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方法和包括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85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成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方法和包括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的方法和包括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 的材料。
背景技术
材料的纳米结构化(nanostructuring)通过阻挡位错运动(dislocation motion)(或位错增殖(dislocation multiplication))的效应增强了其强度和硬度。例 如,对于金属来说,当多晶材料的纳米晶体尺寸为大约10-60nm时,这种效应就会发生。另 外,纳米结构化还改变传输和光学性质。这种效应常常用在半导体中。例如,纳米结构材料 的声子阻挡/电子传输效应被用来增加热电材料的品质因数。典型的合成纳米结构材料的 工序之一是烧结来自预先合成的起始纳米块(nano-block)的疏松材料(bulk material) 0 这些纳米块本身可以是纳米复合材料。到目前为止,借助纳米结构化提高材料的机械、传输和光学性质被看成是分开的 问题。同时,如果将具有提高的强度和硬度(位错阻挡效应)的纳米结构金属的性能和在 一个通用的纳米块中对传输和光学性质的设计和改变的可能性相结合,那么原则上能够创 造新型构造材料,例如用于超导电缆外层的构造材料。如果初始纳米块在烧结过程中没有 被破坏,那么它的性质将决定疏松材料的性质。对于工业应用来说,下面的要求是重要的。纳米块的生产必须从技术观点上是高 效的,尤其应当能大量生产。纳米块必须适合松散材料的烧结。合成过程中对纳米块的监 测和控制的程序必须快速而简单。按照定义,C6tl球状(还包括扩展的球CTO、C8(I、或C36等)分子被称作富勒烯。除了 术语“富勒烯”之外,也用术语“富勒体(fullerite)”和“富勒烯化物(fulleride) ”。富勒 烯的衍生物,如通过共价键结合的聚合富勒烯分子被叫做富勒体类物质。富勒烯/富勒体 与其它化学元素、簇等的化学组合物被称之为富勒烯化物(fulleride),例如,金属富勒烯 化物。在美国专利US5391323、US5196396和US5698497中提出了用金属对富勒烯电子 结构改性(金属富勒烯化物)。改性使得富勒烯基材料的导电性增加。在ΕΡ119 ^81Α1、 US5294600、US5324495, US522347和US5348936中提出了制做金属富勒烯化物的方法。这 些方法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在液体媒介中进行离子交换反应来制造金属富勒烯化物。合成之 后,金属富勒烯化物是Men(Cx)m,其中Cx是富勒烯阴离子,优选是C6tl或C7tl,Me是金属阳离子。 η和m是由富勒烯和金属的价态决定的。典型地,当m = 1时η不超过10 (参见US5348936)。在US5223479中提供了超导的、金属掺杂的富勒烯,以及在相对高的化学计量纯 度条件制备它们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提供式M3C6tl的富勒烯类物质,其中M是 碱金属。该方法包括在有效产生式MyC6tl的化合物的数量和在反应条件下让C6tl和碱金属接 触,其中y大于3,接着在有效产生所述的M3C6tl的数量和反应条件下让所述的MyC6tl与部分C60接触。在US5348936中也提供了超导、金属掺杂的富勒烯类物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 方法提供了式MxCtl的富勒烯类物质,其中M是金属、χ大于0但小于约10、q至少为60。在US5196396中描述了一种超导体富勒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让富勒烯与 合金发生反应,尤其是让C6tl和包括碱金属的二元合金、或者包括两种碱金属的三元合金在 汽相发生反应。在US53M495中提供了一种制备式An(Cx)m的金属富勒烯化物组合物的方法,其中 A是金属阳离子、(;是富勒烯阴离子。优选的Cx是C6tl或CTO。η取等于富勒烯阴离子的价态 的绝对值的数。m等于价态A的绝对值。用η和m的值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如果存在 的话),金属富勒烯化物组合物在电荷上是中性的。这个方法包括让金属与富勒烯在溶剂、 或溶剂混合物中反应充分的时间以形成金属富勒烯化物组合物,在从大于所述溶剂的冰点 到等于或小于其沸点的温度,富勒烯至少能部分溶解在该溶剂中。V. N. Denisov 等人在 Optics and Spectroscopy,第 76 卷,第 2 期,第 M2-253 页 (1994)上已经报道了有效地控制Me-富勒烯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用拉曼散射。拉曼光谱 显示出至少对于1424、1468和157km 1谱带每个电子从金属迁移到富勒烯的ScnT1低频位 移。类似的位移在 P. Rudolf 等人,Report of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合同号 DE-AC02-98CH10886,德国能源部,2000,的金属富勒烯化物的顶谱中也被观察到。上述考虑的金属富勒烯化物材料受到了技术应用的限制。例如,上述的金属富勒 烯化物是弱分子晶体。US6M5312中描述了为了制造具有增强的机械性能的材料,需要高压 和高温,优选高于8GPa的高压和优选高于900°C的高温。T. Tokunaga 等人在 kripta Materialia 58 (2008) 735-738 报道了通过高压扭转 合成铝-富勒烯复合物。在该出版物中使用的初始材料是75 μ m的铝粉末和5wt%的富勒 烯的混合物。在2. 压力下实施高压扭转。高压扭转是金属纳米结构化的公知工序。根 据该出版物,与没有富勒烯的500nm相比将富勒烯加入到研磨到75 μ m的初始铝粉中导致 处理后铝晶粒尺寸减小到80nm。