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粉扑数控研磨机。
背景技术:
如今,粉扑已经是化妆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随着化妆技术的提高演变,传统的粉扑形状已经不能适用各种不同风格的妆容。依据各种化妆的需求,对于它的各种加工则变得尤其重要。现有的粉扑加工机可分为仿形研磨机和成形研磨机,它们都需要预先制作模具,由于模具制作时间长,从而导致加工时间,工作效率低。另外,它们切削动作不连贯、手工夹持动作多、导致加工精度差。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效率低下、加工精度差的机器,仅能实现单一的切削装置无法在效率上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针对批量化安全生产的市场需求,行业内需要一种新的粉扑加工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粉扑数控研磨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扑数控研磨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用于带动抓料装置横移和纵移的双轴联动机构,双轴联动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储放胚料的储料装置,在双轴联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从储料装置抓取胚料的抓料装置,双轴联动机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抓料装置上的胚料进行研磨的研磨装置和用于对加工完的产品从抓料装置拔出的拔料装置。
其中的,所述储料装置包括用于储放胚料的储料筒、用于安装储料筒的储料轮盘及用于驱动储料轮盘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储料轮盘圆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储料筒。
其中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与储料轮盘转轴连接的棘轮、用于拔动棘轮转动的棘爪及用于驱动棘爪移动的第一气缸。
其中的,所述双轴联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台的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块连接的横移座、用于驱动横移座横向移动的横向位移驱动机构、设置在横移座的第二导轨、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与第二滑块连接的纵移座及用于驱动纵移座纵向移动的纵向位移驱动机构。
其中的,所述抓料装置设置在纵移座;所述抓料装置包括抓料组件、与抓料组件连接的转动轴套及用于驱动转动轴套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的主轴连接的主动轮和设置在转动轴套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其中的,所述抓料组件包括与转动轴套连接的抓料主体、铰接于抓料主体的若干个抓料活动块、滑动设置于转动轴套内的推动轴、用于驱动推动轴移动的第二气缸、滑动设置于转动轴外的推动块及用于驱动推动块滑动的第三气缸;所述推动轴设置有用于固定胚料的固定针。
其中的,所述抓料活动块与抓料主体的铰接处设置有倒钩,所述抓料活动块相对于倒钩的抓料活动块一端设置有抓料针。
其中的,所述推动块设置有用于容纳倒钩的环形凹槽和用于与第二气缸连接的连接凹槽。
其中的,所述研磨装置包括用于将胚料研磨成形的砂轮和用于驱动砂轮转动的第二电机。
其中的,所述拔料装置包括用于拔料的拔料叉块和用于驱动拔料块移动的第四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扑数控研磨机,采用储料组件储料,抓料抓料装置取料,在研磨过程中,双轴联动机构带动抓料装置使胚料在研磨过程中能双轴同时移动,产品加工完毕后通过拔料装置拔出即可,实现了可以批量生产,能更大化的节省人工成本,省去模具的预先制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更满足了现有研磨设备所无法达到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市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抓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抓料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拔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研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料装置;11-储料筒;12-储料轮盘;13-第一驱动机构;131-棘轮;132-棘爪;133-第一气缸;2-抓料装置;21-抓料组件;211-抓料主体;218-倒钩;219-抓料针;212-抓料活动块;213-推动轴;214-第二气缸;215-推动块; 216-第三气缸;217-固定针;218-环形凹槽;219-连接凹槽;22-转动轴套;23-第二驱动机构; 231-第一电机;232-主动轮;233-从动轮;234-皮带;3-双轴联动机构;31-第一导轨;32-第一滑块;33-横向位移驱动机构;34-纵向位移驱动机构;35-横移座;36-纵移座;4-研磨装置;41-砂轮;42-第二电机;5-拔料装置;51-拔料叉块;52-第四气缸;6-机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包括机台6,所述机台6上设置用于带动抓料装置2横移和纵移的双轴联动机构3,双轴联动机构3的一侧设有用于储放胚料的储料装置1,在双轴联动机构3上设置有用于从储料装置1抓取胚料的抓料装置2,双轴联动机构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抓料装置2上的胚料进行研磨的研磨装置4和用于对加工完的产品从抓料装置2拔出的拔料装置5。储料装置1、抓料装置2、研磨装置4和拔料装置5为一个工位,机台6上可设有多个工位,双轴联动机构3可以用于多于工位工作,本实施例优先采用两个工位。