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氨分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80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氨分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新型塔顶氨分缩器。它能有效减小氨分缩器出口处氨汽中的液相雾沫夹带,从而增大蒸氨塔的处理能力,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后续设备喷淋式饱和器的操作稳定性和连续性。
背景技术
分缩器又称分凝器,是使混合蒸汽冷却到一定温度,将原蒸汽中一些沸点较高组分的较大部分冷凝成液相,从而使蒸汽组成中沸点较低组分所占比例增大的化工装置。按照装设位置分为塔顶和塔外两种。塔顶分缩器一般为立式列管式换热器,管程为混合蒸汽,壳程为冷却介质。管内冷凝液形成回流液下降至塔板,未冷凝的混合蒸汽作为产品由分缩器顶部引出。 目前,焦化工业蒸氨操作的目的是将蒸氨塔顶部出来的以氨和水蒸汽为主要成分的混合蒸汽经氨分缩器冷却至温度为92°C左右的氨汽后,通入喷淋式饱和器中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铵结晶颗粒,蒸氨塔底部排出合格的蒸氨废水。现有的氨分缩器存在问题是在分缩器换热管中的氨汽气流流速过快,将本已经冷凝下来的液滴再次以雾沫的形式夹带向上,又因换热管口距离氨分缩器出口距离相对较短,气流尚未完全达到均匀分布时,又以更高的速度流出管口,气流中的大部分雾沫无法靠重力回落,因此流出氨分缩器的氨汽中夹带有大量的雾沫。氨汽进入喷淋式饱和器中,破坏了饱和器中水平衡,导致饱和器中硫铵母液浓度不断下降,为了维持水平衡,操作者不得不对分缩器采用降低冷却效果,提高出口温度的方法。此时因回流量减小,当设备处理能力大时,使蒸氨塔底部排出的蒸氨废水不合格。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氨分缩器,通过在氨分缩器氨汽出口段内管板与氨汽出口之间设置丝网捕雾装置,将氨分缩器出口处氨汽夹带的大量雾沫分离出来,能够有效降低进入喷淋式饱和器的氨汽含水量,从而改善喷淋式饱和器操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蒸氨塔底部排出合格的蒸氨废水,并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氨分缩器,其特征在于,在氨分缩器氨汽出口段内管板与氨汽出口之间设置丝网捕雾装置。所述丝网捕雾装置可采用撞击式、填料式、旋流板式、或百叶窗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减少氨分缩器出口处的氨汽夹带水滴量,改善喷淋式饱和器操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利用氨分缩器内部空间添加分离装置分离气流中夹带的雾沫。无需增加新设备,占用空间少,压降小,结构简单可靠。[0012]3)由于提高了氨分缩器的汽液分离效果,可有效提高蒸氨塔效率和处理能力。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蒸氨塔连接段,2-冷水入口,3-分缩器外壳,4-换热管,5-内管板,6_丝网捕雾装置,7-分缩器内封头,8-氨汽出口,9-冷水出口,10-冷水出口,11-冷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叙述氨分缩器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见图1,一种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氨分缩器,在氨分缩器氨汽出口段内管板5与氨汽出口 8之间设置丝网捕雾装置6。当气流从分缩器换热管4喷出进入丝网捕雾装置6时,由于雾沫上升的惯性作用,雾沫与丝网细丝相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丝网捕雾装置还可以是撞击式、填料式、旋流板式、百叶窗式等其他类型的气液分离器,从综合性能考虑,丝网捕雾装置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本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是含有大量水汽的热氨汽由蒸氨塔上部的连接段I进入氨分缩器换热管束中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水滴在换热管4内表面聚集,部分液体沿换热管4内表面流回至蒸氨塔,另一部分液体由换热管内过快流速的气流以雾沫的形式从换热管出口处夹带而出,当气流从换热管4喷出后进入丝网捕雾装置6的时候,由于雾沫上升的惯性作用,雾沫与丝网细丝相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细丝表面上雾沫的扩散、雾沫的重力沉降,使雾沫形成较大的液滴沿着细丝流至两根丝的交接点。细丝的可润湿性、液体的表面张力及细丝的毛细管作用,使得液滴越来越大,直到聚集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细丝上分离下落通过换热管流回到蒸氨塔中。同时通过丝网捕雾装置后的气流分布比较均匀,也有利于减少雾沫再次夹带。从而达到大幅减少氨分缩器出口气流夹带雾沫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氨分缩器,其特征在于,在氨分缩器氨汽出口段内管板与氨汽出口之间设置丝网捕雾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氨分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捕雾装置可采用撞击式、填料式、旋流板式、或百叶窗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减少雾沫夹带的氨分缩器,其特征在于,在氨分缩器氨汽出口段内管板与氨汽出口之间设置丝网捕雾装置。所述丝网捕雾装置可采用撞击式、填料式、旋流板式、或百叶窗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能有效减小氨分缩器出口处氨汽中的液相雾沫夹带,从而增大蒸氨塔的处理能力,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后续设备喷淋式饱和器的操作稳定性和连续性。
文档编号C01C1/12GK202482078SQ20112052667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李旭东, 段有龙 申请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