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炉口保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炉口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转炉是一种钢板外壳内衬耐火材料的圆筒形冶炼炉,转炉冶炼通常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水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水成分与吹入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热而完成。炉衬耐火材料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环境温度交替剧烈变化的影响,其抗热震性能是影响转炉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转炉正常生产时炉衬温度高达1400°C以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大量的热量交换。在钢铁企业中不可避免会有高炉休风或者连铸机故障的情况出现,或者转炉投产初期尚不能满负荷稳定生产时,如果转炉长时间停炉不对其采取保温措施,待炉衬冷却再重新投入生产时,温度急剧升高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热应力,造成炉衬耐火材料产生裂纹、剥落甚至崩塌,从而使转炉使用寿命显著缩短。
[0003]目前,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向转炉内部插入专用煤氧枪进行烘烤,通过煤气燃烧来弥补转炉的热量损失。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气和氧气,炼钢成本也随之上升,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转炉炉口保温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包括保温盖和保温盖支座,以所述保温盖内表面周缘的内切圆为基准圆,所述基准圆的半径不小于转炉炉口的半径,所述保温盖竖向固定在所述保温盖支座上,所述保温盖支座上设有用于天车起吊以调整其位置的吊耳。
[0008]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盖包括外壳和浇筑于所述外壳一侧表面的浇注料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用于浇筑所述浇注料层的表面上焊接有多个锚固爪。
[0010]进一步地,各所述锚固爪均为V型锚固爪,各所述V型锚固爪的尖头部均焊接于所述外壳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饶注料层厚度不小于80_。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ICrlSN1Ti钢板,所述浇注料层内浇注料的耐火温度不低于 1000Co
[0013]进一步地,保温操作时所述保温盖与转炉炉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盖为圆形或正方形盖体。
[0015]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盖支座采用废弃的废钢料槽,所述废钢料槽的耳轴形成所述吊耳。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保温装置的保温盖可盖合在转炉炉口上,对转炉炉口进行封闭保温,从而有效减少转炉炉口的热量损失,延缓转炉炉膛降温速度,避免了复产后炉衬因急冷急热所造成的损害,延长转炉炉衬的使用寿命。本保温装置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可以减少甚至取消燃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装置对转炉炉口进行保温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盖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包括保温盖3和保温盖支座4,以所述保温盖3内表面周缘的内切圆为基准圆,所述基准圆的半径不小于转炉炉口 2的半径,即保温盖3的尺寸应不小于转炉炉口 2的尺寸,以保证该保温盖3能够封闭转炉炉口 2,一般地,为保证保温效果且减小保温盖3的重量,上述基准圆的半径稍大于转炉炉口 2的半径;对于不同吨位的转炉1,转炉炉口 2半径也不同,则保温盖3的尺寸相应调整。该保温盖3可呈圆形或正方形或其他形状,优选为圆形,用料相对少。所述保温盖3竖向固定在所述保温盖支座4上,所述保温盖支座4上设有用于天车起吊以调整其位置的吊耳。保温盖支座4通过天车起吊调整位置,当转炉I停炉后,需遮挡转炉炉口 2以保温,此时,将转炉I向前摇90°,使转炉炉口 2水平朝向前方;此时,通过转炉I上方天车将本保温装置整体吊运至炉前主操作基础平台6上,使竖向保温盖3尽量靠近转炉炉口 2。一般地,该保温盖3盖合在转炉炉口 2上所获得的保温效果最佳,但由于天车操作的精确度不够高,为避免保温盖3与转炉炉口 2发生碰撞,将竖向保温盖3与转炉炉口 2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不大于150mm范围内即可,可保证良好的保温效果。
