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超氧生成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24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超氧生成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氧生成管,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超氧生成管。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超氧生成管,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产生超氧,其中一种为间隙放电方 式,传统的采用间隙放电方式的超氧生成管,其结构一般为由铝铂外壳、陶瓷、金属电极 组成,根据间隙放电的原理,铝铂外壳、陶瓷、金属电极都会影响到超氧生成管的放电效 果,例如,当陶瓷越薄的时候,其放电效果更好,但是,传统的陶瓷其厚度较厚,影响了 超氧生成管的放电效果,即影响了超氧生成管的超氧生成率。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超 氧生成率髙的超氧生成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超氧生成率髙的髙效超氧生成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髙效超氧生成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石英管,在该石英管内设有不锈 钢电极,在该石英管外面装有铜皮,所述不锈钢电极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入气体的导入口, 在该不锈钢电极的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传气口,所述导入口与传气口连通,在不锈钢电极的 另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出气体的导出口,在该不锈钢电极的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口,所述 导出口与出气口连通。
所述传气口为四个,出气口为四个。
所述石英管是高纯石英管。
所述铜皮是高纯铜皮。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石英管内设有不锈钢电极,在石英管外面装 有铜皮,不锈钢电极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入气体的导入口,在该不锈钢电极的壁上设有多个 传气口,导入口与传气口连通,在不锈钢电极的另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出气体的导出口,在 该不锈钢电极的壁上设有多个出气口,导出口与出气口连通,因此当气体由导入口进入, 经过传气口后,再进入出气口,由于铜皮与不锈钢电极的相互作用,因此气体在经过传气 口、出气口之间就产生电离作用,电离出超氣,故流入出气口的气体是超氣,因此从导出 口流出的为超氧,与传统技术相比较,采用石英管代替了陶瓷管,其厚度很薄,本实用新
型放电效果好,采用高纯铜皮代替了铝铂外壳,其导电效果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工作的时
候,其放电效果好,即本实用新型超氧生成率髙;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形成批
量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超氧生成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高效超氧生成管的剖视图。 一种高效超氣生成管,包括 石英管2,其中石英管2是高纯石英管,在该石英管2内设有不锈钢电极1,在该石英管 2外面装有铜皮3,所述不锈钢电极l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入气体的导入口 11,在该不锈钢 电极1的壁上设有四个传气口 12,导入口 11与传气口 12连通,在不锈钢电极1的另一 端部设有用于导出气体的导出口 14,在该不锈钢电极l的壁上设有四个出气口 13,导出 口 14与出气口 13连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气体由不锈钢电极l的导入口ll进入,经过传气口12后,再 进入出气口13,由于髙纯铜皮与不锈钢电极l、高纯石英管的相互作用,因此气体在传气 口12、出气口 13之间产生电离作用,故流入出气口 13的气体是超氧,由于出气口13与 导出口14连通,因此从导出口14流出的为超氧,即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功效。
总之,本实用新型虽然例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因此,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超氧生成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石英管(2),在该石英管(2)内设有不锈钢电极(1),在该石英管(2)外面装有铜皮(3),所述不锈钢电极(1)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入气体的导入口(11),在该不锈钢电极(1)的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传气口(12),所述导入口(11)与传气口(12)连通,在不锈钢电极(1)的另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出气体的导出口(14),在该不锈钢电极(1)的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口(13),所述导出口(14)与出气口(13)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超氧生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气口 (12)为四个, 出气口 (13)为四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髙效超氧生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管(2)是髙纯石 英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逑的高效超氧生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皮(3)是高纯铜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超氧生成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石英管,在该石英管内设有不锈钢电极,在该石英管外面装有铜皮,所述不锈钢电极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入气体的导入口,在该不锈钢电极的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传气口,所述导入口与传气口连通,在不锈钢电极的另一端部设有用于导出气体的导出口,在该不锈钢电极的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口,所述导出口与出气口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超氧生成效率高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形成批量生产。
文档编号C01B13/02GK201058810SQ20072005270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3日
发明者涛 吴 申请人:涛 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