目前还没有报道关于结合铝-富勒烯、或对铝的传输特性 的改性的数据。在球磨机中使Me和富勒烯C6tl或C7tl机械合金化也已经被M. Umemoto等人在 Material Science Forum,第 312-314 卷,第 93-102 页(1999)中报道了。根据这篇出版物, “当金属是0^ 附、或511时,(6(|((7。)的分子结构丢失”。在Al的情况下,则C6tl的剩余部 分为初始量的约1%。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合成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的方法。本发明第 二个目的是提供含富勒烯化物的材料。权利要求1中要求保护的方法解决了第一个目的。权利要求12要求保护的材料 解决了第二个目的。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本发明的其它扩展方案。本发明的合成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方法特征在于使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 簇机械合金化。在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中的富勒烯分子得以保留。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 的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能用作上面提到过的通用的纳米块。
优选地,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簇在行星式磨机中通过研磨而机械合金化。有利 地,使用尺寸为5nm-60nm,特别是为10nm-30nm的金属纳米簇的纳米粉末。而且,能使用富 勒烯C6(I、C7(I、C8(I、或C36球形分子。此外,还可以用铝-锂合金纳米簇,例如常规的铝-锂合 金 1430。有利地,可以在行星式磨机中结合对金属纳米簇粉末和富勒烯型簇的机械合金化 来制备金属纳米簇粉末。例如,可使用重量为250g_270g,优选^Og的钢研磨球。在行星式磨机中能使用 直径为6mm-8mm,优选7mm的钢研磨球。而且,机械合金化可以在含氩气和氢气的气氛中进 行。可以使用颗粒尺寸为0. 5mm-0. 6mm的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簇。可以使用总重量 为5g-15g的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簇。而且,可以使用包含95wt. % -99wt. %的金属纳米 簇和5wt. % -lwt. %的富勒烯的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簇。优选地,使用的初始材料包括 97wt. %的金属纳米簇和3wt. %的富勒烯。研磨球能被加速到800m/s2到1200m/s2,优选1000m/S2。可以研磨金属纳米簇 80min-120min,优选lOOmin。在下一步中,可将金属纳米簇与富勒烯研磨10min-30min,优 选20min。可替换地,可以将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一起研磨80min-140min,优选120min。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之间的键可以是共价的、离子的、或部分共价的和部分离子 的。电子从金属纳米晶体转移到富勒烯,因此提供了改变金属和富勒烯两者的传输和光学 性能的条件。转移的电子数目在合成过程中是可控制的值。位错阻挡效应由金属纳米晶体 的尺寸提供,该效应会因为键合到金属簇表面的富勒烯簇的存在而增强。通常,机械合金化促使金属和富勒烯之间产生新的键。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 合成的关键特征在于富勒烯分子的保留和分子破坏的避免。这样的合成工序通过改变在行 星式磨机中处理化合物的时间和初始富勒烯的浓度使得能优化材料的性质,例如从金属纳 米晶体向富勒烯转移的电子数目、富勒烯和金属簇的化学键合程度。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可以经烧结。有利地,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中的富勒烯 分子在烧结过程中被保留下来。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能通过高压扭转进行烧结。能在室 温下实施高压扭转。另外,压力可以取10GPa-12GPa,优选IlGPa的值。粉末冶金技术通常被用来从合成的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制造制品尤其是产品、 部件或零件。例如通过粉末冶金技术烧结时,烧结的关键特征在于保留了富勒烯分子和避 免了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分子被破坏。可通过优化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来实现防止富 勒烯分子在烧结过程中被破坏的效果。烧结工序使得能优化材料性能,例如从金属纳米晶 体向富勒烯转移的电子数目以及富勒烯和金属簇的化学键合程度。材料性能的优化还可以 通过改变粉末冶金技术的参数实现,所述参数特别是等静压、高压扭转、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等。合成材料的拉曼光谱可以用来在合成的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和由金属纳米簇 富勒烯化物烧结而得到的制品两者中控制富勒烯的状态。拉曼光谱还能被用来控制参数, 诸如富勒烯的保留、从金属纳米晶体向富勒烯转移的电子数目、或者富勒烯和金属簇的化 学键合程度。拉曼光谱法不是唯一控制工序。替换性工序可以为顶、XPS和其它工序。