使用时,将储料装置1填满胚料,启动机器,双轴联动机构3带动抓料装置2移动到储料装置1,抓料装置2将胚料取出后移动到相应的加工位置,双轴联动机构3让抓料装置2在横向和纵向移动,从而使研磨装置4对胚料研磨成所需的形状,胚料成形后抓料装置2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拔料装置5将成形的粉扑拔出。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料装置1包括用于储放胚料的储料筒11、用于安装储料筒11的储料轮盘12及用于驱动储料轮盘1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3;所述储料轮盘12圆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储料筒11。储料轮盘12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实现不断放料,从而实现不间断进料。储料轮盘12结构设计紧凑,调节方便,使用可靠,维修量小,噪音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包括与储料轮盘12转轴连接的棘轮131、用于拔动棘轮131转动的棘爪132及用于驱动棘爪132移动的第一气缸133。棘爪132与第一气缸133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气缸133驱动活塞杆使棘爪132往前移动,从而使卡在棘轮131齿槽中的棘爪132拨动棘轮131转动,进而使棘轮131带动储料轮盘12转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双轴联动机构3包括设置在机台6的第一导轨31、与第一导轨3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32、与第一滑块32连接的横移座35、用于驱动横移座35横向移动的横向位移驱动机构33、设置在横移座35的第二导轨、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与第二滑块连接的纵移座36及用于驱动纵移座36纵向移动的纵向位移驱动机构34。该横向驱动机构包括横向伺服电机、与该横向伺服电机连接的位移丝杆、装设于该位移丝杆的位移螺母,该位移螺母与横移座35固定连接。纵向驱动机构与所述横向驱动机的结构和原理相同,故不赘述。其中,所述抓料装置2设置在纵移座36。胚料在加工时,抓料装置2在双轴联动机构3的作用下,能够同时在横向和纵向同时移动,从而使胚料能加工出所需的形状。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抓料装置2包括抓料组件21、与抓料组件21连接的转动轴套22及用于驱动转动轴套22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3;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一电机231、与第一电机231的主轴连接的主动轮232和设置在转动轴套22的从动轮233,所述主动轮232与从动轮233通过皮带234连接,从而带动抓料组件21转动。该第一电机231优选采用25W调速马达,以便于可以根据胚料的密度来调节电机转速,从而提高产品的表面粗糙度。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抓料组件21包括与转动轴套22连接的抓料主体211、铰接于抓料主体211的若干个抓料活动块212、滑动设置于转动轴套22内的推动轴213、用于驱动推动轴213移动的第二气缸214、滑动设置于转动轴外的推动块215及用于驱动推动块215滑动的第三气缸216;所述推动轴213设置有用于固定胚料的固定针217。第三气缸216带动推动轴213在转动轴内环往复滑动,从而使固定针217能伸出抓料组件21后插入胚料,使胚料能稳定地高速旋转。所述抓料活动块212与抓料主体211的铰接处设置有倒钩218,所述抓料活动块212相对于倒钩218的抓料活动块212一端设置有抓料针219。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块215设置有用于容纳倒钩218的环形凹槽218和用于与第二气缸214连接的连接凹槽219。该第二气缸214的活塞杆设置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卡接于推动块215的连接凹槽219,当第二气缸214驱动活塞杆移动,活塞杆通过连接件从而带动推动块215做往复移动。当第二气缸214驱动活塞杆往后移动,环形凹槽218带动抓料活动块212的倒钩218绕铰接点往后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抓料针219远离转料主体,使抓料针219呈张开状态;反之,抓料针219靠近转料主体,使抓料针219呈收拢状态。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研磨装置4包括用于将胚料研磨成形的砂轮41和用于驱动砂轮41转动的第二电机42。该第二电机42优先采用高速马达,转速能达到6000至18000转/分。采用高转速电机,能提高加工产品表面粗糙度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拔料装置5包括用于拔料的拔料叉块51和用于驱动拔料块移动的第四气缸5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胚料放进储料装置1的储料筒11中,抓料装置2横向移动进行取料,在移动过程中,第三气缸216驱动抓料组件21的抓料活动块212使抓料针219呈张开状态,当抓料装置2到达取料位置时,第三气缸216驱动抓料组件21的抓料活动块212使抓料针219呈收拢状态,从而抓取胚料,此时第二气缸214驱动推动轴213带动固定针217伸出插入胚料,从而使胚料固定于抓料装置2;抓料装置2移动到加工位置,在双轴联动机构3的作用下,抓料装置2使胚料在砂轮41研磨过程中作出横向和纵向的同时移动,从而使胚料成形;待胚料完成加工时,抓料装置2移动到卸料位置,此时第四气缸52驱动拔料叉块51伸出,使拔料叉块51的凹槽位于产品与余料之间,抓料装置2往相对于储料装置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拔料叉块51将产品拔出,接着抓料装置2的抓料针219呈张开状态,固定针217往回缩进,使余料从抓料装置2中脱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