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风冷臭氧发生管及其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放电法制备臭氧的装置,尤其是一种风冷臭氧发生管及一种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有风冷式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发生管、电源、气源装置及电控装置等,其中,臭氧发生管主要由内电极(高压电极)、外电极(低压电极)及设于内电极与外电极之间的介电体组成,内电极体与外电极之间有放电间隙,用来使内电极体和外电极放电产生臭氧。现有技术中,介电体普遍采用支撑架固定于外电极内,以使介电体与外电极同轴,这种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介电体结构简单的风冷臭氧发生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冷臭氧发生管的臭氧发生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臭氧发生管,其包括外电极、内电极、介电体、下法兰盘及上法兰盘,该介电体设于该外电极和该内电极之间,且与该外电极之间留有间隙,在该外电极上设有与该间隙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该下法兰盘固定在该外电极的上端,该上法兰盘与该下法兰盘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装配在一起,在所述外电极的内底部沿周向设有至少3个定位弹簧,在所述上法兰盘相对于所述下法兰盘的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介电体的下端封闭,且固定于所述定位弹簧之间,该介电体的上端开口,且插入所述凹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包括径向靠内的内凹槽部分和径向靠外的外凹槽部分,该内凹槽部分的轴向深度大于该外凹槽部分的轴向深度,所述介电体的上端插入该内凹槽部分内,在该外凹槽部分内装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紧密套设于所述介电体上,且该密封圈与所述下法兰盘相对于所述上法兰盘的表面密封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法兰盘由橡胶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导电体,该导电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介电体内,第二端从所述介电体的上端开口和所述上法兰盘的中心孔穿出与所述外电极电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法兰盘和所述螺栓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导电体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上法兰盘之上的所述螺栓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电体的第一端呈环状且与所述介电体的内壁靠近或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高压连接导线,该高压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内电极连接,另一端从所述介电体的上端开口和所述上法兰盘的中心孔穿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高压连接导线上套设有绝缘管,该绝缘管的上端从所述介电体的上端开口和所述上法兰盘的中心孔伸出。[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陶瓷条,该固定陶瓷条固定在所述上法兰盘的上方,在该固定陶瓷条上设有与上法兰盘的中心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管的上端穿过该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臭氧发生器,其具有上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介电体的下端固定于定位弹簧之间,上端通过凹槽固定,从而将介电体同轴固定于外电极内,较现有技术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介电体的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并伸出外电极,同时,外电极与介电体之间的间隙的上端开口通过密封圈密封,这样回水就不会进入介电体内,从而避免了因回水进入介电体内而导致臭氧发生器损坏;(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臭氧发生管设有导电体,导电体的一端位于介电体内, 另一端从缓冲垫穿出与外电极(低压电机)接触,从而将低电位引入介电体内并与内电极 (高压电极)构成放电间隙和电弧燃烧间隙,使高压放电发生在内电极与导电体之间,进而保护上法兰盘免于烧伤损坏;(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臭氧发生管设有导电体,在高压连接导线上套设有绝缘管,避免在高压连接导线与外电极之间构成放电间隙和电弧燃烧间隙,使高压连接导线上的绝缘层烧伤损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冷臭氧发生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是图1中P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电极、Ia-进气口、Ib-出气口、2-内电极、3-介电体、4-下法兰盘、5-上法兰盘、5a-凹槽、6-螺栓、7-螺母、8-密封圈、9-高压连接导线、10-绝缘管、 11-定位弹簧、12-散热片、13-间隙、14-固定陶瓷条、15-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臭氧发生管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风冷臭氧发生管主要由外电极1、内电极2以及设于该外电极1和该内电极2之间的介电体3构成,该外电极1与该介电体3之间留有放电间隙13,在该外电极1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该间隙 13相通的进气口 Ia和出气口 lb。