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9700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矩形原片玻璃倒棱的专业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
[0003]
【背景技术】
[0004]目前,矩形玻璃四边磨分由入片台,磨边主机,出片台等部件组成。入片台和出片台是玻璃输送装置。磨边主机分别倒棱玻璃的前边、两侧边、后边。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机架采用单横梁结构,两组倒棱装置组装单龙门架侧面,重心偏置,增加了磨削摆幅,直接影响了倒棱装置的稳定性及正常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正常驾动力和磨削质量。
[0005]2、机架采用单横梁架结构,增加了两组倒棱装置的间距,无法实现较小规格玻璃的倒棱作业。
[0006]3、采用皮带式真空吸附方式输送玻璃,在倒棱加工时存在玻璃发生轻微移动,造成玻璃磨边不均匀的现象。
[0007]采用皮带式真空吸力传送,需要配置专用的真空设备,增加设备成本和使用费用。
[0008]

【发明内容】

[0009]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包括磨边主机、出片台以及入片台,所述磨边主机包括机架、移动压边装置、防护罩、倒棱装置I以及倒棱装置II,所述机架为双横梁结构,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设置在机架的双横梁结构之间,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装有两个倒棱结构的磨轮,所述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连接一磨轮进给气缸,从而对玻璃2棱进行倒角,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设有除膜装置,所述移动压边装置连接一压边滚轮,所述出片台和入片台连接,出片台和入片台横向设有若干橡胶滚轮,并且出片台和入片台上分别设有移动压边装置,所述磨边主机设置在出片台和入片台的连接处。
[0011]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有齿条,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II上分别设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咬合。
[0012]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罩设置在磨边主机侧部。
[0013]作为优选,所述除膜装置、压边滚轮以及磨轮进给气缸分别设置在机架底部。
[0014]作为优选,所述橡胶滚轮之间呈平行结构。
[0015]作为优选,所述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通过连杆机构与除膜装置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结构上的改进,比之现有技术,本发明由入片台,磨边主机,出片台等部件组成。磨边主机设有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倒棱装置I设有除膜装置,除膜装置上设有磨轮,磨边过程简便,先磨玻璃的头部,然后磨头旋转90度,配合倒棱装置II上的磨轮对玻璃的两侧边进行磨削,之后,磨头再次旋转90度,对玻璃的后边进行磨削,完成整个磨边过程。磨完后旋转归零,等待下一片玻璃进行磨肖IJ。机架采用双横梁结构,倒棱装置1、倒棱装置II在安装双横梁中间,重心居中,消除了磨削摆幅,保证了倒棱装置的稳定性,降低了直线导轨副磨损及倒棱装置的驾动力。机架采用双横梁结构,倒棱装置1、II在安装双横梁中间,磨边主机架外形尺寸减少,设备外形尺寸更小巧,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倒棱装置1、II驱动均为伺服马达控制,能够做到非常精确的控制。由于伺服马达重量和体积小,缩短了磨削装置的外形尺寸,实现较小规格玻璃的倒棱磨削,最小尺寸加工尺寸650 (长)X280 (宽)mm。入片台,磨边主机,出片台分别装有移动压边装置,倒棱加工时能有效的固定玻璃,解决了因玻璃发生轻微移动,造成玻璃磨边不均匀的问题。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驱动均为伺服马达控制,由于伺服马达重量和体积小,减轻了倒棱装置的重量,减少了直线导轨副磨损。倒棱装置Ι、Π上的磨轮进给,分别有气缸控制,保持恒压,保证倒棱尺寸一致性、均匀性,并且解决了磨轮进给卡死问题。磨边主机集成除膜装置,增加了设备功能,可对LOW-E玻璃四边自动除膜,便于LOW-E玻璃的后续加工。在运行过程中,玻璃宽度和长度可以自动检测,不同规格的玻璃可以直接进行磨边。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具有智能控制马达和控制喷水功能,在设备不工作的状态下,马达自动停止工作,同时也自动停止喷水,具备节能和节水的特点,符合国家节能低碳和节约用水的政策取向。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的速度快,倒棱速度达30m/分。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采用橡胶轮和移动压边装置输送玻璃,取消了专用的真空设备,降低了设备成本和使用费用。