[0022]如图2,保温盖3的结构如下:所述保温盖3包括外壳9和浇筑于所述外壳9 一侧表面的浇注料层8 ;为保证浇注料层8的浇筑强度,在该外壳9用于浇筑所述浇注料层8的表面上焊接有多个锚固爪7。锚固爪7可采取多种形状,如各所述锚固爪7均为V型锚固爪7,各所述V型锚固爪7的尖头部均焊接于所述外壳9上。锚固爪7在外壳9内表面(即该外壳9用于浇筑浇注料层8的表面)上均匀布置,为保证浇注料层8的浇筑强度,锚固爪7的分布不宜过疏。其中,所述外壳9可选用lCrl8Ni9Ti钢板,所述浇注料层8内浇注料选用轻质浇注料,其耐火温度不低于1000°C;所述浇注料层8厚度不小于80mm。另外,浇注料层8喷涂施工完毕后,需养护干燥24h以上以确保轻质浇注料中的水分顺利排出。
[0023]作为优选,所述保温盖支座4采用废弃的废钢料槽,所述废钢料槽的耳轴形成所述吊耳。由于废钢料槽的自重较重,因此可对保温盖3进行支撑。这种方式使得钢厂废弃资源重新利用,降低成本;由于废钢料槽本身就具有耳轴,可作为天车起吊的吊耳,因此本保温盖支座4无需另外加工,降低加工成本。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将保温盖3设计为竖向,将转炉I向前摇90°,本保温装置置于炉前主操作基础平台6上即可,保温盖3与保温盖支座4之间的安装施工较简单,操作方便。但不限于此,如可将转炉I前摇的角度控制在90°以内或大于90°,则保温盖3的设计作相应调整;针对转炉I前摇角度小于90°的情况,保温盖支座4上需设计有弯折部以使得保温盖3可相应倾斜以盖合在转炉炉口 2上,这种方式需保证弯折部的强度能够承受保温盖3的重量,而且这种结构稳定性不高,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转炉I前摇角度大于90。的情况,保温盖支座4上需设计有倾斜部以使得保温盖3可相应倾斜以遮挡转炉炉口2,由于转炉I内存在未能排净的熔渣、残钢等,这种方式易使得这些熔渣、残钢从转炉炉口2倒出,不仅损坏保温盖3及操作平台6,而且易造成生产事故,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25]实际使用时,如果转炉I停炉时间小于8h,仅需要采用本保温装置即可。如果转炉I停炉时间大于8h,在使用本保温装置的同时,需要向炉内添加一定数量焦炭以补充热量。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保温装置的保温盖3可盖合在转炉炉口2上,对转炉炉口 2进行封闭保温,从而有效减少转炉炉口 2的热量损失,延缓转炉I炉膛降温速度,避免了复产后炉衬因急冷急热所造成的损害,延长转炉炉衬的使用寿命。本保温装置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可以减少甚至取消燃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环境污染。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盖和保温盖支座,以所述保温盖内表面周缘的内切圆为基准圆,所述基准圆的半径不小于转炉炉口的半径,所述保温盖竖向固定在所述保温盖支座上,所述保温盖支座上设有用于天车起吊以调整其位置的吊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包括外壳和浇筑于所述外壳一侧表面的饶注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用于浇筑所述浇注料层的表面上焊接有多个锚固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锚固爪均为V型锚固爪,各所述V型锚固爪的尖头部均焊接于所述外壳上。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料层厚度不小于80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lCrl8Ni9Ti钢板,所述浇注料层内浇注料的耐火温度不低于1000°c。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操作时所述保温盖与转炉炉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0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为圆形或正方形盖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支座采用废弃的废钢料槽,所述废钢料槽的耳轴形成所述吊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炉口保温装置,包括保温盖和保温盖支座,以保温盖内表面周缘的内切圆为基准圆,基准圆的半径不小于转炉炉口的半径,保温盖竖向固定在保温盖支座上,保温盖支座上设有用于天车起吊以调整其位置的吊耳。本保温装置的保温盖可盖合在转炉炉口上,对转炉炉口进行封闭保温,从而有效减少转炉炉口的热量损失,延缓转炉炉膛降温速度,避免了复产后炉衬因急冷急热所造成的损害,延长转炉炉衬的使用寿命。本保温装置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可以减少甚至取消燃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环境污染。
【IPC分类】C21C5/46
【公开号】CN204824954
【申请号】CN201520572277
【发明人】袁晓峰, 陈建辉, 雷加鹏, 葛君生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