在外电极1的上端固定有下法兰盘4,在外电极1的内底部沿周向设有3个定位弹簧11。在外电极1的外壁上设有散热片12。上法兰盘5由橡胶材料制成,该上法兰盘5与下法兰盘4通过螺栓6和螺母7配合装配在一起,在该上法兰盘5相对于该下法兰盘4的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5a。优选地,凹槽 fe包括径向靠内的内凹槽部分和径向靠外的外凹槽部分,该内凹槽部分的轴向深度大于该外凹槽部分的轴向深度,在凹槽fe的外凹槽部分内装有与下法兰盘4的表面密封配合的密封圈8。介电体3的下端封闭,固定于定位弹簧11之间,上端开口,该介电体3的上端穿过密封圈8插入凹槽fe的内凹槽部分内,并与密封圈8密封配合。采用此种结构,由于介电体3的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并伸出外电极1,同时,外电极1与介电体3之间的间隙13的上端开口通过密封圈8密封,这样回水就不会进入介电体3内,从而避免了因回水进入介电体 3内而导致臭氧发生器损坏;而且,介电体3的下端通过定位弹簧11固定,上端通过上法兰盘5的内凹槽部分固定,以使介电体3与外电极1同轴。导电体15的第一端位于介电体3内,优选地,导电体15的第一端呈环状且与介电体3的内壁靠近或接触,导电体15的第二端从介电体3的上端开口和上法兰盘5的中心孔穿出与外电极1电连接,这样通过导电体15将低电位引入介电体3内并与内电极2 (高压电极)构成放电间隙13和电弧燃烧间隙13,使高压放电发生在内电极2与导电体15之间, 进而保护上法兰盘5免于烧伤损坏。内电极2贴靠于介电体3的内壁,该高压连接导线9的一端与内电极2连接,另一端从介电体3的上端开口和上法兰盘5的中心孔穿出。优选地,在高压连接导线9上套设有绝缘管10,该绝缘管10的上端从所述介电体3的上端开口和所述上法兰盘5的中心孔伸出。通过在高压连接导线9上套设有绝缘管10可以避免在高压连接导线9与外电极1之间构成放电间隙13和电弧燃烧间隙13,使高压连接导线9上的绝缘层烧伤损坏。进一步优选地,在上法兰盘5的上方安装有固定陶瓷条14,在该固定陶瓷条14上设有与上法兰盘5 的中心孔相对应的通孔,绝缘管10的上端穿过该通孔。通过固定陶瓷条14对绝缘管10进行定位,避免其晃动。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风冷臭氧发生管,其包括外电极、内电极、介电体、下法兰盘及上法兰盘,该介电体设于该外电极和该内电极之间,且与该外电极之间留有间隙,在该外电极上设有与该间隙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该下法兰盘固定在该外电极的上端,该上法兰盘与该下法兰盘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装配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电极的内底部沿周向设有至少3 个定位弹簧,在所述上法兰盘相对于所述下法兰盘的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介电体的下端封闭,且固定于所述定位弹簧之间,该介电体的上端开口,且插入所述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径向靠内的内凹槽部分和径向靠外的外凹槽部分,该内凹槽部分的轴向深度大于该外凹槽部分的轴向深度,所述介电体的上端插入该内凹槽部分内,在该外凹槽部分内装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紧密套设于所述介电体上,且该密封圈与所述下法兰盘相对于所述上法兰盘的表面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盘由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体,该导电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介电体内,第二端从所述介电体的上端开口和所述上法兰盘的中心孔穿出与所述外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盘和所述螺栓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导电体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上法兰盘之上的所述螺栓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的第一端呈环状且与所述介电体的内壁靠近或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连接导线,该高压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内电极连接,另一端从所述介电体的上端开口和所述上法兰盘的中心孔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连接导线上套设有绝缘管,该绝缘管的上端从所述介电体的上端开口和所述上法兰盘的中心孔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陶瓷条,该固定陶瓷条固定在所述上法兰盘的上方,在该固定陶瓷条上设有与上法兰盘的中心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管的上端穿过该通孔。
10.一种风冷臭氧发生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风冷臭氧发生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冷臭氧发生管,其包括外电极、内电极、介电体、下法兰盘及上法兰盘,该下法兰盘固定在该外电极的上端,该上法兰盘与该下法兰盘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装配在一起,在所述外电极的内底部沿周向设有至少3个定位弹簧,在所述上法兰盘相对于所述下法兰盘的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介电体的下端封闭,且固定于所述定位弹簧之间,该介电体的上端开口,且插入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臭氧发生管,其介电体的下端固定于定位弹簧之间,上端通过凹槽固定,从而将介电体同轴固定于外电极内,较现有技术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风冷臭氧发生管的臭氧发生器。
文档编号C01B13/11GK202124484SQ201120217779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朱方俊 申请人:朱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