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电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锌-镍合金镀层具有良好的性能,其耐蚀性高于镀锌层7?10倍,并拥有良好的上漆性、可焊性、成形性以及低氢脆性。在汽车行业钢铁零部件和锌合金压铸件电镀中,锌-镍合金镀层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最初开发的锌-镍合金电镀采用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由于其镀液的稳定性和镀层的耐蚀性不够理想,业内又开发了无氰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20余年的应用中,电镀碱性锌-镍合金电流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而且在现阶段又凸显了电镀废水处理困难的问题。为此,业内又重新开始了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就国内现有的锌-镍合金电镀工艺而言,碱性锌-镍合镀层的耐蚀性明显高于酸性锌-镍合金镀层,碱性锌-镍合金镀液的维护工作也比较成熟。
[0003]随着制造业对镀层耐蚀性标准的提高,对铸铁件也提出了电镀锌-镍合金的要求。铸铁件表面含有较多的碳颗粒,水在碳颗粒表面电解析出氢气的过电位低,铸铁件在碱性锌-镍合金镀槽中施镀,镀件表面只有氢气析出,没有锌-镍合金镀层沉积。酸性锌-镍合金镀液中一般不含配位剂,锌和镍比较容易沉积,采用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能够获得锌_镍合金镀层,目前,铸铁件电镀酸性锌-镍合金在一些企业已投入生产。然而,采用酸性锌_镍合金镀层其耐蚀性还不能令人满意,甚至达不到一些产品的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镀层耐蚀性低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包括位于铸铁件表面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位于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上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位于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上的三价铬钝化层以及位于所述三价铬钝化层上的封闭涂层。
[0006]优选的,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采用现行的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制备,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中镍占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0007]优选的,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采用传统的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制备,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中镍占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质量百分比为1 %?15 %。
[0008]优选的,所述三价铬钝化层采用现行的锌-镍合金三价铬钝化剂制备,三价铬钝化层的颜色为白色或蓝色或彩色或黑色。
[0009]优选的,所述封闭涂层采用现行的锌-镍合金镀层封闭剂制备。
[0010]优选的,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厚度为I?5μηι。[0011 ]优选的,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厚度为5?15μπι。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镀层结构,能够提高锌-镍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按照GB/T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进行中性盐雾试验240h,镀层表面无白色腐蚀产物生成,进行中性盐雾试验1500h,镀层表面无红色腐蚀产物生成,满足制造业中高端产品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镀层结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1-铸铁件基体;2-酸性锌-镍合金镀层;3-碱性锌-镍合金镀层;4-三价铬蓝色钝化层;5-封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所示,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包括位于铸铁件基体I上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位于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上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位于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上的三价铬蓝色钝化层4以及位于三价铬蓝钝化层4上的封闭涂层5。
[0019]所述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采用超邦化工的DETR0NZIN1377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制备,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中镍占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02°] 所述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采用超邦化工的Detronz inl215碱性锌-镍电镀工艺制备,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中镍占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0021 ]所述的三价铬蓝钝化层4采用超邦化工的TRIR0S344锌-镍合金蓝色钝化剂制备。
[0022]所述的封闭涂层5采用超邦化工的Pro_Coat440封闭剂制备。
[0023]所述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厚度为I?5μπι。
[0024]所述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厚度为5?15μπι。
[0025]本实施例在具体操作上分为如下步骤:
[0026]1、前处理:对铸铁件I进行“化学除油—水洗—阴极电解除油—水洗—阳极电解除油—水洗—5%的稀硫酸活化—水洗”的工序。
[0027]2、酸性锌-镍合金镀层:经前处理的铸铁件I进行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制备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
[0028]3、碱性锌-镍合金镀层:在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上进行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制备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
[0029]4、三价铬蓝色钝化层:在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上采用TRIR0S344锌-镍合金蓝色钝化工艺,进行“5 %的稀硫酸活化—水洗—三价铬钝化—水洗—烘干”的工序制备三价铬蓝色钝化层4。
[0030]5、封闭涂层:三价铬蓝色钝化层4采用Pro-Coat440封闭工艺获得封闭涂层5。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1所示,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包括位于铸铁件基体I上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位于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上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位于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上的三价铬黑色钝化层4以及位于三价铬黑色钝化层4上的封闭涂层5。
[0033]所述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采用超邦化工的DETR0NZIN1377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制备,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中镍占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0034]所述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采用超邦化工的Detronzin285碱性锌-镍电镀工艺制备,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中镍占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0035]所述的三价铬黑色钝化层4采用超邦化工的TRIR0S347锌-镍合金三价铬光亮黑色钝化剂制备。
[0036]所述的封闭涂层采用超邦化工的Pro-Coat440封闭剂制备。
[0037 ]所述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厚度为I?5μηι。
[0038]所述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厚度为5?15μπι。
[0039]本实施例在具体操作上分为如下步骤:
[0040]1、前处理:对铸铁件I进行“化学除油—水洗—阴极电解除油—水洗—阳极电解除油—水洗—5%的稀硫酸活化—水洗”的工序。
[0041]2、酸性锌-镍合金镀层:经前处理的铸铁件I进行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制备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
[0042]3、碱性锌-镍合金镀层:在酸性锌-镍合金镀层2上进行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制备碱性锌-镍合金镀层3。
[0043]4、三价铬黑色钝化层:在性锌-镍合金镀层3上采用TRIR0S347锌-镍合金三价铬黑钝化工艺,进行“I %的稀硝酸出光—水洗—三价铬钝化—水洗—烘干”的工序制备三价铬黑色钝化层4。
[0044]5、封闭涂层:三价铬钝化层4采用Pro-Coat440封闭工艺获得封闭涂层5。
[004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铸铁件表面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位于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上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位于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上的三价铬钝化层以及位于所述三价铬钝化层上的封闭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价铬钝化层采用现行的锌-镍合金三价铬钝化剂制备,三价铬钝化层的颜色为白色或蓝色或彩色或黑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涂层采用现行的锌-镍合金镀层封闭剂制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厚度为I?5mi。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厚度为5?15μπ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包括位于铸铁件表面的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位于所述酸性锌-镍合金镀层上的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位于所述碱性锌-镍合金镀层上的三价铬钝化层以及位于所述三价铬钝化层上的封闭涂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铁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复合镀层结构,按照GB/T?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进行中性盐雾试验240h,镀层表面无白色腐蚀产物生成,进行中性盐雾试验1500h,镀层表面无红色腐蚀产物生成,满足制造业中高端产品的技术要求。
【IPC分类】C23C28/00
【公开号】CN205205231
【申请号】CN201520865351
【发明人】赖奂汶, 郭崇武
【申请人】广州超邦化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