[0017]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磨边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出片台和入片台结构示意图。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参见图1-3,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包括磨边主机、出片台以及入片台,所述磨边主机包括机架、移动压边装置、防护罩、倒棱装置I以及倒棱装置II,所述机架为双横梁结构,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设置在机架的双横梁结构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机架上设有齿条,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上设有齿轮,齿条和齿轮咬合,通过齿轮和齿条进行横向来回运动,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装有两个倒棱结构的磨轮,并且在伺服电机、同步带带动下进行高速旋转,所述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连接一磨轮进给气缸,从而对玻璃2棱进行倒角,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设有除膜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通过连杆机构与除膜装置连接,实现上下移动的功能,所述移动压边装置连接一压边滚轮,所述出片台和入片台连接,出片台和入片台横向设有若干橡胶滚轮,并且出片台和入片台上分别设有移动压边装置,所述磨边主机设置在出片台和入片台的连接处。
[0022]矩形玻璃通过入片台和移动压边装置把玻璃传输到磨边主机时,倒棱装置I上传感器感应后,入片台上橡胶轮停止旋转,矩形玻璃停止运行,由压边滚轮压紧固定。倒棱装置I带动磨轮磨削玻璃的头部,然后磨头旋转90度,配合倒棱装置驱II的磨轮对玻璃的两侧边进行磨削,之后,磨头再次旋转90度,对玻璃的后边进行磨削,完成整个磨边过程。磨完后倒棱装置I旋转归零,等待下一片玻璃进行磨削。如图2所示,机架采用双横梁结构,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安装在双横梁中间,重心居中,消除了磨削摆幅,保证了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的稳定性,降低了直线导轨副磨损及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的驾动力。如图2所示,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驱动均为伺服马达控制,由于伺服马达重量和体积小,缩短了磨削装置的外形尺寸,实现较小规格玻璃的倒棱磨削,最小尺寸加工尺寸650 (长)X280 (宽)mm。如图2、3所示,入片台,磨边主机,出片台和入片台分别装有移动压边装置,倒棱加工时能有效的固定玻璃,解决了因玻璃发生轻微移动,造成玻璃磨边不均匀的问题。如图2所示,倒棱装置1、II上磨轮的进给,分别有磨轮进给气缸控制,保持恒压,保证了倒棱均匀性和尺寸一致性,并且解决了磨轮进给卡死问题。如图2所示,磨边主机集成除膜装置,可对LOW-E玻璃四边自动除膜,便于LOW-E玻璃后续加工。
[0023]当然本发明专利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发明专利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专利作出相应的变形和改变。比如,双横梁材料形状;直线导轨的形状;移动压边装置结构,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属于本发明专利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包括磨边主机、出片台以及入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边主机包括机架、移动压边装置、防护罩、倒棱装置I以及倒棱装置II,所述机架为双横梁结构,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设置在机架的双横梁结构之间,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装有两个倒棱结构的磨轮,所述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连接一磨轮进给气缸,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设有除膜装置,所述移动压边装置连接一压边滚轮,所述出片台和入片台连接,出片台和入片台横向设有若干橡胶滚轮,并且出片台和入片台上分别设有移动压边装置,所述磨边主机设置在出片台和入片台的连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齿条,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II上分别设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咬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设置在磨边主机侧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膜装置、压边滚轮以及磨轮进给气缸分别设置在机架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滚轮之间呈平行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通过连杆机构与除膜装置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全自动卧式矩形玻璃四边磨装置,包括磨边主机、出片台以及入片台,装置本体包括,磨边主机包括机架、移动压边装置、防护罩、倒棱装置I以及倒棱装置II,机架为双横梁结构,倒棱装置I和倒棱装置II分别设置在机架的双横梁结构之间,倒棱装置I连接一除膜装置,所述倒棱装置II连接一磨轮进给气缸,移动压边装置连接一压边滚轮;出片台和入片台连接,出片台和入片台横向设有若干橡胶滚轮,并且出片台和入片台上分别设有移动压边装置,磨边主机设置在出片台和入片台的连接处。本发明适用于加工建筑、门窗中空玻璃以及规格复杂且单一的白玻和LOW-E玻璃,具有高加工精度,高效率,高机械配置,采用“节能、低碳、高效、自动化”的设计理念,采用人机界面操作,四轴联动,自动识别玻璃尺寸,倒棱加工速度快;且不同规格和厚度的玻璃可连续上片,无需人工调整和等待。
【IPC分类】B24B9/10
【公开号】CN105014498
【申请号】CN201410173653
【发明人】徐焕兴
【申请人】徐焕兴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4年4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