带有中空夹层的双层壁,所述淬火箱I 一侧侧壁的下部和相对侧侧壁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与中空夹层相通的冷却水进水口 12和出水口 13。为尽可能地延长冷却水的水流路径,充分利用冷却水资源,以取得较佳的冷却效果,优选地,所述淬火箱I呈长方体形,所述进水口 12设置在淬火箱I 一侧壁的下角,所述出水口 13设置在与进水口 12所在侧壁相对的侧壁的上角,所述进水口 12和出水口 13在淬火箱I上呈体对角相对。优选地,所述循环冷却箱5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其内部底部相通的排渣口 14。优选地,所述轮子为定向轮和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 12、出水口 13和排渣口 14均安装有阀门。优选地,所述淬火箱I顶部设置有位于电动机2及减速机3两侧的可打开的盖 子,所述循环冷却箱5的顶部也设置有盖子。为便于放置工件及淬火结束后将工件从淬火箱内提出淋液,优选地,所述架框4内对称放置有可从淬火箱I内提出的网筐15,所述网筐15呈半圆柱形,且其顶部设置有提手。进一步地,考虑到油液淬火作业安全,本实施例的移动式淬火车在设计中还适当加大了箱体容积,从而减缓油液温升,强化了冷却效果,再配合循环降温,保证断续作业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作业不当造成的火灾危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淬火设备因淬火质量无法保证等原因不适宜于试验室淬火作业的问题,具有移动灵活、作业方便、保证了迅速出炉、提高了工件淬火速度、保证了淬火质量,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淬火作业安全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箱、电动机、减速机、架筐、循环冷却箱、制冷机和电气控制柜,所述淬火箱的底部设置有轮子,所述淬火箱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机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设置在淬火箱内的架筐的中心部分固定连接,所述淬火箱外还设置有循环冷却箱、制冷机和电气控制柜,所述循环冷却箱内的底部与淬火箱内的底部相通,所述循环冷却箱内的底部放置有循环泵和换热管,所述循环泵的出口接一通到淬火箱内下部的管道,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制冷机连接,所述电动机、制冷机和循环泵分别通过电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箱内还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通过电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的侧壁为带有中空夹层的双层壁,所述淬火箱一侧侧壁的下部和相对侧侧壁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与中空夹层相通的冷却水进水口和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呈长方体形,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淬火箱一侧壁的下角,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与进水口所在侧壁相对的侧壁的上角,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淬火箱上呈体对角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箱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其内部底部相通的排渣口。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为定向轮和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渣口均安装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顶部设置有位于电动机及减速机两侧的可打开的盖子,所述循环冷却箱的顶部也设置有盖子。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淬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框内对称放置有可从淬火箱内提出的网筐,所述网筐呈半圆柱形,且其顶部设置有提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式淬火车,其包括淬火箱、电动机、减速机、架筐、循环冷却箱、制冷机和电气控制柜,所述淬火箱的底部设置有轮子,顶部设置有电动机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设置在淬火箱内的架筐的中心部分固定连接,所述淬火箱外还设置有循环冷却箱、制冷机和电气控制柜,所述循环冷却箱内的底部与淬火箱内的底部相通,所述循环冷却箱内的底部放置有循环泵和换热管,所述循环泵的出口接一通到淬火箱内上部的管道,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制冷机连接,所述电动机、制冷机和循环泵分别通过电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淬火设备因淬火质量无法保证等原因不适宜于试验室淬火作业的问题,具有移动灵活、作业方便、安全等优点。
文档编号C21D1/63GK202482370SQ2011204723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
发明者姜彩艳, 宋铭, 徐静, 朱丽萍, 王淑艳, 程少鹏, 管亚军, 胡佐宇, 董孟宪, 隋斌 申请人: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