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脱模方便的铝锭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脱模方便的铝锭模具。
背景技术:
废铝熔炼生产企业的最终产品大部分是铝锭,铝锭是通过连续铸造机来进行铸造的。由于在设计铝锭的过程中,一般只考虑了铝锭的重量、打捆和运输等外观形状的问题,对于脱模问题考虑得较少。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铝锭的外观形状较为复杂,将造成脱模困难、二次浇注、铝水爆炸等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设备的连续运行和工人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易脱模、操作简单的浇铸铝锭的模具,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铝锭模具由梯形凸台、横向凸条和平台组成,所述模具的铸造槽底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横向凸条,铸造槽两端中间各设有一个向内的梯形凸台,凸条的宽度与凸台的宽度对应,两凸条中线之间的距离是槽口宽度与槽底宽度尺寸之和的一半的整数倍,所述模具中的过渡圆角大于等于4mm,所述模具两端部的两侧面为一平面。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I、由于在原模具基础上将两端四个角处的凸台和模具两端部的两侧面的凹陷减去,同时增大了各部分的过渡园角,这样在连续铸锭过程中,脱模容易,铝锭的表面质量行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减少了敲模工序和由于无法脱模造成的停机现象的发生。2、由于减少了模具两侧中部的梯形凸台,不仅有利于脱膜,同时使铸锭过程中打渣工艺的操作更容易进行,一方面可减轻工人劳动疆度,另一方面降低了铝锭表面的飞边、铸瘤,提闻了招淀的表面质量。3、铝锭堆垛时层与层之间交叉叠放,每一层相邻铝锭上下倒置放置,在相邻两层铝锭之间,其中一层两侧的铝锭的两端凹口和另一层铝锭顶部的凹槽配合,形成一个闭合的通凹槽,然后用钢带绑束,使得层与层之间形成一体,在打捆的时候只需两条钢带即可牢牢的把铝锭绑束在一起,不易散捆,且节省钢带。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其中1-梯形凸台,2-横向凸条,3-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I和2所示,一种脱模方便的铝锭模具由梯形凸台I、横向凸条2和平台3组成,所述模具的铸造槽底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横向凸条2,铸造槽两端中间各设有一个向内的梯形凸台I,梯形凸台I的宽度与横向凸条2的宽度对应,两凸条中线之间的距离是槽口宽度与槽底宽度尺寸之和的一半的整数倍,所述模具中的过渡圆角大于等于4mm,所述模具两端部的两侧面为一平面。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实用新型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脱模方便的铝锭模具由梯形凸台、横向凸条和平台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铸造槽底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横向凸条,铸造槽两端中间各设有一个向内的梯形凸台,凸条的宽度与凸台的宽度对应,两凸条中线之间的距离是槽口宽度与槽底宽度尺寸之和的一半的整数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铝锭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中的过渡圆角大于等于4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铝锭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两端部的两侧面为一平面。
专利摘要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模方便的铝锭模具,所述模具的铸造槽底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横向凸条,铸造槽两端中间各设有一个向内的梯形凸台,凸条的宽度与凸台的宽度对应,两凸条中线之间的距离是槽口宽度与槽底宽度尺寸之和的一半的整数倍。由于该模具在原模具基础上将两端四个角处的凸台、两侧中部的梯形凸台和模具两端部的两侧面的凹陷减去,同时增大了各部分的过渡圆角,这样在连续铸锭过程中,一方面,脱模容易,铝锭的表面质量行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减少了敲模工序和由于无法脱模造成的停机现象、二次浇注、铝水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了铝锭表面的飞边、铸瘤,提高了铝锭的表面质量。
文档编号B22D7/06GK202683986SQ20122038747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
发明者张坤 申请人: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