本发明的材料包括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本发明的材料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方法制备而得。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的化学键合可以是共价的、离子的或部分共价的和部分离子 的。另外,该材料可以包括尺寸为5nm-60nm,优选10nm-30nm的金属纳米簇。本发明的材料可以被表达为ifen(Cx)m,其中Cx是富勒烯,Me是金属,和当m = 1时 η彡10。金属可以包括铝-锂合金,例如常规的铝-锂合金1430。富勒烯可包括C6(1、C7Q、 C80或C36球状分子。本发明的优点如下。合成的通用纳米块由与富勒烯化学键合的金属纳米簇构成, 由此产生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通用纳米块结合了提高的机械性能和在传输和光学性能 的设计和改进上的可能性。如果在烧结的过程中纳米块没有被破坏,那么初始纳米块的性 能决定了松散材料的性能。位错移动阻挡效应由金属纳米簇的尺寸提供,该效应很可能因 为键合到金属簇表面的富勒烯的存在而增强。电子从金属纳米晶体转移到富勒烯,因而提 供了改变金属和富勒烯两者的传输和光学性质的条件。转移的电子数目在合成和后续烧结 过程中是可控值。包括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的通用纳米块的合成的关键特征在于保留 了富勒烯和避免了分子破坏。制品(例如产品、部件或零件)可以由包括金属纳米簇的富 勒烯化物的通用纳米块烧结得到。从合成的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得到的制品(产品, 部件,零件)烧结方法的关键特征是保留了富勒烯和避免了在含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 的通用纳米块中的分子破坏。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性能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实施方案描述结合附图变得清 楚。所描述的特征单独地和彼此相互结合时是有利的。附图1示出下列物质的的拉曼光谱初始富勒烯C6tl,通过研磨20分钟合成的 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通过研磨120分钟合成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和烧结的 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附图2示出塌缩富勒烯的产物的拉曼光谱和通过研磨20分钟合成的铝-锂纳米 簇富勒烯化物的拉曼光谱。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1介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将常规的铝-锂合金1430和纯度99. 99%的富勒烯C6tl装载在行星式磨机的容器 内。装载过程在手套箱中在氩气(纯度99. 999% )和3%氢气(纯度99. 9999% )气氛下 进行。手套箱配备有阀门或锁。在操作期间阀门被氩气或者氢气冲开。行星式磨机的钢球 的直径为约7. 12mm。球重259g。装载的材料总重量为10g,包括9. 7g的常规铝-锂合金
1430和0. 3g的C6tl (3wt. % )。初始材料颗粒尺寸为约0. 5mm。研磨球的加速度为IOOOm/
2C 。使用下面两个处理实施例工序。在第一实施例中,首先铝-锂合金1430被研磨 lOOmin。接着加入富勒烯C6tl,将铝-锂合金1430和富勒烯C6tl研磨20min。在第二实施例 中,将铝-锂合金1430和富勒烯C6tl研磨120min。在两个实施例中,合金化之后的材料都是平均尺寸为20nm的铝-锂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但在两个实施例中,从金属纳米晶体转移到富勒烯的电子数目以及富勒烯和金属 簇的化学键合程度是不同的。用χ射线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分析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合金中铝-锂 纳米簇是纳米晶体。铝-锂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的平均尺寸为20nm。根据χ射线衍射数据,处理之后没有产生A14C3。在衍射图案中只存在对应初 始铝-锂的谱带。平均晶粒尺寸D通过klyakov-Scherrer方法(A. Guinier. X-ray Diffraction—In Crystals, Imperfect Crystals, and Amorphous Bodies, Dover Publication,New York(1963))的粉末χ射线衍射(XRD)谱测定。用 klyakov-Scherrer 方 法获得的数据得到了更复杂的Hall-Williamson方法(G. K. Williamson和W. H Hall. Acta Metallurgica 1,1953,22-31)的验证。在此方法中的所有峰值数据都以坐标FWHM cos θ / λ对sin θ/λ进行绘制。外插均方线到纵坐标轴得到数值1/D。TEM被用来验证用χ-射 线工序获得的结果。拉曼光谱用来控制参数,诸如富勒烯的保留、从金属纳米晶体转移到富勒烯的电 子数目以及富勒烯与金属簇的化学键合程度。初始富勒烯C6tl、在第一实施例中合成的 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在第二实施例中合成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和下面将要解 释的烧结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拉曼光谱绘示于附图1中。附图1示出下列物质的拉曼光谱初始富勒烯C6tlI,通过研磨20min合成的铝-锂 纳米簇富勒烯化物2、通过研磨120min合成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3、和烧结的铝-锂 纳米簇富勒烯化物4。