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4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熔炼冶炼行业使用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白银炉是铜熔炼行业内常用的一种熔炼炉,转炉渣口设置在侧墙,熔炉燃料使用粉煤,由于烟尘和高温导致炉膛内压力分布不均衡,转炉渣口的压力为正压,经常会有烟气泄漏,伴有粉尘飘出,对操作现场不仅带来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还带来粉尘污染,对操作人员伤害较大。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改变转炉渣口位置,调整返渣溜槽角度,降低烟气泄漏,杜绝粉尘污染, 改善操作现场环境。[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包括返渣溜槽和返渣管,返渣溜槽出口处连接返渣管,返渣管垂直设置,返渣溜槽与水平面成9 15度角,返渣管的延伸方向设有缓冲管,返渣管连接炉拱上的转炉渣口, 返渣管与返渣口的连接部设有保护水套和密封件。[0005]优选的,所述缓冲管中心线、返渣管中心线和返渣溜槽 中心线处于同一垂面内。[0006]优选的,所述返渣管与缓冲管连接部为弧面连接。[0007]优选的,所述返渣管与缓冲管错位设置。[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09]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应用于将转炉渣口设置在炉拱上的铜熔池熔炼炉,在转渣炉口处设置保护水套和密封件完全密封,降低烟气泄漏,杜绝粉尘污染,改善操作现场环境,调整了返渣溜槽角度,可改善炉体内进料速度协同密封件共同改善炉体内气压的稳定性。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1]其中1-返渣溜槽、2-返渣管、3-缓冲管、4-保护水套、5-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包括,返渣溜槽I和返渣管2,返渣溜槽I出口处连接返渣管2,返渣管2垂直设置,返渣溜槽I与水平面成20度角,返渣管2的延伸方向设有缓冲管3,缓冲管3中心线、返渣管2中心线和返渣溜槽I中心线处于同一垂面内,返渣管2与缓冲管3错位设置,返渣管2与缓冲管3连接部为弧面连接,返渣管2连接炉拱上的转炉渣口,返渣管与返渣口的连接部设有保护水套4和密封件5。返渣溜槽I与水平面所成角度适宜调整范围为9 15度。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应用于将转炉渣口设置在炉拱上的铜熔池熔炼炉,在转渣炉口处设置保护水套和密封件完全密封,降低烟气泄漏,杜绝粉尘污染,改善操作现场环境,调整了返渣溜槽角度,可改善炉体内进料速度协同密封件共同改善炉体内气压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包括返渣溜槽和返渣管,返渣溜槽出口处连接返渣管,返渣管垂直设置,其特征在于返渣溜槽与水平面成15-25度角,返渣管的延伸方向设有缓冲管,返渣管连接炉拱上的转炉渣口,返渣管与返渣口的连接部设有保护水套和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中心线、返渣管中心线和返渣溜槽中心线处于同一垂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渣管与缓冲管连接部为弧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渣管与缓冲管错位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包括返渣溜槽和返渣管,返渣溜槽出口处连接返渣管,返渣管垂直设置,返渣溜槽与水平面成15-25度角,返渣管的延伸方向设有缓冲管,缓冲管中心线、返渣管中心线和返渣溜槽中心线处于同一垂面内,返渣管与缓冲管错位设置,返渣管与缓冲管连接部为弧面连接,返渣管连接炉拱上的转炉渣口,返渣管与返渣口的连接部设有保护水套和密封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铜熔池熔炼炉返渣装置,应用于将转炉渣口设置在炉拱上的铜熔池熔炼炉,在转渣炉口处设置保护水套和密封件完全密封,降低烟气泄漏,杜绝粉尘污染,改善操作现场环境,调整了返渣溜槽角度,可改善炉体内进料速度协同密封件共同改善炉体内气压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C22B15/00GK202830119SQ2012204544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王栋, 李贵宁, 李康建, 刘斌, 武卫国 申请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