拉曼光谱的χ轴示出了拉曼位移,单位为cm—1,拉曼光谱的y轴示出了强度(任意 单位)。初始富勒烯C6tlI的拉曼光谱示出了约为700cm-1的宽谱带17、在142km 1的谱带 5、在1468CHT1的谱带6和在157 !^1的谱带7。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合成的铝-锂纳米簇 富勒烯化物2的拉曼光谱表现出约为700cm-1的宽谱带17、在1425cm—1的拉曼谱带8和在 1540CHT1的谱带9。具有bcc晶体结构的聚合富勒烯化物示出在1450CHT1和1560CHT1的拉 曼谱带(在附图1中没有示出)。与聚合富勒烯化物的拉曼谱带相比,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合成的铝-锂纳米簇 富勒烯化物2的拉曼谱带示出对于在1450cm—1的拉曼谱带-25cm—1的低频位移,对于在 1560cm-1的拉曼谱带IOcnT1的低频位移。与聚合富勒烯化物的拉曼谱带相比,如在第二实 施例中所述合成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3的拉曼谱带表现出在1330CHT1的拉曼谱带10 和在14700^1的拉曼谱带11。这对应于对ΗδΟαιΓ1处拉曼谱带的-UOcnT1的低频位移和 对1560CHT1处拉曼谱带的-ΘΟαιΓ1的低频位移。另外,附图1示出了烧结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拉曼光谱4,其是将如第一 实施例中描述合成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高压扭转而烧结得到的。烧结方法的详情将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描述。拉曼光谱4表现出在1360cm—1的拉曼谱带12和1520cm—1的拉曼 谱带13。这些拉曼谱带分别对应于与在1450CHT1和1560CHT1的聚合富勒烯化物的拉曼谱 带相比-^cnT1和IOcnT1的低频位移。根据对富勒烯/富勒体的拉曼光谱充分建立的解释程序,富勒烯在合成过程中没 有被破坏。富勒烯/富勒体的特异性特征是约700cm—1的宽谱带17,伴随着在拉曼光谱的 高频正切模式下的带宽增加和谱带重叠。
对富勒体拉曼光谱的解释程序的详情在下述文献中公开M Popov, Y. Koga, S. Fujiwara, B. Mavrin, V. D. Blank, Carbon nanocluster-based superhard materials。 New Diamond and Frontier Carbon Technology Journal 第 12 卷(2002),第 4 期,第 229-260 页;V. Blank, S.Buga, G. Dubitsky, N. Serebryanaya, Μ. Popov 禾口 V. Prokhorov。 Perspectives of Fullerene Nanotechnology0 Ε· Osawa 编 辑,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Boston/London, 2002, 第 223-233 页;L. A. Chernozatonskii, N. R. Serebryanaya, B. N. Mavrin, Chem. Phys. Let. 316 (2000),199。拉曼光谱的上述所有特 征都表明存在扰动富勒烯分子的强化学键。可由从金属转移到富勒烯的每个电子发生的5CHT1 (V. N. DeniSOV等人Optics and Spectroscopy,第 76 卷,第 2 期,第 242-253 页(1994) ;P. Rudolf 等人 Iteport of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合同号 DE-AC02-98CH10886,能源部,2000)的低频位 移(至少针对142^!^、1468CHT1和157 !^1谱带)评估从铝-锂纳米晶体转移到富勒烯 的电子数目。为了更正确地评估转移的电子,将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迁移拉曼谱 带与聚合富勒体的bcc才目进 亍比较(M-Popov等人,New Diamond and Frontier Carbon Technology Journal,第12卷(2002),第4期,第229-260页),替代起始富勒烯。评估结 果示于表1。表1针对bcc聚合的和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高频正切富勒烯模式
材料拉曼谱带/ ?宽,cm"1低频位移,ClV传送的电子初始C601424-14681574■--bcc聚合富勒体14501560---铝-锂纳米簇,实施例 (1),20min1425/1231540/93-25-204-5铝-锂纳米簇,实施例 (2), 120min1330/2271470/166-120-9018-24烧结的铝-锂纳米簇富 勒烯化物,实施例⑶1360/1761520/275-90-408-18总之,带宽说明富勒烯化学键合的程度。低频位移说明转移的电子数。这两点事 实表明富勒烯键合到铝-锂纳米晶体。另外,在作为化学键合程度标识的带宽和转移的电 子数之间存在关联(参见表1)。下面将参照附图1和2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关于附图1的描述涉及第一 实施方案。在本实施方案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IlGI^a压力和室温的高压扭转从铝-锂 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烧结成盘。使用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是将铝-锂合金1430研磨 IOOmin和随后加入C6tl并将该含C6tl的合金研磨20min合成的,如在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实 施例中所述。
根据对富勒烯/富勒体的拉曼光谱的上述解释程序,富勒烯在合成过程中没有被 破坏。图1中示出了烧结圆盘4的拉曼光谱。烧结圆盘由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组成 (compose from)。参数例如转移的电子数目、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化学键合程度在 表1中列出。烧结圆盘的硬度为5GPa_7GPa,而初始铝-锂合金1430的硬度为0. 8GPa。在本实施方案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圆盘通过热等静压被烧结。在这次操作中,圆盘 在0. 2kbar压制,并同时通过加热到480°C进行烧结。加热时间大约为30min,尽管众所周 知(参见 M. Popov 等人,New Diamond and Frontier Carbon Technology Journal,第 12 卷(2002),第4期,第229-260页)在合成富勒体的过程中,加热时间不应该超过lmin。作 为长时间加热的结果,富勒烯被破坏。图2示出塌缩的富勒烯产物18的拉曼光谱和通过研磨20min合成的铝-锂纳米簇 富勒烯化物2的拉曼光谱。图2中拉曼光谱18表示塌缩富勒烯产物,其特征是没有700cm—1 和正切富勒烯模式两者。在拉曼光谱18中在1350CHT1处是无序石墨的D模式16U582CHT1 处是字型(grapheme-type)结构的G模式15、以及在1620CHT1处表示字型结构状态的声子 密度模式14。图2中还给出了通过研磨20min而合成的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2的拉曼 光谱以进行比较。含有塌缩富勒烯的烧结圆盘的硬度是2GPa,而铝-锂纳米簇富勒烯化物圆盘的硬 度为 5GPa-7GPa。第二实施方案说明在烧结过程中保留了金属纳米簇的重要性,以及该通用纳米块 的独一无二的机械性能。
权利要求
1.合成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簇进 行机械合金化,其中在该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中的富勒烯分子得以保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行星式磨机中研磨进行机械合金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尺寸为5nm-60nm的金属纳米簇的 纳米粉末。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铝-锂合金纳米簇。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行星式磨机中使用具有 250g-270g的重量的钢研磨球,和/或使用直径为6mm-8mm的钢研磨球。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氩气和氢气的气氛中 进行机械合金化。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颗粒尺寸为0.5mm-0. 6mm 的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簇。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包括95wt.% -99wt. % 金属纳米簇和5wt. % -lwt. %富勒烯的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簇。
9.如权利要求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研磨球并将该研磨球加 速到 800m/s2-1200m/s2。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金属纳米簇80分 钟-120分钟,和研磨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10分钟-30分钟;或者研磨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 80分钟-140分钟。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所述金属纳米簇的富 勒烯化物。
12.材料,包含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簇和所述富勒烯的化学键 是共价的、离子的或部分共价的和部分离子的。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含尺寸为5nm-60nm的金属纳米簇。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表达为Mi5n(Cx)m, 其中Cx是富勒烯,Me是金属,并且对于m= Ln^ 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合成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方法和包括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材料。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金属纳米簇富勒烯化物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使金属纳米簇和富勒烯型簇机械合金化。在金属纳米簇的富勒烯化物中的富勒烯分子得以保留。
文档编号C01B31/02GK102060291SQ20101062177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7日
发明者G·I·皮沃瓦罗夫, M·Y·波波夫, V·D·布兰克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